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拼知识,二战拼心态,二战总分提高70+复旦录取经验分享
心理学张老师(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加油)
我本科是杭州一所双非一本院校,工科类专业,成绩一般中等水平,英语也一般般。
对心理学的选择是完全基于自身兴趣,本科去旁听过心理专业的课,发现确实很吸引我,所以大三就决定要考研然后报了班开始跟网课过专业课。
最开始我也犹豫过报不报班的问题,毕竟对它一无所知,存在一定风险。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跨考生,面对大纲书单的10本书,300分比重,思考了很久还是决定报了班,选择勤思也是去找学长学姐了解过的,我妈那个比我还谨慎的性子还特意陪我去北京总部看了一下跟老师聊了一下,选择了当时最低的vvip班。我是幸运的,除了在专业课学习上有了专业的老师讲课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以外,我的顾问老师很温柔也很负责任,在我两年的备考过程里一直鼓励我,经常会问我的状况,偶尔我心态不好的时候去找她,她也会拿出时间跟我打电话开导我;还有我的辅导员谢学长在第一年的时候也一直很亲切很负责,有时候还会跟我聊些生活问题,关心我的日常心情状态。可能她们并没有像教授一样讲些很专业的课程,但是这个体验感可以说已经很好了。(我室友跟我考同专业报了其他机构,除了最开始会问一下后续都很敷衍,甚至有时候有问题或者缺资料她都得先从我这儿知道,再去反问。或许都只是个例,但这是我个人的直接观感。)
2、专业课与公共课复习建议
阶段划分这方面可能就大同小异了,基本大家都是基础阶段(开始-7月份)、强化阶段(8-10月)、冲刺阶段(11月-考前)。
(一)专业课:
先说专业课吧,对于不考数学的专业来说,专业课的成绩真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复旦这种出题灵活且题目分值很大的学校。(虽然我一开始选择复旦也是因为它的出题很有趣很灵活,但准备起来却也着实很考人心态)
关于复旦的专业课:它真的是灵活多变!尤其是二战经历了19和20两年锤炼的我,面对复旦的专业课出题真的觉得年年有惊喜…
19年以前的几年它都是一个画风的,我甚至研究过它选择题出题的科目比重,然后19年的考试就让我清醒了一下——自命题就是自命题,说变就变。选择题大篇幅都是统计测量实验方面的内容,我看到的时候人都傻了,这都是啥…好像都没看过… 于是第一年就败得很惨。今年的我发奋图强重新跟着勤思王老师学习统计测量,狂刷选择题甚至还怕它出在实验大题里。(勤思王老师的统计测量确实很不错,比我第一年看的那个老师讲的好太多了,当然我也真的不知道那个老师叫啥。王老师讲的细致也有趣,对我这种不纯的理科生很友好。)结果,今年这次初试我拿到试卷信封的时候,掂了掂,重了也厚了。果然拆开来发现,纸质变好了,‘更好’的是题型变多了…那一刻我真的笑出来了,不愧是他!选择题数量分值不变,但科目广泛也基础,准备了那么多统计测量也就有10分左右?论述题从5道变成3道,把分值分出来60出了简答题,实验题一道50分的地位不变。而且论述题跟19年一样,不再是一道开放的小作文了,而是分几个小问细致考察。可以说考察方式更具体了,题量也增加了,我就很遗憾地没有写完…心痛!

大致复习进程:
⑴暑假之前过完第一遍专业课,在看过教材的基础上,对应讲义看网课对知识点充分理解以及补充,保证细致全面。
⑵8月份开始一轮背诵。第一次背诵是很痛苦也很漫长的,要保证每本讲义从头到尾背诵。背了忘感觉什么也记不住是正常的,最好是当天背的东西晚上睡前大概回顾一下。第一年的时候,我的辅导员每次主要都是让我顺知识点,让我自己说自己背最近学了什么,然后提问一下,这对我第一次学且第一次背诵来说,还是挺有帮助的,毕竟你总不好去麻烦研友拿那么多时间听你背书吧。
这一步更重要的我觉得是背完一章或者一门课都去梳理框架!框架!框架!真的有用的事情说三遍!这就好比你在给你的艺术品做胚子,其它发散出来的知识都是后续上色的步骤,胚子做不好,再好看的颜色也是散的。

我大概搞了这些的…两倍?算不清了。这些是冲刺阶段反复拿出来看的,是在强化基础阶段的框架和笔记上进一步精简的。
⑶10-11月份进行二轮背诵。虽然还是从头到尾过一遍,但是有侧重的记忆,对重点部分多背两次,非重点带过以应对选择题。这个期间每天刷刷选择题,看看论述题积累感觉,总结一份自己的论述重点和论述模板。同时实验还要看,主要是理清实验逻辑和思路。
⑷12月份反复背诵重点和模板,每天刷题,以实验论述为主,选择题为辅。
最后对于专业课,我认为还是要打好基础,梳理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全面细节也要有整体观念,不要想着走捷径。
(二)英语二:
首先我的英语很一般,中学和高考还好,大学只能保持在中等水平。(我选中复旦大学也有一小部分原因在于它是上海所有重点院校里面心理专硕考英语二)
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从高考说到考研都是适用的,结合我两年的备考经验,英语的核心点在于词汇量和阅读,这两点抓好,作文、翻译等其他板块的水平会有潜移默化的提高,再加以简单的针对性练习即可,如果是英语一的话,长难句也需要攻克一下。我是没有太多的网课辅助,相对来说,英语看太多网课对我来说有点浪费时间了,开始早的同学或者基础不好的可以适当看一下。
大致复习进程如下:
⑴每天背单词。这是从考研开始到结束贯穿始终的一件事,我用的app是陌陌记单词,它的设计原理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比较符合我们的遗忘规律。
⑵暑假后期开始每天两篇英语阅读(刚开始可能吃力,有时候只能做一篇也没关系,主要是不能手生)。我是直接用真题的(张剑的黄皮书10-16),同时结合真题记忆单词,把每篇阅读的每个选项分析清楚,总结归类。(不够可以做张剑的80篇,但是留出了最近3年的真题冲刺阶段用)
⑶阅读练习到差不多的时候(9/10月份),对前面练习阅读的真题(10-16)进行模块针对性集中练习(完型、翻译、新题型)
⑷10月份开始穿插作文的练习(作文需要一个笔记本)。可以先练习小作文找手感,毕竟简单一些,先自己构思再参考答案,整理成自己能结束的水平的模板。大作文也是这样。
⑸11月份冲刺阶段开始尝试按套做题,而不是分模块。最后考前1周左右要至少拿出两个下午按照考试的时间用最近两年的真题来模拟考试。(我都是考前一周内找一个下午测试一套,考英语前一天的下午测试一套)
最终我的英语成绩其实也挺一般的,毕竟今年英语二不难,优秀的同学都能80+。但我也算满足了,毕竟我分配给英语的时间精力也就这样了,我是单词只过了一遍(可能除了核心词汇我其他还都似曾相识)…我是真的太头疼背单词了… 这点很不好,大家吸取教训,考高分还是得锻炼词汇量!!
(三)政治:
我对政治多少还是感兴趣的,主要是老师讲课很有趣,不像背单词那样枯燥。但第一年复习的晚,而且看得杂,导致很混乱,第一年只考了60不到。所以只听别人说什么政治不急,两个月70那些话也是不靠谱的,毕竟可以掌握到什么程度还是因人而异的。
大致复习进程如下:
⑴暑假-9月份进行政治的一轮复习。用肖秀荣的大纲资料看徐涛的强化视频,每天1-2个小时,每章结束刷1000题。
⑵10-11月份强化。二刷1000题,查漏补缺,梳理自己混乱的知识。政治5大部分里,我对史纲最混乱,可能是由于以前都是理科生历史一直很差,所以今年我针对史纲专门梳理了它的时间线。另外,除了肖八以外多做了腿姐、米鹏、徐涛他们的模拟题,只是刷选择,多次巩固重点知识点。这就比第一年选择题精进了一些。
⑶12月份冲刺,肖四到了就开始最后的背诵,先每天2-3道题,一轮之后整体按照模块背诵直到考前两天每天过一遍。
3、关于二战
第一年的失败和二战的过程对我来说,应该是我人生中很深刻也很有意义的一个体验,对于这个话题我大概有很多话想说。都说没有高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当年没有复读的我来了大学曾多次想过我如果再来一年会不会有很多不一样,二战给了我一个答案。
我第一年虽然开始的早但是整体进度其实慢了,后期时间并不充足导致我“走了捷径”,去研究了真题,自以为是地抓重点。不想19年专业课风格变动,给我当头一棒。我想过不上岸的可能,但没做好考得这么差的准备,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扎实的知识是基础,这是真理。我反思了很久也分析了很多,所以出了成绩没两天,我就决定了要二战了。
一方面,我还是不甘心。我一直觉得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想做什么,而我既然知道了,那不去做真的是太可惜了。要工作以后有几十年可以工作,现在趁热打铁是最划算的,我没有信心自己可以每天工作8小时晚上还可以回去头悬梁锥刺股;另一方面,我仔细分析了二战的可行性。专业课失利最大,主要在选择题,通过第一年分数上估计我认为自己的论述题和实验题还不是很差;当时想着我第二年多考50分就有希望,50分,看起来很多,但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哪怕很多人觉得我这个分数二战没必要,是浪费时间,我依然坚定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一战拼知识,二战考心态”。二战不可怕,在第一年已有的经验上,是可以比一些人少走很多弯路的,也更清楚自己哪里需要提高,就怕自己不够坚定,心态不好,还没尝试就焦虑了。我看到不止一个同学第二年都遭遇了滑铁卢,甚至有人坚持到一半就放弃了,这实在太可惜了。觉得我第二年肯定更好,稳了,更是要不得的。
第二年的时候这些声音我听了太多,说真的,听多了是很容易被影响的,我害怕别人说我一定可以,也不想听别人说我不行,甚至开始之前本科的老师还说我‘你看什么人才去二战,人家什么分数你什么分数,三百七八十分择校失误或者复试失利才二战,你差50分还想追?’ 同样失利的室友,比我高挺多分只是公共课失误,但放弃了,她也跟我说过‘我再来一年是不是也能上啊,会不会一切不一样’ 我回她是的。我承认我或许有点理想主义,但我不后悔,哪怕今年没有上岸也是给了自己一个交代。所以我今年脑子里是完全抛掉了成败的概念,只知道我的目标是多考50分,对得起自己就好了,这样反而心态更平稳,不会因为好听不好听的话动摇。还好,最后结果多了70分不到,这可能就是适当的动力和焦虑水平的好处。
关于二战说这么多,是想告诉自己我做到了。也希望有和我相似情况的朋友都能坚守自己的初心(当然可行性也要考虑),多给自己一个机会。无论做哪种选择,是像我室友一样放弃二战去工作,还是像我研友一样二战失利依然三战,都没有对错,只是不要留有遗憾。
4、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说,考研是一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不论结果,即使第一年我没上岸也依然这么觉得,我只有对结果的懊恼,而这件事本身是很有价值的。我相信对自己进行知识上的投资永远是稳赚不赔的。但是,这同样是一场冒险,每年报考人数远超于上线人数,百万考研大军中有书读的人只是少数。因此,选择了就要认真对待,要有明确坚定的目标,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坚持到最后,哪怕一年摔倒了也要有第二年再站起来的决心。然后给自己定好切合实际的进度规划,也可以和几个研友一起互相监督,有朋友一起还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太受别人影响,看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自己的进度和水平,这很影响自己心态的。总之,扎实的知识是基础是王牌,始终平稳的心态就是锦上添花。
2021心理学考研er报班优惠如下
添加张老师微信:13164232812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备考说明书🤼24年西南大学大学应用心理考研347 (心理学张老师)
- 下周二出分|156所院校复试时间参考 (心理学张老师)
- 23年复试资料 使 !用 !指 !南 (心理学张老师)
-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学硕基础心理学方向学姐:上天不会辜... (心理学张老师)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专硕临床与咨询方向学姐:三跨一战成硕 (心理学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