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观《隐秘的角落》超高评分有感——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布兰克林(封面封底之间,妙不可言~)

俗话说,没看过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之前很多朋友私信我,让我评价一下近期正在热播的被网友称之为“神剧”的《隐秘的角落》,我一直也没有说什么。原本最近工作繁忙,又赶上搬家忙,无暇看剧,但经不住微博的热搜以及朋友圈的疯狂推荐,以及个别好友的强烈安利。于是乎,昨天晚上我专门用了一整夜的时间完整的看完了《隐秘的角落》12集的全部内容。
看完整部剧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看错剧了?这就是号称中国悬疑罪案剧的最强力量?于是我再次问了朋友,朋友表示没错,就是这部剧。我更觉莫名其妙起来。
以下部分为我对这部剧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人,并且有大量剧透,如果是没看过这部剧还打算看的人,请到此为止,不要继续往下看。看过剧并且喜欢的人,希望多多包涵,可能我说话比较直接,不想藏着掖着,我仅想理性探讨,因此如果你看完我的这篇“观后感”想骂我的话,请不要骂脏话。谢谢。
我知道这部剧已经被大家封神了,豆瓣8.9分足以说明一切。而且现在网络上已经出现一种奇怪的声音,就是只要你说这个片子不好,就会有人骂你,说你没看懂。我这人天生不怕被骂,我只想发表自己的想法。
首先说明我真的非常非常不喜欢这部剧,不喜欢到厌恶的程度。
由于对这部剧的极大厌恶,但又因为如此高的口碑,我又不得不快速了解了这部剧的原著小说《坏小孩》。其实原著小说还是有些水平,但是如果是这样就更让我意难平了,这简直是一部十分失败的改编,将一部逻辑清晰的原著小说,改成了一部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拍好的四不像网剧。
当然这部剧也肯定不是一部一无是处的剧,亮点还是有的,如果说这部剧的分数在六到七分之间,那么我就什么话都不说了。但是由于这部剧给出了8.9分的剧史级别的超高打分,那么我就必须要拿这部剧高标准严要求的去探讨一下它了。以下我将分九点深入吐槽……不不对,是探讨一下这部剧出现的九点严重问题。
第一,先说大方向上的。作为一部悬疑罪案剧,整个剧通篇完全不悬疑,除了开篇推下山崖一段抛出一个悬疑点以外,后面的情节完全顺拐,还掺杂了大量的家庭剧情节,违背了类型片的基本原则。
第二,也是我想说的重中之重,巧合。这部剧的最核心问题是剧情推动不靠推理,完全靠巧合,每一个桥段都能感觉到编剧的极度偷懒。
片中两个最大的案子均为巧合事件,张东升岳父岳母被杀事件被三个小孩无意中拍到,巧合。朱朝阳和普普亲眼目睹朱晶晶自杀,巧合。
除此之外在细节上也有诸多巧合。
朱朝阳上课的补习班的老师是杀人犯张东升,巧合。
三个孩子打算去找杀人犯,我以为会用什么样令人拍案叫绝的方法找到的,结果是在书店直接遇到的,巧合。
剧后期的时候,张东升发现了三个孩子不诚实,背着他又复制了一张卡,我以为是张东升是靠什么精彩绝伦的方法推理出来的,没想到竟然是偷听到的。
以上种种都说明该剧是一部靠巧合推动情节的剧,编剧编不下去了,就增加一个巧合来推动剧情,完全不舍得动脑子,整个剧情逻辑完全顺拐。
第三,很多没用的废情节和人物,凑时间感觉强烈,就算二倍速度看依然感觉节奏缓慢。举例,丢相机又偷相机这个情节有什么用?偷相机的时候老警察的老伴突然回家,目的是增加紧张感,但完全没有展现出来,因此毫无必要。老警察这个角色完全拿掉是不是完全不影响剧情,作为主角之一而且还是警察,跟整个案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连最终案件的侦破也跟老警察无关。
第四,人物情感转变十分突兀。起初张东升是打算干掉的三个孩子的,可到了后期莫名其妙地就开始良心发现帮助起三个孩子了,之后又感觉自己被三个孩子背叛,而又起了杀心。简直莫名其妙,例如片中有这么一段,小女孩给张东升手指贴了创可贴,张东升在开车途中看到后显出感动的神色,这一段所谓的情感升华展现手法特别幼稚,与张东升的变态杀手人设前后表现矛盾,更何况这三个孩子还是一直勒索他的对象,是他最应该最具备杀人动机所要杀的人,而且在杀人时表现的冷酷无情的人,在面对这三个孩子时却犯了一个最最愚蠢的逻辑错误。正常情况下,杀手应该消灭掉最少的人,来解决最大的麻烦,留下最少的痕迹,然而张东升剧中的表现恰恰相反,他杀了最多的人,创造了更多的麻烦,留下了一大堆犯罪痕迹,只是为了让剧情看起来更加像一个罪案片,而且张东升是一个数学老师,逻辑性如此之差跟人设严重不符。
另外故事一直在铺垫朱朝阳和父亲朱永平的父子情,片尾到了最后朱朝阳亲眼看到张东升杀了自己的父亲,警察问他的时候还是不举报张东升,还要跟张东升继续交易是个什么鬼?我知道网络上有人过度解读这个片子,认为这个朱朝阳是故意的,因为他其实也想干掉自己的父亲。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应该解释朱朝阳的动机啊?他有什么动机干掉自己的父亲呢?前面完全没有任何铺垫他要这样做。难道是因为看见父亲在公文包里装窃听器窃听自己就起杀心了?这动机简直比张东升要杀岳父岳母还要牵强。
第五,漏洞。作为悬疑剧不光逻辑出了问题,而且漏洞还不少。
张东升让孩子帮他偷冷库的钥匙,因为冷库的门锁住的,他要去冷库转移尸体,然后钥匙被偷出来了,之后当张颂文去冷库的时候门竟然没锁!后面紧跟的剧情也没有对这点做出合理解释,完全要靠观众的脑洞去弥补这个桥段,可见编剧之偷懒。
还有同样的,三个孩子潜入进老警官家偷相机,用的方法是,让一个小孩去老警官家求救,一个放风,还有一个去偷。方法极其无聊也就算了,关键是偷的过程也完全不精彩,非常容易的潜入进老警擦的家门,又非常容易地拿到了相机。(老警察家也没锁门)。按说这个桥段可以拍出一段紧张刺激的偷盗戏,结果非常顺利就被孩子们拿到了。说到这里顺便问一下,编剧设计丢相机,在去偷相机这场戏作用是什么?有任何推动剧情的意义没有?如果说老警察在相机里发现了线索还另当别论,但问题是完全没有。因此我完全感觉这是在凑时间。诸如此类的漏洞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六,做作,什么都想要。不断地提笛卡尔是什么鬼,我知道是想引用一下那个故事。但是你老是提老是提是什么鬼?是想显得很有格调吗?另外不断地唱怀旧歌曲煽情又是什么鬼?是为了打怀旧牌吗?还有,片尾的致敬童年又是什么鬼?这个片子跟童年有毛关系,有谁会有这样的童年?还加一堆演职人员童年照是什么鬼?跟这个片子的剧情有毛关系?完全不符合这个片子的气质。导演是想学《请回答1988》吗?真是什么都想要啊。
第七,片中的警察智商基本为零。全片警察一直在调查的都是那个“小女孩意外坠楼案”,把那个当杀人案调查,而将片中真正的连环杀人案定为意外,要不是最终小孩说出了实情,警察对案件侦破完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颜良将片中的重要物品相机拉在了老警察家中,老警察看到家中无故多出了一个相机,竟然不查看相机中的照片,不光没有觉得特别奇怪,第一反应竟然是为自己的小孙子拍照?片中警察的片段也有意表现了警察对张东升和朝阳的一些疑惑,但是完全没有了后续。
还有张东升的妻子死亡案,之前张东升的岳父岳母刚刚去世,妻子就“意外”溺毙,而且妻子死于药物,这一点完全可以靠尸检检验出来,而接下来的情节按照正常的办案原则,张东升早已被警方控制了才对。但剧中的张东升完全没有被作为重点怀疑对象去对待,同时张东升妻子的死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直至剧终都没有任何交待。
第八,杀人动机非常简单粗暴,犯罪手法极度小白,且经不起推敲。片中秦昊饰演的张东升一共杀了六个人,前两个是自己的岳父岳母,杀人理由是岳父岳母建议他离婚。建议离婚就要杀人?这理由真的是我看过的最牵强的罪案剧杀人动机。除非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变态狂,否则这个理由就不成立。那么关于这一点该剧也完全没有铺垫和刻画,整部剧看完也没看出了张东升是个变态,人物十分浅白。第三个人是张东升的妻子,杀人动机就是老婆有外遇了。姑且认为这个成立吧。但是手法呢?用药,然后在妻子游泳的时候下药。顺便说一句,该剧前面铺垫了多次张东升妻子游泳,而且还是独自一人游泳。这个情节的唯一作用就是为了让最后张东升杀人的时候好下手。后面三个人分别是朱朝阳继母的弟弟,朱朝阳的继母,朱朝阳的亲生父亲。这三个人均死于张东升的激情杀人。动机又是十分简单,且完全没有作案手法。
张东升从头到尾杀了六个人,但是最该杀的人却一直放过(三个小孩)。三个小孩才是张东升最合理杀人动机的对象,他们不光知道张东升杀人的秘密,而还敲诈,欺骗,张东升为什么不杀他们?还在关键时刻莫名其妙的帮助了三个孩子。人物逻辑极其诡异。
以上几点作为一部悬疑罪案剧根本就是不及格的。
第九,表演。最后说说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演员表演方面,确实演技是可以的,但是你也不看看请的是些什么演员,就这个演员班底表演好是很正常的,但是也并没有达到多好。秦昊在里面的表演水平基本上是他主演影视剧作品里垫底的,柏林影帝王景春,完全没有发挥演技的空间,基本上也是随便演演。这是因为这样一个平铺直叙的故事根本没有让演员展现演员的机会。
总结, 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无限吹捧这个剧,明明是一部平庸甚至偏差的剧,却被捧上神坛。在我看来,整个剧只有第一集还能将就看,之后就开始一泻千里,到了第七集以后简直是灾难性的。
现在这部剧的豆瓣分数是8.9分。这是什么概念?简单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了,奈飞神剧《暗黑》第一季才8.8分,《甄嬛传》9.2分,《康熙王朝》9.1分。8.9分的分数就等同于它跟国内外这些经典杰作平起平坐了。
是我疯了还是世界疯了,给这个剧8.9分?作为一个标榜悬疑的剧:即没有悬疑感,也没有紧张感,更没有反转和高智商结构,人设前后矛盾,细节处理片面,感情流于表面,再看看网友的解读,我想导演还是想表达一些原著中黑暗人性的一面的,但是完全没有拍出来,有些地方隐晦难懂,逻辑混乱,解读牵强附会,让大家觉得好像这个剧在第五层,可它表达的功力在第二层,呈现的在第一层,给我的烦躁感在第四层,有一些过度解读在108层………用虚无主义去过度解读,我觉得是件很好笑的事情,原著中只有朝阳还活着的结局也是一黑到底,很酷,可这剧的表达还是不够深刻,需要你拿着放大镜去找,拿着百度去证,剧情需要无数的巧合去推动,这个手段并不高明。
真正高明的,是拿好这个度,铺垫的时候不让人感觉无聊,反转的时候让人感觉奇妙,真相大白的时候让人醍醐灌顶。这个度我觉得至少这剧没有看到,隐晦难懂的细节除了爱咬文嚼字的“影视酸秀才”可以拿来烂品,并不是让我那么有感触。所以,真的失望,也许导演追求的东西太多,或者因为剧本的展现力不够,所以会变得这么混乱吧。总之我很失望,可能抱的期望太高了,结果就很抱歉。
最后还有一点是我想说的,这个剧现象级的大火并在互联网上引起过度解读式的追捧,让我产生了一丝对中国影视剧未来的担忧,一部悬案剧完全不悬疑,推理剧完全不讲逻辑,罪案剧犯罪手法极其平庸,用一些摸棱两可的情节,漏洞百出的桥段,前后矛盾的人物,再加上一些没有意义的煽情,如果以后的中国悬疑罪案剧都把这部剧当作标标杆,争相模仿。只会将中国悬疑罪案剧带上一条歪路。最终的结果是剧作水平被无限拉低,观众的审美也会被拉低。这个未来中国类型剧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事情。
以上是我关于这部剧想说的一下话,如果有得罪到一些人,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谅解,我只发表个人观点,只做理性探讨。希望大家就事论事,拿事实摆道理,切勿人身攻击。当大家都在说好的时候,总要有一些人敢于发出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来,这样我们中国的影视剧才能够更好发展,进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朱朝阳到底是不是坏小孩? (布兰克林)
- 普普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 (布兰克林)
- 张东升的杀人方法是不是太LOW了点? (布兰克林)
- 转:观《隐秘的角落》超高评分有感——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 (布兰克林)
- 朱晶晶到底是自杀还是被谁推下去的? (布兰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