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Dylan,我的英语很穷,我不是一个好歌迷,但是我爱你!(上海演唱会记)
来自:Rockwen
头一天晚上辗转反侧的一宿没睡好,半夜老婆迷迷瞪瞪的问我说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有心事,我说有我的心事就是我花了500块钱看Bob Dylan的演唱会,我从来没花过这么多钱看一场演唱会,我担心我完全听不懂然后造成严重的浪费,还没等我说完,老婆就又睡了过去。 早晨起来,我沐浴更衣刮胡子,还特意给我的军靴上了油,擦的锃亮,我对自己说,我要以最好的状态去参加这场演唱会,去膜拜Bob Dylan的音乐。可是没用,我还是觉得不踏实,于是我又给包里塞进去一本《老美国志异》,这本书由于我觉得一开始的地方写得有点太过夸张,语言风格委实让我难以接受,于是一直被我束之书柜。可是还是没用,在车上打开看了几眼,还是看不下去。怎么办,于是我又开始上网了,我来到了网上。我看到北京那一场的歌单已经出来,我挨着看了一遍歌词,还挨着看了一遍清姐的翻译。可是还是没用,因为我知道,老头子每场演出的曲目都不定,我浏览过老头子的官网,我知道老头子这一辈子唱过来的歌真的是太多了,而我真的不是一个好歌迷,我只听过四五张专辑外加几首散落在各处的金曲,这还不是最打紧的,最打紧的是,我的英语还很穷,我曾经尝试着翻译老头子的歌词,几首之后就弄不动了,对着字典都干不了的事,可想而知。唉,算了,看来真的是要浪费了。 八点一刻,在简单的舞台上,随着简单的灯光效果,几个打扮简单的家伙开始了。四五首歌过去 ,当我已经记不清已经几首了的时候,我彻底的放弃了歌词,我以前一直以为我的英语很穷,但是今天才知道我的英语还真不是一般的穷,简直是穷的叮当乱响,我放弃了对歌词的理解是因为我连老头子刚才唱了什么歌都不知道,我真的听不出来,整场演出一十六首,当时听出来的只有“安可”的那两首, 最让我无法忍受我自己的是,事后我看到了歌单上第八首赫然列在那里的“Blind Willie McTell” ,这是之前我特别留意过的一首歌,我还郑重其事的翻译过她的歌词,我还把她用作我的博客门铃好长一段时间。 不过,呵呵,不过,不过我还是在现场感受到了巨大的幸福,虽然我既不知道歌名又听不懂歌词还看不清脸和乐器,当几个家伙最后站成一排的时候,我还是想说,我爱他们。 因为除了歌词,我还有可听的。我喜欢老头子的嗓音,唱腔,喜欢他对每一句所进行的随性的处理,尤其是那故意着重对最后一个发音还带着点爆破往上仰的处理(请原谅我如此不专业的描述),有些地方其实你不需要知道录音室版本是什么样子,你照样可以听出来老头子在现场所作的变化,每遇到这样的点,我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个时候的老头子就像是一个顽童,你可以很清楚的听出来他是故意的,他自己玩的不亦乐乎。我还喜欢Blues的感觉,每首Blues风格的歌响起,我都听的很爽,我能感觉到这些歌离我不远,离我们脚下的土地不远,我喜欢贴着土地的东西。我还喜欢这些顶级乐手层次丰富张力十足高水准的演奏,结实的鼓,清亮的吉他音色,大提琴作贝斯,还有那个我循着声过去盯着瞅了老半天也没瞅清楚,事后才知道叫electric mandolin的东西,虽然没有大段大段的吉他SOLO,但是那些即兴的RIFF同样让我激动不已,不至于泪流满面,却足以使我摇头晃脑沉醉其间。我明显的感觉现场的音乐部分要超出录音室作品,一些私录专辑貌似也能支撑这个观点,老头子有的歌除了歌词不变,编曲甚至旋律全都会变,而且一次和一次变法还不一样,我甚至觉得老头子这也是故意的,他是有意有让歌词弱下去,让音乐浮上来,也许他现在更在乎的是他的音乐,也许在有些时候,他的唱和歌词也只是扮演一样乐器的角色,就像他的口琴一样。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和猜想。 总而言之,老头子只用音乐的部分就完全可以虏获我,打动我,我就很享受,说的再简单一点,我其实就是喜欢这么个调调,就是喜欢Bob Dylan的这种调调,我就是喜欢这摇滚的调调。Bob Dylan,请原谅,在这一生大概只有一次的现场,我的英语很穷,我不是一个好歌迷,但是我爱你! 大梦一场!美!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心血来潮,模仿Dylon 写几句 (另一株向日葵)
- 你们为什么喜欢Bob Dylan (狂阿弥)
- 成都召集令 (先放放)
- One too many mornings里这句如何翻译理解呢? (半颗苹果)
- 录了期迪伦《摩登时代》的播客 (假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