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空间:江疏影自曝“捧不红”:感到自卑时,你应该做什么?
15531172992
5月18日,电视剧《清平乐》收官后,演员江疏影在微博上写了收官文:一个怎么捧都不红的女演员的独白。
独白里,江疏影说:“我是自卑且悲观的,什么捧不红的糊咖都是我的代名词。”
江疏影坦言,自己曾被一些评论伤害到,猜测观众会不会只是讨厌她这个人,觉得“他们说得好像也不全错”,因此丧了好一阵子。

(江疏影微博部分截图)
消极、敏感、自我怀疑、不安全感……这些都是一个自卑的女孩,拼了命要去克服的问题。
对一个自卑的姑娘来说,对他人吐露自卑心声,需要鼓起极大的勇气,更别说江疏影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观众。
这封独白收获几十万点赞,瞬间登上热搜,许多人对文中的“自卑感”都深有共鸣。
2016年12月1日,18岁的小芹考入武汉重点大学后,由于不适应新环境、不喜欢所学专业,她选择退学重考。
然而还没到高考那天,某天深夜,小芹将门窗锁死、将缝隙堵上,烧炭自杀。
她正值青春年华,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家人翻看小芹留下的遗书,这才发现真相:
原来,小芹一直感到自卑。从小在贵州小地方长大的她,头一次来到武汉,发现周围全是高楼大厦,人们的素质非常高,自己跟他们比起来,一文不值。

(小芹遗书截图部分)
内向、寡言的小芹没有把这些感受告诉父母,对她而言,这实在难以启齿,可累积的压力总要找个地方消化。既然不能对外发泄,那就对自己发泄。
感到自卑,本可以有千百种解决办法:用行动增加自信、改变不良环境、向家人朋友倾诉、找心理咨询师解决……
可小芹选择了最坏的一种:既然我一无是处,那就摧毁自己吧。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类对职业、交际和两性的反应,都显现出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诠释。
职场受挫,有人加倍努力,有人逃避辞职;人际交往困难,有人学习社交技术,有人封闭自己、回避社交……
因为对自我生命意义的认识不同,形成自卑情结的不同处理方式。以上方法都是在解决内心的自卑,但解决方向大相径庭。
有人以自卑为动力变得更好,有人深感痛苦越过越糟。所以,在自卑中一步步攀登到成长的顶峰,才是我们更需要做的事。
什么是自卑情结?阿德勒的定义是: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
而且,个体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叫做“外化”:人类会将内心的想法,像镜子一样映射在外界上。
比如,我认为别人没有立刻回复我的消息,就是看不起我,即使知道了他是一时忙碌,没有看到消息,我依然会感到不快。
这就是因为我的内心恐惧外化了,认为自己不值得被重视,所以才觉得别人不重视我。
如果不解决自卑问题,外化就会带来一波又一波压力:
朋友聊天冷场了,自卑者觉得是自己不够幽默,搞砸了聚会;工作业绩不够好,自卑者觉得是自己比不上别人,一无是处。
想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就要知道自卑情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原生家庭的不良教育态度

个体心理学认为,自卑感和幼年时的成长环境,以及父母的态度有关:“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童年时代已经形成的性格”。
荣格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父母责骂,稍微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长大以后他会害怕与人交往,因为他担心自己说错话会被指责。
稍有冲突,就会怀疑自己是否惹人生厌,为了避免冲突,他要么当一个不懂拒绝的老好人,要么选择封锁内心,拒绝一切交际。
二、自我认知失调
进入社会后,很多人发现自己能力不足,而自我期望太高、心理落差太大、攀比心理较重,这些因素都可能让人感到自卑。
比如从小被老师和父母宠爱的优等生,离开长辈的庇护后,失去了掌声和光环,就会产生现实中的失落感。
这时,不但人际交往很容易出现问题,自卑感也会越来越浓,对自我的认识越来越偏离正道。
自卑情结在造成负面情绪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做的,是调整自己对自卑情结的看法,将它引导至好的方向。
首先,打破自卑信仰。
什么是自卑信仰?当你认为某个东西必不可缺,它对你而言就成了信仰。比如:有人把婚姻当成信仰,有人把“我不够好”的信念当成潜意识的信仰。
一旦你认为“我不够好”是命定的事实,自我怀疑就会成为你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消极、敏感、多疑、善妒……都会影响你的生活。
打破信仰,就是在“我不够好”中间加一个字,变成“我还不够好”。
然后每天对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现在的我并不完美,但通过一天天微小的改变,我将会越来越优秀。
因为“还不够好”,意味着总有一天会变好。自我厌恶带来压力,满心期待带来希望,你对自己的看法变了,哪怕对自我的评价只变了一个字,生活态度都会截然不同。
其次,设置有意义的目标。
比如,由于父母总是打压、忽视你,让你形成了自卑感,错误的目标是获得父母的爱,不断讨好父母,挖空心思迎合他们。
而更有意义的新目标,是意识到父母也许并不是对的,你并不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信心。你需要学会的是如何爱自己,先从自己的内心中汲取力量。
之后,自我超越。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而为了他人的利益前进、为了社会的发展奋斗的人,才能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
待人友善、乐于助人、在乎他人感受、懂得换位思考……多用这些“利人利己”的思维来处理问题,是培养自信心的最佳方法。
很多时候,自卑是登上成功的阶梯,走向幸福的大路,奔向自由的窗口。问题不在你是否自卑,而是,你用什么方式看待自卑。
我们都会在某些方面感到自卑,但自卑,意味着我们还有巨大的可以成长的空间,我们只需要对自己多些耐心。
正如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一日的成长与进步,终会带来真正的自信。
- The End -
来源:
张德芬空间
参考资料:
[1]《自卑与超越》(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2]《第二性》西蒙娜·德·波伏娃
[3]《阿德勒人格哲学》(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4]《终身成长》(美)卡罗尔·德伟克
[5]《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张国蓉,论文编号:1002-0845(2010)01-0137-03
[6]《心灵的面具》,(美)J·布莱克曼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卢熠翎:活得自由自在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15531172992)
- 孙俪:活得幸福的女人,都会和身体谈恋爱 (15531172992)
- 吴京谢楠相爱多年,细节曝光:好的夫妻关系,都有这3个特点! (15531172992)
- 50岁俞飞鸿:一个女人越过越好,会有这3个迹象! (15531172992)
- 2021新年愿望如何实现?你的潜意识,正在指引你的人生…… (1553117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