从小米的赏书会演说谈起
书鱼知小(青岛薛原)
《阅读不死》和《菩提树下》 连续两个周六的下午,我都到了书城,参加书城二楼人文苑的读书沙龙活动——山水赏书会。之所以连续参加,是因为这两本书与我都有一点关系,在这两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我作为“策划”编辑都参与了,既然是自己参与“策划”的,自然也要再跟着敲边鼓。两本书其实有着根本的区别,作者一为60后,一为80后。书的内容更是相差悬殊,一本是80后过剩的精力因阅读推理、悬疑、情感类外国小说引发的自己的独白。一本是60后人到中年在菩提树下的顿悟和对“人生”许多方面的“放下”。 前一个周六,小米的《阅读不死》赏读会,本以为到场的都是常出没于“我们书店”的朋友,但却不是,“我们书店”的熟面孔当然也来了,但大多在边上,在后排坐着或站在边上。 小米是典型的网络动物,在豆瓣网上有许多许多的豆友。但在青岛的现实生活里,小米的交往显然没有网络上来的丰富。但那天到场的显然大多是网络上的读者,当然不是和小米有着网络下的交往的读者,因为在网络下交往的,大多都是“我们书店”的熟面孔,这些人显然是来捧场的,不过显然已不需要担心冷场了。小米的阅读是另类的,作为一名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的80后,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名循规蹈矩兢兢业业的公务员,但在夜晚,他的阅读和网络上的写作是绝非循规蹈矩的,他写过一部小说,表现的是他这一代人的生活,题目用了一部名著的题目:群魔。也许他的心灵深处就滋生着青春叛逆的群魔。 小米挺拔站在前边,这是我看到的这样的赏读会,唯一一个始终站在那里拿着话筒侃侃而谈的作者。可能是小米的阳光形象,也没读者提出让小米坐下来谈,他身后就放着好几把藤条椅,那是为演说者和嘉宾准备的。小米不时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提前准备好的A4复印纸,那上边应该是他的演说提纲吧。小米的演说是成功的,但最初明显有些紧张,到了后来,基本上不再看提纲了,表情也丰富起来。尤其是到了自由问答,小米显然兴奋了,话也尖锐了许多,譬如大批有抄袭嫌疑的80后的文学领军人物,譬如大骂他所不喜欢的某某名流,譬如给提问的大学生开起了阅读的书单,譬如回答女年青读者读《红楼梦》不是几遍的问题而是要经常捧在手里读,譬如他高调宣布他是一个喜欢传统的人他喜欢传统纸本书的阅读……等等。那天我带着我家小姑娘去的,结果小米的一个回答,让我家小姑娘在我身边听了很是不忿:小米在回答读者提问时,说他不喜欢看《暮光之城》,说这样的书是垃圾……结果我家读小学五年级的小姑娘愤愤然对我说:“小米说《暮光之城》是垃圾,纯粹是嫉妒,因为他写不出来。”我家小姑娘是《暮光之城》的热心读者,四卷厚厚的《暮光之城》至少读了六遍了,所以小米的贬低之词让他受到了一个到场小读者的抗议。顺便一说,结束时,我看到在书城门口,小米被一个年青姑娘拦住,和他理论郭敬明的小说艺术,当然,还有一位姑娘是来索要小米的QQ号,说希望继续得到小米老师的阅读指导。 上一个周六下午,戴升尧的《菩提树下》赏读会也有些出乎意料,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有好多位年青的姑娘和不年青的妇女捧着大束的鲜花来到了现场。戴升尧之前问我,到时候讲什么?因为在私下的交往(尽管不多)中戴兄给我的印象是深沉寡言,当时回答他就是介绍自己的书,若实在不知道讲啥了,主持人会配合他。结果戴兄一开讲,就让我们看到了他沉默寡言的另一面:他简直是滔滔不绝,从现实人生,到佛门净地。从人生的诸多烦恼,到佛教的心灵拯救。从自己诸多为现实的功利,到某一天在佛门的顿悟,他找到了自己的一条通往清澈心灵世界的道路,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健康的人生,于是,便有了《菩提树下》……戴兄的两面不仅体现在平常的沉默寡言和演说时的激情洋溢,也体现在他的生活和写作中,生活中他是一家城市生活类报纸的总经理,生活类报纸如何吸引抓住读者的眼睛和报纸广告的经营,这些都需要作为报社总经理的他来面对,另一面,他在夜晚创作着他的小说,他创作了几部描绘当代都市生活的长篇小说,作为一家城市生活类报纸的从业者,城市里的太多故事对他也许有着取之不尽的素材。不过,最终,他却在“菩提树下”找到了平衡自己心灵的家园。 不管是60后还是80后,从小米和戴升尧的身上,体现了相似的一面,就是精神世界的自我拯救。不管是“阅读不死”,还是“菩提树下”,在物质生活得到实现之外,精神是需要一个出口的——一个拯救自我的出口。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分享《复活》第一段 (落霞师太下半场)
- 《阅读不死》&《玫瑰 蝴蝶》购买指南(淘宝) (我们书店)
- 【我们】我们书店·十五年 & 繁花·我们图书馆·十一年 店庆 ... (老马~兔子归来)
- 【我们】我们书店·十四年 & 繁花·我们图书馆·十年 店庆 全... (老马~兔子归来)
- 关于《我们书店》的小小记录片 (豆友5PUvdZXf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