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老外当家教zt
annie
春节翻看大学时的照片,又看到了David的照片,我的思绪飞到了十几年前的大学时代。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系高年级的同学找到我,说有一个老外想找一个家教学中文,要求是中文系,且英语比较好,问我愿不愿干。给老外当家教,既挣钱还能练口语,这等美差岂能不干?就这样,我给外国人当起了老师。 David是美国人,年龄与我差不多,汉语有一定基础,但达不到交流的程度,跟我的英语水平差不多。一见面,David给了我一张他的名片,我印象很深的是他的名片上印有自己的照片,这种名片在中国很少见,我毕业后只在一家外语学校见过一位外教的类似名片。我现在自己的名片上印有电脑处理过的头像,追本溯源还是受了David的影响。 David的中文发音不错,他说是占了他母亲的光,因为他母亲是搞音乐的,对声音特别敏感。我们每周二、周四上课,见了面他第一句话一定是“Hi! How are you?(嗨!你好吗?)”我的回答也公式化地“Fine.Thanks!(挺好,谢谢!)”但有一次脱口而出之后,马上改口:“No,on the contrary,verybad.(不,正相反,非常差。)”因为前两天我遇到一件烦心事。他听我讲自己的故事,眼睛里满是同情。他建议今天的课就不要上了,洗个澡精神精神。David一个人住一套房子,卫生间很大。他把我领进卫生间,给我找浴液和洗发水,那时我才知道Shampoo(香波)不是洗发水,而是头发柔顺剂,中国的洗发水一般和Shampoo渗在一起。David建议我多用点Shampoo,因为我的头发看上去乱蓬蓬的。之后又问我“Bath or shower?(池浴还是淋浴?)”我只知道洗澡是Bath,没学过Shower这个词,Show有“展示”的意思,加er,意思是“展示器”?这与洗澡有什么联系?正瞎琢磨,David说,还是Both吧,舒服一些。 洗澡的时候,听见David在摆弄录音机,洗完澡出来,David给我一盘自己录制的录音带,说这是一盘音乐磁带,听听有好处。回去一听,是一盘基督教赞美诗音乐,或者叫“圣歌”,中文的。那时我已交了入党申请书,怎能相信“大哉圣哉耶稣之名”?但圣歌的曲调安详、平和、辽阔,我很喜欢,调子至今能哼出来。后来读一篇文章,评价汉城奥运会主题歌《Hand in hand》有“圣歌之韵”,仔细想想确实不假。 没想到耶稣后来成了我们经常争论的问题。David为了说服我,专门给我放了一盘中文录像带,讲的是耶稣的故事,我看了之后,提了很多问题,他用中文磕磕巴巴地说:“我们相信耶稣,因为他是真理。如果耶稣不是真理,那我们不是相信一个谎?”我说是不是真理要用实践去证明,他说要是去证明,就说明你对耶稣不相信。他从小跟着父母进教堂,听着教堂的钟声长大;我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世界观差别太大。这样的争论永远不会有答案,但一定会增进理解,它不仅没有破坏友谊,反而会友谊之树生长得更茁壮。 在与David的争论中,我也体会到了全部忘记母语的境界,在你真正使用外语的时候,真的是Bolt out(脱口而出),根本不用想语法,如果有单词不会说,拐个弯,用其它的词代替,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后来几次与外国人接触,或者出国在外,开口说英语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就用最简单的词,最简单的语法,没问题。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不是用来考试的。 David的美国朋友不知从哪里弄到一幅中国画,画的是昭君出塞,说很值钱。David拿来给我看,问我能值多少钱。我说艺术品没有价值,5000元或者10000元人民币不一定。David听了,狐疑地看着手里的画,不敢相信这个月亮下的中国女人会值这么多钱。那天好象是周四,他约我next Saturday(下周六)去拜访那位画家,隔了一天,他找我,说不是说好周六去吗?我说你不是说NEXT Saturday吗?他笑了,说next Saturday就是离说话那天最近的Saturday,实际上是On Saturday(在周六),星期四说next Friday(下周五)是第二天,说next Wednesday(下周三)就是5天以后了。从那以后,每次和David约定时间都要把ON和NEXT搞清楚。 David后来去了北京,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他走后不久,另一个外教找到我,想让我当他的家教。我愉快地答应了。他是个营养学家,一边当外教一边研究中国饮食,也是美国人。他的中文说得不错,我的口语没什么进步,口味倒提高不少,吃过他做的墨西哥风味的饭,还有一种无酵饼,他吃得津津有味,我却感到难以下咽。他也是基督徒,并一心想把我培养成基督徒,给我找来了香港出版的中文教会刊物,我们上课的课本就是中文版的《圣经》,只要是与基督教有关的问题可以不受上课时间的约束,随时找他都行。过圣诞节时他专门到我宿舍向我祝贺节日,并送我一支花杆的圆珠笔,我至今还保存着。 在他之后,我还短暂地教过另外一个美国人,他学汉语的目的是For business(商业目的),完全没有耐心学发音,甚至用英语绕口令向我挑战,以说明学另外一种语言是多么难。好在这个绕口令David曾教过我,他的“阴谋”没有得逞。 从我与外国人接触的经历来看,大部分外国人是友善的,个人修养是好的。有时我能觉察到他们对中国人看不起,但从不表露在外。与他们交往要不卑不亢,不要把他们看得高人一等,更不能自己把自己瞧扁了。在外国人面前,最重要的是自信,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的自信心也是最强的,我们中国人要发奋图强,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在外国人面前才能挺直腰板,这是最根本的道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一名中文老师 (空白)
- 陶老师和潘老师的线上实习课 (易汉语)
- 想找个外国人聊聊天,顺便学习一下英语 (苦加咖)
- Recruitment of English Teachers with High Hourly Pay 高时... (William)
- 找一话痨 (Sky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