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论怀古》论语逐句14.9 德在力行不在言表
靳莉
论语逐句14.9德在力行不在言表
主讲:李国栋老师
音频地址:http://xima.tv/4A7Vwy?_sonic=0
今天要学习的是论语宪问篇第十四31到35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子贡方人”就是子贡批评别人,评价别人,以批评为主。赐就是指子贡,子贡本身贤乎哉——是觉得自己很优秀,是吗?夫我则不暇——要是我的话我就没有时间。这里面所讲的贤乎哉,子贡如果去批评别人,肯定是说别人不好吗?这不好那不行。那就是说我也行也好,孔子说我就没有这个时间,没有这个闲工夫去批评别人。如果觉得自己好,你应该把你的能力做出来,表现出来。
所以后面一句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子贡为什么批评别人?就是说我比他强,你看他这么不好那么不好,言下之意都是指我比他强,我比他贤,肯定没有说我比他差,然后到处跟别人说我不如他。我们现在能见到这种人,我这个也不如那个也不如,但从他内心里来讲,他是这样想的吗?如果不是的话,那就非常之糟糕了,就是一种假谦虚。这是违背这个人自己本性的,实际上是一种最为严重的不诚信。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之,如果你觉得自己比别人好,或者是担心别人不知道,你更应该担心的是什么,你做不到。在之前我们学过一句——人不知而不愠。如果别人不知道、不了解你,肯定是不了解你多么的贤德贤能,你也不生气。算一种很好的品格。 你不要怕别人不知道你,你要担心,真的让你要办个事的时候,你能不能办得了。笼而统之地讲,你究竟能干什么,是不是个有用的人?你能不能承担起自己相应的社会责任。注意这里明确地讲是社会责任。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我们的教育虽然也讲是要我们承担社会责任。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训练成,了不起承担点家庭责任。这是(平常人)活着最大的作用,最大的用处,与社会之德不相干的,我主要就是为了这个家活着,这个已经形成一个定式了,在中国范围内是这样的。我们去到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很不一样了。有的国家的人在经过它的教育体系之后,他为什么活着?他为神活着,他为信仰活着。有的国家的人他为什么活着?一个国家里面(的人)也不一样,有的他就为金钱活着,就会享乐活着,都不一样。有的是稀里糊涂,也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各种各样情况都有。但是这里所指的能不是指个人的能力,而是指对社会都对众人的作用。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是指家庭里面的人,是指社会上的人,所以讨论的基本条件就在那里。
我们跳一句来,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讲这个骥就是千里马,千里马不是因为跑得快,力量大,跑得持久而受人称道。称道的是什么?称其德也。一匹马怎么会有什么德?在这里是指它在千里马的名头下所产生的影响。好比你有一辆车(比方说你身体像一辆车),这辆车性能非常的好,油门可以加到多少马力,但是在你不论怎么样地去给它释放它的力量和能量的时候,你都没有让它真正地由此及彼的去施展它的运力,它没有产生它运输的作用,那么就没有影响。 像一个人记忆力特别好,心思也特别敏捷,读的书也特别多,但是没有产生任何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就好像我们这里所说的,是一匹千里马,也很有本事,但是他的这些力量,这些持久性耐久性没有产生作用,那就无德可言。所以我们今天的题目定为:德称其力不在其表。就是说他的力行所作所为所产生的影响,这个才是他的德之所在,而不是他的言辞当中的、名义当中的所谓的德。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子贡方人说赐也贤乎哉。子贡所方人、所批评人、评价人肯定都是在言辞上面来讲贤德相关的事情。
孔子讲说实际上应该去干什么?去做事。因为有那么多事,你越是贤德,社会越需要你,那么你要做的事情也越多,而且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你哪有闲工夫去跟别人去表现自己,没有必要去表现。所以后面讲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你去做你的事,在你的力行当中,你的能力别人看到多少那是他的事,和你的能力究竟是什么样已经没有关系了。
后面又讲到了别的人会怎么来看待你。比方说“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讲的是什么?在做事的时候会碰到有人有欺诈,或者是不相信。这两种情况不同,不相信是说你做的他不信;欺诈是什么意思呢?不管他相信不相信你,他反正就是要骗你。一个是疑,一个是诈。我们把它都放在这里,都是不好的品格,那么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不逆诈,你不提前逆着他的欺诈而采取行动,也不会去对他的不信进行抑制。通常情况下看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说人家不相信,我就要对这个事情非常之在意了。然后对于这种欺诈的人,我们一定要提前设限的。因为你如果提前不去给他做一个准备,去抵制它的欺诈行为的话,你很有可能会受伤。
这里孔子讲的说不做这些事,抑亦先觉者,如果发生到被欺诈或者被不信。因为它会产生影响。欺诈产生的影响就是什么呢?你被他骗了;不信产生的影响是什么?你对他做的事情他并不相信,所以你的努力都白费,这是这两种影响。
当你发现的时候马上就能觉察到。当在具体的事务当中发现了有诈或者有不信,你立刻能觉察,觉察之后你会做什么?首先你就不受他的骗了,不受他的欺诈。其次是什么?碰到不信的,你就不再更多的去投入了,因为没有用,你在白费力气。
后面问是贤乎?可以把它当成问句,说这样就叫做贤了吗?如果你在抵制欺诈和不信任这两件事情方面做的特别好,哪怕是没有浪费时间去预防它,也能够做到一旦发生你能够最小化地避免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是什么呢?),你该做的事没有做。因为你的任务并不是去预防欺诈,也不是去抵制不信。你要做的是“患其不能也”任务当中的你该做的事情。你需要注意的是“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当中的德。要关注的不是“子贡方人”当中去评价他人,而是要说“夫我则不暇”(为什么不暇)当中的主旨。因为你的时间要用在该用的地方。那么这里面我们就知道这些都不是我们要去做的。“称其德也”的德,在现在来看,在人类范畴内,在世界范畴内,我们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可大可小。说起来好像也很大,实际上也会非常之小,就在一些细节当中。
再下来一句(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微生亩谓孔子曰,他一说话就露馅了,你就知道这个人品德不行,为什么?他说丘何为是栖栖者与?丘就是直呼其名,就好像我们一个小孩一见大人直呼其名,或者两个陌生人相见,连您字都不会用。像我在德国学习的时候,德国人笑话过英国人和美国人所说的英语,说他们居然没有谦辞。德国的“你”我们如果熟悉了的话叫Du。如果不熟悉有一个尊称叫做Sie 。就像我们中国的见了面熟人可以称为“你”,但是对于陌生一些的人、或者值得尊敬的人称之为“您”。
在英语当中没有,所以我们看很多时候比方说英国脱欧或者是美国所做出来的很多事情,其实在以前的欧洲国家来看是比较蛮荒的一些事情。在他们的文化角度来看,虽然它的科技很发达,但是架不住别人还是觉得这样是不是有一些粗鲁。微生亩一张嘴就说,丘何为是戚戚者于,你这么一说话就已经很没水平了,礼貌不懂,非常地傲慢。他问说你为什么总是这个样子凄凄。我们讲凄凄惨惨,总是忧心忡忡的,总是这么多忧虑。无乃为佞乎?你这是不是有什么奸诈之处,或者是想要做一些巧言辩辞。孔子的回答:“非敢为佞也。”也不是说我敢做这个佞人,牙尖嘴利,奸诈的行为我也不敢去做,疾固也。是怕什么?怕太过于固执。
我们以前学过说学则不固,你如果一个人他对于所有的事情形成了定式认识,固定了,认为就是这个样子。那么他就会认为不需要再学习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担心肯定很少。因为它的世界基本上像一块石头一样,很多地方就是这个样子,自己的人生以后一看也知道了,就是这个样子。世界上的人我早都见过了,就是这个情况了。好就是这样,不好也是这样。
那么他慢慢的生活就会怎么样?塑料化。塑料这个东西的特点就是说,当温度降低以后他就硬化了,时间久了以后风化了、脆了、就破碎了。这个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说供比方说同样是一个树叶,如果它是一个有生命状态的,它就是柔软的,枝干都是这个样子的。当它干枯了以后,它就变硬了。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明白生活、人生都是动态的,那么你自然在观察当中,就会看到很多需要我们去努力的事情,你哪有时间去评价别人,是吧? 你还哪有时间去逆诈,不亿不信,没有那么多时间,你要忙你自己该干的事,对吧?但是也不要被人家骗,也不要傻乎乎地在水泥地上种庄稼。最起码也要做到这个抑亦先觉者。是贤乎你也可以算,还不错。总比被骗了要好,比傻乎乎的做一些无用功要好。这里面的“疾固也”讲不能够太固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的“栖栖者与”,他担心的更多,使自己还是与众人相关的事情,我们作为一个思考题,大家去想一下。
文字编辑整理:郑彦敏。校对:郑彦敏。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Deepseek学习及人工智能相关需求收集 (格物正心)
- 西哲课一是否要对富人额外征税 (靳莉)
- 学习路上,如何面对身体的小障碍? (靳莉)
- 新学员如何看待学习 (靳莉)
- AI为什么可怕 (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