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小海鲜,酱鳆鱼,做法简单易上手,炎炎夏日好下酒
来自:餅餅(秋天是一个未完成的哲学家)
假装有视频,视频教程在我的主页哦,这里不晓得怎么传。
《食宪鸿秘》在鱼之属中载有酱鳆鱼之法:“白水泡煮,去皱皮。用酱油、酒浆、茴香煮用。”趁着炎夏,参照古法做了道夏日小海鲜,脆美爽口,下酒极佳。做法也简单:将鲍鱼、海鲜洗净备用。不同品种海鲜熟成时间不同,分批入锅汆熟,入冰水过凉后放入大盆,淋入适量生抽、啤酒没过食材。适量食盐,子姜、红洋葱切丝,另加一些香菜(忌口了不加)、柠檬片,一勺剁椒酱。密封静置2小时,冷藏风味更佳哦!当日食用,切勿隔夜。




《随园食单》有载:”鳆鱼的最佳吃法是炒薄片“而随园位于南京,袁枚吃到的多是干鲍。所以袁枚认为鲍鱼的发制极为重要,要先用水泡软,”火煨三日。才拆得碎“。原文如此记载:”鳆鱼炒薄片甚佳,杨中丞家削片入鸡汤豆腐中,号称:”“鳆鱼豆腐“,上加陈糟油浇之,庄太守用大块鳆鱼煨整鸭,亦别有风趣。但其性坚,终不能齿绝。火煨三日,才拆得碎”。短短数十字记录了几种鳆鱼的古早制法。想来鲍鱼煨排骨的味道同煨整鸭相去不远,都属以清入清。

鳆鱼
鲍鱼入馔已有两千余年,被誉为海味之冠。可鲜食,亦可干制。鲍鱼吸收日光,蒸发水分,而味道浓缩,比鲜鲍鱼更珍贵。
古今鲍鱼不同义。古人通常把整体腌制晒干的臭咸鱼和咸鱼干统称为鲍鱼,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始皇病死于沙丘,秦二世秘不发丧,“令车载一石鲍鱼”,以掩盖尸体臭味,这里的鲍鱼即指腌鱼。《颜氏家训》中说:”与恶人居,如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鲍鱼在古代更多称鳆鱼,以山东沿海开发鳆鱼最早,《本草衍义》说“登、莱州甚多”,史称“登莱鳆鱼”。我在鲁菜海鲜尝过一回,肉厚个大、鲜脆爽口,入座前我甚至忘了山东地处渤海,自大在东南沿海生长,什么样的海鲜不曾尝过。唐以后江南人才不再依赖北方输入,大概到南宋朝廷经济政治中心南移,本地海域采捕才逐渐发展。明代、辽宁海域亦产鳆鱼,陈绛《辨物小志》有鳆鱼“生辽东金、复等州”之说。至此南至广东,北抵渤海,皆可食鳆鱼。
采捕
周亮工《书影》记载了山东海民捕捉之法:“胶人言,鳆生海水乱石上,一面附石,取者必泅水,持铁铲入,铲聚触,鳆不及觉,则可得;一再触。则粘石上,虽星碎取其壳,亦胶结不脱。故海错惟此种最难取。”(海错即海鲜,海中之物,错杂非一。)
品级
清朝宫廷中已有全鲍宴,沿海各地官员朝圣,多进贡干鲍,一品官进贡一头鲍,七品吏进贡七头鲍。鲍鱼等次与官吏品位挂钩,可见其价值。鲍鱼的等级按“头”数计,每司马斤(非市斤)香港司马秤的单位,合约605克。有双头、三头、五头……至二十头不等,头数越少价钱越贵,所谓:“有钱难买双头鲍”。
夏日小海鲜是我和摄影师@林三秋- 一同录制的第五道菜,对比之前的每一期,看到我们的进步,感到很欣慰。我们会持续寻访古籍名馔,综合家常的做法分享给大家,虽不比正宗传统,但也简单味美。
下期见啦!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这是什么菜啊?怎么做才能不苦 (白)
- 厨具讨论|三年烹饪新手分析,哪些厨具是省不掉的刚需,哪些... (哈的铁粉)
- 山东的朋友 这个番茄叫什么名字 (冬花(减40斤))
- 一人食|今日份茶点 (Aileen)
- 一人食|请问这个还能吃么? (别懒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