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强势”,更应该用“理性”形容聪雅
来自:冰块小子
我认为用一个词去形容聪雅,不该是“强势”,而是“理性”。
“强势”的人,她的社交关系里一定是缺乏平等的,取而代之的是优越感,同时往往缺乏共情能力,因此话多带刺伤人而不自知。
但我觉得聪雅不是,从节目中播出的几段对话来看,她和十一,她和文竹,这些对话中,她的提问是希望得到答案的。除了最后一句对十一的“那你为什么写信给我?”她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其余的提问,她是愿意倾听的。她和别人的沟通方式,不让我觉得她有优越感,把自己看高一等,而是一种非普遍的“理性”。
一种想要把事情都想明白,找到答案,把自己的行为都附上原因,与此相应的,也想为别人的行为找原因的“理性”。
我能这么说,即说她其实不是强势,也是因为在三人的沟通中,我能明显感受到聪雅在组织很多语言去间接表达她的用意,比如她和文竹的沟通中说了很多,但意思就是“之前你和十一单独,我没有去,我给了你机会。但今天是我第一次和十一独处,你今天来,我认为你做的不好。”事实上的确如此,那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有人对她不适?
为什么她对于十一的几乎一直只写信给她却约会别的女孩这一行为,找的原因是“十一想要更多的了解朋友”呢?
这就讲到我的另一个自以为是的答案。因为她的“理性”,衍生出了她的另一个性格特点,“理想主义”。
不是“自信”让她相信十一的喜欢,而是一种“理想主义”。而这是部分偏理性的人会犯的通病。
她自己做得到问心无愧,不能认为别人也可以。但就是因为理想主义,她主观愿意去相信一直给她写信的十一就是喜欢她。她把别人想得太好,想得太理想化,只能说这样的理想化会让她吃亏。
同样,她和文竹沟通时,间接表达的那个意思,在很多人看来是在“道德绑架”。但我认为不是。因为“绑架”的这件事涉及到了双方同时的情感,她们不是第三方,是当事人。你捐款骂不捐的人,这是“道德绑架”。同桌有事让你帮忙扫地你扫了,等你下次有事想让同桌帮你扫一回,这是道德绑架吗?因为我帮了你,希望你也帮帮我,这很正常。
只能说,聪雅为人处事的原则是“理性”,是“正确”。而世界上大多数人为人处事的原则是“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原因。
因为文竹觉得她如果不来就会后悔,所以她来了。得出的结论是,她比起“正确”和“理性”,更想让自己“不后悔”,落脚点还是在“自己”。
聪雅的理想主义不是错误,是不够现实。人大多都是自私的,感情是最不能理想化的东西。为他人的行为找理由也是很傻的,因为很多人做一件事是完全出于感性的,不动脑子的。
别人怎么想,她永远是猜不透的。即便她能把自己的所有行为说出一二三四的原因,也不能期望别人说出原因。
可能扯的有点深,不过从事物的表面看本质,也是一生的修行嘛。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还是开始看第5季了😂 (ʚFairyɞ.)
- 🍦聊|刚刚看到第四季的小马于明月在吐槽小朱朱俊畅 (ʚFairyɞ.)
- 确认了 cu一点没变 (Momo)
- 🤣我怎么那么不看好林彤这对呢虽然现在很恩爱,如果明年四... (NeeNgayTho)
- 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偶遇小花刘文凯一家人 (44y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