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眼里的锦华馆
来自:ZArt(@雜家)
那时,这里的澡堂曾排成长龙 儿时眼里的锦华馆 在春熙北路的中间,有两间厚实的大木门,门上的铜环和门边的铜镶条早已发黑,门端拱起一段灰色的砖墙,墙上“锦华馆”三字被风雨剥蚀得笔墨残缺。这条路东起正科甲巷,西接春熙北路,长不足半里。锦华馆靠正科甲巷的东口还有两扇大门,门角的左边住着一个民国时期的打更匠李瞎子。瞎子年纪到底多大,他翻着白眼自己都说不清楚,一会儿说60岁,一会儿说75岁。我曾听见他很神气地说,他年轻时锦华内有好几家小公馆,由于地处春熙路,过往人手太杂,二更天便要把前后两道门上锁,天亮时又打开,开门时,“嘎”地一声好听极了…… 锦华馆的街面呈猪肚形,从春熙路进去路很窄,靠右的一边有一家花店和理发店,花店有四时鲜花,但生意清冷;理发店的两个师傅一男一女,女的管剪,男的管剃,春熙路附近三条科甲巷和街对面的三益公新街后巷子的老爷子都在此剃头。走完这一段窄路,眼界豁然开朗。由于春熙路基督教青年会的后门设在锦华馆,它的围墙一直向前延伸,墙边无民居,自然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坝子,这条路没汽车通行,自行车也很少见,因而这坝子是附近孩子们的“游乐园”……每天下午放学后,这坝子十分热闹。也有孩子把两颗水果糖三片饼干或捡来的烟头送给李瞎子,换取他讲“吊颈鬼”的故事。 在围墙的另一侧,有个圆拱形的牌坊,上面立着四个白晃晃的圆木牌,“温泉浴室”四个大字用红漆写成,十分醒目。浴室门口置一小巧的售票亭,亭前木牌上仍用红字写着“男宾,盆塘三角三分,大池一角七分;女宾,盆塘三角三分,不设大池”。温泉浴室的男服务员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有个操着“下江”口音的老头儿还镶着金牙,说话裂嘴,我觉得十分难看,有人说他是“公私合营”前的资本家。浴室的生意平时寡淡,周末好些,但一到春节的前几天,一般从腊月二十五开始,洗澡的男男女女就像赶庙会似的越来越多,长龙从锦华馆一直排到正科甲巷,有的人还用砖头小凳替亲朋好友占位子。洗澡的队伍吵吵嚷嚷各摆各的龙门阵,弄得门角安家的瞎子大爷几夜不能安眠。洗澡的队伍缓缓移动,那个镶金牙的老头儿坐在门口收票,出来一人放进一人,显得相当神气。他发一片火柴盒那般大、筷子那样厚的肥皂供你洗浴,你要是还要一片,老头儿从不多给,只说:“够了够了!快洗快洗!”我曾学着他的下江口音“快挤快挤”,弄得洗澡的队伍一阵哄笑,但金牙老头儿面色肃然不为所动。年三十一过,浴室又开始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