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古装片正在起变化】《剑雨》 侠客也食人间烟火
来自:Sodalulu(再见,长春)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张英 实习生 顾慧薇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0766 好莱坞的电影是拍给全世界观众看的,所以它用了一些全世界都能看懂的手法,他们拍电影都算过,哪些题材、情节、怎样的对白会让不同国家的人喜欢,最后总结出来了一个经验和准则,变成了所谓的好莱坞电影模式。——吴宇森 (配图)吴宇森和徐克曾经“兄弟反目”,今年他们同时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他们的古装片又在国内同时公映。 (配图)《剑雨》里的杨紫琼是武林高手,她也得自己找房。 (配图)韩国演员郑雨盛在《剑雨》里演杨紫琼的老公,他靠在城里当快递为生,因为收入有限,经常吃不起豆皮,片中其他武林高手每天操心的也都是家务事。 武林高手也要炒菜做饭 《剑雨》是为杨紫琼写的。 那时吴宇森还住在纽约,杨紫琼经常去吴宇森家里吃饭。每次杨紫琼都会问吴宇森,什么时候能够合作一回?他们认识了二十年,但吴宇森从没有拍过一部女性电影。 后来,吴宇森看了苏照彬的电影《诡丝》:“那部电影与众不同,能看出导演会用镜头说话。”就让搭档张家震问苏照彬,能否为杨紫琼写一个古装武侠片。 苏照彬看过吴宇森很多电影。工科硕士毕业当兵后,苏照彬在军营中大把时间无处打发,开始迷上了写作。退役后在家给别人写节目脚本,后来得到侯孝贤的制片人张华坤的帮助,踏入电影圈,从写剧本变成了导演。 苏照彬从小就是武侠迷,找不到拒绝此任务的理由。 写故事前苏照彬又把市面上的武侠小说和电影都看了一遍。这次他产生了一个疑问:“金庸小说里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我们从不晓得他们的职业是什么。桃花岛主有一个岛,岛上那么多人,他应当很有钱,但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武侠片里那么多的武林帮派、寺庙道观,这些门派养活这么多人,他们靠什么生活?” 苏照彬越想越觉得这些问题很重要。 《剑雨》和其他武侠片一样,讲一群武林高手,为了争夺一件武林奇宝——在这里是“达摩遗体”。“达摩”是从金庸小说里借来的概念,“达摩在武侠小说中是公认的武林始祖,他甚至是武术的起源,我就想找下武林的总起源。”苏照彬查了历史资料,达摩进入梁武帝的宫中作画三年,然后突然就不知所终了。 在苏照彬的剧本里,“达摩”是一具风干的尸体,也是整个故事的核心,江湖传说达摩遗体有很多神奇的功能,为了达摩遗体,大家拼得你死我活,有人家破人亡,有人处心积虑,有人因此找到真爱,也有人竹篮打水一场空。 跟其他武侠片不一样的是,这次的武林高手,大部分时间都在过普通人生活。为了谋生,他们在市集上摆布摊,在城里送快递,他们会烧菜做面,他们也有吃不起豆皮的时候。即使是杀手头目,也被小太监教训过。 “人要有工作,养活自己,英雄豪杰一样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他们做什么饭吃,在市场上卖什么,没有人用这样的路径去拍武侠片。”苏照彬说。 苏照彬觉得武侠片要创新非常难:“这个类型电影太长久了,这个小说类型也太长久了。你没有办法抄袭这个类型里面所有的元素,反而要借助那些已有的元素,比方说以往武侠片都是流水、瀑布,有奇人异事,然后有江湖,都脱不开私人恩怨和名利两大要素,比如报杀父之仇、爱恨情仇,或争夺天下第一、当武林盟主或为钱财宝藏,我这次把这些元素全部都做了一个反转,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江湖。” 吴宇森拍《赤壁》时,苏照彬的剧本已经写好了,他非常喜欢,马上就让张家震付了一部分编剧费。 “很少有一个爱情故事把一个江湖恩怨串联得那么好。我的电影一向虽然有一些是反面人物,不管是什么人物,都有种想救赎,想重新再来过,但有的时候往往会被现实环境逼于无奈又很难超越。他这样的故事整个感情架构都很充实。”吴宇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很喜欢这些细节,也很支持苏照彬的把日常生活搬进武侠世界:“每个人物吃豆皮也好,吃面也好,都很生活化,他们本来就是平凡人,只是流落在江湖,逼于无奈,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境。这些画面不用语言、细节观众都看得懂。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情,一个杀手的悲哀,也有令人痛心的一面。” 吴宇森让苏照彬出任导演,自己当电影监制。 武林高手也有家庭生活 “我跟杨紫琼说,你演的角色跟现在的你一模一样:人到中年,无论人生还是事业,都面临做出一个抉择,她是江湖上叱咤风云的女子,你是在演员行业里叱咤风云,你们两个有一样的想法,我希望电影里有一些这样涉及个人私密情感的部分。”苏照彬劝说杨紫琼,杨紫琼非常爽快,有问必答。 “我就问她,你这么有钱,这么有名,功夫这么好,什么样的男生你才会喜欢?她跟我讲,她现在喜欢的并不是外表很帅、浪漫的,她还要某一种梯度上面是她所没有的,让她有心安理得有安全感、很踏实的男生,过能够每天看得见、摸得着的家庭生活。”苏照彬说,杨紫琼的加入,丰富了武侠世界的人性化琐碎: 电影里,杨紫琼被逼在丈夫面前使用了武功,丈夫跟她回到家,并没有一番大道理,只是说:我们吃饭吧。就跟没这事情一样。这些都是跟杨紫琼聊出来的。 “香港很怕在商业片里面加入温情的元素。有些怕加得不好,会变得不伦不类。有些怕大家习惯了快节奏。”吴宇森说,以前香港电影跟着好莱坞学着算计:第1分钟先让观众明白时间、地点、人物,3分钟一个小高潮吸引观众看下去,5分钟一个大高潮,用几分钟讲对白,15分钟后又来一个第二个高潮。 “都希望不要空下来,所以有一些很动人的小细节都不敢用。慢慢养成一个习惯,要么打得很灿烂,要么大家活得像世外人一样。以前香港的生活就是大家竞争心很重,很怕观众闷,但我就不管这套。”这也是吴宇森喜欢《剑雨》剧本的原因。 杨紫琼作为武林高手,初到一地,也得找中介看房,看房之后也要自己买家具,找人布置妥当;同时她还得跟邻居保持良好关系,为此不惜去跟各色人等相亲。 拍到郑雨盛追杨紫琼的戏时,吴宇森让苏照彬给了足够的篇幅:郑雨盛借下雨帮杨紫琼收拾布摊搭讪相识,又跟杨紫琼同在屋檐下避雨,最后到杨紫琼要求郑雨盛娶自己,还安排了她婚后给郑雨盛炒菜下面的场面。 “传统武侠片里求婚,都是男的跟女的求婚,我让杨紫琼跟郑雨盛求婚。从古至今,人的感情需求没有变过,希望被爱,希望被原谅,希望有一个人爱自己,希望有温暖和安全感,这些愿望我觉得永远不会变的,只是有不同的方式。”苏照彬说。 苏照彬也为好朋友、台湾导演戴立忍量身定做了一个角色——“彩戏师”,他的原型来自蒲松龄《聊斋》。 “这是一个真正存在的故事,英国有一个魔术师协会,他们悬赏10万英镑,希望有人能够在空地表演‘神仙索’。没有人可以做到,我就在想,就是因为‘戴立忍’被杀了,所以‘神仙索’这门功夫失传了。”苏照彬在武侠里尽情玩着花样。 武林高手也不能飞来飞去 苏照彬不懂武术:“让我拍一个单体的动作我可能不会写,就比方说两个人互打一阵,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杀了。我写这个武侠片的时候,定了两个原则,一个原则是文戏的时候慢慢讲,武戏的时候非常快。” 作为监制,吴宇森一直待在拍摄现场。“苏照彬没有拍过动作片,在经验上可能会遭遇到一些困难,他想了一些招数都是文字上的想象,我尽量和整个团队帮助他实现,给他提一些建议。有的时候他忙不过来我才帮一下。比如说拍我女儿那场戏,因为在赶戏,我们超预算了,在一个大敞篷里面搭了两个景,同时要拍两个景。” 在武打动作上,吴宇森也希望和《卧虎藏龙》、《英雄》反着来。《剑雨》一开始,他和原来合作《英雄本色》的武术指导董玮一起找苏照彬,“我们不能在电影里飞,也不要凌空翻跟斗,哪怕是演员打斗、跳上场地,也要安排一个理由,找个地方借力上去。” 《剑雨》里董伟设计的动作,基本上是参照传统武侠小说里的插图来的。“他们的那种姿态那种动作,自然真实还有古意,西方人当年很喜欢飞,他们觉得很浪漫、唯美,有一些超乎想象的东西,他们现在已经腻了。”吴宇森说。 “我一直很想拍武侠片,因为我不要我的主角飞。我要拍一个有实感的武侠片,像黑泽明那样。这是我喜欢《剑雨》的原因。动作片流行的时候,从李小龙时代一直到洪金宝、成龙,大家以为只有动作是可以达到世界市场的标准,以为所有的市场都通了,但后来我发现人性才是共通的。我相信《唐山大地震》在国外也会很受欢迎,去影展也一定拿奖。因为大家都要温情。” 年纪越大,吴宇森越有社会责任感。“我的电影里虽然有一些反面人物,但他们都想得到救赎,想重新再来过,但被现实环境逼于无奈很难超越。如果是我拍《剑雨》,我会趋向于浪漫化一些,更为飘逸一些,结尾可能是杨紫琼和郑雨盛两夫妻一起在面对敌人,在打斗过程中从不信任到信任,从谅解到生死与共,完成自我救赎。但最后我尊重了导演的创作意念。” 好像我们只有“打”的文化 9月28日,《剑雨》在全国公映。因为海外票房销售乐观,投资方在国内的放映已经没有什么压力了。投资商小马奔腾的代表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剑雨》北美、德国、法国、英国、韩国、日本版权都卖掉了,价格甚至超过了《赤壁》。 这个消息让苏照彬很振奋。“我在想为什么《剑雨》会卖得这么好,可能以前没有人用这样的路径去拍武侠片,他们在一个古装片里看到了今天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和以往的武侠片不同。社会发生一点变化,我们就把这些变化的性质投射到武侠里去。” 苏照彬已经准备开始写一本新的武侠小说。 吴宇森也在分析西方人喜欢的原因,他拍《赤壁》的时候,做过一些市场的调查,对象都是外国人,他问他们对中国电影什么看法。他们说不想看了,因为中国的戏让他们太沉重了,太压抑了。“我们是不是可以突破已有的模式?找到一些共通点,找到一些技巧。同样是沉重的故事,大家都能看得懂。” 吴宇森不觉得武侠片到了“穷途末路”:“我看到的要么是一些恩怨情仇啊,要么是一些虚无缥缈的哲理我看不懂的,都是我们平常生活没有办法接触到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在谈笑之间,喝喝酒,可以吟诗,互相欣赏、惺惺相惜的态度,这些东西在电影里没有出现过。我觉得武侠片还可以拍出一种意境,现在很多武侠片没有意境,只有千奇百怪的武功、武器,夸张的动作,还有一些比较表面性的民族情绪,拿个外国人来打一下啊,我觉得那个不是真正的高的境界。” 吴宇森说自己没有看过武侠小说,但他心中有一个武侠世界:“我的武侠世界是像李白的世界,有那种古意的,会牵涉到我的人生观,一个不一样有境界的武侠片,有点像黑泽明,有点像胡金铨,有点像张彻,向我三个最崇拜的大师致敬,所以这个剧本比较难写。” 吴宇森回忆自己的动作片时代时说,“动作片在外国流行的时候,有些人以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打,好像我们只有打的文化。我们所谓真正的性格,我们所谓礼仪廉耻的东西,有没有出现过?只有义,没有礼。我们在日本片里看到了他们的礼,其实他们的礼也是我们的礼,也是从我们这边激发出来的。外国人会欣赏日本人的剑道。原来剑道是从唐朝人那里来的,他们发扬光大,他们保持我们的剑道,我们反而忽略了。” 吴宇森找了几个编剧,都不满意,他只能自己写故事,他第一想写的是荆轲,虽然有很多荆轲的电影,但还是没有一部让他觉得“够了”。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月亮的孩子‘佘艳’—《天堂的张望》 (柒月🇨🇳🐟)
- 我们学习影评为什么要先要学习中外电影史? (读书的狐狸)
- 我想学学如何写影评 (神明巴卫)
- 影视公众号长期约稿,一篇300元起,必须原创! (诚征影评)
- 令人心碎却无能为力的真实故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豆友1Nf0E74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