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书的乐趣——《大卫·奥格威》自传翻译笔记(1)
来自:龙之媒
龙之媒高志宏 又开始翻书拉!上一次还是八九年前,翻译乔治·路易的大部头《广告的艺术》,靠着不停地从书店买回来的各式词典一路蜗牛般地爬过,弄了好几个月。不知道读者读的是否还顺眼,自己倒是收获了很多乐趣,而且还有点上瘾,要不是实在没长三头六臂,这几年也一定会从推荐给出版社的选题中抢过几本来自己翻译。 这次和出版社合作再版《大卫·奥格威》自传,编辑诚意相邀,自己也不免手痒,加上一点小私心——和自己崇敬的大师的著作多点联系,立马慨然允诺:没问题,春节后交稿。倒弄得编辑诧异:这么快?果真,还是编辑老辣!东拖西拖,拖到现在,弄得我们的出版总监都不好意思催了。前几天听说终于开了工,出版总监大人一脸喜出望外:开工了就好,开工了就好。 开工了,一段快乐的旅程也从翻开第一页那一刻开始。其实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我并不陌生,上一个中文版出版时,作为编辑兼校译,就已经仔仔细细地读过一遍,中英文对照,也差不多在脑子里做了一次粗粗的翻译,只不过那时是看别人的译稿,得谨守本分,不敢越俎代庖。这次自己动手,乐趣自然远超上次。 我一直觉得,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和作者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不但要理解作者的意思,还要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写下那些字句的彼时彼刻的情绪甚至表情,尤其是对自传这样的作品。他平淡的词句下,可能掩藏着刻骨铭心的沉痛,偶尔的跳脱,又是霎那间的神采飞扬。译者不解之处,可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费心捉摸,灵光乍现,又仿佛和作者相对会心一笑。 这几天进度还在第一章,奥格威回忆童年时光。奥格威生于1911年,这本自传写于1978年。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想起童年,仍旧是那么可爱。他写自己慈爱的奶妈,奶妈叫他“sweet master”,写家里恶毒的保姆每次都大喊大叫:“看让我抓着我怎么收拾你”,写因为家里穷,被施舍着上了一所寄宿学校,结果在那受尽屈辱,后来自己拿了奖学金,上了一所更好的寄宿学校,自己在校五年,生活得如同一只“fighting cock”。 可惜,译者终究只能是译者,只能尽力揣摩作者的情感,几乎永远达不到与原文一般的神韵。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依赖语言间的转换来完成阅读的无奈之处吧。也正因此,译者每每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责任,要尽一切力量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本文于“龙之媒读书网”http://www.longzhimei.com创意博客http://blog.longmei.com.cn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招聘】成都----阿佩克思奥美 (贝塔先生)
- 王朔作序的赵波有声书 (赵波)
- The Copy Book 全球32位顶尖广告文案的写作之道 (wudongyitian)
- 年轻人!这里有本武功秘籍,便宜卖你要么? (Andrew Young)
- 在成都,除了龙之媒,适合读书的地方 (Ang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