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豆瓣事情”的一些看法
来自:咕噜咕噜
在豆瓣上任何兴趣都能够找到同好。这是当年豆瓣做豆瓣事情这个产品的逻辑。其标记功能与豆瓣电影类似。使用上也异常简单:想做,在做,做过。点击其中一个按钮标记你的豆瓣事情。
因此在豆瓣上可以发现有2个人做过翼装飞行这件事情。这个爱好在国内极其小众,不大的小圈子里大约只有200人跳过,由于豆瓣早期的兴趣聚合功能,也会有人做过某件事情,然后标记。当然大多数人都是标记想做。豆瓣上有人做过某件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后来做成了社区,可以在豆瓣小事中讨论与分享经验。不过该产品最终在豆瓣App的迭代中被优化为“话题”了。
来自: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6423954/
豆瓣从事情演化到话题的思路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豆瓣事情的初衷在于根据大家的兴趣找到同好。
我理解路径是:我Mark一个兴趣(想做 在做 做过),看到有一个人也mark,觉得志趣相投,查看其个人主页,而后形成单向关注关系。
而话题的关键在于,我找到一个话题,比如翼飞。发现里面有几个人发布相关内容,而后形成关系。
这其中的差异在,①话题无法将想做和做了的人建立起关系链 ②话题存在一定的实时性,看到一个发布了1年的动态和看到一个一年前mark了做过什么事情的人,心态上有所差异,后者会更加亲近。
当然,豆瓣事情有其存在的问题,比如,事情毕竟不像书影音一样,有明确的边界。无边界会带来人员的离散,并不利于彼此的发现。
PS:豆瓣事的思路真的很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产品经理的移动端UI外挂已上线!」 ——有需求的产品经理可... (翁先森_)
- 有偿访谈【ABtest访谈招募】 (腼腆的星黑莓)
- 会做的来,产品经理 分模块 (周梦一)
- 找远程兼职的产品经理来,时间灵活自由 (Sean)
- 产品经理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