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制自己想太多的?
Masa.(始终与社会,保持一段自洽的距离)
前言
登车、出示健康码、刷卡、找位置、落座、打开手机、点开豆瓣App。突然刷到一个话题。放下手机,想了十几秒后,决定简单地反思一下自己的“胡思乱想”。你是如何克制自己想太多的?
正文
和同龄人相比,自己一直是那种想太多的“另类”。一件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偏偏到我这里,便总是“想三想四”,不肯罢休。

自我欺骗
等到去年,开始一段“放飞自我”的时候,便和很多人一样,陷入了“想太多”的困境中。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努力工作就是对的吗?好长一段时间,自己在生活、工作与人生之间,不断徘徊。有时为了一个话题,竟然在电脑前不吃不喝,把所有人的评论都仔仔细细翻看一遍,奢望能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
当然,这种奢求通过在外力量来救赎自己的方法,始终得不到神灵的任何回应。等到夜晚来临之际,变会感到这一天的白白浪费。当躺在床上时,便自我欺骗般的进行自我总结。
“想”的两种情况
想太多这件事,在我看来或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所思所想的内容都是无用的。在这里,我说说的无用是指没有任何“干货”的意思。虽然我一直不喜欢这两个字,但是思考许久,脑海中只有这两个字一直停留。请原谅我的才疏学浅。
另一种情况,在我看来是那种虽夹带不少干货,但却无法落地的想。各种内容、各种想法在脑袋中不断产生与消失,明明很有实践意义的思考结果,最终在几个小时以后烟消云散。或许是因为懒惰,也可能是其他因素的干扰。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我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去训练自己深刻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然后将思考的结果与现实结合,付诸于实践。许多人会通过读书、做饭或者进行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短期来看确实简单有效。但人生漫漫,倘若你几十年如一日般都回避的话,等到你即将离世的那一刻,未尝不会感到遗憾。
因此,如何将这种“想”转换成对自身更有帮助的行为是思考本身更为重要的事项。

你的玉在哪里?
如果这是一篇自我总结,我想,正文的内容便可以到此为止。因为最初打算对这个话题进行总结的时候,也仅仅是作为一种抛砖引玉来稍微梳理一下自己近期的想法。如果你感到意犹未尽,那么希望你能通过自己的经历,借由我抛出的这块砖头,不断打磨自己的人生之玉,续写正文的下半部分。
后记
深刻地去想
人需要去想,更需要深刻地去想。这种深刻会让你发现事情背后的本质,从而不断接近甚至到达事情的真相。同样的,这种深刻也会让你立足于放下,基于现状的思考,会促使单纯的思想行为,一步步逐步转化为梦想的实现。
是否需要去想?想什么?怎么去想?为什么去想?
蜕变
“想太多”,在我看来,或许是一个人发生蜕变时所必须要经历的一次历程。所以,我希望大部分人可以毫无顾虑的大胆地去想。一旦你发现自己想太多的时候,请珍惜这个瞬间。因为那是你背后的蚕茧出现缝隙的时刻。
再记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上面的文字,其实是自己近段时间思想变化的真实写照。是一篇自我总结的“再总结”。
从身外到自身
说到这半年最大的变化,便是将之前的关注点从外部逐渐转移到自身。开始逐渐思考自己真正奢求的生活是什么。如今,不必事事在意别人的评价。当然,至亲也包含在这个别人里面。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而我的解释还是那句话:无论你的角色是丈夫、妻子、父母、朋友还是领导、部下等,这些所有的角色都基于你本身而成立。
因此,不要因为生活中部分角色的过于投入,而忘记自我。这一番想法是我从《与社会学同游》这本书中受到的启示,也推荐给每一位阅读者。
这个话题,如果在去年总结,估计又是一番不一样的内容。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断更一年,如何生活 (Masa.)
- 元宵节后第一天,爬雪山 (Masa.)
- 趁着暴雪天气,进入霍格沃兹的魔法世界 (Masa.)
- 初四感冒啦! (Masa.)
- 24年的春节,年味是不是消散了? (M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