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华图】国考面试--学员面经分享与教师简评
考啊考啊
2011年2月23日下午国考面试--学员面经分享与教师简评 学员:我是刚审查完就进去面试的,因为形式什么的有变化,很纳闷,感觉上不是很紧张,就是觉得有点突然,出来以后还觉得很奇怪。 华图名师点评: 一般来说,结构化面试往往是以直接呈现题目的形式展开,如:考官问题、考生作答的形式,而随着国考灵活出题的趋势,结构化答题也可能用材料题的形式来呈现。比如说,考生在入场之前先阅读一篇文字材料,大概1000字左右,而且有时间限制,比如10分钟,然后考生再进入考场进行答题,回答的题目主要是从阅读的材料信息出发,以结构化面试的形式展开。由于很多考生没有接触过这种考查形式,因此会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甚至产生心理压力,其实,这种考查形式和结构化面试考查的要素是基本一致的,因此考生在遇到这种考查形式的时候不要慌张,及时做好心态调节。 学员:考试时先看十分钟材料,然后进入考场答题,考官念一题我答一题的形式。材料上是没题的,大家一定听好题。 华图名师点评: 考官的问题是围绕材料展开,但考生在看材料时并不知道考题是什么,所以一定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材料篇幅较长,阅读速度要适中,以防错过重要信息。在阅读材料时,注意筛选与归纳,抓取重要信息,以提高即时记忆的效率。其二,进入考场后,考官念题时,考生要精神高度集中,听清考官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题目的题眼要抓住,是要求“怎么看”还是“怎么做”,题中设定的身份是什么,具体的场景是什么,是要求考生提出大方案还是落实小环节等等。 关于材料:某城市推行一个便民工程,对象是老年人和残疾人,各个部门一起配合,要上马很多的电子设备,大概有三种设备,用很长的篇幅介绍这些设备的用途。这个工程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光其中一项设备就达到3万台。其中提到以民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协调合作,成立一个工作组,包括人事局,各银行机构,啥基金会,很多很多。在推行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当然也有一些反对的意见。 华图名师点评: 对材料的信息提取要有敏感度,比如这篇材料的主题是“推行便民工程”,立刻可以联系到这是政府一项服务新举措,出发点很好,但要注意在执行过程中的落实情况,避免“形象工程”,更要注重群众的意见,真正把“便民工程”办成便民、利民、惠民的好事情。对于题中提到的推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如对象、设备、资金、多部门合作、有反对意见等,都可以进行总结概括,以作为答题时的重要论据。 考官的问题是1、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你觉的在推行这个措施时会出现什么问题?2、在工程推行的过程中,有不少的老年人认为这些东西不太实用,而且还得支付一定的费用。若你作为工作组一个成员,你会怎么对待这样的情况。3、领导要你做一个有关工程的总结报告,你认为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得这些资料?4、在网上一个网友发表博客说这项工程是一个面子工程,不实用。此博客的传播范围较广,已经引起了一些市民对于此项工程的异议。若派你去跟这位博主沟通,你会怎样说服他。现在我就是这位博主,请现场模拟一下过程。 最后一题是紧接着追问的,原来是一道题,所以我以为还有一题时,结果已经答完了。所以基本上还是结构化的问题,只不过都围绕一题来说,让同学们不要紧张和突然。具体好像是这些问题,有的挺长,希望能对同学们有帮助。 华图名师点评: 材料题的考查内容和结构化面试考查的要素是基本一致的,考生不必紧张。事实上,这四道问题就是结构化面试里的综合分析、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应急应变,同时,考题中间加入了情景模拟的形式,考生需加以注意。 材料题的问题一般是以结构化面试的形式展开,有时也出现情景模拟形式。一般的材料会围绕某一主题展开,也可能围绕某一事件或者矛盾冲突展开,出题的形式会更加灵活,比如说,问题有可能是对材料中某一人物的做法认不认同,对材料中的矛盾冲突你有何解决对策,对与材料相关的某一社会热点你如何看待,中间穿插情景模拟,比如:假设你就是材料中某一人物,将你放置在一定的冲突背景下,问你该如何解决问题。这种多是以人际沟通和应急应变的思路来组织答案,“模拟”时注意人物的身份、交流的对象和事件的背景,根据角色定位和事件分析来提出解决办法。 在今年的国考面试中,面试形式的灵活性和规律性并存,这就要求考生在普通备考的基础上调整心态,适应变化的考查形式,把握考查要素,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记忆能力、应变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希望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意灵活把握、科学备考、打牢基础、做到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