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淳一:古稀之年的情爱圣手
鸿帆
带着新作《钝感力》,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来到了上海。在新书发布仪式上,这位74岁的“情爱圣手”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他甚至很少抬眼注视提问的记者,但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极为认真。 晚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讲座上,可容纳300多人的会议室里至少挤进了400多人。听众中绝大部分都是女生。记者注意到,一些女生一边听渡边的讲话,一边用纸巾擦着眼泪。 在讲座的过程中,有200多张小纸条从观众席传到台前。提问环节,作家亲手打开一个又一个纸条,在翻译的帮助下最终选了10个问题予以回答。会议室的空气里洋溢着一种彩票抽奖般的紧张和激动。 在渡边凝神考虑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位泪流满面的女大学生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渡边淳一的作品,尤其是《男人这东西》。“我就是从这本书了解男性的。原来,男人的很多心态都是与生俱来的;我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现在都明白了。” “钝感力”成为日本流行词 渡边淳一此番来华宣传的新作《钝感力》,是这位作家最新的杂文集。在日本,这本书已连续数周高居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目前累计印数已超过100万册;不仅如此,“钝感力”本身已成为一个流行词汇,“爱情钝感力”、“职场钝感力”等衍生词组频频出炉。 有趣的事,该书在日本的热销,还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前不久,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针对舆论指责安倍内阁欠缺领导能力,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小泉说:“对于近在眼前的事情,必须迟钝一点,钝感力非常重要,不要总把支持率的起伏挂在心上。”就在他说这番话的第二天,东京各大书店里上柜不久的《钝感力》被抢购一空。 “钝感力”是渡边淳一生造的一个词。它可以被看作“敏感力”的反义词,指的是那种相对于反应激烈、张扬、刚硬而言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与能力。在书中,渡边淳一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今社会,人们如果过于敏感,往往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却是一种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生存游戏,所以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作为医学博士,渡边淳一还从医学角度阐述了这一“理论”的合理性。 日本评论界认为,钝感力听上去会给人非常负面的感觉,但可以将它解释成“有意义的感觉迟钝”,它试图传达出不因为眼光浅短而喜忧、保持信念往前走的重要性。《读卖新闻》的书评则干脆搬出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博士的原话——“我带有某种迟钝,只能依稀看到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来为渡边淳一佐证,即“迟钝”确实能摆脱世间常识的羁绊。 而此番来上海做宣传,无论是媒体首发式上的记者、还是讲座上的大学生,都觉得所谓的“钝感力”,和中国人熟悉的那句“难得糊涂”有相似之处。对此,渡边淳一有些自相矛盾地表示,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非常了解,但“钝感力”确实和中国传统智慧有相通之处。 情爱依然是写作母题 《钝感力》中译本被中方出版社归类为“励志类”书籍。这不仅让人怀疑,这位以描写情爱而闻名的作家,终于要在古稀之年转向“人生感悟”“心灵鸡汤”之类的散文领域了。但渡边淳一对此断然否定,他强调,情爱仍然是他的写作母体。他还告诉记者,他的小说新作《爱的流放地》中译本很快就要在中国出版,那是他继《失乐园》之后,进一步探讨爱情与性的作品,“在《爱的流放地》中,我写的是男女之情达到极致后,爱的巅峰力量和恐怖表现。最后,男子在癫狂的无意识中杀死了自己的爱侣。” 听上去和《失乐园》有点像?毕竟,《失乐园》的男女主人公,始终向往在性爱的高峰中走向死亡,并且津津乐道于那个杀死情人的阿部定的故事。但渡边淳一强调,《爱的流放地》和《失乐园》所要表达的主题并不同。“《失乐园》探讨的是,男女之情如何才能始终维持在巅峰状态,我在那本书中所做的是对现代婚姻制度进行反省和批判;而在《爱的流放地》中,我思索的是‘法’与‘理’的问题,我想探讨的是,现代社会中,‘法’能否对‘理’做出审判。” 不管渡边淳一如何解释,有一点是这两本书、以及渡边淳一的其它小说所共有的,那就是对于“身体之爱”的强调和褒扬。渡边淳一显然不是“柏拉图式爱情”的信奉者,相反,他近乎偏执地认为,没有肉体关系、只有精神相连的爱,只不过是一种未成熟的幼稚的爱。他甚至“最讨厌虚假的纯爱”,因为“不可信的娇柔只能蒙蔽能看穿现实的眼睛”。在他看来,真正至高无上的爱应该是精神和肉体两者紧贴在一起,身心都像疯了似地在燃烧,这样的爱才能得以纯粹、升华;而这种爱的极致,会带来诡秘感和破坏力,甚至恐怖的力量。 情爱写作源于个人经历 很难想象,一个古稀之年的作家,仍然会将“性爱”“欲望”“激情”挂在嘴边,会用“烦恼”“迷惘”之类的词来形容自己的状态,会将一个又一个有悖伦理的故事写进作品,然而,这就是渡边淳一。在采访中,渡边向记者承认,之所以成为一个这样的作家,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之所以踏上情爱写作之路,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少年时期经历过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另外和自己当外科医生的经历也不无关系。 在读高二的时候,渡边淳一认识了一个比他大一岁的女生——高三学生加清纯子。身体极差的加清纯子在高中阶段就有好几个男友,其中不乏中年男友,在爱情游戏中如鱼得水、不亦乐乎。年轻的渡边疯狂地爱上了纯子,而纯子,教会了少年渡边逃学、抽烟、喝酒和性爱。也就在他们相识的那一年,纯子死了,她在自己感觉即将油尽灯枯时,将自己冰封于雪野之路。这样一段不同寻常的初恋,为渡边此后的人生定下了基调:他立志成为一名作家,以文学写出男女之爱;而在个人生活中,他恋爱、做爱,身边女友换个不停,却从未想过要一个安稳的家。 不过,少年渡边并没有打算成为一名“全职作家”。他在高中毕业后进了医学院,学成后又做了十年医生。他的工作让他看到了无数的患者,看到了这些患者对于病痛和死亡的恐惧。目睹了太多场死亡的悲剧,渡边淳一发现,能够拯救死亡的,可能只有爱了。“我曾经看过有一个临死的病人,他对死亡非常恐惧,不停的颤抖,但是他的爱人在他的身边,抓住他的手的时候,他镇定下来,似乎忘记了死的恐惧。我越是亲眼见证死亡的恐怖,就越是愿意写关于爱情的东西。我不能确认爱是不是能战胜死亡,但我确认,它至少能够缓和死亡的痛苦。” 中国也有一名著名的“弃医从文”的作家——尽管他与渡边写作的主题天悬地隔。问渡边淳一知不知道鲁迅,渡边淳一谦和地笑了:“知道;我曾经是鲁迅先生的忠实读者。” 骄傲的作家,古怪的老头 已经写出了50多部作品的渡边淳一,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与热情。他的工作室在全日本最繁华的地区——东京涩谷。每天早上,他起床后的第一件正事,就是趴到工作台上开始写作,手边放着他的早餐——满满的一杯啤酒——除此之外没有其它东西。 他是一个骄傲的作家。要他评价日本文学大师,他会说:“我比较喜欢川端康城。大江健三郎也获了诺贝尔奖,但我不可能写出他那样的作品。”而如果要他评价他主要的文坛“对手”村上春树,他会不太客气地拒绝:“我不是文学评论家,类似这样的问题,你去问日本的当代文学评价家可能更好一些。”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受到哪位日本作家的“影响”,反而更愿意将自己的写作风格归功于法国电影。“我年轻的时候看了许多法国电影,大部分都在讲述情爱,法国电影对男女之爱、对人性的细腻描写,让我获益匪浅。” 他是一个古怪的老头,尽管这种古怪往往只在瞬间闪现。他会像任何一个作家一样,很平和地说:“我其实只是一个写字的人。我本人既没有像《失乐园》中那样为爱自杀,也没有像《爱的流放地》中那样为爱杀人。”但一转眼,他又会告诉你,他其实很想写一部“表现中日跨国恋情的作品”,但是却始终不能下笔,“因为很遗憾,我至今没有中国的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