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和乔伊斯(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来自:西绪福斯(为现实所伤,但又去追寻现实)
乔伊斯不像普鲁斯特,普鲁斯特自发式的追忆的线条总是对准着遗忘,抓住记忆的线头,不断的编织,(记忆的)编织就是普鲁斯特所要做的,这就是本雅明所说的,“对于回忆着的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所经历过的事情,而是如何把回忆编织出来” ,他的编织是拧着思绪的线头进行的,而非现实的存在,思绪总是飘忽的,是无目的的,总是对有目的的现实做着拆解的工作,以至于我们看到的最终编织物是一缕一丝的东西,而非一个完整的挂毯。而乔伊斯对准的是一个巨大的现在,一个巨大的真实存在,他不用编织,而是描写和幻想,他是福楼拜的继承者,是但丁和塞万提斯的的继承者。在描写中,他努力做到的就是逼真的展现,巨细地展现,他所达到的就是让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都柏林,所有的街道、河流、房屋、马车、人物的行动、声音等等,他要画出整个都柏林——这个网一样的城市,而这些普鲁斯特是不屑一顾的。此外的一点是他们的共通之处,那就是幻想,人物的意识的展现,普鲁斯特的非意愿回忆和乔伊斯的当下意识的展现是一致的,只不过乔伊斯更像一个蜘蛛,位于自己的网中央,同自己吐出各个线路保持着感应的沟通,每条蛛丝的震动和刺激,都会瞬间传到蜘蛛的神经里。这些线路即有前面提到的街道、河流、房屋、马车等整个立体的都柏林的,还有人物内心的意识,这些意识和都柏林的网络是联系一起的,丝线的震动总是牵引出人物的意识,在这些之外还有一点的就是乔伊斯的巨大幻象,这个幻象是关于都柏林这个城市的,是关于里面的人的,里面的街道的,乔伊斯把自己的幻象加进了自己的网里。而普鲁斯特即是有网,也是风雨后的破网,他则在残余的几根线条上做梦,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个梦里也有彩虹,而且是最最美丽的。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第四卷一处关于扑克牌的玩笑: “不,您不晓得为什么方块王被... (μ)
- 《女囚》:周译本和译林译本一处译文顺序有差异:是所据底本... (μ)
- 关于《追忆》里的人物与油画 (布拉德杨)
- 经典的诞生追忆似水年华文学批评研究 (Fortry)
- 第四卷3个译本对比(多人译、徐译、洪译) (Sham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