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規範
EDDIE(万物速朽,但梦想永在)
2011杭州•亞洲食學論壇中文與會論文格式規範(示例) 中文標題 ——副標題(選項) 韓英鐸1 林孔興2 相永康2 黄其勵3 (1.清華大學 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北京 100084;2.華中電力集團公司,湖北 武漢 430027;3.東北電力集團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6) 摘 要:(100~300字) 關鍵詞:《齊民要術》;豆醬;技術(3~8個即可,以分號隔開) 英文標題(與中文標題對應) ——副標題(選項) ZHANG Ying(張穎), WANG Xilian(王錫聯), ZHUGE Hua(諸葛華) Abstract:(與中文摘要對應)。 Keywords: Qi Min Yao Shu; soybean paste; technique(與中文關鍵詞對應,以分號隔開) 正文部分:略(請將字數控制5000-10000字左右) 作者簡介:馬蘭(1968-),女(蒙古族),內蒙古達拉特旗人,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系副教授,博士,1994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研修,主要從事蒙古學研究。(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簡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簡介”的標識後相繼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最後以句號結束。) 基金項目(選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9637050);“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85-20-74) 注釋:(請用腳注形式,以序號○1,○2,○3……標識,每頁重新編排。)示例如下: ○1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頁。 ○2[美]馬文•哈裏斯:《好吃:食物與文化之謎》,葉舒憲、户曉輝譯,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1年,第11-12頁。 ○3佚名:《晚清洋務運動事類匯抄五十七種》上册,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頁。 ○4狄葆賢:《平等閣筆記》,上海:有正書局,[出版時間不詳],第8頁。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6頁。(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等經典著作應使用最新版本。) ○6遊修齡:《玉米傳入中國和亞洲的時間、途徑及其起源問題》,《農史研究文集》,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年,第98-100頁。 ○7[美]菲利普•費爾南德斯•阿莫斯圖:《食物的歷史》,何舒平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前言”,第Ⅵ頁。 ○8[美]黄仁宇:《為什麼稱為“中國大歷史”?——中文版自序》,《中國大歷史》,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第2頁。 ○9清•姚際恒:《古今偽書考》卷三,光緒三年蘇州文學山房活字本,第9頁a。(古籍頁碼標注應注明a、b面) ○10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第九《餅法第八十二•水引》,北京:農業出版社,1982年繆啟愉校釋本,第510頁。 ○11宋•葉廷珪編:《海錄碎事》卷六《蔬菜門》,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影印本,第162頁下欄。 ○12明•管志道:《答屠儀部赤水丈書》,《續問辨牘》卷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影印本,子部,第88册,第73頁。 ○13萬曆《廣東通志》卷十五《郡縣志二•廣州府•城池》,《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北京:中國書店,1992年影印本,第42册,第367頁。 ○14《舊唐書》卷九《玄宗紀下》,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標點本,第233頁。 ○15《清德宗實錄》卷四百三十五,光緒二十四年十二月上,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影印本,第6册,第727頁。 ○16費成康:《葡萄牙人如何進入澳門問題辨證》,《社會科學》(上海),1999年第9期,第24頁。 ○17《中美考古學家合作研究表明:我國八千六百年前已開始釀酒》,《光明日報》,2004年12月15日,第A1版。 ○18傷心人(麥孟華):《說奴隸》,《清議報》第69册,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第1頁。 ○19蔡曉梅:《廣東飲食文化特質及其區域分異研究》,博士學位論文,中山大學,2006年,第67頁。 ○20洪忠新:《北京地區老年人飲食營養狀況調查與分析》,第三届北京生命科學領域聯合年會論文,北京,2005年1月,第85-87頁。 ○21《光緒二十一年正月糙卷單》,光緒二十一年正月初一,清代宮廷膳事檔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22《黨外人士座談會記錄》,1950年7月,李劼人檔案,中共四川省委統戰部檔案室藏。 ○23[日]筱田統:《豆腐考》,《風俗》第八卷第一號,1965年,轉引自[日]田中靜一:《一衣帶水——中國料理傳來史》8《大豆和豆腐》,東京:柴田書店,1987年,第84頁。 ○24揚之水:《兩宋茶詩與茶事》,《文學遺產通訊》(網絡版試刊)2006年第1期,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199,2007年9月13日。 ○25 Jennifer A. Woolfe, The Potato in the Human Die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p.48. ○26 Georgia Orcutt and John Margolies, Cooking USA: 50 Favorite Recipes from Across America,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2004, p.19-28. ○27 M. Polo,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 trans. by William Marsden, Hertfordshire: Cumberland House, 1997, p. 55, 58. ○28 Zhao Rongguang and George Kent, “Human rights and the governance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in China”,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 12, no. 2(2004), p. 178-183. ○29 R. S. Schfield, “The Impact 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 in R. I. Rotberg and T. K. Rabb, eds., Hunger and History: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 on Society, Cambridge, Ma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p.79. ○30 Nixon to Kissinger, February 1, 1969, Box 1032, NSC Files, Nixon Presidential Material Project (NPMP), National Archives Ⅱ, College Park, MD.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寻找热爱饮食文化,能研发菜的人才 (小马锅)
- 2011杭州•亞洲食學論壇三號通知 (EDDIE)
- Notice (3) (EDDIE)
- Notice (2) (EDDIE)
- 同意論文發表書 (ED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