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官服颜色、官阶、职权范围】剧里宋代官阶用颜色判断方便些(正红 紫袍 绯袍 绿袍)
来自:小桃乐丝丝
【正红朝服】陛下和殿下


剧中大致涉及的宋代大致官阶如下: 正一品有如下官员: 太师,太傅,太保,丞相,少师,少傅,少保,亲王。 从一品主要是枢密使和郡王,还有太子太保等。 正二品的官有太尉和参知政事(就相当于宰相) 从二品是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和金吾卫上将军以及节度使。 正三品是翰林学士,六部侍郎,散骑常侍等 从三品有御史中丞,开封尹,上将军,护军,正议大夫、通奉大夫 。。。。。。 正八品有 秘书郎 从八品有 主簿
许昌平官职有点奇怪,如果是秘书郎,那么是正八品小官,如果是翰林学士,官阶又似乎比较高,所以,穿绿袍暂时理解为,陛下让他暂接秘书郎,未来当翰林承旨的人选做准备,锻炼一个小小的储备干部。
宋代每个职位的官阶略有出入,我们用官服的颜色判断官大官小,顺便看看每一个官职的职责范围。
【紫袍】中书令
中书令统辖六部,佐天子而执大政,为中央最高行权政长官,历朝均为首席宰相。

宋代的中枢机构,真正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所谓“宰执”,即宰相与执政之统称。

【紫袍】侯爵 伯爵 王 和 大宗正
侯爵

伯爵

郡王

郡王

大宗正司

宗正寺,为宋代九寺之一。宋初甚重宗正寺,特升宗正卿为正四品。掌管皇家事务,宋仁宗即位后,宗室成员日益增加,皇族陋习,坐享爵禄的皇族,凭恃优越的地位,目空一切,越来越难以管理。宗正寺已难以承担宗室族群事务管理一职。最后管理皇族事务之权交由以宗室充任的大宗正司。宗正寺的长官非皇室成员,非皇帝亲属窑去管理皇族,太难驾驭,于是,又设置宗正司由宗室成员充任大宗正司(类似剧里的大宗正),导致宗正寺和大宗正司两个机构并存,削弱了宗正寺的智能和权力,最终慢慢被边缘化。
有点扯远了,反正剧里那个大宗正就是一个摆设!
【绯袍】:六部尚书、侍郎、刺史
1. 吏部尚书(掌管人事任免,人才选拔)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组部。 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

2. 礼部尚书(掌管文化教育礼仪的)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3.户部尚书(管钱的)
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此职可追溯至汉朝,时有置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财帛委输,即国家财政工作。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4.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律)
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公检法司四长合一的职务。刑部尚书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

5.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
大理寺正卿又叫大理寺卿,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院长,大理寺卿是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

6. 御史中丞(国家监察局局长)
御史官的职掌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上至宰相,下至一般百小官,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 御史中丞 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

何中丞火线提拔,其实官升得挺高的。

宋朝的司法制度基本沿袭唐朝时期的制度,中央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7. 各部侍郎 (各部第二把手)
尚书省下辖6部:吏、户、礼、兵、刑、工,其中每部设1侍郎辅助尚书主官,为事务履行者。宋元明清承其制,1368年,朱元璋废丞相设6部,各部主官为尚书,副主官为侍郎,职同现在的副部长。


8. 刺史( 监察 巡视 )
汉代设立,原为监察之责,非常设机构,相复当于中央巡视组组长。之后刺史权力增大,成为州郡军政一把制手,相当于省委书记兼省长兼军区司令员。唐代刺史权力削弱,降格为地级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兼zhidao军分区司令员。宋代刺史为虚职,无实职。元代之后刺史消亡,不再设立。

【绿袍】
1. 秘书郎(陛下的秘书,帮陛下草拟诏书等文职)
官名。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唐代一度改称“兰台郎”。后魏后各代另置校书郎校雠典籍,订正讹误,以秘书郎专管图书收藏及校写。

2.翰林承旨(陛下机要部门首长)
翰林学士承旨,中国古代官名。唐朝时期设置。唐玄宗时设翰林学士院,设翰林学士六员。肃宗至德宗年间,从中择年深德重者一人为承旨,独承密命。唐宪宗正式常设翰林学士承旨,为翰林学士之长,职权尤重,多至宰相,然犹为职衔,例由他官兼任。 此后,翰林学士承旨作为翰林学士的首领,不是单纯起草诏令,而是在禁中职掌机密,是唐朝实际上的宰相,被称为“内相”。
许昌平有点越级太快了?先期有李柏舟的扶持,后期又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帮助皇帝出谋划策(封后)有关!


2.主簿

许昌平这么个大有作为的承旨一下子因为秘书郎丁酉回来,就丢了差事,最后却、来到太子府当主簿,用意确实让太子怀疑!不是陛下的耳目,还能是啥?
3. 御史



(完)
频繁进小黑屋,就写到这里作罢吧,回复补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许昌平是什么人 (偶然)
- 太子妃 张念之应该是赵王毒死的吧? (我爱王肥肥)
- 《鹤唳华亭》探案传奇番外之一 a quail Prepares(一个鹌鹑的... (爱思特梵·娃娃)
- 几个疑问请大神指点 (雷神)
- 那些口口声声说萧定权应该造反弑父篡位的,也是挺佩服他们的... (草莓牛奶泡泡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