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官服颜色、官阶、职权范围】剧里宋代官阶用颜色判断方便些(正红 紫袍 绯袍 绿袍)

小桃乐丝丝

来自:小桃乐丝丝
2020-05-21 15:58:44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秋长安

    秋长安 2020-05-21 20:43:42

    这么多干货,慢慢消化😊😊

  • 长清0521

    长清0521 (殿下真绝色) 2020-05-21 20:59:40

    继续学习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1 21:04:20

    许昌平虽然身穿绿袍,实际翰林承旨的官职已经可以穿上绯袍,所以他和太子说,想把身上这件绿袍换成紫袍的意思是,当中书令(野心不小,绿变紫要越过绯),可是当太子詹事府主簿怎么可能达到中书令的职位?(要么替陛下当耳目立功,要么直接辅佐太子登基)双面间谍不好当!

  • 长清0521

    长清0521 (殿下真绝色) 2020-05-21 21:13:03

    许昌平虽然身穿绿袍,实际翰林承旨的官职已经可以穿上绯袍,所以他和太子说,想把身上这件绿袍换 许昌平虽然身穿绿袍,实际翰林承旨的官职已经可以穿上绯袍,所以他和太子说,想把身上这件绿袍换成紫袍的意思是,当中书令(野心不小,绿变紫要越过绯),可是当太子詹事府主簿怎么可能达到中书令的职位?(要么替陛下当耳目立功,要么直接辅佐太子登基)双面间谍不好当! ... 小桃乐丝丝

    他指的就是权登基后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1 21:15:59

    他指的就是权登基后 他指的就是权登基后 长清0521

    可太子无法相信,许昌平的仇人就是陛下和武徳候,太子应该想不到许昌平的目的,只会认为他是陛下的耳目!哎………不得而知了,✂️没了!

  • 长清0521

    长清0521 (殿下真绝色) 2020-05-21 21:17:19

    可太子无法相信,许昌平的仇人就是陛下和武徳候,太子应该想不到许昌平的目的,只会认为他是陛下 可太子无法相信,许昌平的仇人就是陛下和武徳候,太子应该想不到许昌平的目的,只会认为他是陛下的耳目!哎………不得而知了,✂️没了! ... 小桃乐丝丝

    他那句话也许只是说给权听而已,我认为只是一个说辞。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1 21:18:18

    他那句话也许只是说给权听而已,我认为只是一个说辞。 他那句话也许只是说给权听而已,我认为只是一个说辞。 长清0521

    太弯弯绕绕,潜台词权听得累死!

  • Q米安好

    Q米安好 2020-05-21 21:19:09

    长知识,结合现在的官职,更容易懂了!

  • 湯圓

    湯圓 2020-05-22 07:20:37

    長知識,謝謝

  • 雪桥

    雪桥 2020-05-22 07:37:02

    楼主好专业,我觉得我几十年白学了历史

  • 吊睛白额大虫虫

    吊睛白额大虫虫 2020-05-22 07:57:13

    小桃好棒❤️正好想看看有没有谈官服颜色官阶的帖子,然后你就发了!

  • 权昔

    权昔 2020-05-22 08:17:52

    留在这里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感谢楼主分享

  • 月在梨花

    月在梨花 2020-05-22 08:20:09

    好好学习,天天有收获,鹤坑就是好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2 08:43:09

    好好学习,天天有收获,鹤坑就是好 好好学习,天天有收获,鹤坑就是好 月在梨花

    我也吃惊,几个月了,还有得可挖,还有那么多精彩的同人文赏!大家的制糖技术也已经登峰造极!

  • 月在梨花

    月在梨花 2020-05-22 08:47:34

    我也吃惊,几个月了,还有得可挖,还有那么多精彩的同人文赏!大家的制糖技术也已经登峰造极! 我也吃惊,几个月了,还有得可挖,还有那么多精彩的同人文赏!大家的制糖技术也已经登峰造极! 小桃乐丝丝

    同感同感,这是咱们的世外桃源,一群志同道合的鹤反的精神家园,留连忘返。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2 22:04:54

    纠正若干错误。第一,所谓品官服色,指的是常服,不是朝服。剧中皇帝和太子的朝服只在太子冠礼上和太子婚礼上出现过,戴的是冕,这是大朝服,此外还有常朝的朝服,比冕低一级,皇帝是戴通天冠,太子则是远游冠,都服绛纱袍,加蔽膝。剧中皇帝册后时用了通天冠服,太子的远游冠服则未出现。日常所见的皇帝太子都着大红的常服(宋代称之为【衤癸】袍或【衤癸】衫,有大红、淡黄两色)。群臣朝服则戴梁冠(品秩高的勋贵在其上加貂蝉笼巾),着衣裳制的上衣下裳(冕服也是衣裳制,由玄衣和纁裳组成)。常服则是团领袍,依唐旧制,三品以上者服紫,五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青(唐代高宗时因深青乱紫,不易区别,故令八、九品服碧绿)。这些服色所依的是官阶禄秩的高低,而与爵位无关。职与爵的关系,职是职官(宋代分寄禄和差遣两类,前者是名义上的职位,仅代表在朝中的地位和待遇,后者才是实际职务。比如拿现在的职务来比拟,一个享受团级干部待遇的连长,“团级干部”是其寄禄,拿的工资福利享受的待遇都是这个标准,但其实际的差遣却只是连长,只干连长干的事儿,不干团长的活儿),而爵则是荣衔。就好比上尉连长,上尉是其爵(衔),连长是其职。品官的服色是依其职而非其爵。因为唐以来,宰相的品秩是三品,三省的长官尚书令(自唐太宗李世民后基本空悬不授,视为储君之位。太宗后只有唐代宗李俶为太子时曾被德宗实授尚书令一职,故尚书省实由其副官尚书仆射执掌)、中书令、侍中都是这个级别(所以唐玄宗以后真宰相都须挂“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衔。若无此衔,即使贵为三省长官也不是真宰相),一品二品除了宗室亲王,就只有三公、三孤等特授功臣勋宠的荣衔。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2 22:35:05

    纠正若干错误。第一,所谓品官服色,指的是常服,不是朝服。剧中皇帝和太子的朝服只在太子冠礼上 纠正若干错误。第一,所谓品官服色,指的是常服,不是朝服。剧中皇帝和太子的朝服只在太子冠礼上和太子婚礼上出现过,戴的是冕,这是大朝服,此外还有常朝的朝服,比冕低一级,皇帝是戴通天冠,太子则是远游冠,都服绛纱袍,加蔽膝。剧中皇帝册后时用了通天冠服,太子的远游冠服则未出现。日常所见的皇帝太子都着大红的常服(宋代称之为【衤癸】袍或【衤癸】衫,有大红、淡黄两色)。群臣朝服则戴梁冠(品秩高的勋贵在其上加貂蝉笼巾),着衣裳制的上衣下裳(冕服也是衣裳制,由玄衣和纁裳组成)。常服则是团领袍,依唐旧制,三品以上者服紫,五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青(唐代高宗时因深青乱紫,不易区别,故令八、九品服碧绿)。这些服色所依的是官阶禄秩的高低,而与爵位无关。职与爵的关系,职是职官(宋代分寄禄和差遣两类,前者是名义上的职位,仅代表在朝中的地位和待遇,后者才是实际职务。比如拿现在的职务来比拟,一个享受团级干部待遇的连长,“团级干部”是其寄禄,拿的工资福利享受的待遇都是这个标准,但其实际的差遣却只是连长,只干连长干的事儿,不干团长的活儿),而爵则是荣衔。就好比上尉连长,上尉是其爵(衔),连长是其职。品官的服色是依其职而非其爵。因为唐以来,宰相的品秩是三品,三省的长官尚书令(自唐太宗李世民后基本空悬不授,视为储君之位。太宗后只有唐代宗李俶为太子时曾被德宗实授尚书令一职,故尚书省实由其副官尚书仆射执掌)、中书令、侍中都是这个级别(所以唐玄宗以后真宰相都须挂“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衔。若无此衔,即使贵为三省长官也不是真宰相),一品二品除了宗室亲王,就只有三公、三孤等特授功臣勋宠的荣衔。 ... 菜鸟飞飞

    晕,另一段回复被吞了,一直说在审核。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2 23:17:09

    晕,另一段回复被吞了,一直说在审核。 晕,另一段回复被吞了,一直说在审核。 菜鸟飞飞

    抛砖引玉啦,飞飞大大来啦!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2 23:29:54

    晕,另一段回复被吞了,一直说在审核。 晕,另一段回复被吞了,一直说在审核。 菜鸟飞飞

    原来大红色只是常服,我也是,不敢修改,多写那么一点点,一修改就关小黑屋!

    其实还是有很多剧里官阶和朝服颜色上的疑问!

    承旨是特殊人群,他们是穿什么颜色衣服上朝呢?剧里许昌平暂接秘书郎,但是又是承旨,似乎这两个官职不是同样的官级么?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2 23:42:08

    所以武徳候和嘉义伯他们是因为是宗室亲王,官阶高才穿紫袍,而不是因为自己是侯爵和伯爵的关系?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3 00:29:21

    纠正若干错误。第一,所谓品官服色,指的是常服,不是朝服。剧中皇帝和太子的朝服只在太子冠礼上 纠正若干错误。第一,所谓品官服色,指的是常服,不是朝服。剧中皇帝和太子的朝服只在太子冠礼上和太子婚礼上出现过,戴的是冕,这是大朝服,此外还有常朝的朝服,比冕低一级,皇帝是戴通天冠,太子则是远游冠,都服绛纱袍,加蔽膝。剧中皇帝册后时用了通天冠服,太子的远游冠服则未出现。日常所见的皇帝太子都着大红的常服(宋代称之为【衤癸】袍或【衤癸】衫,有大红、淡黄两色)。群臣朝服则戴梁冠(品秩高的勋贵在其上加貂蝉笼巾),着衣裳制的上衣下裳(冕服也是衣裳制,由玄衣和纁裳组成)。常服则是团领袍,依唐旧制,三品以上者服紫,五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青(唐代高宗时因深青乱紫,不易区别,故令八、九品服碧绿)。这些服色所依的是官阶禄秩的高低,而与爵位无关。职与爵的关系,职是职官(宋代分寄禄和差遣两类,前者是名义上的职位,仅代表在朝中的地位和待遇,后者才是实际职务。比如拿现在的职务来比拟,一个享受团级干部待遇的连长,“团级干部”是其寄禄,拿的工资福利享受的待遇都是这个标准,但其实际的差遣却只是连长,只干连长干的事儿,不干团长的活儿),而爵则是荣衔。就好比上尉连长,上尉是其爵(衔),连长是其职。品官的服色是依其职而非其爵。因为唐以来,宰相的品秩是三品,三省的长官尚书令(自唐太宗李世民后基本空悬不授,视为储君之位。太宗后只有唐代宗李俶为太子时曾被德宗实授尚书令一职,故尚书省实由其副官尚书仆射执掌)、中书令、侍中都是这个级别(所以唐玄宗以后真宰相都须挂“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衔。若无此衔,即使贵为三省长官也不是真宰相),一品二品除了宗室亲王,就只有三公、三孤等特授功臣勋宠的荣衔。 ... 菜鸟飞飞

    所以服紫就表示可以达到宰相一级,就代表位极人臣了。与唐代尚书令类似待遇的官位,是五代以来往往由储君担任的开封府尹。宋太宗赵炅(赵匡义、赵光义)在太祖朝曾为开封尹,故此后开封尹便一直空悬不授,而以“权知开封府”署理京兆政务,所以自太宗以后,严格来说东京汴梁是没有“市长”(开封尹)的,只有“代理市长”(权知开封府。“权”有临时署理的意思)。包拯沒有做过开封尹,只做过权知开封府,他也沒胆子去做他坐不了的府尹的位子。

  • 豆友208887449

    豆友208887449 2020-05-23 06:55:35

    打卡,学习

  • 豆友208887449

    豆友208887449 2020-05-23 06:55:53

    他那句话也许只是说给权听而已,我认为只是一个说辞。 他那句话也许只是说给权听而已,我认为只是一个说辞。 长清0521

    加一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3 14:13:03

    所以武徳候和嘉义伯他们是因为是宗室亲王,官阶高才穿紫袍,而不是因为自己是侯爵和伯爵的关系? 所以武徳候和嘉义伯他们是因为是宗室亲王,官阶高才穿紫袍,而不是因为自己是侯爵和伯爵的关系? 小桃乐丝丝

    一般情况下是如此,但如果皇帝赐服,也可以服用。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3 19:48:31

    原来大红色只是常服,我也是,不敢修改,多写那么一点点,一修改就关小黑屋! 其实还是有很多剧 原来大红色只是常服,我也是,不敢修改,多写那么一点点,一修改就关小黑屋! 其实还是有很多剧里官阶和朝服颜色上的疑问! 承旨是特殊人群,他们是穿什么颜色衣服上朝呢?剧里许昌平暂接秘书郎,但是又是承旨,似乎这两个官职不是同样的官级么? ... 小桃乐丝丝

    翰林学士是差遣官,没有定员(员额不固定),也沒有品秩。所以许昌平是依其寄禄官职秘书郎着八品的青袍或碧绿袍。 翰林学士其实是内朝官,是在皇帝身边赞襄机要的顾问人员,相当于汉之尚书郎,魏之秘书郎,明之阁臣,清之军机,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贯套路。翰林学士中加“知制诏”衔的,可以有草诏的权力,用白麻纸为皇帝起草诏书,称作“内旨”。相应的,中书省由中书舍人起草的外廷诏书,用黄麻纸书写,称作“外旨”。剧里的科场案,试题用白麻纸书写即典于此。因为考题是皇帝亲自出的,出自禁中,故书于白麻纸上。这种纸是禁中专供的,外间拿不到,所以能起到防止伪造的作用(当然象剧中那样内部人自己做弊那就沒办法了)。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3 21:05:22

    翰林学士是差遣官,没有定员(员额不固定),也沒有品秩。所以许昌平是依其寄禄官职秘书郎着八品 翰林学士是差遣官,没有定员(员额不固定),也沒有品秩。所以许昌平是依其寄禄官职秘书郎着八品的青袍或碧绿袍。 翰林学士其实是内朝官,是在皇帝身边赞襄机要的顾问人员,相当于汉之尚书郎,魏之秘书郎,明之阁臣,清之军机,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贯套路。翰林学士中加“知制诏”衔的,可以有草诏的权力,用白麻纸为皇帝起草诏书,称作“内旨”。相应的,中书省由中书舍人起草的外廷诏书,用黄麻纸书写,称作“外旨”。剧里的科场案,试题用白麻纸书写即典于此。因为考题是皇帝亲自出的,出自禁中,故书于白麻纸上。这种纸是禁中专供的,外间拿不到,所以能起到防止伪造的作用(当然象剧中那样内部人自己做弊那就沒办法了)。 ... 菜鸟飞飞

    又受教了,万分感谢!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4 19:47:17

    翰林学士是差遣官,没有定员(员额不固定),也沒有品秩。所以许昌平是依其寄禄官职秘书郎着八品 翰林学士是差遣官,没有定员(员额不固定),也沒有品秩。所以许昌平是依其寄禄官职秘书郎着八品的青袍或碧绿袍。 翰林学士其实是内朝官,是在皇帝身边赞襄机要的顾问人员,相当于汉之尚书郎,魏之秘书郎,明之阁臣,清之军机,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贯套路。翰林学士中加“知制诏”衔的,可以有草诏的权力,用白麻纸为皇帝起草诏书,称作“内旨”。相应的,中书省由中书舍人起草的外廷诏书,用黄麻纸书写,称作“外旨”。剧里的科场案,试题用白麻纸书写即典于此。因为考题是皇帝亲自出的,出自禁中,故书于白麻纸上。这种纸是禁中专供的,外间拿不到,所以能起到防止伪造的作用(当然象剧中那样内部人自己做弊那就沒办法了)。 ... 菜鸟飞飞

    中国古代自汉武帝起,便屡有内外朝的权力之争。内朝或称中朝或内廷,以皇帝为首,身边聚集一班内廷的小官作为参谋和顾问,与以宰相为首,文官集团为骨干的外朝官僚架构相抗衡,屡屡向外朝官夺权,比如设翰林学士知制诏就是分了外朝中书省的草诏权力。内朝代表的是君权,外朝代表的是相权,二者一直处在相互抗衡的平衡状态,直至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以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君权才最终战胜了相权,中国封建王朝也由君臣共治转向君主专制独裁。明的内阁,清的军机处都只是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并不是真正的宰相机构。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4 20:09:30

    解释得太清晰啦,谢谢!其实君臣共治应该是更加有益的政治体制吧?相对皇帝集权,所以北宋时期的皇权还是受到相当制约的,剧里也反应地挺真实的?

  • 秋长安

    秋长安 2020-05-24 20:12:16

    中国古代自汉武帝起,便屡有内外朝的权力之争。内朝或称中朝或内廷,以皇帝为首,身边聚集一班内 中国古代自汉武帝起,便屡有内外朝的权力之争。内朝或称中朝或内廷,以皇帝为首,身边聚集一班内廷的小官作为参谋和顾问,与以宰相为首,文官集团为骨干的外朝官僚架构相抗衡,屡屡向外朝官夺权,比如设翰林学士知制诏就是分了外朝中书省的草诏权力。内朝代表的是君权,外朝代表的是相权,二者一直处在相互抗衡的平衡状态,直至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以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君权才最终战胜了相权,中国封建王朝也由君臣共治转向君主专制独裁。明的内阁,清的军机处都只是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并不是真正的宰相机构。 ... 菜鸟飞飞

    大佬开讲了👏👏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5 07:50:50

    哈哈,昨天回复小桃的那一大段又在审核中,不知道是不是会“寝其奏,留中不发”哦,哈哈哈!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5 08:00:11

    哈哈,昨天回复小桃的那一大段又在审核中,不知道是不是会“寝其奏,留中不发”哦,哈哈哈! 哈哈,昨天回复小桃的那一大段又在审核中,不知道是不是会“寝其奏,留中不发”哦,哈哈哈! 菜鸟飞飞

    豆瓣已经把我们气坏了,文字一多,或者古汉语成分一多就审核,没办法,有的朋友开始回复直接截图了!飞飞大大不行干脆也截图吧?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5 10:56:43

    解释得太清晰啦,谢谢!其实君臣共治应该是更加有益的政治体制吧?相对皇帝集权,所以北宋时期的 解释得太清晰啦,谢谢!其实君臣共治应该是更加有益的政治体制吧?相对皇帝集权,所以北宋时期的皇权还是受到相当制约的,剧里也反应地挺真实的? ... 小桃乐丝丝

    对,其实中国的帝制时代,大部分时候君臣都是相对平衡的,皇帝并没有绝对的强势,当然象秦皇汉武那样BUG级别的大帝除外。即使在废除了宰相权力的明朝,一来由于不是所有皇帝都象失重八那样既强势又能干,二来文官集团又十分强大,所以皇帝,文官,宦官保持着权力上的三角平衡(其实这么说真的抬举明朝的宦官了,在有宦祸的三个朝代东汉,唐和明中,明朝的宦官只是皇帝的棋子,不仅比不了不但可以左右皇帝废立甚至主宰皇帝性命的唐代宦官,连能够左右皇帝废立的东汉宦官都比不了。明朝皇帝始终是牢牢把权力操控在手中的,所以武宗一个指示,刘瑾马上就倒,魏忠贤权倾天下,崇祯要治罪马上就治了。明代宦官充其量只是皇帝捏在手中凭己意操纵的棋子而已,只能弄权,却无法象唐代宦官一样真正掌握实权),文官集团又自认为皇帝掌控治统,但道统却是在天下文人手中的,因此明代文人普遍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道义责任感,凭着这种信念与皇帝相抗衡。因此明代的大部分时间君臣之间都维持着势均力敌的平衡。即使强势如汉武帝者,也有怕的人,衣冠不整都不好意思见汲黯,远远望见了躲帐里。汉景帝想封王皇后的哥哥为侯,结果廷议的时候丞相周亚夫用高祖遗训“非刘氏不王,无功不候”直接硬刚怼回去。宋仁宗想封宠妃的父亲,直接被包拯追着怼,他理亏想一走了之,包拯还拉着他的袖子继续教训他,说到激动处唾沫星子都溅他一脸。唐太宗、宋太祖都遇到过玩鸟雀的时候大臣来奏事,结果人家使坏故意磨磨唧唧说个沒完,等人走了,被皇帝藏在袖中的鹞子也闷死了,吃了哑巴亏的皇帝还不能找人家算帐,否则“玩物丧志”的罪名在起居注、实录上是没跑了。宋真宗因为没有功德又想封禅泰山,就用酒坛子装上一坛的金子去贿赂宰相王旦,又送美女去堵王旦的嘴。明代宗为了把太子由大哥太上皇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济(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换成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浚,也干过贿赂大臣的事,可惜这么瞎折腾反而丧失了人心,到头来反而让大哥复辟成功,自己惨淡收场,死后都只以郕王的身份下葬。这些与我们一般认知相悖的例子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例。中国历史上文人沦为彻底的奴才,皇帝权力空前恶性膨胀的朝代,只有清朝。所以可以看到终有清之世,君臣关系都非常“和谐”,因为那是康雍乾三朝用134年一轮又一轮的文字狱制造出来的。清代在乾隆、嘉庆时代有为后世称道的所谓“乾嘉学术”,考据大师辈出。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文人再也不能象宋明时代一样心怀天下与皇帝硬刚(康熙时的一位官员,仅仅因为立太子的事情向康熙上奏章,就被罚跪在台阶上用自己的口水磨墨写请罪疏,因为康熙觉得此人多管闲事管到了皇帝的家务事头上,康熙爷就是这么霸道蛮横不讲理),经过康乾祖孙三代的清算,特别是专好罗织文字狱杀文人的“风流天子”乾隆的残酷屠杀,文人们已经不能谈国是,只能埋首于故纸堆,才能苟全性命,这才造就了乾嘉学术的金石文献考据学的畸形发达。

  • 奶茶不加糖

    奶茶不加糖 2020-05-25 13:10:47

    对,其实中国的帝制时代,大部分时候君臣都是相对平衡的,皇帝并没有绝对的强势,当然象秦皇汉武 对,其实中国的帝制时代,大部分时候君臣都是相对平衡的,皇帝并没有绝对的强势,当然象秦皇汉武那样BUG级别的大帝除外。即使在废除了宰相权力的明朝,一来由于不是所有皇帝都象失重八那样既强势又能干,二来文官集团又十分强大,所以皇帝,文官,宦官保持着权力上的三角平衡(其实这么说真的抬举明朝的宦官了,在有宦祸的三个朝代东汉,唐和明中,明朝的宦官只是皇帝的棋子,不仅比不了不但可以左右皇帝废立甚至主宰皇帝性命的唐代宦官,连能够左右皇帝废立的东汉宦官都比不了。明朝皇帝始终是牢牢把权力操控在手中的,所以武宗一个指示,刘瑾马上就倒,魏忠贤权倾天下,崇祯要治罪马上就治了。明代宦官充其量只是皇帝捏在手中凭己意操纵的棋子而已,只能弄权,却无法象唐代宦官一样真正掌握实权),文官集团又自认为皇帝掌控治统,但道统却是在天下文人手中的,因此明代文人普遍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道义责任感,凭着这种信念与皇帝相抗衡。因此明代的大部分时间君臣之间都维持着势均力敌的平衡。即使强势如汉武帝者,也有怕的人,衣冠不整都不好意思见汲黯,远远望见了躲帐里。汉景帝想封王皇后的哥哥为侯,结果廷议的时候丞相周亚夫用高祖遗训“非刘氏不王,无功不候”直接硬刚怼回去。宋仁宗想封宠妃的父亲,直接被包拯追着怼,他理亏想一走了之,包拯还拉着他的袖子继续教训他,说到激动处唾沫星子都溅他一脸。唐太宗、宋太祖都遇到过玩鸟雀的时候大臣来奏事,结果人家使坏故意磨磨唧唧说个沒完,等人走了,被皇帝藏在袖中的鹞子也闷死了,吃了哑巴亏的皇帝还不能找人家算帐,否则“玩物丧志”的罪名在起居注、实录上是没跑了。宋真宗因为没有功德又想封禅泰山,就用酒坛子装上一坛的金子去贿赂宰相王旦,又送美女去堵王旦的嘴。明代宗为了把太子由大哥太上皇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济(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换成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浚,也干过贿赂大臣的事,可惜这么瞎折腾反而丧失了人心,到头来反而让大哥复辟成功,自己惨淡收场,死后都只以郕王的身份下葬。这些与我们一般认知相悖的例子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例。中国历史上文人沦为彻底的奴才,皇帝权力空前恶性膨胀的朝代,只有清朝。所以可以看到终有清之世,君臣关系都非常“和谐”,因为那是康雍乾三朝用134年一轮又一轮的文字狱制造出来的。清代在乾隆、嘉庆时代有为后世称道的所谓“乾嘉学术”,考据大师辈出。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文人再也不能象宋明时代一样心怀天下与皇帝硬刚(康熙时的一位官员,仅仅因为立太子的事情向康熙上奏章,就被罚跪在台阶上用自己的口水磨墨写请罪疏,因为康熙觉得此人多管闲事管到了皇帝的家务事头上,康熙爷就是这么霸道蛮横不讲理),经过康乾祖孙三代的清算,特别是专好罗织文字狱杀文人的“风流天子”乾隆的残酷屠杀,文人们已经不能谈国是,只能埋首于故纸堆,才能苟全性命,这才造就了乾嘉学术的金石文献考据学的畸形发达。 ... 菜鸟飞飞

    阁下这么有研究,是学的这个专业吗,还是业余爱好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5 14:22:55

    阁下这么有研究,是学的这个专业吗,还是业余爱好 阁下这么有研究,是学的这个专业吗,还是业余爱好 奶茶不加糖

    这就是我抛砖要引的玉啊!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5 14:27:23

    对,其实中国的帝制时代,大部分时候君臣都是相对平衡的,皇帝并没有绝对的强势,当然象秦皇汉武 对,其实中国的帝制时代,大部分时候君臣都是相对平衡的,皇帝并没有绝对的强势,当然象秦皇汉武那样BUG级别的大帝除外。即使在废除了宰相权力的明朝,一来由于不是所有皇帝都象失重八那样既强势又能干,二来文官集团又十分强大,所以皇帝,文官,宦官保持着权力上的三角平衡(其实这么说真的抬举明朝的宦官了,在有宦祸的三个朝代东汉,唐和明中,明朝的宦官只是皇帝的棋子,不仅比不了不但可以左右皇帝废立甚至主宰皇帝性命的唐代宦官,连能够左右皇帝废立的东汉宦官都比不了。明朝皇帝始终是牢牢把权力操控在手中的,所以武宗一个指示,刘瑾马上就倒,魏忠贤权倾天下,崇祯要治罪马上就治了。明代宦官充其量只是皇帝捏在手中凭己意操纵的棋子而已,只能弄权,却无法象唐代宦官一样真正掌握实权),文官集团又自认为皇帝掌控治统,但道统却是在天下文人手中的,因此明代文人普遍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道义责任感,凭着这种信念与皇帝相抗衡。因此明代的大部分时间君臣之间都维持着势均力敌的平衡。即使强势如汉武帝者,也有怕的人,衣冠不整都不好意思见汲黯,远远望见了躲帐里。汉景帝想封王皇后的哥哥为侯,结果廷议的时候丞相周亚夫用高祖遗训“非刘氏不王,无功不候”直接硬刚怼回去。宋仁宗想封宠妃的父亲,直接被包拯追着怼,他理亏想一走了之,包拯还拉着他的袖子继续教训他,说到激动处唾沫星子都溅他一脸。唐太宗、宋太祖都遇到过玩鸟雀的时候大臣来奏事,结果人家使坏故意磨磨唧唧说个沒完,等人走了,被皇帝藏在袖中的鹞子也闷死了,吃了哑巴亏的皇帝还不能找人家算帐,否则“玩物丧志”的罪名在起居注、实录上是没跑了。宋真宗因为没有功德又想封禅泰山,就用酒坛子装上一坛的金子去贿赂宰相王旦,又送美女去堵王旦的嘴。明代宗为了把太子由大哥太上皇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济(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换成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浚,也干过贿赂大臣的事,可惜这么瞎折腾反而丧失了人心,到头来反而让大哥复辟成功,自己惨淡收场,死后都只以郕王的身份下葬。这些与我们一般认知相悖的例子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例。中国历史上文人沦为彻底的奴才,皇帝权力空前恶性膨胀的朝代,只有清朝。所以可以看到终有清之世,君臣关系都非常“和谐”,因为那是康雍乾三朝用134年一轮又一轮的文字狱制造出来的。清代在乾隆、嘉庆时代有为后世称道的所谓“乾嘉学术”,考据大师辈出。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文人再也不能象宋明时代一样心怀天下与皇帝硬刚(康熙时的一位官员,仅仅因为立太子的事情向康熙上奏章,就被罚跪在台阶上用自己的口水磨墨写请罪疏,因为康熙觉得此人多管闲事管到了皇帝的家务事头上,康熙爷就是这么霸道蛮横不讲理),经过康乾祖孙三代的清算,特别是专好罗织文字狱杀文人的“风流天子”乾隆的残酷屠杀,文人们已经不能谈国是,只能埋首于故纸堆,才能苟全性命,这才造就了乾嘉学术的金石文献考据学的畸形发达。 ... 菜鸟飞飞

    发觉除了宋代,以后的朝代,文人都过得不太痛快!宋代还有王安石感拒绝两任皇帝的事,死活不肯来京城做官,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宋神宗请动了这尊佛!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6 10:09:27

    阁下这么有研究,是学的这个专业吗,还是业余爱好 阁下这么有研究,是学的这个专业吗,还是业余爱好 奶茶不加糖

    业余爱好,哈哈。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6 11:09:55

    发觉除了宋代,以后的朝代,文人都过得不太痛快!宋代还有王安石感拒绝两任皇帝的事,死活不肯来 发觉除了宋代,以后的朝代,文人都过得不太痛快!宋代还有王安石感拒绝两任皇帝的事,死活不肯来京城做官,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宋神宗请动了这尊佛! ... 小桃乐丝丝

    其实恰恰相反,文人在宋朝不仅不舒服,而且可以用三个字形容:活受罪。太祖有遗训不杀士大夫,所以宋朝真正被刑杀的文人很少,但你死不了比能痛痛快快死更难受啊。宋代言官整人的本事那叫花样百出。官员今日在京,明日贬斥到远恶军州那是常有的事,只有那些随波逐流的苟且之辈才活得滋润。现在有些博主百家号到处忽悠胡吹要回到宋朝做文人,可你真正问问宋朝的那些文人,苏轼,陆游,辛弃疾,哪个不是有志难伸一辈子活得憋屈?宋代文人整政敌,心态十分阴鸷,手段十分毒辣,就问你怕不怕?寇准是牛人吧?只因为有次政事堂吃饭时胡子沾了汤羹,身为执政的丁渭好心帮他擦拭,可他倒好,大大咧咧揶揄人家“哪有帮人擦胡子的宰执?”让当时不得志的丁渭又羞又恨,从此与他结怨,上位后就撺掇着真宗贬斥寇准,还一次次追贬,越逐越远,可怜寇相公一代名相,竟死在雷州的贬所。雷州在哪儿?今天湛江市所在的雷州半岛,在宋朝丢了交趾以后,这里就是中国大陆最南端了。苏轼更惨,新党旧党都恨他,轮流贬斥他,而且别出心裁的,跟他一批被贬的,各依名字逐贬,苏轼字子瞻,所以贬到谐音的儋州去,比寇准还惨,直接又从广东(他这时已被贬到广东来了)滚到海南文昌、儋州继续啖荔枝去了,末了就死在那儿。其实这个缺德事儿唐朝人就干过,柳宗元不是姓柳吗?那就从永州贬到更南的柳州去,从此柳宗元就被称作“柳柳州”了,死在柳州后家人用当地的楠木做棺材千里迢迢运回河东(山西运城一带)老家,下葬时面目如生,从此柳州棺材名满天下,有了“死在柳州”的说法(不知道柳宗元泉下有知,对自己这次代言是会哭还是会笑,或是哭笑不得?)。不过总体而言,中国文人的性格由汉唐的阳刚雄健转为阴鸷,是自宋始,这与宋朝长期抑武右文的国策分不开的。宋明文人的气质优雅而阴郁,与先秦汉唐文人自强不息的气质完全不同。因此也有学者说中国文人的雌化始自宋朝。

  • 长清0521

    长清0521 (殿下真绝色) 2020-05-26 11:25:34

    坐听飞飞大佬讲课!

  • 目光

    目光 2020-05-26 13:54:02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菜鸟飞飞

    只能说假如我是文人的话还是会选择宋朝而不是生活在厂公或文字狱下 活的憋屈还是要看追求的是什么吧 文人按我来说应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格 能够抒发自己的情趣 假如完全是个奴才 那还不如尽快相忘于江湖而不是到处发明新食谱吧

    宋代文人气质细腻内敛是不是就代表他们雌化了?可能是吧 不过这可能也是社会进化的一个过程 社会越平等越开放越平和 两性的界限也会越模糊 由此看现代竞技体育是有多重要~~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6 16:38:02

    只能说假如我是文人的话还是会选择宋朝而不是生活在厂公或文字狱下 活的憋屈还是要看追求的是什 只能说假如我是文人的话还是会选择宋朝而不是生活在厂公或文字狱下 活的憋屈还是要看追求的是什么吧 文人按我来说应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格 能够抒发自己的情趣 假如完全是个奴才 那还不如尽快相忘于江湖而不是到处发明新食谱吧 宋代文人气质细腻内敛是不是就代表他们雌化了?可能是吧 不过这可能也是社会进化的一个过程 社会越平等越开放越平和 两性的界限也会越模糊 由此看现代竞技体育是有多重要~~ ... 目光

    其实我也是一家之言吧,就象硬币有两面一样,凡事不全是好,也不全是坏。我自己最喜欢战国到两汉的文人,上马能杀贼,下马能著文,象班超和傅介子那样,一介书生也能横绝域外,万里封侯,那才真的是痛快。两汉的文人还保留着战国时代处士横议的风骨,我非常喜欢。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6 16:45:09

    只能说假如我是文人的话还是会选择宋朝而不是生活在厂公或文字狱下 活的憋屈还是要看追求的是什 只能说假如我是文人的话还是会选择宋朝而不是生活在厂公或文字狱下 活的憋屈还是要看追求的是什么吧 文人按我来说应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格 能够抒发自己的情趣 假如完全是个奴才 那还不如尽快相忘于江湖而不是到处发明新食谱吧 宋代文人气质细腻内敛是不是就代表他们雌化了?可能是吧 不过这可能也是社会进化的一个过程 社会越平等越开放越平和 两性的界限也会越模糊 由此看现代竞技体育是有多重要~~ ... 目光

    其实学者们说的“雌化”与女性无关,就是说中国的文人在文化或体制的塑造下变得越来越内向,少了正大光明,多了倾轧算计和阴谋诡计。中国文明太早熟了,到了宋以后就变成老油条,各种毛病都出来了。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6 18:01:32

    坐听飞飞大佬讲课! 坐听飞飞大佬讲课! 长清0521

    每日一讲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6 18:08:59

    其实我也是一家之言吧,就象硬币有两面一样,凡事不全是好,也不全是坏。我自己最喜欢战国到两汉 其实我也是一家之言吧,就象硬币有两面一样,凡事不全是好,也不全是坏。我自己最喜欢战国到两汉的文人,上马能杀贼,下马能著文,象班超和傅介子那样,一介书生也能横绝域外,万里封侯,那才真的是痛快。两汉的文人还保留着战国时代处士横议的风骨,我非常喜欢。 ... 菜鸟飞飞

    其实,怎样才叫畅快,也就是你文武双全,可以尽情施展才华,同时又能被认,可被重用,做有益于家国天下的事,又使自己名留青史!(也有个人情商,机遇和运气的成分!)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6 18:21:57

    其实恰恰相反,文人在宋朝不仅不舒服,而且可以用三个字形容:活受罪。太祖有遗训不杀士大夫,所 其实恰恰相反,文人在宋朝不仅不舒服,而且可以用三个字形容:活受罪。太祖有遗训不杀士大夫,所以宋朝真正被刑杀的文人很少,但你死不了比能痛痛快快死更难受啊。宋代言官整人的本事那叫花样百出。官员今日在京,明日贬斥到远恶军州那是常有的事,只有那些随波逐流的苟且之辈才活得滋润。现在有些博主百家号到处忽悠胡吹要回到宋朝做文人,可你真正问问宋朝的那些文人,苏轼,陆游,辛弃疾,哪个不是有志难伸一辈子活得憋屈?宋代文人整政敌,心态十分阴鸷,手段十分毒辣,就问你怕不怕?寇准是牛人吧?只因为有次政事堂吃饭时胡子沾了汤羹,身为执政的丁渭好心帮他擦拭,可他倒好,大大咧咧揶揄人家“哪有帮人擦胡子的宰执?”让当时不得志的丁渭又羞又恨,从此与他结怨,上位后就撺掇着真宗贬斥寇准,还一次次追贬,越逐越远,可怜寇相公一代名相,竟死在雷州的贬所。雷州在哪儿?今天湛江市所在的雷州半岛,在宋朝丢了交趾以后,这里就是中国大陆最南端了。苏轼更惨,新党旧党都恨他,轮流贬斥他,而且别出心裁的,跟他一批被贬的,各依名字逐贬,苏轼字子瞻,所以贬到谐音的儋州去,比寇准还惨,直接又从广东(他这时已被贬到广东来了)滚到海南文昌、儋州继续啖荔枝去了,末了就死在那儿。其实这个缺德事儿唐朝人就干过,柳宗元不是姓柳吗?那就从永州贬到更南的柳州去,从此柳宗元就被称作“柳柳州”了,死在柳州后家人用当地的楠木做棺材千里迢迢运回河东(山西运城一带)老家,下葬时面目如生,从此柳州棺材名满天下,有了“死在柳州”的说法(不知道柳宗元泉下有知,对自己这次代言是会哭还是会笑,或是哭笑不得?)。不过总体而言,中国文人的性格由汉唐的阳刚雄健转为阴鸷,是自宋始,这与宋朝长期抑武右文的国策分不开的。宋明文人的气质优雅而阴郁,与先秦汉唐文人自强不息的气质完全不同。因此也有学者说中国文人的雌化始自宋朝。 ... 菜鸟飞飞

    哎,许昌平很好诠释了你说的宋代文人吧?前期的那种阴冷狠毒,表里不一,官话信手拈来,说话弯弯绕绕,冷不丁摆你一刀,杀人不见血!

    苏东坡 和 柳宗元 令人唏嘘,想想年轻入仕时都是如何才华横溢,最后,都要去那种阴冷蛮荒之地,豪放派词一首又一首,小石潭记啊,寓言小故事写得再好又能如何?改变不了自己悲剧的命运,比起来苏东坡还算好点,我觉得柳宗元真的惨,正儿八经老婆也讨不到,子嗣都延续不了,40多岁就死了!

  • 小桃乐丝丝

    小桃乐丝丝 楼主 2020-05-26 18:30:12

    我又想到那句歌词:肉身紧跟自己的灵魂!(其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至少在宋代可以试图抒发自己的政见,即使最后满身伤痕,和太子一样,和陆英一样,他们也算畅快过了?)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6 22:42:26

    其实,怎样才叫畅快,也就是你文武双全,可以尽情施展才华,同时又能被认,可被重用,做有益于家 其实,怎样才叫畅快,也就是你文武双全,可以尽情施展才华,同时又能被认,可被重用,做有益于家国天下的事,又使自己名留青史!(也有个人情商,机遇和运气的成分!) ... 小桃乐丝丝

    对,其实宋代压抑武臣以前,中国并不存在纯粹的“文人”,只有士。他们是从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士演变而来的阶层,所以允文允武,哪样都不偏废。孔子教习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射与御就是与武功有关的学问,孔子周游列国时困厄于陈蔡,弟子们仗剑环伺,足以自保师徒的安全,更别说孔子自己也孔武有力,能开弓,也能使剑。另外象西晋的杜预,作武将能够以征南大将军之职统帅灭吴之战,作文人也能留下历史上第一部《左传》的注解,号称“杜注”,杜预本人则因学识渊博而号称“武库”。象班超,本来是给政府抄写公文的书吏,也能投笔从戎封侯于西域,根本不是后世对书生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的刻板印象。还有刘秀,当时别人都觉得他长相有些“娘”,比较文弱,没想到与兄长起兵时他最坚决,并且创建了东汉王朝。而且刘秀在中国的皇帝中还创造了两个“之最”,一是学历最高,他曾在新莽的太学里做过太学生,粗通《尚书》经;二是最会打仗,他指挥战役的能力比李世民还强,昆阳之战、桃城之战都是经典战役。这就很了不起了。这两个“最”是毛主席给他的评价,可不是我胡吹的,哈哈。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6 22:50:49

    我又想到那句歌词:肉身紧跟自己的灵魂!(其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至少在宋代可以试图抒发自己 我又想到那句歌词:肉身紧跟自己的灵魂!(其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至少在宋代可以试图抒发自己的政见,即使最后满身伤痕,和太子一样,和陆英一样,他们也算畅快过了?) ... 小桃乐丝丝

    是的,他们其实就象卢尚书说的,物不摧折,怎辨媸妍,人不摧折,怎识善恶。他们都是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初心,所以在青史中流芳百世。所谓一瓢饮,一箪食,身居陋巷而不改其志,这是连孔子也佩服和羡慕的人啊。

  • 菜鸟飞飞

    菜鸟飞飞 2020-05-26 22:53:36

    哎,许昌平很好诠释了你说的宋代文人吧?前期的那种阴冷狠毒,表里不一,官话信手拈来,说话弯弯 哎,许昌平很好诠释了你说的宋代文人吧?前期的那种阴冷狠毒,表里不一,官话信手拈来,说话弯弯绕绕,冷不丁摆你一刀,杀人不见血! 苏东坡 和 柳宗元 令人唏嘘,想想年轻入仕时都是如何才华横溢,最后,都要去那种阴冷蛮荒之地,豪放派词一首又一首,小石潭记啊,寓言小故事写得再好又能如何?改变不了自己悲剧的命运,比起来苏东坡还算好点,我觉得柳宗元真的惨,正儿八经老婆也讨不到,子嗣都延续不了,40多岁就死了! ... 小桃乐丝丝

    堂哥刚出场时的形象,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哈哈。

  • 目光

    目光 2020-05-27 18:30:06

    其实学者们说的“雌化”与女性无关,就是说中国的文人在文化或体制的塑造下变得越来越内向,少了 其实学者们说的“雌化”与女性无关,就是说中国的文人在文化或体制的塑造下变得越来越内向,少了正大光明,多了倾轧算计和阴谋诡计。中国文明太早熟了,到了宋以后就变成老油条,各种毛病都出来了。 ... 菜鸟飞飞

    看来人常说我用词不准确是对的 呵呵~~

  • 风之泱泱

    风之泱泱 2021-01-24 21:24:16

    许昌平也太惨了,一个正三品翰林去当从八品的主簿。。。。。太惨了太惨了太惨了orz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059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