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斯蒂格利茨:宏观经济学在美国的失败
来自:magnus(Vos estis lux mundi)
。。。一般来说,市场是无效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忽视了或者说忘记了这些重要的教训。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的模型假设信息是充分的,风险市场本质上是完美的。它们提出了一些假设,根据这些假设,市场总是有效运行的。所以至少对我来说,它们此次对危机预测的失败一点儿也不奇怪。这是最近75年里最重要的经济事件,对科学来说,包括经济科学,最终考验它们的就是预测能力。面对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每个人都希望它能提前预测出来,但结果却大失所望,它根本就没有预测此次危机的能力。比它没有预测出危机更严重的问题是,根据它的理论,根本就不应该有危机发生,因为市场是有效的,既然市场有效运行,就不会有泡沫产生,如果没有泡沫,就谈不上泡沫破裂的问题,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所有这些导致此次危机的逻辑环节在这些宏观经济学理论那里都不会发生。人们发现这些作为宏观经济学核心的模型有重大缺陷。比无法预测危机、说危机不会发生更糟糕的是,即使危机已经发生了,泡沫已经破灭了,一些固守于那些理论模型的人,包括美联储主席,还在说:别担心,问题已经控制住了;次贷是有些问题,但还不至于影响经济全局--他错了。这些他使用多年并据此制定政策的模型显示风险将会被分散,所以在他说"风险已经控制住了"的时候,他的论断是建立在他熟悉的模型基础之上的,而这些模型根本就是错的--无论是经济假设还是数学结构上都是错的。。。 。。。经济危机前,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和金融当局认为把通胀保持在比较低的稳定的水平上会促进经济稳定和繁荣。但这是错误的。美国的通胀就是稳定的处于低水平上,格林斯潘就曾以将美国的通胀稳定维持在低水平上引以为豪。其实并不是美国把它的通胀维持在低水平,而是中国帮助它这么做的。中国汇率稳定,出口产品价格低廉,使得美国消费者得以享受物美价廉的产品。所以格林斯潘把美国的低通胀归功于自己,实际上并不是他的功劳。。。。 。。。格林斯潘在金融市场崩溃后面对国会作证时说,他对此很吃惊。和格林斯潘一样,世界上许多央行行长们倡导自我监管,即市场参与各方可以监管它们自己。在一次演讲中,他说,市场可以更好的控制风险,对于市场的崩溃,他感到很吃惊。我很吃惊他居然感到吃惊!(哈哈哈,这家伙还真是“局外人”or故作CJ?)我学的经济学教给我激励机制是如何起作用的。如果我们看看金融行业的激励机制,我们就会明白它们的激励机制是鼓励短视的过度冒险行为。要是它们表现良好的话,我们就要重写我们的教科书了。我们没有重写教科书,事实证明它们表现并不好,就像行业激励机制引导它们做的那样。当然,这种现象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市场是应该提供正面激励的,为什么市场提供了负面激励?这种激励机制对我们的经济没有产出正面效益,甚至给股东和债券投资者也没带来什么好处。这引出了关于激励的另外一个问题,企业治理。而企业治理的内容根本就不在宏观经济模型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郎教授作为公司治理专家被豆豆上的经济学NB们BS为不配谈宏观经济)这些模型去掉了银行、银行家、企业治理--它们去除了所有重要的因素,包括风险市场和信息。金融市场的功能涉及的就是风险、信息、资本分配和风险管理。(现在的)金融市场管理风险的方式是错误的,它创造了风险,错配了资本。这是非常严重的市场失灵。。。。 。。。多年以后--泡沫的破灭是在2007年--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仍然不足。失业率在美国仍然很高,现在下来一点儿了,大概是8.9%。但是每六个美国人当中依然有一个人无法找到全职工作。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宏观经济模型无法给出任何有益的建议。美国现在有许多人在讨论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在我看来,危机的核心问题是银行业运转失灵,整个金融系统和监管者也是问题所在。(所以这哪里是经济学、金融学问题嘛,显然是情报学、犯罪学、侦查学问题啊~)监管者应该知道如果对银行监管不力,那么银行就会做出格的事情。它们的历史劣迹斑斑。我们在过去200年间时常遭受危机。危机变得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实际上,自从里根和撒切尔1980年代开始实行放松管制运动以来,我们这个世界已经经历了100多次(经济)危机。实际上危机是常有的事情。监管者的错误就在于放任自我监管,也就是不监管。所以说,银行业是问题的核心,但监管者也有责任,因为它们没有阻止银行的错误行为,如果对它们监管不力,它们就总是出现问题。第三个问题的源头是经济学家,或者说"其他经济学家"。问题是经济学家们给政策制定者一些模型,告诉他们不要监管,而监管者就信以为真。。。 。。。在1997-98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就是这么做的。当时我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我经常到处规劝(亚洲国家)说,你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做的事情其实和我们教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恰恰相反,它实际是在鼓励你们走向经济衰退--可它却成功了! 。。。对全球金融稳定来说,更根本的问题是银行太大以至无法正常倒闭以及相互关联度太深的问题仍然存在。为什么这是个问题?如果这些银行太大以至无法正常倒闭的话,就意味着你可以追求风险,而如果你成功了,风险带来的好处都是你的,银行把收益都放到了它们的口袋里;但万一你失败了,有纳税人给你买单。我把它称之为"伪资本主义"(ErsatzCapitalism),也就是说,把收益私有化而损失社会化。。。。 http://www.caijing.com.cn/2011-03-21/110671130.html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读书》杂志2025年第04期出版上市 (杂知盒子)
- DeepSeek之读书 (_-Gabriel_-)
- 2025年第1期勘誤 (谷子)
- 读毛姆 (_-Gabriel_-)
- 《读书》杂志2024年回顾 (杂知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