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整理好你的空间人生就开始好转~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极简)
2011-02-22 09:48:29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3-01 05:49:09

    5点上网感觉真好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3-06 20:36:46

    晚上11点之前必须睡觉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3-08 07:47:16

    醒了,在再躺十几分钟哈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3-08 15:45:42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不浪费水电。 谢绝商店的塑料袋。 步行去上班或者上课,即使路途很遥远。 不吃糖果,不抽烟喝酒,只喝白开水,让身体洁净。 躲到远郊的山上,同树木一同平和地呼吸。 不说多余的话语。拒绝闲谈。 不猜疑。 对小孩子有耐心,会同他们戏耍。

    当然。你也可以将上面的所有全盘推翻。你有你自己的途径。 去过你想象中植物一样的生活。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3-22 12:02:25

    起来了,凌晨下了好多资料,该死的网速,平时根本不能下东西。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3-23 19:09:03

    房间乱七八糟,不过没心情整理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4-02 16:28:10

    砸坏了笔记本,买了一个显示器回家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4-05 22:50:44

    懒散的心态会导致人生的消沉 小怒先数十个数 大怒则数一百个个。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4-05 22:55:28

    盼 总是虚的 把今天的事做好最要紧 明智的办法就是在不断的进取中去期盼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4-13 00:58:01

    最痛苦事儿之一可能就是这个:“怎么道理全明白,但怎么就是不行呢?” ——谁都不愿意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明白那是非常愚蠢的,但怎么就又在一模一样的地方跌倒了呢? 为此痛苦,深夜难眠,一遍一遍骂自己。 可是,一觉醒来,其实只不过是几个小时之后,就再次回到从前的状态,并无任何变化。 甚至下次在深夜里暗骂许多遍之后才想起来没多久之前就这样骂 过自己, 不禁长叹:怎么就这么没出息,怎么会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呢!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都有一个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 因为在你遇到挫折或者面对那些你曾经的错误决定最终带来的惩罚的时候,你太痛苦了。而这样的痛苦,必然被你的大脑自动列入遗忘的序列,终究在你大脑里彻底消失。 一个人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这个人会很轻易地原谅自己。 =================怎么办============ 有两个办法是很简单却又非常有效的。 第一个办法是当你面临尴尬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拿出 纸笔来,把你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本子里。这样的记录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会提醒你,这是你曾经遇到过的尴尬。如果你不用纸笔记下来,那你就肯定会忘的。然后还要养成一个习惯,定期拿出这个本子回顾一下。这个习惯往往会使你很有成就感的,因为你知道,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已经有进步了,因为那个本子里记录过得很多的错误你是不可能再犯了——当然,不再犯那些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你在不停地提醒你自己! 另外一个办法是, 在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你的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要知道,你所面临的所有尴尬,最终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没必要找借口,没必要抱怨别人,没必要觉得这世界就对你一个人不公平,要记得“你并不孤独”——肯定还有别人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遭遇过同样的尴尬和痛苦。 但是有多少人能像你现在这样平静地对待痛苦,而又清楚地意识到你不能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呢?你这样一想,就释然了。只要你没那么痛苦,你的大脑就很难遗忘这个事件——更何况你早就把这个事件和经验记录在案了呢!想象一下吧,这两个简单的方法会在未来帮你减少多少麻烦,给你的未来节省多少时间! 《把时间当朋友》 这本书挺长的,一星期了都没有看完。 但是真的觉得值得我细细的去看~ 可能他所写的, 所针对的那一群人, 比较符合我的特点。 在 李 养成去健身房锻炼的那一段里,他写道: 其间也有不愿意去的时候, 但是, 我知道那只不过是我的大脑的想法, 而不应该是我的想法。 ——只要意识到这个, 就不存在什么挣扎,直接从家里出发,往健身房去就是了。 ======================================== 同样的, 我们的早起, 或者在养成其他习惯的过程中, 我们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心理: 我们醒来了, 本应该起来的。但是就是某种很奇怪的心理在作祟,就是不想起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4-13 01:00:19

    或者, 我们现在闲下来了, 可以也应该进入到下一流程了, 但是我们就是想上会儿QQ,刷个豆瓣,或者玩个小游戏,看个小八卦啥的。 唯一不想做的, 就是继续按计划工作。 其实,这一切是我们大脑的想法。 我们现在所要认识的是: 这些只是我们大脑所想的而已。 聪明的人类是可以控制和利用我们的大脑的。 (在李的这本书里有一大部分是在证明这一块的, 有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看下哦^ ^) 所以, 如果有如上症状的小朋友,记得如李一样告诉自己: 那只不过是我的大脑的想法,而不应该是我的想法。 然后, 让自己出发, 去我们的“健身房”就好。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父亲就让我明白“记忆力超群”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我父亲就是记忆力超群的人。 他是我见过的最会引经据典的人,每次都能做到举座皆惊的地步,而他总是显得举重若轻。终于有一天,在我想从刚刚读过的一本书里引用一个精巧的句子来证明我的观点的时候,我突然脑子短路,句子说了一半不到就卡住了。 父亲递给我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说,“打开看看”。这是一个早已记得满满的,并且已经被翻破了的笔记本。打开一看,里面每一页都是各种各样的典故。令我惊奇的是,在每个典故下面,竟然都标记着日期——是他在貌似随意谈话时用了这个典故的日期。当然,除了日期之外,还有很多貌似潦草却信息充分的备注,比如,这则典故、句子、趣闻、轶事、笑话都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用在什么地方…… 父亲的那句话, 我永远记得——“学东西,就要好好学,不能只学样不学本。” 相信我,很少有人仅凭天生的能力就可以拥有“神奇”的记忆力。 别忘了,“遗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功能。 我们必须挣扎着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大脑的信息,尽量让他们有序地排列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记笔记。 如果,我们忘了去记笔记,那些信息最终会转存为无序的,难以直接调出的“潜意识”。“哎呀,怎么死活想不起来了?” ——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这本身就说明问题。 如果你真见过那些“记忆力超群”的人, 相信我,估计他们也一定用了某种属于他们自己的方法,浇注了大量的耐心才可以做到。 只有一点是确定的,想不费吹灰之力做到,肯定是做梦。 =========================== 我承认我一直在羡慕,这种“神人”, 于是自己也一直在找所谓的秘诀~ 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真理,谨记。 一同事他每天只要睡4个小时, 而我,却每天要总计睡上8小时以上。 这样算来, 一年过去之后,他相当于比我多了1460个小时,大约整整70天! 当初我回家偷偷算完, 看着计算器上的这 两个数字发了好半天的呆。1460个小时,能做多少事儿呢! 但是,我很快决定,不能因此削减自己的睡眠时间。 因为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和车 有区别一样。 -----应对之道------ 不过,还是有应对方式的。 当我最终找到某一貌似“无解”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时候,我总是 很开心。 我把自己的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而后,中午12点左右的时候,找个时间 想办法找个合适的地点打盹30分钟。而到了下午6左右的时候,再找个时间和地点打盹30 分钟。这样,我竟然削减了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并竟然同样精力充沛。 一个小窍门是,在打盹之前喝一小杯咖啡,然后迅速睡过去。这样的话,30分钟后醒来的 时候,那种脑子清醒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按时打盹,按时清醒,是需要锻炼的。我差不多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学会这种本事。而关于咖啡的建议,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因为我 知道有些人哪怕喝一点咖啡,就甚至会导致接连几天睡眠质量不良。 ======================================= 在《把时间当朋友》里看到的~ 这么久了,虽然我已经不再每天睡12小时了, 但我总还是觉得自己本质还是属于爱睡觉的家伙~ 和爱睡觉的小朋友们,共享之~ 提高时间使用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同时做两件事儿。 同时做两件事儿的诀窍在于, 1)其中一件事儿最好是机械的,少点技术含量的; 2)另外一件事儿不是特别需要大量脑力支持的; 3) 两件事儿都应该是确实有效用因而值得时间投资的。 比如, 我去健身房跑步的时候,往往可以带着MP3听完TeachingCompany的系列课程中的一个Lecture。这时候我在同时做两件事情:跑步锻炼身体,和吸取新的知识。 这时候,三个条件都满足了。1)跑步锻炼身体(其实健身房里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如此)是比较机械的活动,几乎根本无须花费脑力; 2) 听audiobook,尽管需要脑力,但其实 也不需要100%集中注意力;3)锻炼身体于我意义重大,而听audiobook,对我来讲, 比听流行歌曲有更多的效用——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古典音乐对我来讲过于高雅了,一 直就没体会到过它传说中的优美。 有些时候,同时做两件事儿时比较难的,比如,在背单词的时候,同时听吐字清晰的歌手唱 着特容易上口的曲调就很难;写文章的时候,同时看一部剧情复杂的惊悚剧就难上加难。请你自己看看这两种情况没有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中的哪一个呢?想象一下所谓的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为什么会死机,你就知道了。 困境并不是道途上的障碍,它们就是道途本身。 它们往往会带来觉醒的机会。 我们能不能将己所不欲的情况,包括那份无所依恃的感觉,看成是我们的闹钟? 我们可不可以将其视为获得学习机会的一种征兆? 我们能否让它穿透我们的心? 一旦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踏出了向生命开放的第一步。 我们将开始领会顺受任何一种生命情境的真谛。 即使厌恶它,仍然知道眼前的困境就是我们修练的对象、我们的道途、我们的人生。 ——《平常禅》 ========================== “包括那份无所依恃的感觉,看成是我们的闹钟” 记得 李笑来 的那本书上说, 我们大脑有遗忘功能是一种自我保护。 记得以前在哪儿看到说, 我们被开水烫,会疼,是一种自我保护。 如果不疼,那可能一只手没了,也不知道。 想想多恐怖。 所以, 如果不开心,困境连连, 这不是环境来找茬了, 也不是咱特倒霉, 而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明: 我们自己的某个方面出了问题。 环境警告我们 需要好好思考和改进了。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04-13 01:26:57

    很多事情, 在未形成习惯以前, 在坚持一段时间过后, 我们总是会由信誓旦旦,到忘却原先那个下定决心的自己, 而那个懒惰的自己就会回来。 我觉得这时, 首先,要看看这个习惯是否合适你自己? 也许这个调整太过于超出现在自己的能力了?是否应该从更低的起点来要求自己? 其次,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而是觉得自己就是太懒了,没有毅力了,缺少原先的那股劲了。 那么让自己回到原点吧。把以前自己写出来的信念目的回首,复习。找回那种感觉。并且想想,假若在学校,规定要早起,你会这样偷懒么?(一般这时我自己就会信心满满。) 行动还是要靠目的和信念,还有成就感来支持的呢 再次,少去接触负面消极的信息。 比如某某没有早起,天气好冷,节假日要给自己放松之类的。(排除自己身体累了的原因,嘿嘿) 记得以前听过一个故事。 一群青蛙在举行爬高塔比赛。顺应自然规律,随着楼层升高,放弃的青蛙也越来越多。最终的冠军是一只聋子的青蛙。因为在爬往楼顶的过程中,很多啦啦队、看官会在旁议论纷纷:这么高的塔,这么多的阶梯,怎么可能会爬上去啊?好恐怖哦。真不是可以完成的目标啊等等。然后影响到了很多青蛙。 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要懂得甄别别人的意见,明白自己的真实能力。听取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不要轻易被别人所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0-18 16:40:06

    今天洗了一堆衣服(^o^)/~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0-30 09:18:33

    今天开始要搬家了,天哪~好多的东西。开始整理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1-01 16:50:25

    搬得差不多了,明后天入住!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1-03 09:01:42

    今天终于搬好了,撒花。。。。。 不容易啊我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1-04 21:34:47

    杭州天气太湿润,被子上,衣服上,地上都有薄薄的水雾~唉~这种阴天最最讨厌了。还不出太阳~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1-07 17:14:01

     我现在要做的不是把自己逼紧,相反,是要一点一点地释放自己。不要看自己的表面需求,而是扪心自问,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比如早上不愿起床的时候,最糟糕的情况是既不愿起床,心里又会感到罪恶。所以现在我会很认真地问自己,现在真的是更愿意睡觉,还是开始一天的新生活?如果答案是前者,我便不带内疚感地继续睡;如果是后者,我便欣然起床。也许我会做出一个错误的选择,但至少内心上得到愉悦和平静。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1-11 17:01:13

    11.11.08在济南 11.11.09-10在天津 11.11.11在北京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1-17 16:21:57

    11.11.14太原 11.11.16石家庄 11.11.17郑州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1-19 18:38:36

    今天睡到12点,因为昨天回来都已经快12点了~ 昨天差一点赶不上飞机,差了几分钟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1-26 18:03:39

    今天心情莫名其妙的低落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2-09 11:53:57

    对你每天的经历进行分析与评估,并把它们一一写下来,是思考你的人生及自我发现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我从17岁开始写日记,20年来几乎没怎么间断过,它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记日记可以让你对一天的事情有个自省式的梳理,更可以让你有一个机会,了解自己以前意识不到的思维过程,而且与这种思维过程进行沟通。 坚持记日记,能帮助你察觉内心所想,理性地分析是非。 坚持写日记,每天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有利于自己不断进行反省、总结,也是锻炼自己坚持能力和意志力的很好方式。 坚持写日记,让自己成为生活的有心人,从而使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中的每一天。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1-12-15 15:29:19

    刚刚做了一瓶蜂蜜柚子茶,累的我腰酸背痛啊。整个过程有两个多小时吧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3-09-16 15:41:36

    这半个月购物:西洋参阿胶350、自己冬天的衣服、男呢大衣2件、七匹狼两件、保暖内衣两套、羽绒服两件、婴儿服套装、包包3个、天猫超市2盒月饼米红枣葡萄银耳枸杞桂圆纸巾、古井贡酒3瓶、长袖衬衫2件、隐形纱窗、酒曲一整包、五谷杂粮、飞利浦剃须刀、叶酸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3-09-16 15:44:06

    还有ipad充电器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3-09-23 15:16:40

    9.7号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3-09-23 15:17:36

    我可能怀孕了~ 测孕纸好几次都显示两条杠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3-09-23 15:17:48

    好担心啊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3-09-25 11:55:01

    LZ快去医院确认一下吧 LZ快去医院确认一下吧 妞妞要出门

    怀上了。。。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3-09-25 11:56:48

    昨天去省人民看了,怀孕了额。18天了,孕酮有点低,24日中午孕酮是14.5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3-09-25 12:05:38

    今天体重56kg

  • 克莱登大学在读

    克莱登大学在读 (极简) 楼主 2014-02-27 14:39:57

    我个人比较受用的一些习惯

    1.长期的任务,要尽早开始 一般来说,长期任务总是比较烦人,也有难度,而人心里总有逃避困难的趋势,最后的结果或者是最后干脆放弃,或者是剩下一点点时间手忙脚乱地赶工;我自己之前也有这样的教训,自欺欺人地说“要轻松生活,抛开烦扰”,到最后几天才着急办理,搞得狼狈不堪。

    后来,我发现这做法其实是事与愿违的,如果调整好心理状态,尽早了解情况并不必然带来的心理压力,反而因为时间充裕,有信心把握进度,即便中间遇到突发的问题,也留有时间解决;更重要的是,尽早着手,可以充分利用边角余料的时间:比如说,接到一份文档,需要在三天后给出意见,我一定会在当天大致浏览一遍,下面的三天里,就能在坐车、走路等等零碎的时间来思考,而且效果不错,如果没有尽早了解,这些时间就浪费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也没干(阿基米德若不是之前遇到了问题,在澡盆里泡一万年也想不出办法检测皇冠的真伪)。

    电子邮件的情况也是如此,我常看到有人讨论电子邮件是马上回好还是过一段再回好,我的经验是,收了电子邮件要尽快看,至少了解邮件里说了什么,如果不是着急的,等想清楚了再回。

    2.时常想清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一般来说,我们做的工作总是有一个目的和意义的,但工作的形式又是非常具体的,忙起来往往就钻到死胡同里,忘记了真正的目的和意义,“想不清楚”自己真正要做什么了。前几天,我需要搭建一个演示环境,手上有两套方案A和B,方案A估计要半小时,方案B估计要一小时,于是我选择了方案A,可是动手之后才发现服务器缺乏一个必要的组件,于是先费劲添加好这个组件,再编译自己需要用到的软件,又发现在64位环境下会编译出错(以前我只在32位机器上编译过),上网查发现需要打一个补丁,于是又四处去寻找这个补丁……此时已经用掉一个多小时了,下面还不知道会有多少问题;我忽然想到,自己真正要做的无非是演示程序,解决打补丁、找软件之类的问题虽然很有意思,但其实从任务的角度考虑,是浪费时间,于是果断选择方案B,一小时后就顺利解决了。

    据我观察,很多技术人员都热衷解决纯技术问题,温伯格称之为“hacking (神游)”;神游很好玩,容易上瘾,但我们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要想真正做点事情,就不能放任神游。

    关于这一条,还要补充一点:哪怕忙得昏天黑地,也不能没有头绪。工作的压力很大,忙得焦头烂额是常有的事情,许多人就在这种忙碌中失去了方向,往往忙了整天,下班了都不知道自己今天到底干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我的经验是,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打起精神想想(虽然这样很难):自己究竟要干什么,目前的安排是不是可以做些调整……持续的思考,才会产生感悟,才能有改观,否则,有可能一直陷入“瞎忙”的境地而不能自拔。

    3.给自己设定明确的时间点 我承认自己也喜欢玩,没事的时候上Twitter、看看论坛、聊聊天,确实很有意思,信息不断更新,总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冒出来,可是这样守在电脑前,大量的时间就浪费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也没有做,即便做了,效率也很低——专注才能保证效率。摸索反思之后,我觉得比较合适的做法就是,给自己设定明确的时间点:比如现在八点二十,我可以告诉自己,上网玩二十分钟,八点四十开始学英语。因为有了明确的时间界限,反而会想在这二十分钟之内,尽可能高效地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看了,而不会慢慢“浏览”;到设定的时间点,一定要令行禁止,专注地做之前决定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从小事开始给自己设定明确的时间点,对培养执行力很有好处——如果许多小事都能做到“说做就做”,慢慢的,复杂一些大一些的任务,也能够“说做就做”了,有惯性、也有信心去完成。

    4.写日记 正规一点的网站,都有详细的访问日志(记录),即便不做数据挖掘,一旦网站的访问出现异常波动,就会在日志上体现出来,而且检查日志,可以发现问题所在;网站是这样,人也是这样。我从08年翻译温伯格的《技术领导之路》开始,也开始每天记日记,发现日记和网站的访问日志有相同的功能:比如我一般到公司都在8:35左右,前后误差不超过5分钟,但上周有几天都在9:00左右,检查日记,就可以发现这种变化,而且可以找出变化的原因——是早上做事的顺序改变了。而且,根据日记,我还可以观察评估这种变化的影响,是好是坏。

    日记也可以不断提醒鞭策自己,有段时间我发现自己时常处于无事可干的状态,如果没有日记,我多半只觉得“这段时间总是无事可干”,但日记里会写下“今天是感觉无事可干的第八天了”,这样,对自己督促压力会大很多,动力也会强得多。

    关于日记还要多说一点,我以前总不理解,记了多年日记的人,日记为什么那么简单?只记录哪天做了什么,附加一点简单评论,而没有太多抒情。我从翻译《技术领导之路》开始到现在记了一年多的日记,逐渐明白了,持续的日记就需要这样记录:当天的主要行为,加上一点评论和反思。日记不太适合作为抒情的载体,更合适的功能是真实记录生活的痕迹,用以分析、反思,然后自己才有可能提高。

    5.培养预见/规划能力 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很对的。拿软件项目来说,尽管项目的开发时间很难预测,但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往往能进行更准确的判断,从而做出更合适的规划,这就是因为他们具有预见能力:能预见到开发中会遇到的问题,据此作出的安排,时间上更充裕(也就能保证效率),心理上也更有准备。

    另一方面,我也亲眼见到许多技术人员,只管完成手上本阶段的任务就万事大吉,从来不去预见这些问题:自己的程序能够负载多大的规模和压力,超出这个负载能力,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大概多久会出现……结果就是,等到问题真正出现了,手忙脚乱焦头烂额,“迭代开发”就成了“拆迁开发”——到某个时间点就要推倒全部重来过一次,质量无法保证不说,自己也累得苦不堪言。

    软件行业有本名著叫《重构》,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软件需要不停地重构,要不就会僵化(decay),如果仅仅满足于眼下没有问题,不进行预见和规划,持续的重构也无从说起。

    6.树立大局观 前些天有个朋友与我讨论跳槽的事情,眼下有两个选择,很难决定;我听了他的详细描述说,这样吧,你暂时不看薪水、职位这些,你这样想:十年,或者五年之后,你希望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拿着这个答案来衡量你现在的两个选择,看看会怎样。结果,过会儿他就很痛快地做了决定。我想,这就是大局观的作用。

    我自己也会遇到许多取舍、抉择的问题,比如我总觉得自己关于计算机的基础还不够扎实,我的英语还不够好,书也读得太少,我的照片拍的还不够好……于是想去补习基础、去学英语、去读书、去看大师的照片……做其中的任何一件,都会给人成就感,但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兼顾;在需要做出选择的很多时候,我都会努力摆脱一本书、一门知识、一件事的局限,跳出来想一想,宏观看来自己现在究竟在怎样的状态,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将来希望做一个怎样的人……清楚了最迫切的需求,才可以从容抉择,即便放弃了一些看来还不错的机会也不可惜——况且,正如李笑来老师说的,诱惑许多时候是伪装成机会出现的,拿着大局观的照妖镜,许多诱惑才会显出原形。

    大局观不仅对个人成长有用,对工作也有用:无论手头的事情多么细小、琐碎,思维总可以跳出工作的限制,尝试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有怎样的价值,应该如何改进;这样,自己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与同事的配合也会更加默契。

    7.在生活中细心观察 我每个周末要去麦德龙买购物一次,最开始的几周,我会选择不同的时间点去:早上八点,上午十一点,下午一点,下午四点……这样就能大概地知道,什么时候购物最省时间。这一点,光靠想是很难判断准确的,因为人多的时候有可能结帐窗口也多,人少的时候结帐窗口也少。有了这点了解,就可以妥善安排,尽量减少购物时排队的时间。此外,还可以知道停车场在不同时段的状况,下雨天,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段去购物,把车停在有遮挡的车位。

    再比如,从家到公司的路不止一条,开始的时候我会尝试每一条路,看看是否拥堵,是否平坦,大概要花多少时间;如此,遇到各种情况,都可以迅速地选择相对来说最合适的路径;如果只走一条路,或者不留意观察,就不会了解这些情况,遇到情况也就没有这么多选择。

    8.培养分寸感 分析事物,除了定性之外,还有定量,而且定量分析往往更有意义——世界上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问题太少了。可惜,许多时候我们却不自觉地在用定性的思维看待世界,往往丧失了很多机会。

    举个例子吧,《把时间当作朋友》里提到了一本传记《奇特的一生》,作者详细描述了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管理时间的做法——柳比歇夫每天对时间的把握可以精确到分钟,他每天认真记录自己花多少时间做多少事情:写作35分钟,读书50分钟…虽然“精确到像一座钟”,但传记作者也承认,自认为“还充实”的生活比起柳比歇夫,确实差了太多。我读《奇特的一生》感触很深,我也深知自己虽然无法做到柳比歇夫那么精确,但至少可以偷学一招半式,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效率更高。但是给一些朋友推荐时,我遇到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活那么精确,都成机器人了,多可怕!潜台词就是根本不想了解,不愿意了解。但我想说的是,认真了解柳比歇夫的生活,并不要求我们都像他那样做到极致,而只是提供一个机会借鉴他人的经验和生活习惯(如果不知道,连借鉴都无从说起),至于借鉴几分,这个分寸是可以也需要自己把握的。

    我深以为,分寸感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淡定看待各种情况:看到不好的,提醒自己保持距离,看到好的,告诉自己努力借鉴,至少不要被拉大差距。这样才能坦然面对生活,找到自己所处的坐标。化用我喜欢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的说法,我们的自我感觉良好,必须是建立在比较和判断的基础上的——越是了解这个世界,看得越多,知道的越多(当然也要把握、自我克制的越多),这种感觉才真正越“良好”(关起门来固步自封的“良好”,其实很脆弱很黯淡)。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临终前说的话:“多幸福啊,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他说那句话,是有底气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53577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