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陶笛-千篇一律,直接转自百度百科。
白菜白
陶笛(英语:Ocarina,也译作洋埙、瓦埙、土笛、奥卡利那笛等),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状似潜艇、有哨口、十按孔的、通常用陶土烧制的吹管乐器。现代状似潜艇的“ocarina”跟中国的埙有没有共同源头,已无从稽考,而两者除了外形上的分别外,主要的分别还在于前者有哨口,后者没有;共通点则是两者都是主要以陶泥烧制的闭管式乐器,因此,“陶笛”一词的使用者偶尔会把这词跟中国的“埙”混同。 特点介绍 陶笛外型轻巧、携带方便、音色优美、指法单纯,小颗的声音很清脆嘹亮;大颗的音色低回婉转,只需要一点点气就能吹出音符,只要经过练习,很容易吹出喜爱的乐曲,而能有成就感。 前身及演变 现代陶笛的源头可追溯至六世纪南美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用于装饰和祭祀的仿鸟鸣的彩绘乐器。 1300年,英国出现了一种直吹的、羚羊角制造的、相信是演变自古玛雅式笛子的闭管乐Gemshorn。 现代状似潜艇的十按孔陶笛是由意大利音乐家Giuseppe Donati于1860年予以定形和命名的。 二十世纪,陶笛先后传到美国及亚洲国家。1928年,日本人明田川孝在原有的十按孔陶笛的基础上加上了两个半音按孔,使之能吹奏其本调的“相关小调”(比如说一把C调陶笛加 陶笛 上两个半按音孔后,即能吹奏比C更低的B和A音,C笛即能吹C调的“相关小调”A调),成为现时在日本以及台湾流行的十二按孔模式。 除了十按孔、十二按孔外,还有其他不同孔数的版本。1960年代英国音乐家John Taylor发展出四按孔、球状、八度音域的版本,后来,雕塑家Barry Jenning把Taylor的四按孔笛改良至最多可加到七按孔。这些四孔至十二孔不等的乐器(无论是否潜艇状),皆被称为“ocarina”。 台湾还发展出具中国特色的品种,比如说以制造紫砂壶用的陶泥所做的紫砂笛,由于紫砂笛硬度较高,音色也特别清脆。 陶笛还发展出一些动物、水果造型的装饰用的品种,可供当成吊坠佩带。 由于陶笛的音域不宽(中音C调笛能吹A至F十二度),因此也有人发展出双腔、三腔的陶笛,以扩展其音域。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埙是陶土乐器的鼻祖,看到陶笛,有很多人会联想到中国很古老的乐器埙,以至于在台湾和香港,陶笛的别名叫作洋埙。这两种乐器出现的年代虽然都很久远,但中国的埙的历史要长很多,但不能因此确认陶笛是受埙的影响发展 起来的。由于考虑到原始社会的特定条件再结合各地出土的陶器来看,这种制做技术是否由谁来相互传授,目前不得考证。 陶笛类乐器有很久远的历史,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许多支孔数不等的禽骨。这些禽骨经碳十四检测,已有七千年历史,经专家们鉴定,认定他们是先民用以诱捕飞禽的狩猎工具。部分骨哨,至今仍可以吹出简单的音调,与鸟鸣相象。此外,中国最古老的埙也是在这里出土的,不过只有一个吹孔,无音孔,正常的吹奏只能发一音。(很多民间的泥哨艺人都是用一个吹孔表现出几个音阶的)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出土了一批粘土烧制的器具,制作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经分析发现,当时人们对粘土的制作水平达到了一种很高的水平,这些器具被证实并不是玩具,其中有一些可以吹奏简单的乐曲。经过发展,在公元前500至600年,玛雅人制作的陶笛可以吹奏完整的音阶。 陶笛从美洲来到欧洲是在西班牙占领时期,在1527年,一批墨西哥的阿芝台克艺人给查尔斯五世宫廷的表演就用到了带哨口的陶笛。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给在场的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成名后,经常到欧洲各地演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乐器。 感谢百度百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招聘全职 (有缘)
- 玩陶笛的真少 (白菜白)
- 气息才是王道-气息练习 (白菜白)
- 什么是陶笛-千篇一律,直接转自百度百科。 (白菜白)
- 全新的环境,我自己都是新手。 (白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