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英国史
fluorene张(芸术家)
人民的英国史 【英】阿•莱•莫尔顿(A. L. Morton) 著 谢琏造、瞿菊农、李稼年、黎世清 译 罗凤礼、李稼年 校 张晓默 录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目 录 原著第二版序言 原著第二版重印本跋 原著第三版序言 第一章 部落与兵团 一 伊比利亚人 二 克尔特人部落 三 罗马不列颠 四 罗马的没落 第二章 封建主义的成长 一 英吉利人的征服 二 村社 三 基督教 四 诺曼人(北欧人) 五 撒克逊英国的结束 第三章 封建的英国 一 诺曼征服 二 土地调查时期英国的社会结构 三 国家、贵族、教会 四 对外关系 五 大宪章 第四章 封建主义的衰落 一 贸易与城市 二 议会的起源 三 威尔士、爱尔兰、苏格兰 四 百年战争与军事技术的革命 五 黑死病 六 农民起义 七 罗拉德派异端的政治意义 第五章 中世纪的结束 一 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纪 二 议会与兰开斯特王朝 三 百年战争第二期 四 玫瑰战争 第六章 新君主政治与资产阶级 一 织呢工业 二 地理上的发现 三 土地革命 四 都铎王朝的君主政治 五 英国的宗教改革 六 反宗教改革和伊丽莎白的妥协措施 第七章 英国革命的由来 一 对西班牙的斗争 二 特许公司 三 王室与议会 四 清教徒 五 英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第八章 英国革命 一 长期议会:各阶级与党派 二 内战 三 处决查理一世 四 平均派 第九章 共和政治与政治妥协 一 爱尔兰,苏格兰 二 共和政治 三 1660年的妥协 四 1688年的妥协 第十章 辉格党的英国 一 战时财政 二 政党政治 三 殖民地战争 四 美国革命 五 战争与工业 第十一章 产业革命 一 农业 二 燃料,铁与运输 三 纺织业,斯品汉姆兰的实验 四 法国革命 五 拿破仑战争 第十二章 工业资本主义的胜利 一 滑铁卢之战以后的英国 二 乡村里的斗争 三 工厂法 四 自由主义的根源 五 选举法改革案 第十三章 自由党的得势 一 新救贫法与铁路时代 二 谷物法 三 对外关系“从帕麦斯顿到迪斯累里 四 第二次选举法改革案 第十四章 工人阶级的组织 一 革命的工联主义 二 宪章派 三 “新模范” 四 社会主义与不熟练工人的组织 五 土地战争与爱尔兰的民族斗争 第十五章 殖民扩张 一 印度 二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三 埃及 四 热带非洲和南非洲 第十六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由来 一 帝国主义 二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三 1906-1914年的国内危机 四 到萨拉热窝之路 第十七章 世界大战:世界危机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国内的斗争 三 结论 附录:英国史参考书目举要 原著第二版序言 差不多在七年以前,我曾写道:“本书是在我们英国历史上一个最危急的时候写成的。在这时候,英国人民自己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比以前更有赖于人民对事物能作正确的判断,并继之以正确的行动。”那时我连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的估计是多么迅速而可怕地证实了。 在本书结尾的几页中,我曾叙述了英国对外政策走向破产的趋势,并且指明如果要避免这种破产,就需要完全转变我们的政策。这种转变现在已经开始了,但不幸开始得太迟了,竟至不能避免战争和国耻。英国的统治者所采取的从出卖西班牙到慕尼黑的对外政策路线,及其后来的加速度的发展,终于结束在敦刻尔克海滩上了。 敦刻尔克的震动,继之以法国的崩溃,促使了全国的觉醒,并及时终止了过去所采取的可耻路线,及时地使英国人民避免了遭受与法国同样的命运。今天,我们的对外政策纵令还有些犹豫不定,我们已开始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如果我们坚持下去,我们首先将取得胜利,其次将取得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从而重建破碎的世界而为全世界各国人民谋取更加美满与幸福的生活。 英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已经如我所说的改变了时局发展的方向。但是这种选择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选择正确的政策,抛弃错误的政策;而这样做就要求我们对于我们生存所在的世界有真正的了解和认识。我之所以写这本书,首先因为我相信,要有这种了解,至少就必须对于我国人民的历史有些认识。因为假如我们不知道现在一切事物所由渊源的过去,就不能知道现在。因为除非我们知道我们曾经做过些什么,我们便不能正确地判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相信历史的目的和价值就在于此,如果我写的这本书对于这个目的有所裨益,我就心满意足了。 因此,在本书第一版售完了几年之后,现在又有机会把它再版出来,使我感到愉快。在别的情况之下,我本来应该对本书作大量的修改,而我现在的职务使我完全不可能这样做。但无论如何,即使我有必要的余暇和便利,我认为继续叙述我在1937年搁笔时所叙述的时限以下的历史的时机,还没有成熟。 然而,我趁这次再版的机会改正了本书的许多小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的是我自己发现的,有的是经图书评论家指出来的,也有的是读者以私人通讯的方式向我指出来的。他们给我指出了许多我自己也许永远不能发现的错误,我要利用这个机会来向他们表示谢意。 莫尔顿 1944年6月 原著第二版重印本跋 我的《人民的英国史》的重印,承蒙各个部门的专家们予以许多可贵的批评,纵令其中有许多批评是我所不同意的,但是我仍是十分感谢他们。然而,这些批评无一能驳倒本书的一般论据或结论,同时我迄今仍不能致力于全书的修正工作。不过,我觉得这种修正不久即将成为必要的了。我希望在这次重印本卖完的时候,我就有可能着手来做本书的修正工作。同时,为了使这种修正工作做得尽可能彻底起见,我欢迎任何对本书有充分兴趣的人所准备提出的任何进一步的批评。 莫尔顿 1995年10月 原著第三版序言 为了这一版的刊印,我已经做了在第二版跋中所提及的全书修正工作。我做了几百处的增补和改正,其中有些是纯属字句的改正,有些则包含多至两页的新材料。结果,在本书以前各版中所遗漏的或论述不足的关于我国历史上的各点,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叙述。同时又遵照各个部门的最近的研究结果而作了一些添改。这些改正并没有影响到一般的原则,我却希望这些改正使本书对于一般读者和学生将更为有用。因为这本书过去是,现在仍旧主要是为了他们而写的。 在经过一番犹像之后,我怀着某些抱歉的心情,决定不把叙述进行到1937年我写成这本书的时间以后。我仍以为,关于最近十年的历史,我们知道的详情太少,在这种普通大纲式的书中重述是无益的;而要想把它说得多少完备一点,则势将打破本书的平衡。最后,有许多人或则和我讨论,或则给我以书面的建议,使这次修正成为可能,我谨向他们致以谢意。假若没有他们的帮助,修正工作无论怎样是不能完成的;但我应当强调地说明,我自己对于最后采用的修正负有全部的责任。在这里指出个别的姓名是不公平的,但若列举所有的人又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希望每一有关的人接受我在这里一并表示的深厚谢意。 莫尔顿 1948年3月 第一章 部落与兵团 一、 伊比利亚人 在早期地图上所表示的世界中,不列颠是个遥远的前哨站,是一簇形状不一的插入环海的岛屿。但是若干早期的地图上,有个颇有意思的倾斜地带,使不列颠群岛的西南岸与西班牙北部接近,我们因此想到,更早的时候,在绘制任何现存地图以前的许多世纪中,不列颠并不是孤立于当时世界之外,而是处在一条常川来往的、连络地中海文明与北方琥珀产地的商路上。文明最初达到这些海岸,就是沿着这条漫长的海道而来,而不是渡过多佛尔海峡,也不是渡过英吉利海峡而来的。 伊比利亚人又名巨石器人,于纪元前三千年至二千年时来到不列颠居住,现今在康沃尔、爱尔兰以及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沿海存留下许多他们的遗迹。这些遗迹的最后一批在萨瑟兰,这个地方是他们的船只横渡北海而进向斯堪的纳维亚以前最末一个着陆点,由这看来,他们的航行路线和目的地十分明自。这时候,约于一千年前开始的陆沉仍在进行,那条上溯英吉利海峡、沿欧洲海岸、并且似乎较短较安全的航路,即使不被连接不列颠和大陆的陆地桥梁所阻断,也被狭窄的、无定的、多滩的、浪潮汹涌的海峡所阻。伊比利亚人所以定居于不列颠,这或者是首要原因。 关于新石器时代的这些伊比利亚人,我们所确知的虽然很少,可是我们能推测得相当准确的却也很多,因为他们在地面上留有明显的标志。再者,他们的血统是构成不列颠群岛现有居民的一个主要成分,在爱尔兰、威尔士和英格兰西部尤其如此。这个种族身材短小,皮肤稍黑,头颅狭长,他们特别定居在由索尔兹伯里平原向四周伸展出去的一些白奎丘陵地带。山丘下就是他们的大道,如“伊克尼尔德路”和“皮尔格里姆路”,都是我们最古最饶历史性的大路。在丘陵上,沿着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到底有多善妒? (白玉茶)
- 文字控(收集) (安若颜)
- 求书,《丁庄梦》阎连科,全本 (赵匆匆)
- 《中国古代星占学》重印的日记,我自己能看到,但是其他人显... (鼹鼠的土豆)
- 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泰为什么被过继给李玄霸? (白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