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琪琪虫
江南 10092110104 通信工程系 吴天琪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却没有一点江南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所有描写江南的文章都是那么的美,那么的诗情画意。小桥流水人家,是我想到江南时想到的第一个词,有着青阶石板桥,古朴的木房的小镇,是江南的最好诠释吧。 但其实我们生活的地方已经不在如此,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充满着现代气息,繁华却没有一点能联想到江南的感觉。于是我们同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人一样,作为一个游客,去游览各个充满江南感觉的地方,去品味那种江南独特的美。 江南,美的地方确实很多。在很小时就去过杭州。一代诗词大家苏东坡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景致处处都有如诗美名:春晓苏堤秋映月,夏采风荷冬赏雪,夕照雷峰晨观鱼,柳浪闻莺晚听钟。流传千古的传奇,都发生在如诗如画的西湖山水间。西湖上有三座情人桥——断桥,有白娘子许仙的传奇;长桥,有梁山伯祝英台的十八相送;西泠桥,则是苏小小和阮郁的悲剧爱情的见证!有了他们,西湖多了几分缠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起杭州,总是会想起苏州。我喜欢苏州,喜欢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就是一个穿着旗袍抱着琵琶的女子,十指纤纤,转轴拨弦,婉转莺啼地唱起了《枫桥夜泊》。二千五百年的城市,老城区中,看不到高楼大厦,只看到粉墙黛瓦,整座城市与园林浑然一体,古典的书香味飘散在大街小巷。 一座座苏州园林甘于寂寞地闭门深锁,就像隐居在此的园林主人,不求闻达,不求显赫;一扇扇小小的园门让经过的人毫不在意,甚至,不会多看上两眼。然而,又有谁知道,在这扇不起眼的门里面,却是亭台楼阁,假山流水,楹联题刻,极尽风流。主人在园子里过着淡泊、与世无争的生活,似乎真是超然物外,飘然隐居了。 印象中,乌镇算是江南最有代表性的小镇了,不过我没去过,对于乌镇的暇想很多源自乌镇的图片,那如悲欢般分明的黑白构色和简洁利落的线条构图,干净清爽,温婉沉静,在清清冽冽地表达出江南水乡的意韵时,恰到好处地仿佛作画,留白般地予人无限的暇思,你可以寻着江南小巷湿漉漉的青石地板的无限延伸随时光回朔百年、千年,透过那经历风霜的轻灵水净,感知它历经千年洗炼的沉稳淡定,或者你可以反窥经年以前它的大气繁华和富甲昌盛,总之,宁静沉稳也罢,绚烂磅礴也罢,全在你。 江南水乡,也许就是大家眼中的江南。余秋雨的散文《江南小镇》里对江南水乡这样描述:“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悠久,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我想乌镇、周庄、同里、西塘大抵都是这样。 江南的美景数不胜数,除了各种古镇,江南的山山水水,都是具有它独特的气质的。江南是以水驰名,柔媚,明丽,波光粼粼。有水,没山,水便会寂寞;有山,没水,山便会孤独,所以江南虽无崇山峻岭,星罗棋布的,倒也长出了几堆山,大多傍着水,像大自然为水立的碑,诚非名山大川,然典故众多,近乎无一石无来历。因而,江南的山,不胜在气势,乃胜在文化。山水情人先生说: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一种诗情文化,一种画意文化,一种韵味文化,一种秀美文化。它蕴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有着禅意般的美丽。 江南的春,是江南最美的季节。现在正值江南的三月。江南的三月,充满了诗情画意。宛若溪畔浣纱的女子,柔情似水;宛若吟风弄月的女子,妩媚多情;宛若采莲的女子,清艳脱俗。 江南的三月,草长莺飞,鸟啭莺啼,蝶儿翩翩;江南的三月,晨光明媚,小草低吟,花儿浅唱;江南的三月,樱花盛开满山桃红,杨柳依依处处梨白,它是春天清雅的嫁妆。 江南的三月,花的海洋,蝶的世界,鸟的天堂。是我谱不完的春日恋歌,是我写不尽的春日诗篇,是我品不完的春日神韵。 古往今来,究竟有多少文人墨客被江南的三月所倾倒,与它结下不解之缘,无法一一细数。只因桃红柳绿的清新、和风细雨的淡雅、天然形成的风韵,这令人窒息的人间仙景,美不胜收,必定是惹得文人墨客们结伴作诗、临摹入画,给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咏春名篇,令人百读不厌,看不完的跌宕多姿名作,令人留连忘返。白居易曾任江南刺史,谢任后,写下了《忆江南》三首,其中之一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者笔下,江南美景,呼之欲出,让人向往。 江南就是这般,美的那么缠绵,那么柔软,牵动着人们的思绪,触动着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