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思维分析谈及秋蝉和倚天
来自:商裔
题记:写这篇的时候,好像跟《麻雀》和之后的《惊蛰》也颇有渊源的谍战片《秋蝉》刚刚开始在卫视和网播平台播出,因为刚刚播出三集的样子,不知道后面的受追捧程度会怎么样,剧情上也不知道会不会和《麻雀》和《惊蛰》一样出现工作需要的假扮夫妻这个经典套路,不过最大的创新在同类片中目前在于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在上海。
商裔连评倚天之四十七:看谍战剧的视角看倚天 这是连评的第四十七篇了,继续从剧本小说或者说电视剧的视角分析倚天,因为之前大部分是按新修版进行文本分析的,从文本分析到剧本分析,其实整个思维框架和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文本分析重在索隐言外之意(就是文字游戏范畴的猜谜游戏,红楼梦的红学在这方面是巅峰),剧本分析重在重构场景,通过具象化的视觉场景(具体)引申表达抽象的隐喻指向。 比如张无忌和赵敏第一次一起吃火锅的场景,这不是文本分析意义上的有什么弦外之音,而是剧本分析意义上需要表达出一对少男少女之间微妙而克制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依赖文本意义上的对白(如书中的那样),更加依赖剧本变成剧集之后的演员的现场演绎,举例比如说那句台词的时候赵敏的语气和神态(比如这句:赵敏问:张公子,你说是我美呢,还是周姑娘美?),然后就会发现,倚天书中对白或者说语言并不复杂,但是场景以及不同场景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复杂,所以说倚天是很经典的剧本小说。 凭我印象,不同演员的演绎所表达的也有不同的意象,还是比如赵敏说“张公子,你说是我美呢,还是周姑娘美?”,贾静敏版赵敏是用眼神,表达出一种急切想知道答案的神态(有种不太自信能赢周姑娘的隐喻),而黎姿版赵敏则是用的是眼角和嘴角表达出好像不太在乎的掩饰和随意,因为答案在黎姿版赵敏自己看来自然是自己更美,所以重点在于张无忌的反应,也就是需要观察的是,张无忌到底是在说真话还是在说假话,这里的微妙差异在于,重点不在于张无忌说了什么答案,而是在于张无忌是怎么说这个答案的包括表情和肢体语言。因此,可以说黎姿版赵敏和张无忌一起第一次吃火锅的场景,更加体现出双方的势均力敌的气场氛围,那么你也可以说,这个场景即使没有对白的时候,场景自己已经在说话。 那么这个场景表达出的两人微妙而克制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就是谍战剧的场景嘛。两个情商高智商高还很懂掩饰的少男少女在相互试探,这个场景的特别之处在于,紧接着的场景就是张无忌要去万安寺救六大派,而赵敏需要去万安寺保护自己的哥哥王保保,怕张无忌为救人而挟持王保保。所以两个场景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反过来破灭了一起吃火锅貌似谈恋爱的观众误读幻象,还原了谍战片高手过招试图用情感俘虏对手的本来面貌。只不过,谍战片的套路也都是这样的,本来都是希望用情感俘虏对手,结果到了后面都是情不自禁把自己搭进去了,如果只是单方面那就是悲剧,问题是双方即张无忌和赵敏都搭进去了,所以结局是双人携手退隐江湖。 这也是我之前连评文章一贯的观点,而且作者差不多是在用轮回讲张无忌的感情故事,因为张无忌的初恋准确说是失败的初恋,也是一部谍战片。朱九真是标准的女间谍,希望用感情骗局换取小张无忌的信任,然后得到屠龙刀的下落秘密。然后这中间有个隔断,张无忌躲起来练功五年之后才重出江湖,还好杨不悔没有凑热闹而是上了武当,即使这样四女同舟也是太复杂的局面,而且是继续强化了谍战片的场景结构。这么说吧,四女同舟的时候,张无忌的主要立场在于自己是明教教主,那么明教的对立面有三个方面:朝廷、六大派中继续仇视明教的势力(以峨眉为代表,后面看少林也是因为成昆在那里)、波斯明教(风云三使出场表达的是波斯明教希望重新控制中土明教)。然后不巧的是,赵敏是朝廷的代表,周姑娘是六大派中敌视明教部分的代表,而小昭和殷离因为黛绮丝的关系可以视为波斯明教的代表,那么其实都是在对立面上。 所以就张无忌的感情故事部分,是不折不扣的谍战片故事。等到黛绮丝以真面目示人,然后小昭和殷离也就是不再是间谍的身份,故事就变成所谓张、赵、周三角恋的故事。继续用谍战片的思维分析,张与周之间,因为刀和剑都到了周姑娘的手上,那么周姑娘的间谍任务是成功了,但是周姑娘还想要更多,希望成为教主夫人,这个不好意思没有成功,也就是说用情感俘虏对手这个环节,张与周之间其实谁都没有把自己搭进去。而张与赵之间的故事则反过来,间谍任务双方都没有做好(张无忌没能策反赵敏,赵敏也没能策反张无忌),但是两个人都把自己搭进去了,一个不当教主了一个不当郡主了,呵呵,到蒙古草原归隐去了。开句玩笑话,一个二十三岁样子一个二十出头,人家比如说现代人才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他们倒好已经提前退休了,这个羡慕不来。合理猜测,到蒙古草原开小诊所去了。 而谍战片思维看张无忌和赵敏的故事,基本上开创了一个故事母题,特别是去少林大会路上假扮夫妻的那段(就是两个本来敌对立场的男女特工,为了合力对付第三方即成昆的少林势力,潜入敌后即成昆势力范围并且以夫妻的名义),完完全全是谍战片的经典套路。虽然张无忌和赵敏的这段假扮夫妻的经历历时不算长,但是场景营造得很经典,于是后面谍战片用来模仿的可就是多了去了,可能最为人所知的就是达到现象级电视剧的故事(都是假扮夫妻的套路),《潜伏》里面的余则成和翠萍,以及《麻雀》里面的唐山海和徐碧城。 但是不管是《潜伏》还是《麻雀》以及《麻雀》的续篇《惊蛰》(其中有两段假扮夫妻的戏码,一在重庆一在上海),在假夫妻双方演绎出棋逢对手的戏码张力上,都还没有达到倚天中张无忌与赵敏之间的效果,如果说达到的,我个人观剧经验中以为是张嘉译、小宋佳演绎的《悬崖》和陈坤、万茜演绎的《脱身》,在我看来,差不多这两部才是近年来谍战剧的巅峰之作。不过作品成就与网红程度倒不一定是一回事,不管是《悬崖》还是《脱身》当然达不到《麻雀》的网播量,但是其中呈现出的故事的复杂性,叙述故事的复杂性,故事和叙述故事过程折射出来的人性复杂性等等,都是巅峰之作的范,但也是因为太复杂了,所以反而不能大热市场走向现象级。 商裔连评倚天之四十七:看谍战剧的视角看倚天 这是连评的第四十七篇了,继续从剧本小说或者说电视剧的视角分析倚天,因为之前大部分是按新修版进行文本分析的,从文本分析到剧本分析,其实整个思维框架和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文本分析重在索隐言外之意(就是文字游戏范畴的猜谜游戏,红楼梦的红学在这方面是巅峰),剧本分析重在重构场景,通过具象化的视觉场景(具体)引申表达抽象的隐喻指向。 比如张无忌和赵敏第一次一起吃火锅的场景,这不是文本分析意义上的有什么弦外之音,而是剧本分析意义上需要表达出一对少男少女之间微妙而克制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依赖文本意义上的对白(如书中的那样),更加依赖剧本变成剧集之后的演员的现场演绎,举例比如说那句台词的时候赵敏的语气和神态(比如这句:赵敏问:张公子,你说是我美呢,还是周姑娘美?),然后就会发现,倚天书中对白或者说语言并不复杂,但是场景以及不同场景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复杂,所以说倚天是很经典的剧本小说。 凭我印象,不同演员的演绎所表达的也有不同的意象,还是比如赵敏说“张公子,你说是我美呢,还是周姑娘美?”,贾静敏版赵敏是用眼神,表达出一种急切想知道答案的神态(有种不太自信能赢周姑娘的隐喻),而黎姿版赵敏则是用的是眼角和嘴角表达出好像不太在乎的掩饰和随意,因为答案在黎姿版赵敏自己看来自然是自己更美,所以重点在于张无忌的反应,也就是需要观察的是,张无忌到底是在说真话还是在说假话,这里的微妙差异在于,重点不在于张无忌说了什么答案,而是在于张无忌是怎么说这个答案的包括表情和肢体语言。因此,可以说黎姿版赵敏和张无忌一起第一次吃火锅的场景,更加体现出双方的势均力敌的气场氛围,那么你也可以说,这个场景即使没有对白的时候,场景自己已经在说话。 那么这个场景表达出的两人微妙而克制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就是谍战剧的场景嘛。两个情商高智商高还很懂掩饰的少男少女在相互试探,这个场景的特别之处在于,紧接着的场景就是张无忌要去万安寺救六大派,而赵敏需要去万安寺保护自己的哥哥王保保,怕张无忌为救人而挟持王保保。所以两个场景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反过来破灭了一起吃火锅貌似谈恋爱的观众误读幻象,还原了谍战片高手过招试图用情感俘虏对手的本来面貌。只不过,谍战片的套路也都是这样的,本来都是希望用情感俘虏对手,结果到了后面都是情不自禁把自己搭进去了,如果只是单方面那就是悲剧,问题是双方即张无忌和赵敏都搭进去了,所以结局是双人携手退隐江湖。 这也是我之前连评文章一贯的观点,而且作者差不多是在用轮回讲张无忌的感情故事,因为张无忌的初恋准确说是失败的初恋,也是一部谍战片。朱九真是标准的女间谍,希望用感情骗局换取小张无忌的信任,然后得到屠龙刀的下落秘密。然后这中间有个隔断,张无忌躲起来练功五年之后才重出江湖,还好杨不悔没有凑热闹而是上了武当,即使这样四女同舟也是太复杂的局面,而且是继续强化了谍战片的场景结构。这么说吧,四女同舟的时候,张无忌的主要立场在于自己是明教教主,那么明教的对立面有三个方面:朝廷、六大派中继续仇视明教的势力(以峨眉为代表,后面看少林也是因为成昆在那里)、波斯明教(风云三使出场表达的是波斯明教希望重新控制中土明教)。然后不巧的是,赵敏是朝廷的代表,周姑娘是六大派中敌视明教部分的代表,而小昭和殷离因为黛绮丝的关系可以视为波斯明教的代表,那么其实都是在对立面上。 所以就张无忌的感情故事部分,是不折不扣的谍战片故事。等到黛绮丝以真面目示人,然后小昭和殷离也就是不再是间谍的身份,故事就变成所谓张、赵、周三角恋的故事。继续用谍战片的思维分析,张与周之间,因为刀和剑都到了周姑娘的手上,那么周姑娘的间谍任务是成功了,但是周姑娘还想要更多,希望成为教主夫人,这个不好意思没有成功,也就是说用情感俘虏对手这个环节,张与周之间其实谁都没有把自己搭进去。而张与赵之间的故事则反过来,间谍任务双方都没有做好(张无忌没能策反赵敏,赵敏也没能策反张无忌),但是两个人都把自己搭进去了,一个不当教主了一个不当郡主了,呵呵,到蒙古草原归隐去了。开句玩笑话,一个二十三岁样子一个二十出头,人家比如说现代人才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他们倒好已经提前退休了,这个羡慕不来。合理猜测,到蒙古草原开小诊所去了。 而谍战片思维看张无忌和赵敏的故事,基本上开创了一个故事母题,特别是去少林大会路上假扮夫妻的那段(就是两个本来敌对立场的男女特工,为了合力对付第三方即成昆的少林势力,潜入敌后即成昆势力范围并且以夫妻的名义),完完全全是谍战片的经典套路。虽然张无忌和赵敏的这段假扮夫妻的经历历时不算长,但是场景营造得很经典,于是后面谍战片用来模仿的可就是多了去了,可能最为人所知的就是达到现象级电视剧的故事(都是假扮夫妻的套路),《潜伏》里面的余则成和翠萍,以及《麻雀》里面的唐山海和徐碧城。 但是不管是《潜伏》还是《麻雀》以及《麻雀》的续篇《惊蛰》(其中有两段假扮夫妻的戏码,一在重庆一在上海),在假夫妻双方演绎出棋逢对手的戏码张力上,都还没有达到倚天中张无忌与赵敏之间的效果,如果说达到的,我个人观剧经验中以为是张嘉译、小宋佳演绎的《悬崖》和陈坤、万茜演绎的《脱身》,在我看来,差不多这两部才是近年来谍战剧的巅峰之作。不过作品成就与网红程度倒不一定是一回事,不管是《悬崖》还是《脱身》当然达不到《麻雀》的网播量,但是其中呈现出的故事的复杂性,叙述故事的复杂性,故事和叙述故事过程折射出来的人性复杂性等等,都是巅峰之作的范,但也是因为太复杂了,所以反而不能大热市场走向现象级。 写这篇的时候,好像跟《麻雀》和之后的《惊蛰》也颇有渊源的谍战片《秋蝉》刚刚开始在卫视和网播平台播出,因为刚刚播出三集的样子,不知道后面的受追捧程度会怎么样,剧情上也不知道会不会和《麻雀》和《惊蛰》一样出现工作需要的假扮夫妻这个经典套路,不过最大的创新在同类片中目前在于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在上海,而是在上海之南号称双城记的地方。 但是分析还是继续回到倚天,用谍战片的观剧思维可以串起故事的主要过程,比如朱九真是女间谍无疑,计划用美人计情感俘虏当时没有戒心的小张无忌(本来是姐弟恋的桥段,结果却是狗血剧情),在这个环节的谍战片之中,虽然张无忌比较失败和受伤,但是如果没有这段,也就没有后面掉下悬崖之后还阴差阳错学会了九阳神功,而且还包吃包住的一下子就是五年,从少年张无忌变成了青年张无忌,之后姐弟恋的桥段就再没有出现过了,情感纠葛对象都年龄比他小。接着说小昭是女间谍无疑,上光明顶都是筹备训练多年之后的结果,但是如果没有小昭在光明顶当卧底已经有段日子,有些情况已经掌握得七七八八,那么张无忌也不可能又那么好的运气,一路开挂地学会了乾坤大挪移,然后就当了明教的教主。 再接着在灵蛇岛那段,周姑娘是女间谍那也是没有疑问的,因为最后确实倚天剑和屠龙刀都到了周姑娘的手上。而且这一段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双重故事,在周姑娘不动声色执行间谍任务的时候,大家包括谢逊、张无忌和四女同舟的四女是在听黛绮丝的故事,而黛绮丝在光明顶的故事本身又是一个女间谍的故事(波斯明教派黛绮丝到中土明教执行潜伏任务,只不过黛绮丝中途开小差走了)。也就是当一个女间谍的故事准备结束并被总结式讲述的时候,另一个女间谍的故事正在悄无声息地上演着。这是倚天故事比较经典的叙事模式。 最后就是赵敏和张无忌,准确说是赵敏拽着张无忌去成昆的地盘少林寺附近潜伏的故事,又是一个间谍潜伏的故事,张无忌潜入少林寺的伙房做杂役的这一段,是很标准的谍战片套路。这样一路分析下来,张无忌在倚天中经历的故事,除了蝴蝶谷那段以外,大部分都与谍战有关。而通过看谍战片的思维,就会看到很多的戏中戏,就是张无忌扮猪吃老虎的时候,那就是特工在演戏。那么不管是赵敏还是周姑娘,同样的逻辑,也是有好些戏中戏的。比如前面文章分析过的,赵敏不想当郡主要辞职了,父兄前来阻拦但有放行成全那段,大概率就应该是戏中戏,汝阳王是成全自己女儿然后前来演戏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一旦用了谍战片的思维,书中很多线索和场景就需要重新解读和重构,如果说按照赋比兴的分析方法,其实是可以用分析其他谍战片比如《悬崖》和《脱身》来分析倚天的,不过看以后有机会再说。类片中目前在于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在上海,而是在上海之南号称双城记的地方。 但是分析还是继续回到倚天,用谍战片的观剧思维可以串起故事的主要过程,比如朱九真是女间谍无疑,计划用美人计情感俘虏当时没有戒心的小张无忌(本来是姐弟恋的桥段,结果却是狗血剧情),在这个环节的谍战片之中,虽然张无忌比较失败和受伤,但是如果没有这段,也就没有后面掉下悬崖之后还阴差阳错学会了九阳神功,而且还包吃包住的一下子就是五年,从少年张无忌变成了青年张无忌,之后姐弟恋的桥段就再没有出现过了,情感纠葛对象都年龄比他小。接着说小昭是女间谍无疑,上光明顶都是筹备训练多年之后的结果,但是如果没有小昭在光明顶当卧底已经有段日子,有些情况已经掌握得七七八八,那么张无忌也不可能又那么好的运气,一路开挂地学会了乾坤大挪移,然后就当了明教的教主。 再接着在灵蛇岛那段,周姑娘是女间谍那也是没有疑问的,因为最后确实倚天剑和屠龙刀都到了周姑娘的手上。而且这一段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双重故事,在周姑娘不动声色执行间谍任务的时候,大家包括谢逊、张无忌和四女同舟的四女是在听黛绮丝的故事,而黛绮丝在光明顶的故事本身又是一个女间谍的故事(波斯明教派黛绮丝到中土明教执行潜伏任务,只不过黛绮丝中途开小差走了)。也就是当一个女间谍的故事准备结束并被总结式讲述的时候,另一个女间谍的故事正在悄无声息地上演着。这是倚天故事比较经典的叙事模式。 最后就是赵敏和张无忌,准确说是赵敏拽着张无忌去成昆的地盘少林寺附近潜伏的故事,又是一个间谍潜伏的故事,张无忌潜入少林寺的伙房做杂役的这一段,是很标准的谍战片套路。这样一路分析下来,张无忌在倚天中经历的故事,除了蝴蝶谷那段以外,大部分都与谍战有关。而通过看谍战片的思维,就会看到很多的戏中戏,就是张无忌扮猪吃老虎的时候,那就是特工在演戏。那么不管是赵敏还是周姑娘,同样的逻辑,也是有好些戏中戏的。比如前面文章分析过的,赵敏不想当郡主要辞职了,父兄前来阻拦但有放行成全那段,大概率就应该是戏中戏,汝阳王是成全自己女儿然后前来演戏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一旦用了谍战片的思维,书中很多线索和场景就需要重新解读和重构,如果说按照赋比兴的分析方法,其实是可以用分析其他谍战片比如《悬崖》和《脱身》来分析倚天的,不过看以后有机会再说。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挺好看的除了男女主演技 (醉谜)
- 我想问个问题 (Ö椰)
- 不是谁都能标榜自己是伟人 (HCYB99999)
- 李曼是个好演员 (欢欢喜喜)
- 有未删减版本吗? (绾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