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剧重播新观察
勿cue(不处理组务)
电视剧作为各类媒体竞争中的一个核心视频资源,现如今不仅是传统广电内容竞争的重要依托,也是视频网站、IPTV、OTT等抢占大屏资源的切入点。越来越多的未播新剧选择在视频网站首播,除了政策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其中原因显而易见:市场自始至终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竞争日趋激烈,未播新剧想进档期“难于上青天”。在市场的大环境影响下,卫视平台只能退而求其次,更多地选择播出二轮剧甚至N轮剧作为补充,其结果是很多“重播神剧”在观众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而另一方面,这些“重播神剧”反复热播也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和规律可循,经典剧目也凭借其自身独到的优势持续地吸引受众反复收看重播,成为电视剧收视市场中的一种现象。本文将立足CSM媒介研究多年积累的收视调查数据,纵观市场全局,通过TVPris和Infosys+数据观察和分析上星频道老剧重播的收视情况。
收视中国│1058期
全文约4338字,阅读需12分钟
01
电视剧依然是
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
相比其他类型节目,电视剧在激烈的眼球争夺战中竞争力最强,无论是播出量还是收视量都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纵观电视剧近年来在全国的市场总量,尽管在一定范围内随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轻微波动,但整体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从所有调查城市各类节目的播出和收视比重看,2018年电视剧收播比重双双较往年提升,创2015年来的新高,播出比重达到28.1%,收视比重达到31.8%(图1)。这既表明观众对于电视剧的需求更加旺盛,电视剧仍是他们最喜欢的节目类型,也表明电视台对于电视剧的倚重不减反增。

02
上星频道晚黄档
首播剧播出持续下降
晚黄档是首播电视剧厮杀的主战场,随着政策的限制、网络平台的竞争以及购剧成本激增等影响,首播新剧登陆上星频道晚黄档的部数持续减少。上星频道播出的首播新剧,2015年达到238部,2016年跌破200部,2017年为156部,2018年降至146部。2019年第一季度首播新剧部数为34部,与2018年第一季度持平,可以看出,上星频道晚黄档首播剧播出情况已接近饱和。

03
经典老剧和“重播神剧”
受上星频道青睐
不仅晚黄档传统电视剧时段上星频道竞争激烈,其他时段也是各卫视的必争之地。随着新播剧目的减少,老剧重播更加层出不穷。分析自2007年以来上星频道全天播出的电视剧次数[1](表1),《西游记》播出次数高达719次,《雪豹》以437次紧随其后,《亮剑》凭借播出339次排列第三,此外,《潜伏》等经典老剧在上星频道上也较受青睐。除了这些经典老剧外,“重播神剧”也包括了以近代传奇、军事斗争、反特/谍战为代表的三大硬剧题材,“成本低、效果好”不可忽视,这些老剧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它们有稳定的受众群体,收视有保证,广告商也比较认同。

04
经典老剧和“重播神剧”
播出收视新观察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印象中不可替代的经典老剧和“重播神剧”非以下三部莫属,本节便通过收视数据分析《还珠格格》《西游记》《亮剑》的播出及收视特征。
1、《还珠格格》——女性观众的假期必备剧目
《还珠格格》这部剧可能是大多数观众的假期必看剧目之一,也是多次重播且每每引发较高话题热度的神剧。
但《还珠格格》自2014年后多年没有播出,这与琼瑶和于正的版权纠纷有关,最终琼瑶收回了版权。琼瑶后来事情看淡了,与湖南台一笑泯恩仇便再次将《还珠格格》的版权授予给湖南台。时隔多年,《还珠格格》终于在2018年寒假和暑假期间迎来了复播,当时在各大网络平台也掀起了一阵热议。
从2018年《还珠格格》播出时段省卫视所有剧目收视表现来看,《还珠格格》三部收视率都在前列,不仅力压很多老剧,且比当年热播的《延禧攻略》更受观众欢迎(表2)。从分天收视走势来看,不论寒暑假,《还珠格格》收视率从第一部开始每天持续增长,最高点出现在2018年2月20日和同年的8月11日,也就是《还珠格格第二部》的收官阶段,其收视率达到了0.9%,取得非常不错的收视效果。然而《还珠格格第三部》因演员大面积更换的原因受欢迎程度明显不及前两部(图3)。《还珠格格》受众比较清晰,三部中的女性观众远高于男性观众;4-24岁的儿童、少年和青年观众所占比重都超过四成;从学历上看,小学及以下学历观众热衷程度更为突出;从职业类别上看,学生和无业这一核心收视群体符合该剧儿童、少年及青年的年龄定位(图4)。



2、《西游记》——老少皆宜,年轻观众更爱看
《西游记》原著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广为流传,而让更多观众熟悉的是《西游记》1986年版。作为2007年以来上星频道全天电视剧播出次数最多的剧,随时可能都有频道在播,这边孙悟空刚大闹天宫,另一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亦或上演真假美猴王。纵使剧情早已刻入脑海,每当换台播到依然会停留观看,看看师徒四人走到哪了,不知不觉又重温了一遍。现如今生活水平和压力水涨船高,人们更需要彻底放松欣赏的电视剧,《西游记》就是不二之选。
《西游记》在近13年中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28次,整体依然取得了1.01%的收视率;该剧在中央台三套和中央台八套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由于其老少咸宜的特性,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也总共播出了近72次,取得了0.51%收视率。整体来看,《西游记》对于中央台的贡献显而易见,中央台同样给这部经典老剧足够的资源(表3)。《西游记》的观众男女比例基本相当,4-14岁、45岁及以上收视占比都比较高,明显看出老少皆宜的特点;从学历上看,学历越低,对《西游记》的喜好程度越高(图5)。

3、《亮剑》——男性观众的热血训练营
李云龙: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赵刚:亮剑,亮出的是气势,是胆略,是男子汉的精神;楚云飞:最重要的是,军人要有精神,一息尚存,战斗不息。孙德胜骑兵连的壮烈浮现在眼前,一部《亮剑》足以扬我国威,振我中华,亮出国人之威风,诉出国人之怨气。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现在的新中国都必须具备“亮剑”精神,纵使内在的或外来的威胁时刻存在,“敢于亮剑”就是中国的回答。
2005首播的《亮剑》,曾创造了当年的收视奇迹,此后也是备受观众喜爱的重播剧目之一。从《亮剑》在上星频道收视表现看,其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9次,整体依然取得了0.53%的收视表现;在浙江卫视的播出仅2次播出但也取得了0.53%的收视成绩;中央台八套则以高达17次的播出次数获得0.38%的收视率紧随其后(表4)。《亮剑》受众与《还珠格格》形成明显反差,男性观众较女性观众无论从构成还是喜爱程度上看均更胜一筹; 35-54岁中年及中老年群体占据近四成比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喜好度提升;而从教育程度来看,小学及初中学历观众占据近七成(图6)。


大体来看,《还珠格格》《西游记》《亮剑》这三部经典老剧有各自的核心受众。除了播出频道本身的观众差异以外,女性观众爱看《还珠格格》;男性观众则偏爱《亮剑》;《西游记》则呈现老少皆宜、男女通吃的特点。经典老剧的特点在于不论重播多少次,都会有忠实观众心甘情愿选择收看。
05
新剧离成为“经典”
还有多远?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电视剧制作技术和数量远超以往,互联网上高水准的网剧也不断增多。然而,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也是屈指可数。老剧的多轮重播也从侧面凸显出大多数新拍电视剧短期内难以让受众产生共鸣。以《西游记》、《亮剑》为代表的经典老剧当年究竟花了多少制作费用?《西游记》在当年剧组是在缺资金、少技术的条件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历时近六年才拍摄完成的,更没有现在盛行的所谓“流量明星”和超级大咖的坐镇。这些老剧即使服化道没有如今的精雕细琢,特效也受困于当时的技术水准,老一辈电视人仅凭全身心的投入和难能可贵的匠人精神,辅以赴汤蹈火的勇气和开创先河的诚意,硬生生在各种不可能的质疑中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
对于现在众多的电视剧,制作成本更多流向“流量明星”片酬,导致影视剧的制作成本结构极其不合理,影响影视剧整体质量的提升。对于《西游记》来说,剧中用质朴的化妆方式描绘的人物形象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许多经典形象刻入观众内心并且被沿用至今。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观众的行为也是理智的,当粗制滥造的古装剧里充斥着各种“流量小生”和“抠图小花”的时候,《还珠格格》即使重播了上千次也不会觉得腻;当神乎其神的抗战剧中出现“手雷炸飞机”和“手撕鬼子”等雷人情节的时候,观众也只能不断收看《亮剑》的重播。观众之所以对老剧情有独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现在的大多数国产电视剧难以合乎观众的要求导致的。由此可见,老剧的多次重播并成为“重播神剧”的现象不足为奇。
多次重播的老剧不一定都是在艺术上有特殊的造诣,但其必然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观众的认同。曾经有朋友感慨:对现在的观众来说,86版《西游记》说不上极其优秀,离完美更是相差很多,只是在它出现之前,甚至直到现在还没有一部比它更好而已。作为观众听到这句话感觉尤其的痛心,距离这些经典剧目的创作已然数十个个年头了,能与其中个别剧目相提并论的却寥寥无几。其实,想要拍出更多的好剧说难也不难。要想拍好剧必须要用心,说的容易做起来难,进入市场中的太多人都无法沉下心打造经典。对于众多电视剧从业者来说,究竟是捞一笔快钱重要?还是为中国观众乃至全世界观众留下经典名作的意义更大?还需要自己琢磨孰轻孰重。而对于演员来说,让人们熟识剧目中的你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你同样值得深思,现在有大把的机会比如通过综艺节目提升自己的热度及商业价值,然而这样的曝光度却在不断影响其在新作品中的新鲜度及感染力。“工匠精神”在当今的生活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
新剧距离成为“经典”究竟还有多远?一颗对行业敬畏的心就已足够。
06
结语
END
尽管经典老剧在电视荧屏上仍在不断地重播,但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受观众欢迎的好剧,具备成为经典的潜质。而且,在新科技新技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未来,相信会有更多更加出色的剧目吸引观众,期待更多的新剧变成“新经典剧”,为观众、为中国电视剧行业树立新标杆,并郑重向老剧们说:谢谢,再见!
经典老剧重播新观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本组有多少进不去视组的活人呀,进来取个暖叭 (溯7)
- 新组打卡留痕 (只爱奢不爱)
- 云合对各平台独播剧砍掉数据百分比 (勿cue)
- 召集组员!一起助力开启小组中秋家宴! (小组活动官)
- 【关注】男性群像戏“失语” (勿c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