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本嫁衣》摘抄
黑色七月半(宇宙里有什么不是暂时。)
这人间市井的重复,细密,无尽无望,温存丰实却又不甘满足……这是我的望乡。 苦难使人呈现坚韧,而一旦苦难成为活着的惯态,人将长久地浸淫其中,反而不对苦难本身有多余感触。顺受等同于活着。这种无形的意志异常强大。苦难深处的人反而从没有想过放弃生命。只有经过幸福体验的对比,才会在强烈反差中无法把持感知的平衡。所以脆弱不堪。 从这么多扇门进进出出,其实都没有什么不同。某人会以宿命的脸孔在房间里等着你来相会,但没有一个房间可以让你停留一生一世。但如果走过了太多的门,似乎就会忘记最温情的一间是在何时何地。 天性中的丰盛剧烈,总是与生俱来、无法控制,使其在足够年轻的时候,对于选择如何去活着的代价十分盲目。她注定要比许多人走得更折更远。 但她的确宁愿选择世间的折或远,也不会甘心就地掘坟的。这我也懂。所谓命。 知秋并不因童年不幸而成为郁郁寡欢的忧愁少女。她总将内心的缺失与伤害,以最大限度释放,对周遭没有容忍。因为无从容忍。 一个女孩若不信任家庭关爱——不论这关爱的能力如何——若她不信任,且将希望和感情过多地寄予他人,早早走入世界探欢,多半需要走过一些苦难,短则赔上青春,长则赔上一生。女人若以世间为家,某种程度上是必有不幸的。知秋如是。 两个人在镇上逛逛,吃东西,回到旅馆坐在一起看电视,拥抱,抚摸。无所事事,但又不忍分弃,所以就一直待在一起。这似乎是年轻时感情的常态。彼此之间是一种空虚的胶着。 一生,你以后也一定要离开洛桥。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有多好,但你不要因为它不好就不敢走进它。 彼时对我说着这话的知秋还是一个有心有爱的好女子,只是要的比寻常孩子更多,对世间有野心,强烈至足以不择手段。这是她与生俱来的选择。 我同样也不清楚我们要经历多少的事情。内心要磨得多钝重不堪,并且再无所谓失去,才能够肆无忌惮地在这诺大的、充满了欺骗与空白的生命中沉睡过去。 我的感情像一杯酒。第一个人碰洒了,还剩一半。我把杯子扶起来,兑满,留给第二个人。他又碰洒了。我还是扶起,兑满,留给第三个人。 感情是越来越淡,但是他们每个人,获得的都是我完整的,全部的,一杯酒。 幸还是不幸:她还是在相信感情,和爱。 他的逻辑是,钱留着不过就成了纸,反正青春再好,不论珍不珍惜都要失去,他于是决定该享受的时分绝不犹豫:难道要沦落成大性大爱不能做,大鱼大肉不能吃的糟老头子,日日只能望洋兴叹。 你对我而言像是一次犹豫再三的看望,知道去了不如不去要好。但又不可终日不见——这与陌路者有什么不同。 人与人的寻常之处,有时候真的是找不出一丝带有新意的交流来。又或许交流是疲倦费神的事情:谁都不会真的关怀他人的不幸,个人尚且来不及咀嚼个人的遭遇。这是为何人间之所以是人间。 以明,你可知道希望这种东西放在你身上即时祸害。你还不够老,定不下来。但我也等不起你了。我还是想要幸福。我不想再做你的储备粮,身边女子青黄不接的时候才想起我。 浓重妆容总让一个女子看上去充满风尘,又好似用绿油漆刷过的树叶,本色尽失。不明白为什么男人们还是喜欢,更不明白为什么女子就因为男人们的喜欢而定义自身审美。 为什么要埋怨。世间已经有太多事情,是拼命地要去自愿给予,却又会拼命地为自愿的给予而愤愤不平,因为看不到收获。 两情相悦刚刚伊始,都是一模一样的花好月圆,一模一样的良辰美景。但一切总逃不过转瞬即逝的覆辙,说没就没,谁都奈何不得。 但年少时不明白。人与人之间没有一线生机可以不落窠臼。毕竟人终究会互相彻底了解。而待彼此渐渐剥去妆容与外衣,各自皮囊之下的真相昭然若揭,便会知道这不是自己所要。伤害与被伤害,算计,抱怨,非要把一段感情折磨得气数将尽,方才知道大势已去。舍得或舍不得,挽留或不挽留,皆上演呼天抢地的闹剧。这样的故事,日日夜夜都在上演。 以明,其实你不知道我有多依恋你。在你身上有过多大的梦想。 遇人遇事都是自己的事先抉择,懵懂也好明智也好,结局来临该担当就担当。 爱情与世上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区别,好比吃饭有食欲、择食、咀嚼、消化、排泄,这样的平凡过程,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样。原来世间万事都像一段爱情。但可悲的是,爱情其实不过是一段事情。 仅此而已。 若要说大起大落颠沛流离是很艰难的事情,那要寻一个好人相伴,平淡相守,一生宁和……大概也不会比前者容易到哪里去,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世上哪有诺言呢?诺言是自己都无法相信却希望别人一定要相信的谎言。 我以为我甘心照顾她,但停下来的时候忽然又有耻辱和不甘,我总是一再花时间去做不愿做的事情,且还会花更长时间来为自己愤愤不平。 其实他不过是个丢了玩具的孩子。玩具被别人捡在手里,拿不回来,他气不过。 但再打架都没有用。许多事情一去不复返。生命中有太多的一去不复返。 女子总归是女子,活得再铜墙铁壁都是漏洞百出的。 其实道上有什么黑白之分……谁强谁就是道。 她慢慢忏悔,渐渐懂得了更多的可能。即便生命是没有意义的,那也总比死亡有更丰富的姿势可以变换,而不至于只能一睡到底。 其实知秋与我一样,并且也与太多人一样,因着对于幸福的希望,需要走过苦痛的路。所谓人生不过如此。 每个人都在勤勤恳恳地重蹈覆辙,履行着早已被履行过千遍的苦乐。当下的悲欢离合足以令人百感交集,但这早已有千万人在他们化为尸骨尘土之前都历历走过了。这一切重复对于现世的人来说毕竟是崭新的。飞蛾扑火即被笑作自取其亡,那么面对命运的苦痛空茫和最终的死亡幻灭,人们仍一直前仆后继,大抵也高明不到哪里去。这其实无所谓壮烈还是愚蠢——活着就不得不如此。 年轻的时候想着的是,我不辜负她就要辜负我自己。风平浪静多么可怕。大千世界何其丰盛美丽,我必在有生之年览尽人间风华。 但我心比天高,低估了人的渺小。年轻与希望是大财富,但又常常是幻觉和劫难,阅览人间风华的路上不过是太久太久的流离失所,得失只在蓦然回首之间才知孰对孰错。又或许对与错都是模糊不清的——清楚又如何,不过都是一去不复返。 他当年对叶知秋不过是占有欲,分手之后也不过是不甘心,舍不得。彼此并无太多诚恳对待。可是而今时过境迁,他对她的念念不忘终于沉淀成了如此一种深情——然而这是否又不过是再次证明,人只对失去的或者未得到的东西贪恋执着。 很久之后我才懂得,他要的不过是一个陪衬、伙伴,陷入被害妄想是需要有一个人接受他的被害妄想,并且充分安慰。其实太多时候我爱他便是希望搭救他,奈何他总是拒绝搭救,溺在水中,只会遥遥伸手,一番绝望地哭喊自己是最悲惨的一个。 只是啊只是,连他沉溺其中的那池水都是他幻想出来的。在他身上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苦难。我终于明白,如果苦难是虚幻无形的,那我即便有心搭救他,也是无能为力了。我倒真希望他经历一些真实的苦难,如此他大概会懂得他其实一无所缺。 原来这个人是需要我,且,只是需要我。他是这样的需要一个人爱他。需要极大的,无限无私的,陪衬坚实的,持之以恒的,爱。 他有他的才华,只不过为此付出的性格代价实在太大。艺术其实是很残酷的事情。看艺术的人是置身度外的欣赏,而做艺术的人是代价高昂的毁灭——自我牺牲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如果。 人总是说太多的如果。其实现实世界只有太多的但是。 耀辉。我们的四年。没有爱情也有感情。我对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并没有自夸,不过我想你再也不会遇到比我更爱你的女子。大约时过境迁,你会怀念我对你仁至义尽的用心。 我断然觉得,原来爱的圭臬不在于两情相悦时有多风光无限,而在于彼此失望和厌倦时还有多舍不得。爱着的时候面临一切痛苦都能乐在其中,《圣经》中说爱是恩慈爱是恒久忍耐,不是没有道理……可是爱消失之后但凡再大的快乐也如同嚼蜡,一丝小事都足以令双方断绝彼此,轻易弃甲,实在有兵败如山倒的意味。 我寄人篱下举目无亲,孑然一身。心下忽然真的明白,对于除了自己之外的一切,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法依靠。 你这样的人总是如此,非要把痛苦搁在放大镜下看,觉得世不容你,且唯独不容你……动辄惊声尖叫……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博尔赫斯:我爱过一个高傲的白人姑娘,她拥有西班牙的宁静 (陈 苍 词)
- 读过太多佩索阿的诗,好好读这首长诗就像欠他的,就像从来没读过 (陈 苍 词)
- 巴塔耶《死亡之悦》 (陈 苍 词)
- 波拉尼奥 | 这些年所有的悲伤,将和你一起消失。 (陈 苍 词)
- 打开孔雀肺 (陈 苍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