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系列《字里人间 姑苏篇》(上:园林篇)
来自:德德德

姑苏篇(上)
最是楼台亭阁美,独缺古人弄管弦。

枕波双隐:
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记载了一段清时耦园主人沈秉成夫妇的伉俪情深。不单是墙上的诗句,吾爱亭、听琴轩,爱情这一主题洋溢在耦园的每一个角落,清风落叶下的每寸斑驳,是这对才子佳人用心经营的人间天堂。

花步小筑:
在宅第后花园中的这处“花步小筑”,充分印证了留园中随处是景的一大风貌。在这浑然天成的云墙碧字前,不觉放空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织簾老屋:
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是多少读书人心之向往的生活。老者静坐不语,童子一旁侍候,过一人好奇发问:先生静坐为何?童子曰:先生织帘颂书,织累了读会儿,读累了织会儿。人又问:那为何不见竹帘,不闻书声?童子曰:都累了,睡会儿。

东园一角:
原为留园主人家的大戏厅,建国后改建为“东园一角”。听现在这个名字,怎么也联想不到原来此处的歌舞喧嚣,如今虽只剩下游客来去纷纷,但其于手机前后的表演同样精彩,倒也算:你方唱罢我登场了。

吾爱亭:
游人观景有一个怪现象,同样一处景两边可观,可大多数偏好把一边愣看,另一边无人问津。他们看着也并非一行或一团,想来许是觉着人挤人还能看得见景,是件比不了的美事。

嘉宾亭:
嘉宾亭在拙政园众多名亭中不见经传,但其匾额楹联框起的翠竹掩映、奇石碧色,已然勾勒出了这座名园的大致轮廓。真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豹。

涵碧山房: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涵碧二字也不单指池水,更喻山林在池中的倒影。文化不分国界,眼中所看永远也比不上心中所想。

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园中此处种有各样田园风味,但不知老爷子抬头瞅见的这五朵金花,是否还合胃口。

延月,和梳风相对,圆形的小门打开,迎来了一阵错落的嬉闹。

梳风:和延月相对,圆形的小门关上,迎来了一位安静的孤独客。

晚翠:
在中国的旅游人群中,大妈们,绝对是最风骚的独秀。若与你在园林中偶遇,更有如淡雅山水中突然点上了几滴浓墨,别有异趣。

别有天:
位于涵碧山房西侧的长长走廊中,“别有天”这个石匾并不容易让人过分关注。或许它更像是个预告,在你不经意间便预示了即将到来的精彩。
作者的话:
2020可以重启吗?答案很显然。可以确定的是,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已经蒸发掉了属于我们每个人本来的生活。
在这段被迫的与世隔绝中,我突然想起了去年在新婚旅行中偶然生发的一个系列创意,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字里人间”。
在翻阅早已没有备份空间的手机相册时,去年游历的一幕幕终于再次开始浮现出来。似乎是在一个听完评弹清凉的傍晚,又或许是在某个园中嬉笑怒骂的人群里,这套漫画的名字当时就有了。陶醉于斑驳,迷失在喧闹,便是每一幅图中的景,图外的我。
当开始动笔时,便觉得这是一个大部头的工程。原因很简单,就是在这个主题下,可值得画的实在是太多了,故以各地区为名,分列篇章,一一介绍给大家。
今次带来的第一套画作名为:姑苏篇。是我和妻子去年十月下旬在苏州游玩时一系列的看过经过,其中的人与文字,通过我的胡思乱想,变成现在您所看到的样子。在已经完成的二十一幅图中,涵盖了姑苏区的六个地理坐标,分别为留园、拙政园、耦园;平江路、山塘街、观前街。
(作品完整版敬请订阅我的公众号:德德大漫)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手帐绘画|海南环岛自驾手绘日记 (Alin林晚晚)
- 对画画感兴趣的看过来无偿教啦~ (朴朴_)
- 约伴旅行|哈尔滨稻香国际青年旅舍欢迎手绘旅行 (哈尔滨稻香青旅)
- 我手绘的电影小品插画,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CinemafiaFifi)
- 大家好,求帮忙设计 (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