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论怀古》论语逐句13.20-求全责备
靳莉
13.20论语逐句-求全责备
主讲:李国栋老师
好,我们今天来学习《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的第二十五句。先念一下。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yue)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这句和我们日常的工作密切相关。每一个人只要你工作,有同事,有上级,有下级,不管你做领导还是做什么,都会用到这句话。我们先把字面意思来看一下。
孔子说君子是很容易共事,但是很难取悦的。如果你取悦他,“不以道”,那么他就不会开心。等到君子去安排工作的时候(俗话讲就像使唤人啊,但这里不是贬义的,因为你总要安排一下嘛,是吧,要有个人做上级做领导的。)“及其使人也,器之”,就是什么呢?取其所长,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都按照他的特点来安排工作。
那么小人就不一样了。小人很难共事,很难侍奉、服侍,但是很容易取悦他。取悦他的时候虽然“不以道”,他也很开心,“悦也”。“及其使人也”,小人也可以做领导啊,也会安排工作。他安排的时候就求全责备,要求你处处完备。这个就是字面的意思。
刚才我们没有仔细讲这个“不以道”。讲到这个“道”,那么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那么讲什么是道,只要你一出口,基本上就错了。“道”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体现。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会想)是不是符合道理?可以这么来通俗地理解。
那么君子呢?如果你取悦他的时候,“不以道”,(还不能用符合不符合道理就完全替换了道,只是方便理解而已。)那么“说之不以道”,他就不开心。也就是说什么呢?即便是你取悦他,也必须要“以道”。
那有的人呐,他开心就是非常简单的,快乐,哈哈一笑,但肯定不是这里所讲的“说(yue)之”。
那对于这个君子和小人,我们可以这么来看。就说有的人他是用情欲来引导自己的人生的,这就是小人。有的人是用理性。小人的就是靠这种情欲(我们以前讲感性和理性,我们也不用感性这个中性的词)。情欲,就是这个人被控制了。他的开心是一种情欲方面的开心。
我们讲君子的悦不悦,是由他的理性来导向的。你取悦他,不管他悦不悦,都必须是合于道的。那就涉及到什么呢?什么是正义,也涉及到什么是人生。谁都想开心,不管你做什么,你都希望自己开心。很多人追求的人生目的就是开心。但我们很容易就被这个开心蒙蔽啊,就是我们有时候会把那个情欲的开心和这个理性导引的开心混为一体,这个时候就麻烦了。如果你把这两个混同了,那这句话你肯定懂不了。
为什么我们提到了人生的目的,讲到“说(yue)之不以道,不说也”。讲君子的快乐是必须要怎么样呢?符合正义的,符合道理的。我们这样讲可能就容易明白了。不管它是艰难的困苦的,还是容易的,不管他在情感上是怎样的,但在道义上得是对的。注意道义就是道理和正义合在一起。这就涉及到了正确、善等等这些概念。那么作为一个君子,肯定是你所做的这个事情是符合道义的,符合正义的,符合道理的,那么这个时候君子才有可能开心。但是也不是说你做了符合道义的事,他就一定开心了,因为那个(开不开心)是他的事。
我们还要注意另外一点是什么呢?有的人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身上的。但如果是君子呢,他的快乐与不快乐是取决于他自身的。他只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道义为基础出发,决定自己快乐不快乐。(这个地方要搞清楚。)所以君子非常难以取悦,因为他快乐不快乐,不是你说了算,是他自己说了算。
小人就不一样了,你只要能够在那些情欲方面,贪、色、名、食、睡等等这些东西满足他,那非常简单了。比方说有的小人,他就是喜欢钱,他就是喜欢财,就是喜欢色,就是喜欢名誉,就是喜欢身体上的享受,就是好(四声)吃。你只要把这东西备足了,他喜欢吃的,你就给他弄点好吃的,他喜欢名誉的,你就奉承他一下。
我们看《小王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这种人啊,有的人就喜欢发号司令啊,只要一进入让他发号司令的环境,他就很开心。人呢,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人都会有。只要是由情欲来决定快乐的人,他就一定会固着在某一物上,这个就称之为执着——在情欲上的执着。他以此为乐,这个就像一个开关一样,那你只要一触发这个点,他就开心。有的人喜欢财,所以就会受贿。
但是如果是君子的话,这些通通不作数。你给他钱,那得“以道”,合乎道义。美色对他来讲,也要合乎道义。他身体比方说穿什么,用什么,感受什么,那也要合乎道理的,不能过度,不能不及。有很多的时候,如果这个事是不符合道义的,他宁可自己的身体上受些苦。他宁愿自己身体受苦,是因为对于一个君子来讲,身体是他的道义之外的事儿,是他快乐之外的事儿。
那这种事儿很多,包括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辛辛苦苦地工作,为什么?因为你的心里对于这个悦有一个定义。幸福的生活包括勤奋地工作,辛苦地工作,甚至是付出血汗地工作,因为后面的那个收获,后面的那个状态,那个过程是你所关心的:家里面的人能够和和美美的,不要受饿,不要受冻,是吧;然后家庭能够幸福。这个是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工作那么辛苦,还是去工作,然后学习那么辛苦也去学习(的原因),包括大家在学习现在所上的课,也是一样的。就是因为你的那个悦在于什么呢?合理,就是合理性吧。
但是这个合理性还没有办法取代这个道。我们这里讲的“不以道”和“以道”,是包含了感性和理性的,都有。并不是说这个人只要是君子,就完全不讲感性了,没有这样的人。只是说他这个感性和理性的,更主要的是由理性来引导的,就是要合理合道。但是小人就不一样,他就是把这块东西去掉了。
所以这个就引出了什么呢?两种世界观。一种就是小人的这种情欲引导的世界观。他是个人为中心,然后他人、世界、事物,都是在他的外围的。那对于君子来讲,世界、他人、事物,是在他的内心之内的。
我们画两个圈,一个小圈,一个大圈。里面那个圈如果是个人的,然后外面的圈是他人、世界和其他事物的,那这种就是情欲导引的这种模型。翻过来,他人、世界和其他的事物都在他自己这个道之内的,就是君子的以理性来导引的这种人生观、世界观。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好理解了。小人的世界观是从一己之私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的,所以他去安排工作的时候,外界的这一切要都完备。你既然是作为我的下属,要把我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到,要把我的要求都明白,做的事情要令我处处满意,因为他是以个人为中心来考虑这个事儿。
换到君子这里,他是从全局来出发考虑的。不管是什么工作什么事情,都是在他的这个心之内的,所以他看待这些事情就会考虑得更为全面一些。他就会怎么样呢?“器之。”看到这个人有他的长处,但是也有他的缺陷,他还会遇到他工作当中的困难,所以安排他工作的时候,就取其所长。
一辆车,就让它去搞运输。如果是一个炉子,就用它来加热。如果是一个测量的器具,就做测量的工作好了。他不会到处混同地来用。一个车要求他既会搞运输,又会加热,又会测量的。小人就会这么干,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们那个认识的局限性。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小人受这个情欲之困。
不仅仅小人是这样的,很多人都是受到这个情欲之困的。情欲不是坏事。是因为它没有办法全面地去投入理性之中。
打个比方,有的人去看病啊。如果他是一个君子,他就会了解医生也是有其局限性,医生也是有他的难处的,我自己来看这个病,也肯定有我自身的原因。“及其使人也”,不会求全责备,他会“器之”。
比方说我来看的是皮肤科,我就不要问人家太多的内科的甚至是妇科的这些问题,对吧。因为人家的学习就是这么安排的,皮肤科就是主要学习皮肤科的事儿,你问到别的病,人家也会让你去那儿,即便他懂啊。但从学习的安排来讲,他们只学习这一科啊。你非要去骨科给你治一下肚子痛,不是说他会不会的问题,而是说你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考虑,他那儿的斧子锤子螺丝什么,没有办法解决你这个肚子痛的问题。如果你有骨头方面的问题,你可以问他,进行一番交流。这就是“器之”的原因。
小人不顾这个道理的话,在家里,在工作上,在社会上,做什么事情,都去求全责备的话,会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导致悦不成,道义不成。他也没法让自己高兴,因为这个东西是错的,可能会哈哈一笑,高兴地一乐,但是暂时的。情感的刺激很容易产生,但是想达到一个真正的快乐,对不起,做不到。那抛开这个来讲,你还想让自己的道行圆满,门都没有。你连基本的生活都会处处遇到困难。在家庭当中遇到困难,因为你会对家人求全责备,而不理解他们,不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
这就是刚才讲的人生观世界观模型的问题啊。那工作当中,和别人去共事,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别人的责任,让你去做领导也做不好,做同事也做不好,因为什么事情都要求别人做得非常好。我们现在称社会当中的这种人叫做巨婴,其实就是这种道理。这一下就明白了吧。
巨婴嘛,我只要往这儿一躺,然后干一件什么事呢?哇哇一哭,剩下的事情就都来了,都可以办好了。尿了裤子以后,马上就有人给我换尿不湿,对吧。我只要一哭,他们就会察言观色,看我到底是饿了,还是渴了,我到底是不舒服,还是怎么样?是要送医院,还是要马上喂奶?一切都是完备的。那当他长到很大的岁数,还是这种心态在生活,不能够以理性来导引的话,那这个人就成为一个巨婴了。
我们再多讲一点。比方这个疫情当中,有医学家、科学家、医生,他们所做的事情,那我们没法求全责备的。你要懂得一个道理,就说医学家科学家,他们不懂其他的事情的,比方说他不懂经济,他也不懂政治方面的这些事情,因为他不是那个专业的。那你一定要明白他的这个局限性。如果我们求全责备,要求一个医生一个科学家医学家什么都懂,那这不就麻烦了吗。比方说要求这个政治家把所有的医学的问题全都搞懂了。这也不合情理啊,因为政治家不懂医学,这个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吧!政治家如果懂医学的话,不会聘请私人医生的。
那换到来讲,我们作为中国人不能求全责备,说所有的人都(该)这个样子。这个也是有局限性的。你中国人这么做了,不代表别的人都要这个样子,每个民族的人都有自己的民族性。那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来考虑,那恐怕就没有什么错了,因为你怎么着都是一个人,他们也都是一个人。
那说来说去,你看待问题还是要全面一些,广泛一些,把自己的这个小我放下一些。个人的小我,甚至于我们讲大一些,在全人类的面前,你的民族都属于一部分的小我而已,你的国家也都是小我而已。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卡在哪一格,就在哪一格出问题。比方说,假设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之团结了,都抛弃了自己的小我了,可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容易发生战争,因为你没有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考虑。那就是这个道理。
好,今天我们讲到这里。
文字编辑整理:李秀梅 校对:李秀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Deepseek学习及人工智能相关需求收集 (格物正心)
- 西哲课一是否要对富人额外征税 (靳莉)
- 学习路上,如何面对身体的小障碍? (靳莉)
- 新学员如何看待学习 (靳莉)
- AI为什么可怕 (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