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参考书目2007版(第一部分)
socialworker
尔识真理,真理释尔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入门参考书目(2007版)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沈黎 基于百年的历史,今天的社会工作已经发展出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架构,并将实践重点关注于满足人类需要和提升人类福祉。社会工作从其创立伊始,就决定了它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而就社会工作学生而言,社会工作这一“知、信、行”三位一体的特性,决定了我们需要积累知识、构建信念、勇于实践。三者之间,知识是基础,价值是核心、实践是途径。本文所列书目系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必读书目,其目的并非强调知识是社会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是旨在告诉同学们知识是基础,社会工作的最终归宿在于将知识和价值合而为一,并转化为行动,去回应社会关注和社会需要。 本文所推荐书目以课程入门读物为主(主要推荐2000后出版的书籍),强调基本理论的掌握与实务方法的运用,以期为社会工作学生入门提供基本指引,学术著作在研究书目中另行列出,不足之处还往同行斧正。 一、社会学概论 必读书目: 蔡文辉、李绍嵘(2007),社会学概要(第3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谢弗(2006),社会学与生活(插图第9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参考书目: 戴维·波普诺(1999),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邱泽奇(2003),社会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吉登斯(2003),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西方社会学基础 必读书目: 柯林斯、马科夫斯基(2006),发现社会之旅: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中华书局。 乔纳森·H. 特纳(2006),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7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杰弗里·亚历山大(2000),社会学二十讲:二战以来的理论发展,华夏出版社。 瑞泽尔(2003),后现代社会理论,华夏出版社。 布莱恩·特纳(2003),社会理论指南(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乔治·瑞泽尔(2005),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善华、谢立中(2006),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心理学基础 必读书目: 韦德,塔佛瑞斯(2006),心理学的邀请(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达菲(2006)心理学改变生活(第8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参考书目: 格里格(2003),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库恩(2007),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海斯(2004),心理学导论(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戴维·迈尔斯(2006),心理学(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四、社会工作概论 必读书目: 顾东辉(2005),社会工作概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法利等(2005),社会工作概论(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王思斌(2004),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扎斯特罗等(2005),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导论(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顾东辉(2006),社会工作者(四级·三级),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法利等(2006),社会工作概论(第10版影印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必读书目: 阿什福德(200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扎斯特罗、阿什曼(2006),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巴隆、杜兰德(2006),异常心理学(第4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费尔德曼(2007),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戴维·迈尔斯(2006),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阿伦森(2007),社会心理学(第5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霍克西玛(2007)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第3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六、社会工作理论 必读书目: 佩恩(2005),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Dennis Saleebey(2004),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何雪松(2007),社会工作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七、社会工作研究 必读书目: 劳伦斯·纽曼(2007),社会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的取向。 毕恒达(2007),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法律出版社。 克雷斯威尔(2007),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重庆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研究方法基础 鲁尼恩(2007),行为统计学基础(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红兵(2007),SPSS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 华森(2003),论文写作:长篇论文和学位论文写作指南(英文版),四川大学出版社。 2、研究方法导论 Yegidis等(2004),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艾尔·巴比(2005),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华夏出版社。 杨国枢(2006),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第13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陈向明(2006),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3、不同研究方法 霍林斯沃思(2002),国际视野中的行动研究——不同的教育变革实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阿哈(2002),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发现之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诺曼·邓金(2004),解释性交往行动主义:个人经历的叙事倾听与理解(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德威利斯(2004),量表编制:理论与应用(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福勒(2004),调查研究方法(第3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殷(2004),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第三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殷(2004),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 里奇(2006),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第2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马克斯威尔(2007),质的研究设计:一种互动的取向,重庆大学出版社。 邓津、林肯(2007),定性研究:策略与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 哈奇(2007),如何做质的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扎加、布莱尔(2007),抽样调查设计导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克鲁杰、凯西(2007),焦点团体:应用研究实践南,重庆大学出版社。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淘宝代购服装店铺招聘长期稳定异地客服!待遇4K+稳定,年底有... (奥利奥特别闹)
- 社工问卷调研 (橘言柚语~)
- 白露节气之中山公园戏剧疗愈活动:找到生命中的”息壤” (悠然之家)
- 周日戏剧疗愈活动 (悠然之家)
- 这里招人的 (猫咪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