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讨论|当我看love,victor的时候在想些什么(gay子男高中生的瞎聊
江河湖海浪(这世界也不是我的地头。)
Love,vic作为love,Simon的衍生剧似乎更符合大多数gay在青春期自我认同的过程。Simon太过理想化了,而victor还是更偏向现实。
Part1 谈谈我认为这部剧里关于“自我认同”这条线设计的比较好的点
1第一集开头vic给si发的私信里有表达对si太过顺利的人生的不满,这里就有体现他隐约察觉到自己性向,但之后仍要“探索性向”,包括在后来与mia初遇时vic也是这么想的,“我可以告诉这些开放的城市孩子我仍在探索自己的性向”,在第七集里vic因为无法顺利和mia have sex似乎更加坚定了他对自己性向的确定,随后的公路旅行情不自禁的强吻benji让他无法再欺骗自己,“我不想让我的人生如此艰难”,包括之前出现过的台词“尝试过正常的生活”。
这里恰恰体现了大多数gay子认同初期对自己的挣扎吧,我们(gay)中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可能会有“尝试一下就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的想法,譬如尝试去喜欢一个女孩子,告诉自己可以和女孩谈恋爱这样…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和我太像了,高一时有所察觉但不愿接受的我就尝试去喜欢一个女孩子,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那段时间我都不知道告诉自己多少次“这是喜欢,没错,才不是什么狗屁友情”。后来彻底自我认同之后我也就放下了~
2 vic的家庭矛盾
这里就是所谓“原生家庭”的影响了,虽然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性取向”与“原生家庭”有任何关系,但却是巧妙把“家庭不和”这个青春期烦恼揉合进了这样一个LGBTQ+孩子的身上,这是部分青少年烦恼着的,其中更不乏Lgbtq的他们。如果再代入一下我自己的话,那只能说编剧在视奸我的生活,家里一样的小吵不断,为任何小事,像是水滴在地板上啦之类的,徒添烦恼,为性取向焦虑的日子已经够多了,平日里的鸡飞蛋打真的再受不住了。
用诸多致人焦虑苦恼的因素来促使vic的成长也是个不错的思维~毕竟人总是被逼着长大,没有准备好的升学工作步入社会
Part2 让我们来谈谈槽点
根据豆瓣短评和各种其他社交软件的评论,我想最容易惹人吐槽的似乎是“victor的渣男人设”“知道自己是gay还要交女友”
在之前谈编剧比较贴近gay(或性少数)青少年成长历程的亮点时提到过,相信自己“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的人大有人在,通过和异性谈恋爱或是什么别的途径来让自己变得“正常”,我想总有些LGBTQ的朋友们在认同初期这样做过,也许不在少数。如果你不属于这个群体,那么亲爱的异性恋朋友,我只能说你们很难和我们有相似的心路历程,发现自己与他人不同,去学着接纳或者改变自己,这样痛苦的挣扎,我想你们很难有过。
所以我并不认为vic与mia谈恋爱的做法有多么十恶不赦,这里想问问每一个性少数群体的朋友,难道你们没有想过要让自己变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吗?你们没有为自己的性取向郁郁寡欢焦虑沉闷的时候吗?也许会有朋友说,没有,但你看到的不是整个世界。vic或许一开始就走错了路,但他对mia的感情没有认真回应过吗?不,如果没有回应就不会有公路旅行时去准备一身合适的行头,红绿灯party不会强迫自己去穿黄色T恤。他当然愧疚,但不该被辱骂至此。
后来的公路旅行里vic强吻了benji,骗他说咖啡机没修好去住旅馆一系列行为,从严格的道德准则上来说是错的,对mia也是背叛,是不公平的,但不算欺骗,vic也有尽力地付出真心,在mia想要与他have sex的夜晚他也曾尽力尝试,但很难对不属于自己性取向的人有性冲动吧,就像异性恋不会对同性有任何性冲动一样。
但换做谁在那样的环境下不会春心萌动呢,雨夜让你一眼万年的人躺在身边,肾上腺素飙升或许会突破理智的防线,大可不必以如此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别人,试问有多少人在少年时期有那么强烈的责任感与自控力呢。那么把那一晚看作少年的冲动也不为过。
Part 3 随便谈谈
作为青春校园美剧还是很不错的,基调明快一扫以往大部分描写性少数影视作品的沉郁与压抑,这样叙事且涉及性少数的作品能有多少呢。
啊,好喜欢这群欧美青少年的高中时代。
下面的大家笑笑




看看vic天使,我好馋他!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S1E5|本剧中你最爱的角色(可选2名) (OZ小巫师)
- 看到好多说男主绿茶什么的 (free&unafraid)
- 这季是剧终了吗?还有第四季吗? (💫)
- 虽然HE是一件好事,但是本杰明值得更好的 (转身天已晴)
- 谁能给个第二季的资源吗 (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