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图书的消亡路径

小药师

小药师 组长
2011-04-03 19:25:3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小药师

    小药师 组长 楼主 2011-04-03 19:26:21

    机构: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姓名:丁怀超 我倒是感觉,并不是真的有一天纸介质图书整体上消亡,但是,纸介质图书的应用范围必将逐步缩小,成为小众读物,成为工艺品。

    2011-1-22 8:57:00 >>回复(0) 支持(3) 反对(0) 15楼说 机构:凤凰国际书城 姓名:焦健 中国纸质图书销售额开始下降或许在20年后出现。作者麦克?沙特金是电子书的超粉,做一些对电子书乐观评价无可厚非。中国国情不同,电子书技术和商业运作模式达到成熟至少10年以后,中国的休闲读物必然快速向电子书途径发展,但幼儿书童书必然继续发展纸质书,而应试教育制度存在,教辅书必然长期存在;纸质工具书生存时间或许与地球同寿,对专业人士来说,同时翻阅3-5本工具书是常有的事,电子阅读器显然不可能同时弄3-5个。在推崇电子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不容忽视纸质书顽强的生命力。2011年1月10日,立此存照,关注电子书和纸质书的未来。

    2011-1-10 10:00:00 >>回复(1) 支持(0) 反对(0) 14楼说 机构: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姓名:董文利 作为一名传统出版业即印刷版图书的从业人员,真是感到前途渺茫,出路何在?历史证明,时代要进步,就会有牺牲,就会有人付出代价,这代价我们承受得起吗?全国500多家出版社,这么多从业人员都能从电子出版业中分得一杯羹吗?无奈!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世界啊。

    2010-8-23 9:32:00 支持(0) 反对(0) 机构:北京华腾知本图书有限公司 姓名:高锐 2011-1-4 14:02:00 在国内,在一些规则和利益分配还未定的情况下,不必恐慌。我觉得,目前,转型只是趋势,传统的出版/印刷并未受到冲击。 关注,继续关注。

    回复(0) 支持(0) 反对(0) 13楼说 机构:四川新华发行集团 姓名:曲莉莉

    赞同作者所言,这是趋势。就像邮局没人再去寄信件了一样,也如同音像制品的销售每况愈下一般,纸质图书等到那些觉得学习电脑操作很麻烦的人老去之后,估计就开始走高端路线,专门为一部分迷恋它的人群服务,就像胶片相机现在只是部分玩家执着喜欢那样。大家仍然在阅读,只是用的是身边最方便的阅读器,最大的可能是手机,因为多带一个电子阅读器在身边很麻烦。

    2010-10-8 11:39:00 >>回复(0) 支持(0) 反对(0) 12楼说 机构:北京博闻春秋图书有限责任公司 姓名:李震 电子书和网上阅读的确影响了纸质图书的发行量,但是完全取代是不可能的,纸质图书永远不可能消亡.现实电子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都有他不利的地方,不管是保存还是收藏,纸质图书永远都有它的优势,传统的图书经历了上下几千年,影像传统的只是一部分,不能是绝对怎么样!

    2010-9-21 19:39:00 >>回复(0) 支持(0) 反对(0) 11楼说 机构:浙江省温州新华书店 姓名:陈志一 纸质书不会消亡,只是现在的主导地位将会被电子书所取代,什么时间,肯定是我们的有生之年喽。

    2010-9-2 11:09:00 >>回复(0) 支持(0) 反对(0) 10楼说 机构:北京中图弘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姓名:王成国 不知道地球和纸质图书哪一个先死啊。如果地球不死,传统出版商们务必守好现在的“仓库”,再过50年100年,纸质图书肯定会是收藏界的宠儿,到时候等着咧嘴笑吧。只是在你生命如果存在的前提下。哈哈。

    2010-8-30 13:05:00 >>回复(0) 支持(0) 反对(0) 9楼说 机构:北京中青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姓名:李玲香 赞同作者所言。不管你愿意与否,我们都得被时代裹挟着前进,那时候,也许你就爱上电子书了,一如爱纸书一样。

    2010-8-30 10:36:00 >>回复(0) 支持(0) 反对(0) 8楼说 机构:青岛出版社 姓名:高继民 不太同意作者的看法。我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手持阅读器和网络平台会成为大众的阅读常态,但是,纸质图书不会消亡,它的地位会下降,它所承担的任务会分流:资信类内容大量转向网络和手机,文本和小说会转到手持阅读器。然而,视觉艺术和儿童图书纸质依然是最好的介质。纸质图书的体验美、工艺美、独特的表现力、方便性是很难被取代的。只要它的功能不能被完全覆盖,它就有存在的价值。

    2010-8-28 9:13:00 >>回复(0) 支持(0) 反对(1) 7楼说 机构:汉王科技 姓名:张磊 最终应是内容呈现方式逼迫纸质走向消亡,硬件只是支撑而已.

    2010-8-28 8:29:00 >>回复(0) 支持(1) 反对(2) 6楼说 机构: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水墨书乡书店 姓名:高云飞 支持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的人是以社会总是在前进为主要论据的,而反对者往往并不底气很足,是因为他们只能找出一些琐碎的理由,列举诸多纸质书的好处,这些好处似乎只有少数人会看好。 我想谈的是,真正纸质书的优势并未被世人认识到。这要从很高的层面来讲。我们常见的逻辑是,那些高等的科技手段总应该取代那些低级的科技手段。按此逻辑,电子书当然应该取代纸质书。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把纸质书看成一种科技手段呢?如果它不是科技手段,那还有可比性吗? 纸质书对人类的重要性可能被各位低估了,它不仅仅是一种帮助人类进步的工具,而且已经深深融入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之中,对纸质书的喜爱代表着人类的返祖,就像一个人怀念童年一样,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反对形式。 现代文明,为什么建立了一种看似完美的运行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动力是商业。商业模式以科技为手段,让一切变得更加虚拟,让一切人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务实。但是,正常的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人类需要浪漫,需要活力,更需要真实感。 越是现代文明,越让人感觉虚假,越让人觉得被架空。整个社会就如同一个人一样,过多的理性给他带来过多的不良情绪,这种情绪该怎么释放?图书是一种传统媒介,显然很有利于这种情绪的释放。 好吧,大家肯定很多人不相信这种真实感对人类的重要性。我也是今天看百道网推荐的《真实经济》中提到星巴克成功的秘诀,它说,星巴克制作咖啡的过程都是开放的,所以尽管它卖的很贵,但是人们很需要这种真实感。你现在要拿什么电子书取代纸质书,就是在触动人类心理的底线,谁能容你? 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公民的功利意识就会越淡化,反工业文明的情绪就会越强烈。所以,各位前辈,各位同行,完全不必担心纸质书市场会死亡,这绝对是杞人忧天。

    2010-8-27 22:08:00 >>回复(0) 支持(1) 反对(0) 5楼说 机构:湖南省桃江县新华书店 姓名:徐蓉洲 电子书是社会的进步,是时代的趋势,我们从来不抵制电子书。现在我们集团总部已经和汉王电子书联营,并顺应时代的发展,自主研发了一款适合小学生的高科技产品——“天闻”点读笔,正在火热销售中,与我们的纸制图书并存在各门店中,暂未发生冲突。

    2010-8-27 16:43:00 >>回复(0) 支持(0) 反对(0) 4楼说 机构: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姓名:曹学军 出版社要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引进熟悉互联网应用平台建设的技术和营销人才。

    2010-8-24 10:12:00 >>回复(0) 支持(0) 反对(0) 3楼说 机构:云南人民出版社 姓名:张力山 其实编辑的价值,选择的价值会一直存在,电子化合垃圾化可以画等号的,所以出版社的价值会长期存在,只是如何最大化的问题。

    2010-8-24 9:46:00 >>回复(0) 支持(0) 反对(0) 2楼说 机构:安徽巢湖市新华书店 姓名:徐少华 该来的是一定要来的,趋势是不会逆转的。

    2010-8-24 8:12:00 >>回复(0) 支持(0) 反对(0) 1楼说 机构:印刷工业出版社 姓名:佟晓波 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我们可以试着猜测一下: 1、500多家出版单位,对了还得包括新华书店、民营图书渠道商联合起来,共同抵制电子书到来。我们按省市划分片区每天出动1000人到中南海、文化部、人民信访办等地静坐示威,非暴力不合作! 2、先刺激一下杂志、报纸等传统纸媒,他们比我们还苦大仇深呢,制造事端,挑起纷争,围攻平台,抢砸电子阅读器,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3、重走红军长征路,向西部、向青藏高原、向昆仑山,总之向人迹罕至的地方开拓市场,不认字我们还负责扫盲—这叫加强售后。我们争取在珠穆朗玛峰开设农村书屋,我们的口号是:不求最大,但求最高。

    2010-8-23 14:21:00

  • 小药师

    小药师 组长 楼主 2011-04-03 19:28:51

    这是在2010年与2011年之间业内对电子书和纸质书的讨论,我希望在五年之后我们可以回头看看现在的我们。。

  • 小药师

    小药师 组长 楼主 2011-04-04 13:27:40

    @ 紫薯君,当然想。。

  • 小药师

    小药师 组长 楼主 2011-04-04 13:27:58

    2011-04-04 12:51:07 萧轶二世 (收书如洪水,看书如檐滴) 黄总,没有美女顶你?我来顶!


    你ls就是啊。

  • 小药师

    小药师 组长 楼主 2011-04-04 13:28:59

    @ 浮生六记@周末风,五年之后再说吧。。

  • 小药师

    小药师 组长 楼主 2011-12-29 20:18:37

    今年媒体炒作图书行业内的两个主题是电子书与实体书店的倒闭,媒体上的评论基本上是会讲不做事的那些人做出自己的判断,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要听信媒体上的炒作。将来的事会如何发展,几乎没有人可以预测准确,当然媒体也是。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91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