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7.这是谁的问题? by 胡缠
立志成为勉强家(要勤奋。)
We cannot solve life’s problems except by solving them. This statement may seem idiotically tautological or self-evident, yet it is seemingly beyond the comprehension of much of the human race. This is because we must accept responsibility for a problem before we can solve it. We cannot solve a problem by saying “It’s not my problem.” We cannot solve a problem by hoping that someone else will solve it for us.
Peck,M. Scott. The Road Less Traveled: A New Psychology of Love, Traditional Valuesand Spiritual Growth (p. 20)
译文
我们没法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难题,除非我们真地去解决它们。这也许看起来像是一句傻啦吧唧、啰嗦的废话,但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好像对于大多数人类来说并不那么好理解。因为我们只有先接受解决一个问题对我们而言是责无旁贷之后,才能着手去解决问题。说”这不是我的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寄希望于其他人解决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
我的读书笔记
1
为什么说“这不是我的问题“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寄希望于其他人解决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
一般来说,这世界上总有人愿意替我们解决问题,他们可以是父母、师友、爱人;这个世界上也有为数众多的成年父母,把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交给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有人能够、并且愿意、而且善于解决我们的问题的话,为什么说这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2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生活是一系列难题组成的,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一直帮你解决问题。
另一个可能的答案是:这是你的人生和你的难题,你逃避困难的同时也逃避了成长的机会,逃避了变得更好、更有能力和更成熟的机会。在你交出了你的责任的同时,你也交出了你的权力和你的自由。当你把本来属于你的难题不停交给别人时,你交出去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这不是在解决问题,这是在制造更大的问题。
3
临床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曾经说过在心理咨询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工作准则:咨询师不可以“窃取”你客户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照料老人和抚养儿童的照看者:不要做任何一件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控制住自己想要插手的冲动。
有能力者,包括咨询师、父母、老师和照看者们应该做的,是审慎评估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是客户,孩子,学生和被照看者的。要知道这些被帮助者在面对自己该面对的难题时,在困惑迷茫软弱时,是有着强烈的倾向和愿望把自己的全部责任和信任交给有能力者的。
这一责任边界原则既是为了使得被帮助的人得到最明智的帮助,最健康的成长和最缓慢的衰老,也是为了提醒有能力者觉察自己的自恋和自己的心理需要。因为当有能力者出于自恋和自身心理需要而夺走了被帮助者该自己面对的问题的同时,也夺走了他们的人生。
3
很多有能力者,无论是父母,领导,老师还是咨询师,觉察不到自己是在“窃取别人该面对的问题”。他们的看法是,我是在通过示范如何解决问题来教给他们如何解决问题。
他们看不到的是,他们不是在真地解决问题,他们也没有真地在教别人如何解决问题。他们真正在做的,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焦虑和恐惧。
这些焦虑和恐惧可能是关于职业的,关于身份的,关于对自身形象迷恋的。
这些焦虑可能来自以下这些自我定义:我是一个好的老师,负责任的领导,称职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优秀的咨询师,以及,我是一个好人。
自恋的底层动机是恐惧。帮助别人或给建议时,应该警惕自己的自恋卷入。自恋卷入会带来各种问题。比如:
1 当自恋卷入时,你的目的会变得不纯粹。你关心的是,而且只是你自己的需求。
2 你会看不清楚对方的真实状况和需要。你会把对方当做实现自己自恋和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工具。
3 你的自恋会激起对方的心里防御和抗拒。
4
真正的难题都是自己学会的,不是别人教会的。
最好的教,不是你去替对方解决那些对你来说容易但对他们来说困难的问题,而是你去尝试解决你自己的难题,然后分享给他们你的故事。做榜样是最好的教。
5
即使不考虑自恋卷入,教本身也是一件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对于有能力教的人来说,有很多重要和严肃的问题需要思考。以下是一些我认为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每个父母,老师,领导,咨询师都应该经常问问自己:
1 你认为在多大程度上,你的教能够帮助学?在多大程度上你的教实际上是在阻碍学?我们知道,教的人做得越多,学的人做得越少。
2 负责教的人到底具体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负责学的呢?为什么?
3 该从哪儿教起?从头,从零吗?还是只教对方不会的?那对方的水平如何?你知道对方的具体困惑是什么吗?
4 当对方面对难题感到困惑时,是给他们时间空间让他们和自己的困惑角力一会儿,还是直接告诉他们这种情况该如何做呢?
5 当你看到对方在尝试的方案是错的的时候,你会阻止吗?是什么情况下都立刻阻止吗?不阻止你会焦虑吗?为什么?
今天就到这里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淡豹评电影《好东西》 (立志成为勉强家)
- 《爱过》——朱欢尘。 (立志成为勉强家)
- 2023。 (立志成为勉强家)
- 情感咨询师Steve微博之《爱是什么》 (立志成为勉强家)
- 崔庆龙1。 (立志成为勉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