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专区|一个想法:范仲淹v晏殊自此交接到了富弼v韩琦
来自:savanna
2020-05-11 11:55:05
已编辑
晏殊离京那一次,有个朋友和我讨论:
剧从最一开始引入后来朝堂中的主要人物:晏殊去接范仲淹回京,韩琦富弼清风楼议事。 后来韩范西北共事,富晏朝中谋划。 范仲淹没有什么再说给韩琦的了,晏殊也没有什么再说给富弼的了。 所以临行前,范仲淹对富弼说心忧社稷,照拂百姓,时时心存此念。晏殊对韩琦说未想名留青史总算问心无愧。 到此完成了老一代的落幕和新一代的成熟。
我们都知道,晏殊和范仲淹是多年老友,但是他们是不一样的。范仲淹重内心的道德准则,

而晏殊虽也敬佩范仲淹赤子之心,更看重得失利弊,权衡大局。

送别范仲淹的,是富弼。遭遇不明不白的诬陷,仍然坚持是非对错道德原则的人是富弼。
对君主行为的释然,转化为内心的道义。

而送别晏殊的,是韩琦。

韩琦和晏殊的私交并不深,他当时并没有明白,一向大局为先的晏殊为何就此罢相。他仍然是茫然的。
但他后来渐渐懂得了。
晏殊虽然调理阴阳,但归根结底性格并不刚硬,也不执著于权力和事功,新政拜相一年多后因朝局而去职,部分也因为此。
但韩琦不一样。
权衡利弊,社稷朝局,这是晏殊。韩琦,在此之上,还要成事之能。

晏殊,我并没有想名留青史,过去种种抗上力争,只不过不得不为。 韩琦:哦,那我是要做点什么的。



补充:前辈后辈的另几重对应
@微雨:韩琦处事原则有晏殊的调和,但行事作风却有范仲淹改革时的那种强势;富弼则道义原则随范仲淹,但后期做事情越来越佛系像晏殊了。
@白天不懂夜的黑 在隔壁帖子概括韩琦”“用政治手腕让大多数政治势力和我站在一起,协调配合我的作为”。
即是,韩琦认为自己坚持的便是对、便是是非——这点像范仲淹。但是,韩琦这种是非,并不仅只是道义原则,也来自于晏殊的国家安定。不存在为了大局牺牲是非,也没有混淆过是非黑白,他有自己的是非观并且很坚定。韩琦会自己去找道义原则和朝政大局的平衡点,认定于此,并让“党来结琦”。
@lisbonne:剧中这里韩琦富弼的分歧不是在于是否存在更高的利益,而是在于值得为此怎么做。富弼认为为了大局委屈自己没什么,但是韩琦认为有更可以做的事情。
-
savanna 楼主 2020-05-11 13:22:56
我都写过两个了!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2918530/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3022175/ 我哪里不爱吕夷简?哇哈哈哈哈。
-
savanna 楼主 2020-05-11 16:49:07
我觉得,剧中对晏殊和官家的师生情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描写(可能相比历史改的最多)。官家的全身心信赖,先生从六岁陪太子读书开始的提点。这都是很少见的。也因此即使他们关系的根基是君臣,但是会有很多的羁绊和情感。
但是剧中韩琦和仁宗还不太一样。少年相遇,那也只是偶遇过一次,他们真正开始相见是在朝堂上皇帝点韩琦为榜眼的时候,官家当然一直看好韩琦觉得他将来能大用,但是的确他们是更纯粹一些的君臣关系,私人感情更少。(你说的东京街头的玩伴,是带有公事的,即陛下要交托韩琦去办里坊制度)。
-
savanna 楼主 2020-05-11 16:53:13
另一方面,韩琦比晏殊的性格更强,如果加上真实历史上的作为,甚至要(比剧中的晏殊)强势的多。晏殊性格温和,不求事功,他更关注朝堂平稳、拔擢人才和互相合作,希望不要起大的冲突。除非到了形势非常严峻的地步(和范仲淹、和欧阳修),晏殊基本不与人正面冲突。对君上,更加是君主如果拿定了主意,除非极其重大的社稷大事(亲征),他是不会坚持反对的。
但是韩琦不是这样的人。他会有认定的是非,并且会为此坚持。
-
平林新月 2020-05-11 18:08:24
我现在已经默认剧里的琦琦和赵祯是要BE了嘿嘿嘿。。。 就你想想他们俩那个宿命的初遇,那个时候韩琦认为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是所有官的顶头上司他赵祯啊~ 琦琦最初的理想就不是忠于君王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张贵妃不自信 (冰果oooo)
- 第47集|看完这集深感官家配不上丹姝😂 (芝士奶盖)
- 张茂则是太监吗? (一)
- 张贵妃,后宫里不一样的烟火 (萱萱)
- 王凯再演个古装剧吧,清平乐的皇帝太好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