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前辈推荐叔本华最有价值的几本书...

Believer

来自:Believer
2011-02-15 17:24:4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Believer

    Believer 楼主 2011-02-15 18:12:41

    决定先读韦先生的四本书...

  • 枯丙仄

    枯丙仄 (No words should be silent) 2011-02-15 20:31:06

    《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其博士论文;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其唯一需要的前提是看了上面的这本书。

  • Believer

    Believer 楼主 2011-02-15 21:18:07

    回LS

    你提到的两本似乎要留到后面了。决定由浅入深,,,

    另外,有没有对叔本华解读的比较出色的著作,比如海德格尔的《尼采》,德勒兹的《福柯》这一类的...

  • 复仇的季节

    复仇的季节 2011-02-16 05:25:36

    这里的人会跟你说看大叔的原作

    不要看别人的解读

  • Believer

    Believer 楼主 2011-02-16 09:12:56

    呵呵 不光是这里 。。。

  • kenneth

    kenneth 组长 2011-02-16 13:27:11

    《人生的智慧》很通俗。

  • Believer

    Believer 楼主 2011-02-16 14:11:58

    我粗略翻看了一下韦先生翻译的《人生的智慧》和《叔本华思想随笔》,确实感觉比较通俗,难怪很多人受益良多。对哲学思想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叔本华和韦先生都是功不可没的。可能是我看尼采和福柯养成了某种阅读习惯,觉得这两本书不够过瘾。更像是耄耋老人的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多了些许感性和伤感,少了几分深刻和智力的攀爬。当然,和时下的所谓哲理散文相比自然是好过不止一个档次,不过似乎还是不能适合我的口味。决定直接读《四重根》和《意志表象》...

  • ZHL

    ZHL (效率) 2011-02-16 23:51:06

    那时在高三读的叔本华,相当的舒服……

  • kenneth

    kenneth 组长 2011-02-17 11:14:25

    决定直接读《四重根》和《意志表象》...

    好啊。 最好写点笔记,批驳一下。

  • xuxutingdaizi

    xuxutingdaizi 2011-02-17 12:08:31

    "相比之下叔本华有‘说得好听’的嫌疑"。楼主产生了这种印象,建议先看关于叔本华的传记,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哲学正好和您的印象相反,就是批判那些“说得好听”人的。

  • Believer

    Believer 楼主 2011-02-17 12:40:06

    呵呵,回LS

    之前我说过我并不喜欢叔本华,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是缺乏实践性的。据我所知,他的生活一直比较富裕,用现在的话讲至少是小资。当然,他的思想以他的境遇来讲算是深刻的,但给人一种以安逸与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说教哲学,所以他给我的印象多少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冷眼旁观态度。这也是偏爱尼采和福柯的原因,他们是在以自己的生活实践着自己的哲学,是一种真诚的人生态度。叔本华在这一点上是不真诚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关于生命哲学的实践性是至为重要的。虽然尼采也好,包括福柯似乎都没有用自己的实践真正超越叔本华对人生本质的悲剧性的预见,但更为积极的的生命态度本身便是价值所在。我看中积极的态度和探索的过程,而不喜欢叔本华消极的先验式的哲学判断。巨石与西绪弗斯,是悲剧,但也是无比坚定的勇气。叔本华或许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本质,但他的态度有宿命论的嫌疑,至少他的人生是安逸于世的。尼采的态度和选择或许最终证明是无法打破那悲剧,但我欣赏他夸父追日般的坚定勇气...

  • kenneth

    kenneth 组长 2011-02-17 15:03:21

    至少他的人生是安逸于世的

    他的人生并不安逸。 虽然在钱财上,他算是不错的了。但他的痛苦不在这个方面上。 他不是那些无病呻吟的小资,不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具体例子要在他的某些传记里找。

  • Believer

    Believer 楼主 2011-02-17 16:09:18

    感谢楼上的讨论,能麻烦你推荐比较不错的叔本华的传记吗?谢谢...

    另外,我想谈一下对叔本华文本的解读

    大部分人对叔本华的解读都是来源于他晚期的著作(具体可见韦先生的四本书)。当然,因为韦先生的平时风格,文本中不再有晦涩难懂的哲学论述,叔本华在这里变得更加平易近人了。但因为韦先生的译本并非译自德文原著,而是来自英文版本。另外,韦先生的专业并不在此,对叔本华的翻译也是出于一种热爱与惺惺相惜之情。当然,这种感情无可厚非,但就哲学思想的严谨特点来讲,韦先生的译本无疑是大大稀释了叔本华的浓度 ——— 扩大了普及,但哲学的特点也荡然无存。

    所以,对于有基础和强烈兴趣的读者,我建议要专注于《四重根》和《意志表象》这两本书。另外对康德的《纯粹》也要有所了解...

  • Believer

    Believer 楼主 2011-02-17 16:12:45

    韦先生的书当然可以买来读,但在定位上要清楚,不可将之是为叔本华真正的哲学论述...

  • kenneth

    kenneth 组长 2011-02-17 18:16:32

    呵呵,我看的书很杂的,也想不起来有什么特别好的传记可推荐的。也很久没有看大叔的书了。只是偶尔翻翻《作为》。

    这几年我很少系统去看书了,一般进行的是寻找对当前所关注的主题有点启发的随意翻翻。

    说到交流,我个人更愿意看到的是谈论彼此而不是去谈第三方的事情。

  • Believer

    Believer 楼主 2011-02-21 14:31:10

    再问,《叔本华论说文集》和韦启昌先生的四本译著哪个更全面,更有价值一些?谢谢...

  • 清想遥相

    清想遥相 (不污不垢,淡看浮华。) 2012-02-23 22:56:15

    lz觉得叔本华不真诚,只因你还没真正了解他就对他怀有偏见。

    “我的这些哲学论点,之所以是真实的,并因此是不朽的,就在于这些东西并不是我所创作的,而是它们自己成型了。这些东西完全用不着我的帮助而生发;在这种时候,我身上的所有一切就好像睡着了似的……只有在这种完全摆脱了意欲的情况下,出现在我脑海中的东西,才通过我用笔记录下来,成为我的著作。这一点保证了这些思想的真实性,并且让我在得不到同感和认可之时也不会怀疑自己。”

    能写出这样一段话的人,我无法怀疑他的真诚,因为这样的写作思考方式让我想起了上帝,《圣经》新约第一章第二句“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叔本华也是在以自己的生活实践自己的哲学,态度无比真诚的~~~~~

  • 清想遥相

    清想遥相 (不污不垢,淡看浮华。) 2012-02-23 22:58:55

    回应后才发觉这是1年前的帖-_-

  • duoduo071

    duoduo071 (选择) 2012-03-03 18:36:53

    回应后才发觉这是1年前的帖-_- 回应后才发觉这是1年前的帖-_- 清想遥相

    你说了我也才发现,哈哈!

  • 3

    3 (始于言论,终于行动) 管理员 2012-03-03 19:31:22

    所以一定不要乱叫前辈

  • 雨

    (不来也不去) 2012-03-03 20:10:40

    正在看《人生的智慧》

  • Republicrex

    Republicrex 2012-03-04 08:28:46

    請問一下您引述的叔本華的這段話是出自哪裡呢?

    關於說者謂叔本華的批評,維基有如下文字: 負面評價:恩格斯:叔本華哲學適合與用人淺薄思想,是由已過時的哲學的殘渣雜湊而成。(《自然辯證法,467頁) 魯迅:提到叔本華私生活兩件事:其一,他生前生活放蕩,死後在其藏書夾頁中發現了春藥藥方;其二,他曾打傷鄰居,被判罰每年給鄰居60塔拉作為補償。鄰居死後,他在日記里寫道:「老婦死,重負釋。」其實,叔本華出身富商家庭,從父親那繼承了三萬塔拉的遺產,罰金根本不是什麼「重負」。 羅素:叔本華是不真誠的。

  • 小麦

    小麦 2012-03-04 10:33:25

    《人生的智慧》 对我影响很大

  • UFO2011

    UFO2011 2012-03-04 20:13:17

    [内容不可见]

  • Republicrex

    Republicrex 2012-03-05 02:36:00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UFO2011

    羅素在他的西方哲學史認為叔本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仍然是重要的;但羅素也說: 1.叔本華是一個反民主思想的人,憎惡1848年的革命......... 2.叔本華的知命忍從主義前後並不一貫,也不太真誠。........假若我們根據叔本華的生活加以判斷,就可知道他的論調並不是真誠的。他經常在上等菜館裡吃得很好;他有多次色情而不熱情的瑣屑戀愛事件;他非常愛爭吵,而且非常貪婪。 3.除了對動物仁慈外,叔本華的一生中很難找到任何<美德>的痕跡,而他對動物的仁慈卻已經達到反對為科學而作的活體解剖的程度。(ps.惟新潮文庫:許多貧苦的親友,窮困的鄰居找叔本華幫忙,他從不推辭,他又是德國愛護動物的提倡者。同時,叔本華的遺囑中也指明,他的財產繼承人是:1848年革命後,組織救助殘廢軍人和孤兒寡婦的協會。此外,傭人和狗都得到一筆豐富的數字。) 4.在其他方面,他完全是自私的。很難相信,一個深信禁慾主義和知命忍從是美德的人,從來也不曾打算在實際生活中體現自己的信念。

    至於恩格斯,他這樣說叔本華,而曾經跟叔本華有過一段非凡聚首的歌德,恩格斯說他是站在奧林帕斯山上的宙斯。

    至於魯迅的批評,我覺得這樣的論述不足掛齒,但是生前生活<放蕩>似乎是滿嚴厲的批評。

  • 3

    3 (始于言论,终于行动) 管理员 2012-03-06 22:16:16

    @Republicrex 1,“1.叔本華是一個反民主思想的人,憎惡1848年的革命......... ” so? 2,“2.叔本華的知命忍從主義前後並不一貫,也不太真誠。........假若我們根據叔本華的生活加以判斷,就可知道他的論調並不是真誠的。他經常在上等菜館裡吃得很好;他有多次色情而不熱情的瑣屑戀愛事件;他非常愛爭吵,而且非常貪婪。” 这里的“不真诚”指的是什么?叔本华欺骗谁了?菜馆老板?初恋?还是罗素?另外“知名忍从主义”的不一贯在哪里?书上有证可循?我读的少,又粗心,真心求教。 3,《论道德的基础》那篇论文里该说的都说了吧。要找寻美德的痕迹建议把目光投向宗教徒,基督教,印度教,佛教都挺多的。 4,同3,“一個深信禁慾主義和知命忍從是美德的人”同时其实也深信道德的本质,性格的不可变易,参考《论道德的基础》。

  • Republicrex

    Republicrex 2012-03-06 23:32:51

    羅素還說:叔本華的哲學(儘管)前後矛盾,而且有一些淺薄處,(但作為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階段來看,還是相當重要的)。 in spite of inconsistency and a certain shallowness, his philosophy has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as a stage i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羅素也說:尼采自認是叔本華的後繼者,這是對的;然而他在許多地方都勝過叔本華,特別是他的學說前後一貫,條理分明上。 Nietzsche(1844-1900) regarded himself, rightly, as the successor of Schopenhauer, to whom,however, he is superior in many ways, particularly in the consistency and coherence of his doctrine.

    另外,關於道德,羅素給予了蘇比諾沙很高的評價:蘇比諾莎是偉大哲學家當中人格最高尚的,性情最溫厚可親的。按才智講,有些人超過了他,但是在道德方面,他是至高無上的。

    Spinoza (1634-77) is the noblest and most lovable of the great philosophers. Intellectually, some others have surpassed him, but ethically he is supreme.

    至於康德,羅素說:伊曼努爾.康德,一般人認為他是近代哲學家當中最偉大的。我個人不能同意這種評價,但是若不承認他非常重要,也是愚蠢無知。 Immanuel Kant (1724-1804)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greatest of modern philosophers. I cannot myself agree with this estimate, but it would be foolish not to recognize his great importance.


    我會將叔本華的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好好再看過! :)

  • Republicrex

    Republicrex 2012-03-08 16:33:03

    叔本華的<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應該也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的<道德的基礎>讓人想起了他與丹麥皇家科學院的過往,叔本華在本書的第一二版都提出了辯駁與不滿(其中第一版也算是經典),這段的歷史也讓人多少更加了解叔本華的性格。

    商務出版的該書,書末提到叔本華為倫理學開創了流派:同情學派。而關於同情,維基上有如下文字: 同情 叔本華認為真正的道德是非常稀有的,真正道德的人也是萬中無一,他說我們會對那些道德行為產生敬意正說明了那些道德行為與眾不同,是不可思議的。他引用盧梭的話說,人們不會對比自己幸福的人產生同感,而只會對比我們不幸的人感同身受。即我們的直接同感只局限於對他人的痛苦,而不是安逸。因此,同情實質上是對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將他人與自己視為一體。從同情出發,直到高尚無私,慷慨大量,一切對於美德的讚美詞彙都出於此而沒有其它。

    叔本華將從同情出發的倫理學基本原則定為:不傷害別人,盡量幫助每一個人,其對應的兩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愛。公正表現了同情的否定性質,即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傷害他人。而仁愛則表現為同情心的肯定作用,它比公正更高一個級別,即看見他人痛苦,就象自己受苦,從而使自己去幫助每一個人。叔本華認為這兩者都是極端罕見的,但又是確實存在的,即便再沒有道德的人也無法否認公正和仁愛這兩者。

    :)

  • Republicrex

    Republicrex 2012-03-08 22:20:07

    丹麥皇家科學院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Letters (Danish: Kongelige Danske Videnskabernes Selskab) is a Danish non-governmental science Academy, founded 13 November 1742 by permission of the King Christian VI, as a historical Collegium Antiquitatum. It was founded by secretary of state, Count Johan Ludvig Holstein and the history professor Hans Gram.

    Members of the Academy are researching, lecturing and publishing in nearly all fields of science. The Academy has approximately 250 national and 260 foreign members.

    網址:http://www.royalacademy.dk/

    重新閱讀叔本華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的短短的第二版序言(寫於1860年8月),再看看丹麥皇家科學院對叔本華<論道德之基礎>的評語(這個評語的出現似乎還經過一段波折),當作歷史的一部分來看,或許也值得溫故知新。

  • 3

    3 (始于言论,终于行动) 管理员 2012-03-09 09:12:19

    是啊,不知道现在这个科学院对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持什么态度?或许人家不觉得有问题。读序言的时候,看见叔本华费劲的驳斥,不免感伤。古今多少真知被无视被焚毁湮没无闻,而我们看见一位捍卫真知的哲学家,又是如何与这些人类的劣性做斗争的,对此尚且有人不以为意更有诋毁挖苦,古今英雄当拍案掷卷怅然落泪。 一不小心就2个没完了,见笑!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2-03-09 09:16:03

    [内容不可见]

  • Republicrex

    Republicrex 2012-03-09 23:52:28

    丹麥皇家科學院的評語: 1837年提出的徵文題目是:道德的來源和基礎可否在直接蘊含於意識(或良心)之中的德行的理念中和在對其他由此生發的道德基本概念的分析中探得,亦或可否在另一個認識根據中探得? 只有一位應徵者,他用德文撰寫的,並附有道德,鼓吹易,證明年。格言的論文,我們認為不能予以獎勵。 由於他忽略了我們要求的最主要的東西,因此他相信,我們是要他提出某種倫理學的原則,因此他把他的論文中討論他提出的倫理學原則和他的形上學的關係那部分只是作為一個附錄,作為一個超出要求的部分,而實際上題目恰恰要求這樣一種首先闡明形而上學和倫理學關係的套索。但是當作者企圖證明道德的基礎是同情的時候,不淡是他的論文的格式不能使我們感到滿意,而且實際上他也沒有作出充分的證明,倒是他不得不看到,應該承認相反的意見。(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出,他很不恭敬地提到了當代許多傑出的哲學家,以致必然引起公正而強烈的不滿。

    而叔本華於第一版序言中,對於丹麥皇家科學院的三個指責一一辯駁,並於1860年生命最後歲月裡(叔本華1860年9月21日過世),亦即在20年後的同樣的8月(第一版出版於1840年8月),寫下二第二版序言,其中提到:如果科學院的目標就是盡可能的壓制真理,就是竭力扼殺精神和才智,就是有膽量維護放蕩之徒和江湖騙子的榮譽,那麼這一次,我們的丹麥科學院是出色地符合這一目標的。...................... 可見叔本華對此事多不能釋懷。

    如果丹麥科學院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並為了其錯誤的決定擬好了準備好了的評語,那麼,作為歷史的一部分,應該為叔本華翻案(叔本華以為自己做了很大的翻案的努力),還給叔本華一個公道。無論時間過了多久!

    (上述的評語與部分序言,係由孟慶時,任立翻譯)

  • 大宁Sandy

    大宁Sandy 2012-04-02 00:16:11

    为什么没人提到《论道德与自由》 那我推荐这本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2-04-02 02:18:59

    [内容不可见]

  • 蓝

    (…) 2012-04-27 04:36:54

    呵呵,回LS

    之前我说过我并不喜欢叔本华,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是缺乏实践性的。据我所知,他的生活一直比较富裕,用现在的话讲至少是小资。当然,他的思想以他的境遇来讲算是深刻的,但给人一种以安逸与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说教哲学,所以他给我的印象多少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冷眼旁观态度。这也是偏爱尼采和福柯的原因,他们是在以自己的生活实践着自己的哲学,是一种真诚的人生态度。叔本华在这一点上是不真诚的...

    这段话未免太有失偏颇了。您是用一个作家的生活条件来验证他思想的实践性?一个作家必须出身贫民窟才是实践着自己的哲学,才具有真诚的人生态度?太狭隘了吧

  • 阿星时间

    阿星时间 (我的狗窝) 2012-04-27 12:50:04

    尼采和福柯都不能算是实践哲学,他们都是属于西方哲学里的非理性学派,不过欣赏提问者追根溯源的努力,叔本华是西方哲学非理性的肇始

  • 罪恶之地

    罪恶之地 2012-06-03 13:32:09

    非常喜欢叔本华的书 但目前只看了 思想随笔 还有作为意志 两本 其它的还没找到 热切盼望能早日拜读

  • 大宁Sandy

    大宁Sandy 2012-07-05 17:47:05

    《论道德与自由》解决了我好大一个问题,想了好多年没想明白的

  • 暗地里的死兔子

    暗地里的死兔子 2012-11-26 03:37:24

    看谁翻译的?

  • 盘尼西林丶

    盘尼西林丶 2013-07-08 21:28:13

    我只是在百度上浅显的了解过叔本华的言论,便觉博大精深。在百度的注释上有个地方没看懂,就是在“命运”那一段的末尾概括说:”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但不能想我们所想的。“求各同道不吝赐教,最好能论述一下,谢谢。(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440746.htm?fromId=8384

  • 陌白

    陌白 (新手书蠹) 2013-08-18 18:26:43

    讨论的很精彩。不过个人以为,读哲学,读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哲学家的私生活方面不应该影响读者对他思想的判断。再者,得把哲学史和哲学分开。不要光了解他讲的什么观点,还要了解他如何得出这样的观点。读哲学史的人太多。。。

  • 海的那边还是海

    海的那边还是海 (曾经沧海难为水) 2014-04-24 01:02:21

    mark。研究中。 表示不赞同说叔本华没有实践的人,反面实践也算实践吧?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精神上痛苦,所以才提出他的哲学思想。 另外哲学本来就是形而上的东西,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并不一定非要有实践啊。马克思的实践论,也不能适用于一切。 小白,愚见。加这个组准备学习。

  • 无

    2015-07-20 19:13:34

    叔本华书不多,无需抉择

  • 无

    2015-07-20 19:19:47

    呵呵,回LS 之前我说过我并不喜欢叔本华,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是缺乏实践性的。据我所知,他的 呵呵,回LS 之前我说过我并不喜欢叔本华,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是缺乏实践性的。据我所知,他的生活一直比较富裕,用现在的话讲至少是小资。当然,他的思想以他的境遇来讲算是深刻的,但给人一种以安逸与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说教哲学,所以他给我的印象多少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冷眼旁观态度。这也是偏爱尼采和福柯的原因,他们是在以自己的生活实践着自己的哲学,是一种真诚的人生态度。叔本华在这一点上是不真诚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关于生命哲学的实践性是至为重要的。虽然尼采也好,包括福柯似乎都没有用自己的实践真正超越叔本华对人生本质的悲剧性的预见,但更为积极的的生命态度本身便是价值所在。我看中积极的态度和探索的过程,而不喜欢叔本华消极的先验式的哲学判断。巨石与西绪弗斯,是悲剧,但也是无比坚定的勇气。叔本华或许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本质,但他的态度有宿命论的嫌疑,至少他的人生是安逸于世的。尼采的态度和选择或许最终证明是无法打破那悲剧,但我欣赏他夸父追日般的坚定勇气... ... Believer

    可是没有叔本华,尼采哲学的诞生是不可想象的。他们都站在同一个出发点上,即悲观主义,只是沿着相反的方向走而已。尼采有勇气,是因为他是强者。叔本华只下判断,是因为他单纯是智者,且是避世的智者。

  • 无

    2015-08-14 15:07:38

    叔本华没写过太多书,只要把《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看了就可以了

  • 春花

    春花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 2017-05-05 19:35:58

    呵呵,回LS 之前我说过我并不喜欢叔本华,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是缺乏实践性的。据我所知,他的 呵呵,回LS 之前我说过我并不喜欢叔本华,是因为他的哲学思想是缺乏实践性的。据我所知,他的生活一直比较富裕,用现在的话讲至少是小资。当然,他的思想以他的境遇来讲算是深刻的,但给人一种以安逸与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说教哲学,所以他给我的印象多少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冷眼旁观态度。这也是偏爱尼采和福柯的原因,他们是在以自己的生活实践着自己的哲学,是一种真诚的人生态度。叔本华在这一点上是不真诚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关于生命哲学的实践性是至为重要的。虽然尼采也好,包括福柯似乎都没有用自己的实践真正超越叔本华对人生本质的悲剧性的预见,但更为积极的的生命态度本身便是价值所在。我看中积极的态度和探索的过程,而不喜欢叔本华消极的先验式的哲学判断。巨石与西绪弗斯,是悲剧,但也是无比坚定的勇气。叔本华或许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本质,但他的态度有宿命论的嫌疑,至少他的人生是安逸于世的。尼采的态度和选择或许最终证明是无法打破那悲剧,但我欣赏他夸父追日般的坚定勇气... ... Believer

    下伙子说的不错

  • 春花

    春花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 2017-05-19 11:45:01

    四重根,智慧,表象。三本够了

  • 佛郎机馅饼

    佛郎机馅饼 2020-09-11 23:59:04

    虽然是将近十年前的帖子了,但还是想来推荐萨弗兰斯基的《叔本华和哲学的狂野年代》。既是个人传记又是时代传记,从一个侧面囊括了同时期内从费希特到马克思的思想史。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3400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