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文字】刘阳:一个非科班的舞台冒险家
来自:以欧(我不关心人物,只在乎人们。)
来源:海南日报
发稿时间:2012-2-13,采访时间未知
文\见习记者符王润海南日报记者邵长春
!全文搬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型原创音乐制作秀《海棠·秀》自2011年9月16日在海棠湾万达大剧院首演以来,已在三亚上演超过百场。这场大制作的舞台剧将一个流传于海棠湾的古老爱情传说搬上舞台,并通过音乐、舞蹈、杂技以及尖端舞台技术的大量使用,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舞台胜境。
30岁的刘阳是这部舞台剧男主角阿明的扮演者。坐在希尔顿逸林酒店的大堂里,身着休闲T恤和牛仔裤,背着挎包,带着黑框眼镜,虽然舞台下的刘阳形象与台上的阿明大不一样,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冒险家。
放弃北京大学教师的身份,抛开所有顾虑奋不顾身地来到陌生的三亚,追逐梦想,投入到舞台剧的表演。这对刘阳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冒险。而他还是深爱着这一切。
萌发戏剧梦
“我从小就爱唱歌。家里人说我还没学会说话时就能用特别的音调将大人的话像唱歌一样唱出来。”喜欢唱歌的刘阳从小就进入北京的合唱团。17岁那年,通过合唱团老师的介绍,刘阳师从知名男中音歌唱家胡宝善,开始了真正意义的专业声乐训练。
1999年,刘阳进入北大就读中文系。“北大让我的视野开阔很多。”在学校,刘阳开始接触各种类型的表演艺术,他至今记得第一次接触音乐剧时的那种狂喜。“音乐剧给我的震撼太大了。我突然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的经历和努力与这种伟大的戏剧发生了共鸣。”从那一刻起,一个戏剧梦便在他的心中萌发。
此后,刘阳经常出现在学校举办的各种国外戏剧大师的讲座听众席上。由于外语好,他还常为国外著名的戏剧教授当翻译。在刘阳看来,这个阶段的学习,让自己不再局限于某个表演流派,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艺术理念。虽然没有进入专业的表演系,但当时的他还是在学校选修了声乐、形体、表演等课程。
然而在很长时间内,刘阳一直没有出演过任何音乐剧。身边总是不断有人提醒他:“舞台剧的要求很高,你不是科班出身的学生,能演得好吗?”而他也同样觉得自己还未准备好,一直不敢付诸实践。
出演音乐剧
直到2006年,已是北大音乐系音乐剧研究专业研究生的刘阳,才有了第一个出演音乐剧的机会。如今担任北大外国电影戏剧研究所艺术总监的瑟夫·格雷夫斯当年希望在北大寻找学生一起合作演出著名音乐剧《屋顶上的提琴手》,刘阳进入了他的视野。这名资深的导演、演员兼剧作家对这位并非科班出身的学生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你的各方面条件已经足够去表演这部音乐剧了。”
这场音乐剧在后来的公演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成功让刘阳十分兴奋,他第一次获得了成为一名戏剧演员的自信。
也正是在那一年,刘阳将自己的自信和渴望感染到更多热爱戏剧却自觉无法实现梦想的北大学生。2006年,北大音乐剧社团几个即将毕业的成员希望能够在毕业前演一场音乐剧,而他们最初的计划也只是在教室内唱上几曲音乐剧的歌曲而已。“我对他们说,既然要演,何不干脆认真地演好呢。”刘阳的加入,让这群爱好者真正开始着手去筹备平时未敢想的事———出演一部真真正正的音乐剧。
为了准备这部音乐剧,当时正备考托福的刘阳牺牲了很多复习的时间,错过了那次出国的机会。几年后,刘阳回想起这段经历没有丝毫悔意。“我觉得音乐剧演员在国内市场很有前景,在国内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一定非得到国外去。”
社团的首演引起了轰动。这是第一个学生社团将完整的百老汇音乐剧搬上舞台。刘阳清楚地记得,当晚只能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连过道里都坐满了人。
“我觉得最开心的,是当初那些一起追逐过音乐剧梦想的同学们中,一些人放弃了自己的原本专业,转而从事与戏剧相关的工作。”在刘阳看来,只要有梦想,有付出,并非一定要科班出身才可以当艺术家。“艺术有这个民主性。艺术是公平的。”如今已经成为《海棠·秀》男一号的刘阳,回想起当年,面露微笑。
挡不住的诱惑
研究生毕业后,刘阳在一年中从事了各种职业,做过导演、演员、声乐指导、摄影、旅游项目策划等等,但最终,他还是放不下自己喜爱的戏剧。2009年,他重返北大,进入北大歌剧研究院工作,成为一名老师。在校期间,他继续组织学生们表演原版的百老汇音乐剧,将自己的梦想作为一个教学实践继续下去。
如果不是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阳至今也许还在北大当老师。
2011年的7月,刘阳从朋友那得知一部大制作的音乐剧寻找男一号的消息。剧组从3月份就开始选拔男一号,但直到7月还是无法找到满意人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刘阳参加了面试。令他没想到的是,上午刚面试,下午便接到剧组电话:“你就是男一号了!”
但是,当这个终于可以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机会摆在眼前时,刘阳陷入了两难的选择:《海棠·秀》是在三亚的驻场音乐剧,一年半载肯定回不来,这就意味着若选择出演,刘阳就必须放弃北大老师的工作。
最终,刘阳选择了《海棠·秀》。放弃北大光鲜稳定的老师身份,只身前往三亚,加入一部前途未卜的驻场音乐剧的演出,这让刘阳身边的人都感到无法理解。对此,刘阳只说了一句话:“我抵挡不了戏剧的诱惑。”
与戏剧的缘分,刘阳相信这是命中注定。对于《海棠·秀》,他觉得似乎是一种注定的安排。“我是个喜欢冒险的人,而阿明又是个冒险家的角色,我非常喜欢。”
奇妙的舞台旅程
为了当好一个真正的演员,刘阳经历了一段极为痛苦的时间。由于戏中有很多武打和舞蹈的场面,没有经过正规形体训练的刘阳着实吃了一番大苦头。在他的手臂上,留有好几处的伤疤。“这是被道具刮伤的,这是武戏时划到的”,刘阳细数着伤疤说,已经30岁的人了,要适应形体上的调整还真不容易。
但是,非科班出身也给了刘阳很多不同于专业演员的特质,大学期间的学习让他对表演有着独特的理解。
《海棠·秀》是驻场音乐剧,演员们每天循环往复地进行同样的表演。“虽然我们每天都在演出,但对于观众来说,也许一辈子也就看一次这场表演。所以,我们必须对观众负责,不能让自己产生麻木的消极情绪,绝不能让表演流于平庸。”除了对观众的责任感,让刘阳保持状态的还有对每天表演的期待。“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表演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对于这场音乐剧,刘阳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将男主角阿明的整个旅程看成是人生的旅程。第一次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第一次结交朋友,第一次经历爱情,第一次遭遇挫折,第一次与朋友一起努力打败邪恶获得胜利,但最后还是无法将自己心爱的人带回现实。“这似乎也是人生的旅程,来到这个世界经历种种,但最终还是无法将最美的事物带走。唯有美好的回忆存留心中。我也希望我能用自己的真诚,带着观众经历这样一个奇妙的旅程。”
而在刘阳心中,这部音乐剧带给了自己很大的改变。而戏中的人和事,多少和自己有些共同的地方。“从1999年到2011年,我几乎都在学校度过。但就像阿明一样,无论这里再美好,我对这里再依恋,终究还是要离开,带着这里赠送给我的财富,开始我新的旅程。”
放弃北京大学教师的身份,抛开所有顾虑奋不顾身地来到陌生的三亚,追逐梦想,投入到舞台剧的表演。这对刘阳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冒险。而他还是深爱着这一切。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演出·商业剧目】(巡演中)《我,堂吉诃德》中文版 (以欧)
- 【演出·商业剧目】《烟雾》 (以欧)
- 【演出·商业剧目】《面试》 (以欧)
- 【演出·商业剧目】《拉赫玛尼诺夫》 (以欧)
- 【其他·译配/翻译·音乐剧】《陪你倒数tick, tick...BOOM!》 (以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