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喝茶----静心之旅

静心

来自:静心 组长
2011-02-24 10:02:2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鱼儿

    鱼儿 2011-02-24 16:28:24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浓妆淡抹总相宜!

  • 凤凰涅磐

    凤凰涅磐 2011-02-25 10:25:18

    可以大碗、可以小杯;可以牛饮、可以细品;可以飞扬谈笑,可以敛眉低语。一切皆在茶中。有茶相伴,相伴如茶。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2-26 13:42:46

    禅=静心独自思虑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2-26 15:56:00

    禅茶静心之旅前传

    想在启程前说点什么,来点气氛。自从迷上禅,想静心独自思虑却不想说也不想思。也许禅心是空的,不知道禅茶怎么一味的。也许禅心的空是因为心完全融入了对象,用禅修的心态对待任何事物,无条件把心打开,没有贪嗔痴畏疑的障盖,与目标融为一体,没有分别,才能真正享受到目标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或禅或茶,终究是心。

  • 静心

    静心 组长 楼主 2011-03-02 09:35:13

    茶道、茶艺、香艺、花艺等各种艺术都是作者的思想表达,人的思想是独立的。不停的充电上学也好、辛勤的工作工作也好,都是在寻找自己的路上,越来越发现自我的同时,越来越不能属于“自我”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3-02 20:45:30

    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纯简的人。《阿甘正传》

  • 静心

    静心 组长 楼主 2011-03-05 07:55:36

    明天要起程飞往那多彩的云南,踏上普洱茶的故乡之路

    爱上普洱茶时并不是因为喜欢云南的原因,虽然一直喜欢着云南的气候和风土人情,但近几年才迷恋上普洱茶.....他的沧桑感,还有那神秘里藏着不朽的生命力

    .....还是感觉云南是云南普洱茶是普洱茶,两个没关系的dd,普洱茶会说:奇怪奇怪真奇怪,哪里来了个女妖怪?

    亲爱的油友们,回来要给大家好好泡茶了,禅茶静心之旅将在4月份开始行程,也是静心的下一堂功课了

    在静心不在上海的这段时间,大家多来瓣瓣里走走亲亲,不要让这杯茶凉了

    好吗+?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3-05 17:40:11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而去。(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约翰·列侬(John Lennon)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和好友们说说你的新鲜事...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随波逐流、不管对当下思想认不认同都随之起舞的应声虫。──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自己跟自己说说也一样,自修最要紧,说出来当镜子照照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3-05 18:13:07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仿佛就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好人都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此情温暖人间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着 究竟为什么? 漫漫人生路 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 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北往的客 恩怨忘却 留下真情从头说 相伴人间万家灯火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 过去未来共斟酌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3-05 18:19:17

    有些人用一辈子去学习 化解沟通的难题 为你我也可以 我的快乐与恐惧猜疑 很想都翻译成言语 带你进我心底 我们就像隔着一层玻璃 看得见却触不及 虽然我离你几毫米 你不会知道我有多着急

    无心的坐视不理 我尴尬的沉默里 泪水在滴 无法传达我自己 从何说起 要如何翻译我爱你 寂寞不已 我也想能与你搭起桥梁 建立默契 却词不达意 在你的盲点里寸步不移 不论天晴或下雨 陪着你悲伤欢喜 你难道从来不觉得好奇 你身旁冷清拥挤 我一直在这里 不说一句 遗憾不已 我必须得先看明白我自己 翻译成一句我爱你 我也想能与你搭起桥梁建立默契 却词不达意 词不达意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3-05 18:30:42

    忘记一个朋友,这太叫人悲伤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过一个朋友。

    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如果你要是驯服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会是欢快的。我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使我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脚步声就会象音乐一样让我从洞里走出来。再说,你看!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对麦田无动于衷。而这,真使人扫兴。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请你驯服我吧!

    “我是很愿意的。”小王子回答道,“可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还要去寻找朋友,还有许多事物要了解。”

    只有被驯服了的事物,才会被了解。人不会再有时间去了解任何东西的。他们总是到商人那里去购买现成的东西。因为世界上还没有购买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没有朋友。如果你想要一个朋友,那就驯服我吧!

    “那么应当做些什么呢?”小王子说。

    “应当非常耐心。”狐狸回答道,“开始你就这样坐在草丛中,坐得离我稍微远些。我用眼角瞅着你,你什么也不要说。话语是误会的根源。但是,每天,你坐得靠我更近些……”

    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你们一点也不象我的那朵玫瑰,你们还什么都不是呢!”小王子对她们说。 “没有人驯服过你们,你们也没有驯服过任何人。你们就象我的狐狸过去那样,它那时只是和千万只别的狐狸一样的一只狐狸。但是,我现在已经把它当成了我的朋友,于是它现在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

    这时,那些玫瑰花显得十分难堪。

    “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小王子仍然在对她们说,“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罗,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除了留下两三只为了变蝴蝶而外)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要对你驯服过的一切负责到底。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

    我的花……我是要对她负责的!而她又是那么弱小!她又是那么天真。她只有四根微不足道的刺,保护自己,抵抗外敌……

    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无论是房子,星星,或是沙漠,使它们美丽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为什么我要难过……

    如果被人驯服了,就可能会要哭的……

  • 鱼儿

    鱼儿 2011-03-05 22:43:07

    祝静心云南之旅快乐!

  • 鱼儿

    鱼儿 2011-03-06 23:07:33

    给大家报个平安,静心于今晚6点左右已顺利抵达昆明!

  • 双儿

    双儿 2011-03-11 16:33:15

    今天看到云南地震,不知道静心怎样,打她手机关机,有点小担心。

  • 鱼儿

    鱼儿 2011-03-14 11:21:14

    静心现在于版纳白相,平安快乐,大家放心啦!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3-19 23:05:18

    静心要改成净心,在中国南传佛教圣地西双版纳,我们悟到,心不一定要静,干净就好,什么都好,高兴。大家一定要来这里体验体验: 多多,随随=高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多多随缘,多多入乡随俗。 忍,忍=高兴。一切法无我,得成于高兴。 为什么=为好

  • 鱼儿

    鱼儿 2011-03-22 19:44:44

    静心不回来,我们这里太静啦,传说:23号静心要回上海啦!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3-24 18:00:2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f72a600100q4uc.html 傣族园,我们这次没去,这个介绍不错,补充点版纳的资料

  • 静心

    静心 组长 楼主 2011-03-28 09:01:55

    友友们好!今天上班了,飘游的心终于归位了 给各位带回了好喝的茶,还有好听的故事,想听吗 近几天随身带的两个妹妹,从哪里来?她们自己都不知道,又一段故事 有空聚聚叙叙,想念大家了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3-28 14:07:08

    我邀请普洱先生与静心斗茶,五柳先生邀请普洱先生给大家讲些茶的道道。说这几日青浦有什么花节,普洱先生约大家一起同去,或可定个周六的日子。 静候静心佳音...

  • 静心

    静心 组长 楼主 2011-03-30 19:24:55

    好呀福妹,一切服从安排咯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4-01 14:45:07

    普洱兄邀请大家去青浦赏花喝茶,4月16日下午赏花饮茶 我已应邀,五柳先生开车拉我们。而且帮你端茶的那位扣子就在本小区,同去。呵呵,因缘甚深

  • 静心

    静心 组长 楼主 2011-04-02 20:57:01

    好滴好滴!

  • 静心

    静心 组长 楼主 2011-04-06 15:17:45

    这茶泡的有点失败,怎么喝的都不说话了,什么时候豆瓣里所有成员能聚在一起,亲自为你们泡上一杯思念茶,静心在努力中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4-06 17:25:00

    各有各的业处,独处精进呢吧。馋宗祖师召集了才会重出江湖啦

  • 鱼儿

    鱼儿 2011-04-14 01:09:57

    美丽的孔雀羽毛,可以做成两个耳环,福妹提议,第三支可以做成一个项链挂件,哈哈,不舍得剪掉噢!还是摆在小花瓶里吧。。。每天回去看到,就象看到一只孔雀在翩翩起舞。。。

  • 静心

    静心 组长 楼主 2011-04-14 10:04:37

    每天回去看到,就象看到一只孔雀在翩翩起舞。。。-----在外不要太累了,早点回家看看孔雀为你开屏吧

    孔雀羽毛的耳环、项链会有的,静心给你编织一套,配上适合的耳环银挂钩,编制一条可以和羽毛共舞的有质感的项链。因为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你能读懂它,当然这些美丽属于你了 静心在编织这些“美”的同时,也是美丽自己的过程,感动了谢谢!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4-14 18:49:58

    <<去尘除垢.欲欲>> 在《相应部》里,佛陀举了以下的譬喻来形容欲欲:「如果有一锅加满了红、黄、蓝或橙色(染料)的水,视力正常的人照看它时也不能正确地认出及看清自己脸的倒影。同样地,当人的心受到欲欲控制、受到欲欲击败时,他不能正确地看清如何脱离已生起的欲欲。所以他不能知晓自己真正的利益、别人的利益,以及两者的利益;而即使很久以前已背熟的经文也记不起来了,更别说是还未背熟的经文。」

    一般上,初修禅者的心常受欲欲困扰。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并不惯活于无欲乐的环境里。在他还没来修禅之前,他的心时常接触各式各样的欲乐目标,例如好看的电影、悦耳的音乐、美味的食物及快乐的社群生活。而他的心又极乐于其中。但现在并没有电影、音乐等以供取悦他的眼睛、耳朵等,因此他的心就有如一只被人从水中拿出来放在干燥地面上的鱼,痛苦地乱跳及渴望回去水中。如今,出入息就有如干燥的地面;对他那时常渴望欲乐的心来说,它实在是太枯燥无味了。在坐着时,他没有专注于气息,反而把大多数的时间花在回顾过去所享受的欲乐,或住在所期望获得的未来欲乐里。但这只是在浪费时间,根本无助于培育心。即使如此修行一辈子,他也不会有进步。所以,为了克服这点,他应当避免导致欲欲生起的因缘,而培育有助于去除欲欲之法。在《增支部.一集》里,佛陀如此说:

    「诸比丘,我不见有任何一法会像净相(美丽之相)一般如此有能力导致未生起的欲欲生起,或增长已生起的欲欲。对于不如理作意净相之人,若欲欲还未生起即会生起,若已生起即会增强与增长。」「诸比丘,我不见有任何一法会像不净相(厌恶之相)一般如此有能力阻止未生起的欲欲生起,或断除已生起的欲欲。对于如理作意不净相之人,若欲欲还未生起即不会生起,若已生起即会被断除。」

    于此,不如理作意是无益的作意,是已进入邪道的作意。或者,它是视无常为常、视苦为乐、视无我为我及视不净为净的作意。如理作意则恰好与不如理作意相反,是如实地知见无常、苦、无我及不净。在《如是语.第一学者经》里,佛陀如此说:「诸比丘,关于诸多的内在因素当中,我不见有任何一法会像如理作意一般对还未达到圆满、而期望达到脱离束缚的至上安全处的有学圣者如此有帮助。诸比丘,如理作意的比丘能断除不善法,而培育善法。」对于有学圣者比丘,再无他法能像如理作意般有助于达到至上的目标。比丘睿智地奋斗,以达至灭尽一切苦。

    再者,《念处经》的注释提及有六种法是有助于断除欲欲的,即:一、学习不净观;二、把自己投入于修行不净观;三、守护诸根门;四、饮食适量;五、结交善知识;六、适当的言谈。

    一、学习不净观

    二、把自己投入于修行不净观

    关于首二项,不净观可分为两种:止禅的不净观及观禅的不净观。止禅的不净观又分为有生命体的不净观及无生命体的不净观。有生命体的不净观就是照见自己身体内在的三十二个部份,以及外在他人身体的三十二个部份等等,观察它们都是不清净、可厌恶的,如此就能去除对有情众生的贪爱。无生命体的不净观就是观察尸体的不净,先观察外在尸体的不净可厌,当定力加深,能够清楚地检查到寻、伺、喜、乐及一境性五禅支之后,再观察自己内在,省思:终有一天自己也会死亡,死后就像外在这具尸体一样可厌。定力加深时,就能见到自己的尸体。能够如此观察内外尸体的不净之后,就能观察自己所贪爱的有情众生之尸体,于是就能去除对有情众生的贪爱。然而,若要修行不净观或任何其它禅修业处,拥有由深定产生的光是必要的。观禅的不净观是分析到究竟的色法之后,省思这些色法都与不净可厌的颜色、声音、气味等相关联;再者,身体中充满了各种虫,身体是虫的厕所、虫的医院、虫的坟场。如此观察内外的不净之后,就能去除对有情众生的贪爱。

    三、守护诸根门

    有一天,憍赏弥的乌提那王(King Udena)请教宾头罗巴拉多迦尊者(Venerable Pindola-Bharadvaja),问道:「巴拉多迦,怎么会这样?这些年轻、黑发、充满青春、正值生命高峰、不曾享受过欲乐的年轻比丘是依靠什么,而能够完整且圆满地修习梵行直至命终呢?」

    「陛下,能知能见的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世尊曾经说过:『来吧,诸比丘,对于任何年龄如自己的母亲的女人,当只视之为母亲;对于任何年龄如自己的姐妹的女人,当只视之为姐妹;对于任何年龄如自己的女儿的女人,当只视之为女儿。』这是为何这些年轻、黑发、充满青春、正值生命高峰、不曾享受过欲乐的年轻比丘能够完整且圆满地修习梵行直至命终。」

    「巴拉多迦,但心是不稳定的。有时候他们会对他们视为母亲、姐妹及女儿的那些女人生起贪欲之念。是否有其它原因使这些……年轻比丘能够完整且圆满地修习梵行直至命终呢?」

    「陛下……世尊曾经说过:『来吧,诸比丘,当观察这从脚底以上,从头顶以下,由皮包裹的身体为充满不净。于此身中有: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腱、骨、骨髓、肾、心脏、肝、膜、脾、肺、肠、肠间膜、胃中物、粪、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脂膏、唾、涕、关节滑液及尿。这是为何这些……年轻比丘能够完整且圆满地修习梵行直至命终。」

    「巴拉多迦,对于那些有修身、戒、心及观智的比丘来说,这可能是容易的,但对于那些没有如此修行的比丘来说,这是很困难的。有时候,当人心想『我当视此为不净』时,却想它为美好的。是否有其它原因使这些……年轻比丘能够完整且圆满地修习梵行直至命终呢?」

    「陛下……世尊曾经说过:『来吧,诸比丘,守护你的(六)根之门。当眼睛看见东西时,不要执取它的整体形相,也不要执取它的细部特征。因为对于任何不守护眼根而住的人,贪欲及忧伤等不善恶法就会侵入他的心。所以应当为了控制它而修行,守护它及达到能够控制它。当耳朵听到声音时……当鼻子闻到气味时……当舌头尝到滋味时……当身体触到物体时……当心识认知心的目标时,不要执取它的整体形相,也不要执取它的细部特征。因为对于任何不守护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而住的人,贪欲及忧伤等不善恶法就会侵入他的心。所以应当为了控制它而修行,守护它及达到能够控制它。』这是为何这些……年轻比丘能够完整且圆满地修习梵行直至命终。」

    这是佛陀在许多部经里教导守护六根门的方法。众比丘应当如此守护他们的六根门,而女众也应当如此守护她们的六根门。

    为了更进一步地指出守护六根门的重要性,我应当于此引用《增支部》的第一部经。于该经中,佛陀如此说:「诸比丘,我不见有任何其它颜色会比女人的颜色更能导致男人的心疯狂。诸比丘,女人的颜色的确能令男人的心着迷。诸比丘,我不见有任何其它声音会比女人的声音更能导致男人的心疯狂。诸比丘,女人的声音的确能令男人的心着迷。诸比丘,我不见有任何其它气味……味道……触觉会比女人的气味……味道……触觉更能导致男人的心疯狂。诸比丘,女人的气味……味道……触觉的确能令男人的心着迷。诸比丘,我不见有任何其它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及触觉会比男人的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及触觉更能导致女人的心疯狂。诸比丘,男人的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及触觉的确能令女人的心着迷。」

    所以你应当很有正念地守护六根门。如果你能够时时刻刻地对自己的业处保持正念,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如此你就能够很好地守护自己的六根门。如果你是在修行安般念,你不应该对息感到厌倦,因为它就好像是你最好的朋友,正在帮你去除诸烦恼。所以你应该恭敬地对待它。如果你如此实行,你即是在向法致敬,而因此是虔诚的佛弟子。

    于此,我应当为你们引用一部出自《相应部.大品》的经,以显示如何才能作为一位虔诚、依法而活的佛弟子。于该经中,佛陀如此说:「诸比丘,有一次,有一只母鹰突然间飞冲而下,抓走了一只鹌鹑。诸比丘,当时,在被母鹰带走时,那鹌鹑哀哭道:『这只是我的不幸及缺少福报!(我应有此报,)因为我离开了自己寻食的范围,而侵入别人的地界。如果我今天还保持自己祖先的本行,即使这母鹰要跟我打斗,牠也根本不是我的对手。』

    『鹌鹑,那寻食的范围是什么?而你祖先的本行又是什么?』

    『那是被犁车耕过的田地,一处充满泥块之地。』

    诸比丘,当时那母鹰也不坚持要说自己的力量,也不愿跟鹌鹑争论自己的力量,而放开了那只鹌鹑,说道:『去吧,鹌鹑,但即使你去到那边,你也是逃不过我的!』

    所以,诸比丘,那只鹌鹑就去到一块被耕过的田地,一处充满泥块之地,而站在一大泥块之上,向那母鹰挑战地说:『现在来吧,你这只老鹰!现在来吧,你这只老鹰!』

    诸比丘,当时那母鹰也不坚持要说自己的力量,也不愿跟鹌鹑争论自己的力量,(只是)伸展了自己的双翼,就向那只鹌鹑飞冲下去。

    然而,诸比丘,当那鹌鹑知道该母鹰已经太过接近牠时,牠即闪身躲在那泥块之下。诸比丘,当时那母鹰即迎胸撞碎在那泥块上面。

    所以,诸比丘,当人离开了自己寻食的范围,而侵入别人的地界时即会如此。因此,诸比丘,你们不应离开自己寻食的范围,而侵入别人的地界。诸比丘,对于那些如此游荡之人,魔王就有机可趁。于他们当中,魔王将会找到立足处。

    诸比丘,对于比丘来说,什么不是自己寻食的范围,而是别人的地界?那即是五种欲乐。是哪五种?由眼识知、可欲、吸引人、可喜、愉悦、充满贪欲及诱惑的颜色。由耳识知……由鼻识知……由舌识知……由身识知、可欲、吸引人、可喜、愉悦、充满贪欲及诱惑的声音……气味……味道……触觉。诸比丘,对于比丘来说,这不是自己寻食的范围,而是别人的地界。

    诸比丘,你们应当在自己寻食范围之内游走,保持你们祖先的本行。对于那些在自己寻食范围之内游走,保持自己祖先本行的人,魔王就无机可趁。于他们当中,魔王将找不到立足处。

    诸比丘,什么是比丘自己寻食的范围?什么是他祖先的本行?那即是四念处。」

    因此,如果你能够修行观禅,你就应当时时刻刻培育四念处。换言之,你应该观照内、外、过去、未来及现在名色法的特相或共相。如果你如此修行,你即是依佛陀的教导过活。如果你还是在修属于身念处的安般念,你也是在依佛陀的教导过活。

    四、饮食适量

    在《中部.一切漏经》里,佛陀如此说:「他如何适量地饮食?于此,比丘在如理地思惟之后才饮食:不是为了玩乐、不是为了麻醉、不是为了魅力、不是为了装饰身体,而只是为了维持与延续这色身,为了去除身体的苦难,为了帮助修习清净的梵行,思惟:『如此我就能去除饥饿的旧苦,并且不引发过饱的新苦,我将得以继续无过且安稳舒适地存活。』」

    五、结交善知识

    关于结交善知识,我应当引用《相应部.大品》里的另一部经:一时,世尊住在释迦国沙卡拉市(Sakkara)释迦族之处。当时,阿难尊者前往世尊之处,顶礼之后坐在一旁。坐在那里时,阿难尊者向世尊说:「世尊,这梵行有一半是(依靠)结交善知识、与善知识结伴、与善知识相处。」「阿难,别这么说。阿难,别这么说。应是整个梵行都是(依靠)结交善知识、与善知识结伴、与善知识相处。阿难,对于一位以善知识为友、同伴、同处者的比丘,可预期他将会严肃地修行与培育八圣道。……通过视我为善知识,必须遭受生的诸有情得以解脱生;必须遭受老的诸有情得以解脱老;必须遭受死的诸有情得以解脱死;必须遭受愁、悲、苦、忧、恼的诸有情得以解脱它们。如此,阿难,当知为何整个梵行都是(依靠)结交善知识、与善知识结伴、与善知识相处。」

    再者,在《如是语.第二学者经》里,佛陀如此说:「诸比丘,关于诸多的外在因素当中,我不见有任何一法会像结交善知识一般对还未达到圆满、而期望达到脱离束缚的至上安全处的有学圣者如此有帮助。诸比丘,与善知识为友的比丘能断除不善法及培育善法。」 当比丘结交善知识, 而且具备恭敬之心, 依其友之劝导实行, 正念与明觉地观照, 他就有可能渐次地 证得一切结之灭尽。

    六、适当的言谈

    在《中部.大空经》里,佛陀如此说:「比丘如此安住时,若其心倾向于说话,他下定决心不说这些话:『这些话低劣、可厌、粗俗、卑鄙、无益、及不能导向厌离、离欲、灭尽、寂静、上等智、菩提、与涅盘;这些话是谈王、盗贼、大臣、军队、危难、战争、食物、饮品、衣服、床、花饰、香水、亲戚、车乘、村子、城镇、都市、国家、女人、英雄、街道、井、死人、琐碎事、世界的起源、海的起源、事情是否是如此。这些话我都不说。』如是,他对这些拥有完全的明觉。反之,他下定决心:『我当说与消除贪欲有关,有助于解脱心,能导向厌离、离欲、灭尽、寂静、上等智、菩提与涅盘的言语,那即是:少欲论、知足论、离群隐居论、远离社群论、精进事论、持戒论、定力论、智慧论、解脱论及解脱智见论。』如是,他对这些拥有完全的明觉。」

    其它方法

    以上是六件有助于断除欲欲的法。除了这些之外,一境性禅支、念根及念觉支也都有助于克服欲欲。 在此,我应当引用《相应部.大品》中的一部经,以显示应该如何培育正念:一时,世尊住在孙霸国(Sumbha)孙霸人的舍达卡市(Sedaka)。在该处,世尊向众比丘说道:「诸比丘,假如有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大声喊道:『那美丽的皇后!那美丽的皇后!』而假如那皇后又极善于跳舞及唱歌,更大群的人将会聚在一起,大声喊道:『那美丽的皇后正在跳舞,正在唱歌!』

    当时来了一位想活不想死、希望快乐而厌恶痛苦的男人。而人们向他说:『你这男人,看这里!这里有一个添满油至碗口的碗。你必须拿着它走在那一大群人与皇后之间。有个高举利剑的男人将会跟在你后面,无论是在哪里,只要你令那油掉了一滴出来,他就会在该地即刻斩掉你的头。』

    诸比丘,你们认为怎样?那人是否会不注意那碗油,而放逸地他顾?」

    「当然不会,世尊。」

    「诸比丘,我已举出这个譬喻以说明其含义。而它的含义是如此:『添满油的碗』一词代表身至念。

    因此,诸比丘,你们必须如此训练自己:「我们应当培育及多修身至念,以它作为管道、基础。应使它变得对我们有效、熟练,以及(令它)达到顶峰。」

    为了向你们说明为何我们必须在生命当中的每一剎那里都保持正念与精进,我应当引用《如是语.腐败心经》;于该经中,佛陀如此说:

    「于此,诸比丘,有人拥有腐败的心。在以我的心检查他的心之后,我知道假如此人在这一刻死去,他就会有如被(恶业)载到那里般堕入地狱。那是什么缘故?这是因为他的心腐败。即是因为心的腐败,有些在这里的众生,当身体毁坏而死之后,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

    在此,我应再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上述的经文。假如有一位男人看到一个漂亮的女人,而心想:「啊,这女人的脸多么美丽!啊,这女人的手多么细致!」等等。而假如他在那一刻死去,他就会堕入恶趣。同样地,如果一位女人在看到男人而生起贪念时死去,她也会堕入恶趣。无论在何时,如果有人在生起贪、瞋等不善心时死去,他都肯定会堕入恶趣。你看,即使只是一个不善心也如此强大与恐怖。而我们在一天中生起的是善心比较多,还是不善心比较多呢?请想一想。而你认为自己是否肯定不会在来世投生到恶趣呢?请想一想。想必你也早已知道,提婆达多原本是拥有四禅八定及五种世间神通的比丘,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恶业而堕入阿鼻地狱。而你现在是否拥有四禅八定及五种世间神通呢?

    所以,为了自己的幸福,即使你无法时时刻刻都保持正念,你也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尝试在一天当中的每一剎那里,无论是走着,或站着,或坐着,或躺着,都保持正念。你应当依照现在所修的业处,时常都保持正念于息,或四大,或三十二身分,或遍处,或名色法,或缘起支。如果你如此持续不断地修行,由于不断重复的力量,你的定力与正念将会变得越来越强。这就有如煮水一般。如果你在煮一锅水时只是煮了几分钟,然后就停止不煮,让它冷却。在第二次时,你也只是煮了几分钟,然后就停止不煮,让它冷却。即使你如此煮那锅水煮了一百次或一千次,那水都不可能达到沸腾点。同样地,如果你修禅只是修了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然后就回去,而没有继续修禅。第二次修禅时,你也只是修了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然后就回去,而没有继续修禅。而且,如果你只是在坐禅的时间修禅,在坐禅时间之外则忙碌其它事情,那就更糟了。即使你如此修了一辈子,你都可能不会证得任何圣道、圣果。但如果你具有恭敬心且持续不断地修许多个月,或许多年,你就可能会达到目标。所以,如果你是真的为自己的幸福着想,我想你应当懂得该怎么做。

  • 静心

    静心 组长 楼主 2011-04-16 07:57:21

    打开豆瓣看到我们的火炉更新了,温暖温馨依旧,福妹辛苦了,带大家谢谢你!

  • 福妹

    福妹 (正宗居士,一定淡定!!!) 管理员 2011-04-21 09:05:41

    《中部.哺多利经》:“假定一只狗,为虚弱与饥饿所困,路过一座屠宰场,有个技熟的屠夫或其学徒,朝它扔一串骨——刮净、沾血、无肉。你们觉得如何:那只狗,啃着那串骨——刮净、沾血、无肉——它的虚弱与饥饿可会消解? ”“世尊,不会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串骨被刮净、沾血、无肉。那只狗除了疲倦与恼怒,什么也得不到。”“家主们,同样地,一位圣者的弟子如此思索:‘世尊把感官欲乐比作一串骨,苦多、绝望多、过患更多。’以正明辨如实看清了这一点,他会避免来自多种因素、依赖多种因素的安宁,培养来自单一因素、依赖单一因素的安宁,由此止息对世俗之诱的执取与维持,不着余迹。”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