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业三,村上的城堡——论村上春树的小说语言构成...
来自:slash
村上的城堡 ——论村上春树的小说语言构成因素 叶振杰(公选) 说起村上春树,我想大家都不会感到十分的陌生。这一个低调腼腆的日本作家,在过去的30多年中,创作了不少的小说。从纯真浪漫执着所爱的《挪威的森林》到后来叩问人心直面社会邪恶的《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等等,村上也从这种青春柔美的风格向上跃升为寻求内在追问人生积极对抗黑暗的笔风,以独特的视觉让麻木的人重新看到生命的意义,以非现实来反讽现实中的不合理。 诚然,每当我们阅读村上的小说时,总会被其深深吸引,以致仿佛置身其中,按老师的说法,村上便是很成功地引发读者COSPLAY了。单单进行这种COSPLAY我们固然看得十分激动,一字一句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结果的震撼也深深摇撼我们的灵魂。但是,作为上过12节文化文学解读(毒)课的学生,每个星期三晚上被醍醐灌过顶的小朋友,我们必须看到村上是如何通过一砖一瓦来构建他那座无比辉煌的小说城堡的,看到他如何通过符号来向被符号化的我们传递思想的。 本文将从村上的用词、句式、比喻、意象及文章结构5方面进行分析。 用词(形容词?副词?用词的感情烈度?如何通过用词来维系小说的氛围?) 1、使用数字精确(时间,物品数量,距离) 《奇鸟行状录》与神秘女郎的电话 听得电话铃响,我本想不予理睬。一来面条正煮在火候上,二来克劳迪奥•阿巴多正准备将伦敦乐团驱往乐章的峰巅。但终归我还是拧小煤气,去客厅拿起听筒。说不定有朋友打电话介绍新的工作,我想。 "10分钟,我需要10分钟。"女郎劈头一句。 …… 话虽这么说,折回客厅坐在沙发看小说时,仍要不时觑一眼电话机,心里摘咕:女郎说10分钟即可相互明白指的是什么呢?10分钟到底可以明白什么呢?现在想来,10分钟是那女郎一开始便掐算好了的、对这10分钟推算似乎相当充满自信:9分钟太短,11分钟过长。恰如煮意大利面条的标准火候。 …… "某个时候,某个地点。"女郎说,"一五一十地跟你细说起来,10分钟可是不够的哟!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对吧?" …… 我觑了眼表:才1分零5秒。"想象不出。"我重复一句。 …… "是的,赤身裸体的好。"我说。4分钟。 …… 我再不言语,放下电话。随后倒在沙发上,望着座钟长吁了口气。电话中和那女郎大约谈了五六分钟。 …… 10分钟后电话铃再度响起。这回我没提听筒。铃声响了15次,止息了。止息后,冰冷的沉默深深压将下来。 …… 在这个片段中,女郎劈头劈脑的一句"10分钟,我需要10分钟。"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其后10分钟这个时间概念不断出现,对话中主人公反复注意时间,1分零5秒,4分钟,大约谈了五六分钟,也说明了主人公对女郎的无礼言词感到厌烦想要结束谈话,但是基于女郎仅仅要求10分钟而不断忍让。可以说,时间是这段对话的一条线索,女郎的“10分钟”使气氛突然变得认真起来,而主人公的读表反映了主人公的心情之外,让读者仿佛真的感受到小说中时间的流逝,这也是作为小说中不可缺少的增强小说实感的一种手段,从而使读者产生了更强的代入感。 还有其他的一些列子,例如,杯里还剩几厘米酒,店里有几张桌子,衣袋里还有几颗薄荷糖等等。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强调时间的流逝,增强距离的可感性,更形象化某些物品的形状尺寸特点,作用都是为了使小说更真实化,总之一切为了COSPLAY。 2.在形容词、副词使用上,以及细节的用词上,作者的文笔总是给我们恰到好处之感,既不矫柔又不乏美感。 《海边的卡夫卡》 …… 老实说,她的长相有些特别,或者不如说无论以怎样的好意来看都不算端正。额头宽宽大大,鼻子又小又圆,脸颊,耳朵细细尖尖。总的说来五官搭配相当引人注目,甚至不妨说近乎胡来。但整体印象绝对不坏。看上去本人即使不对自己的容貌欣赏有加,也已经完全接受,相安无事。 …… 在这里,作者相当精细地刻画了这个女子的外貌,可以说女子的外貌绝对不能说好看,要是小说中每个女子都描写得美若天仙娇嫩动人,小说的真实感便会大打折扣,但是若是太多丑女,亦会破坏小说的美感。作者是如何取舍的呢?在描写细节之后,作者加上对其整体外貌的感受,“整体印象绝对不坏”“相安无事”。使得女子的外貌虽不好看,但仍能维持基本的美感,而且前面的细致描写经得住细读,给读者好的印象。说到底,还是为了让读者对女子不产生抗拒,为了读者保持良好的COSPLAY,继续玩游戏。而且表现了村上式的语言:真实而略带婉转,优美而毫不矫情。 还有在一些关键情节的地方,有意使用一些模糊或者不肯定性的语言,如:“我突然感到我身上的‘什么’失去了”,“光色看上去既像不吉利,又似乎含带好意”,这都是为了保持神秘感,让读者自行摸索,思考着阅读,提升代入的程度。 总的来说,作者用词方面甚是了得,宛如城堡中的一砖一瓦,作者不仅把它们抛光得十分华美,更十分巧妙地把它们作为基本结构维系了城堡的基本稳定从一而终的风格,让观者适应了城堡的基本格调,放下警惕,渐感舒适,从而更好地融合城堡的环境之中。 句式(在小说中关键地方最常使用什么句式,有什么用。) 说到句式,一定不能不谈村上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了。一直觉得村上式的对话,让人感觉十分舒服,仿佛自己与好朋友在毫无顾忌地谈天说地。 “不来点沙拉?”“谢谢。”…… 她说,“不是变态吧,你?”“我想不是。”我说。…… "想看电影。" "电影?""特意坐飞机节约了时间嘛!" "那倒是。"我说。于是我们走进进入视野的第一家电影院。…… 在村上的对话体系里面,一般来说,是由对方主导话题,主人公处于回答或者说是被动的状态,而在情绪的方面,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绪比对话者更平和稳定。这就类似于主人公处于中心,处于比别人更高的地位,仿佛是别人是围绕主人公,话题都是由别人指向主人公的。就像是课堂上说的观察与被观察的关系,换成语言就是提问与被提问(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总之以这样的对话方式,营造了一个以主人公为中心的话语空间,这样对于具有COSPLAY能力的读者们来说,相当于进入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空间,在这里能获得平时没有的话语特权。反正想要读者暂时脱离现实世界进入小说的世界,就要在这里建立一种特权,建立一种比现实更强的舒适感优越感。说到底,这是成功吸引到读者的其中一个手段。 而且,作者经常于对话的过程中,提示或者带动情节的发展。 …… "比如说吧……对了,比如被单独关在一个黑暗的地方,没吃没喝,一点一点地渐渐死去。" "那恐怕确实难受、痛苦,"我说,"尽可能不要那样的死法。" "不过,拧发条鸟,人生在根本上或许就是那样的吧;大家都被关进一个黑洞洞的地方, 吃的喝的都被没收了,慢慢地。渐渐地死去,一点一点地。" …… 像这样,在村上的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还作为阐述他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且经常是作为重要线索提示读者或与后文呼应。 比喻(比喻如何服务于中心?比喻的好处在哪里?) 在村上的小说中,一个至关重要而且贯穿始终的手法便是隐喻。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叫乌鸦的少年、俄狄浦斯悲剧,《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中冷酷仙境是指现实世界,这个用词本身就是一种隐喻,讽刺了现实的荒诞、不合理,世界尽头是异于现实的另一个世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隐喻了现实的不现实性,非现实中仿佛才是现实。还有《奇鸟行状录》的黑井,《寻羊历险记》的星纹绵羊,《舞舞舞》的海豚宾馆等等。作者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隐喻,使得现实与非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让非现实合理化来反抗现实的荒诞。这是村上为了表达主旨所进行的方法。而这种比喻对我们读者来说,有怎么的效果呢?我认为这里不同于其他的语言构成因素的作用,即是一切为了COSPLAY,村上的隐喻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一开始阅读是模糊不清,但是当细细阅读,联系始末,就会发觉,其隐喻具有深刻的意义,而且以这种暗示而且把概念理念具体化的手法,能够让我们的对小说的主旨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让我们思考得更多。 意象 作者善于在景物描写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形成了丰富鲜明的意象,让小说始终笼罩在一种特定的氛围或者基调之中,保持小说的完整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村上某次描写三月的风,具体句子已经不记得,但是当时看到那描写时候的感受仍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仍能回到那个长着油油绿草的草原,感受到春风迎面吹来,轻轻地簇拥着我的身体,如同一层薄薄的纸把我整个人包裹起来,轻飘飘地,沐浴在阳光之中。可以说,无论用词句子修饰得多么的优美,都比不上着这样一种描写,它能把你带到小说的世界中,让你亲身体验那和风那浅绿之香那柔暖的阳光。只要越能体验到那个场所,就越能代入到小说的角色之中,越能体验到他们的心情思绪变化。村上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善于创造极具实感的场所,往往视觉,味觉,触觉,听觉都描写得细而不腻,特别是听觉,村上的小说世界宛如一个充满蓝调、爵士乐的音乐世界,歌曲本身的意象,也促进了小说的意象。真是一个从视听触嗅全方位的COSPLAY。 结构(多线并行,纵横交错) 在村上早期的小说中,一般采用单线的结构,即单纯以第一人称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身边发生的一切,也尝试过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经过多年写作的锻炼以及不断的尝试,作者渐渐更倾向于双线并行或多线并行的小说结构,如《奇鸟行状录》从主人公(第一人称),神秘女子(第三人称),书信的方式,人物讲故事的方式以及回忆与现实交替等,梅花间竹地出现在小说中,甚至有时线索纵横交错,两条线索之间出现相交,然后再次分离(如主人公来到了神秘女子身处的场所或回忆与现实发生超现实的联系等等),最后在临近结尾处,一下子加快节奏,把所有线索收拢起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其风格有些类似戏剧剧本甚至是电影,这在村上的《天黑以后》中有所体现,以不同角色的不同视点进行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更鲜明地突出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使其讽刺社会中的恶与暴力的主题更具体可感。彷如一个小团队,大家分工合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最后汇总成结局。这样的手法,不仅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铺垫、叙述,能够丰富小说的主体,避免单线程操作可能带来的结局唯一性,而且在小说的开头和发展阶段留下足够多的空间让读者探索,不再局限于一个空间,避免长期关注同一事物带来的注意力下降与兴趣减弱,还让读者可以自行组合不同的线索,按自己的理解猜想情节的发展,提高参与感,其实也是一种维持COSPLAY的有效方法。 综合多方面分析,我们明白村上是如何构建出一座如此吸引的小说城堡。无论是用词,句式,结构等的运用,都是为了提高读者进行COSPLAY的可能性,不同的小说家会有不同的风格,但是成功地引起读者进行COSPLAY是小说家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利用一切语言构成因素的精心设计,让小说的城堡充满神秘,奇异和美丽,在这基础上,小说家才能引导读者自发地思考作者给出的命题,思考小说于生活的启示与象征意义。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热爱儿童文学的孩子 (苏幕遮)
- 也劝君免谈陈寅恪 (slash)
- 优秀作业三,村上的城堡——论村上春树的小说语言构成... (slash)
- 外国文学书单 (王小刀)
- 文化研究开课设想等——一封假想的回信 (王熊da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