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关系中的高低与自卑
来自:momo🤽🏻♀️(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本文共2185个字,大约需要5分钟阅读时间。
一个人在新的关系中,总是寻求将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这个新的关系中,想把它变成符合他内在关系模式的关系。不过新的关系中,你想重复你的内在关系模式,他想重复他的内在关系模式,两个人会持续较量。这就意味着,新的关系,提供改变的可能性。今天从”关系中的高低“和”关系中的自卑“这两个具体的角度来聊聊关系中微妙的较量。
一、关系中的高低
武志红举了一个例子。他一个好友,在工作了几个月后,有一天在办公室做着秘书的琐碎事情,老板抽着烟喝着茶,翘着二郎腿,突然冒出一句:我一天挣得,比你一年都多。好友愣了一下,然后回了一句:”是啊,我可能一辈子都挣不了你一年的,可是你很累,我不想过你这种生活。“
这段对话,发生了什么?
这首先是他们俩人的内在关系模式之战。任何关系中都有这种战争:我想把我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给你,你也想把你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给我。而且,因为人类最本质的自恋,内在关系模式很容易有谁高谁低的问题,那么这种争斗就看谁最后占据关系的制高点。这位朋友在多数场合都能做到不卑不亢,这意味着,她的内在关系模式是基本平等的。
当一个人想把不舒服的关系模式强加到和你的关系时,要适时的点出来。当对方的互动太有问题时,比如上面例子中,朋友明显感觉到被鄙视的口气,可以从观点之争中跳出来,“抄后路”,也就是点出对方互动中的心理逻辑,点破他试图构建的内在关系模式,这是“破”;尊重客观事实,驳回谬误,共情主观情绪,化解垃圾情绪,转而去构建平等的关系模式,这是“立”。
她尊重了事实,老板的确比她挣得多得多,这个事实要尊重,所以她说:是啊,我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你一年的。但老板传递过来的垃圾情绪,她驳回:可是你很累,我不想过你这种生活。
所有好的关系都是势均力敌的,这里的势均力敌主要不是指一个人的地位、经济状况、外表等物质性资源,而是指一个人内心的心理资源。是我们彼此基本都没有失掉自己的主体性,基本没有破坏自恋的情况下,建立的一种平等的关系,这种状态是最舒服及持久的。
然而现实中,一些地位明显有悬殊的关系,比如老板和员工,因为老板和员工双方无形中都认为,老板是位置高的,所以老板很容易争夺这个制高点。不过,孟子有句话”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就是说跟位高显贵的人打交道,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及权势放在眼里,要”藐视“他,当然不是真的藐视他,而是稍把对方放低一点,咱们平等对待,以两个成年人的方式交流,效果可能是最好的。
如果朋友回答”是啊,所以我特羡慕你,什么时候我也能和你一样就好了“或”是啊,不过我还年轻,我以后也会赚这么多“,前者传达出卖惨和抱怨情绪,自降身段于弱者身份,那怎么会在关系中赢得尊重呢?而后者虽然看起来积极一些,但两种回答都传递了对老板的投射性认同,即我认可你传递来的所有信息,也包括你传递来的不屑情绪。
二、关系中的自卑
一切描述性格的词汇其实都是放在关系中呈现的,比如害羞,其实是由于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过高的期待。怕听到不,其实是期待别人说好,担心真实的自己没有其他人期待的那么好。因此以害羞来面对世界;比如倔强,其实是你又看不见我真实的感受,你又不爱我,凭什么让我听你的?今天聊聊关系中的”自卑“。
A外表对人非常友善,是大家眼中的”大好人“,但他的内心是极度自卑的。他与身边人没法深入交流,因为自己是一个负能量桶,一旦与人深度交流,似乎自己总在卖惨。而内心的自卑同时又希望得到关注和关心,因此患得患失,化为行动就是以一种卑微的心态去讨好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当别人提出他本想拒绝的需求时,害怕拒绝后失去,因此只能一次次地牺牲自己。这种关系的维持无疑是非常自我消耗的。我个人觉得,大部分”讨好型人格“都是内心极度自卑的外部投射。更好的处理方法是,A遵从自己的内心,该拒绝就拒绝,在关系中更加有界限和力量,会逐渐发现到值得珍惜的、可持久的、滋养而非损耗的舒服关系。
B是公司80后某部门组长,在和90后交往的过程中,明明一直在给予他们充分的认可和肯定,但却换不来他们的平等对待,反而总是被他们看轻甚至随意欺负。经过自我剖析原来是这样的:
1)B的成长环境很不好,这其实已经内化到心里成了一份自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随着交往程度加深而本能倾诉,倾诉态度是示弱而非单纯地说事,这就给人一种时刻置于弱者的感觉。所以关系自然而然因为他而陷入了不平等的状态;
2)再深刻思考下,内心具有强烈失败感的人,会倾向于寻找不如自己的伴侣、合作伙伴为伍,从而让自己一直轮回在痛苦中,然而对方可能本身也怀揣自卑心理,原本觉得自己是实力优秀的人,没想到深交后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内心自卑脆弱,“也不过如此”,于是关系模式就此改变,沦为弱势的自己自然就成了被他们投射内心自卑的对象,从而对自身的人际交往信心一再造成伤害。
其实关系中自卑的人更容易”恃强凌弱“,遇到强的人,一方面顺从他,一方面内心感到自卑;而遇到弱的人,内心鄙视他,把堆积的自卑情绪传递到对方身上。而为了便于持久地适时排解掉自己的自卑情绪,因此更愿意与不如自己的人为伍为伴,好可及时处理掉这些自卑带来的不安,维护好自己的自恋。更成熟的处理方法是,遇到前者,暗示自己,他好,我也好(即他很优秀,我也很优秀);遇到后者,暗示自己,我好,他也好(即我很优秀,他也很优秀)。
平等地看待身边人,才可真正获得平等而自由的关系。看到这里很厉害,谢谢你的坚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想在北京建立一个线上➕线下的心理互助群 (若不是我)
- 求武志红老师的书巨婴国 (常存)
- 爱人被诊断为“偏执状态” (momo)
- 求全能自恋课程 (怪怪)
- 欢迎加入心灵成长之旅 (烟火小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