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工艺厂曾经的尖端技术:灌浆壶的奋斗史
Yiking
自明代一直到今天,江浙一直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带。紫砂这样一种文人气息浓郁、艺术价值很高的工艺美术作品在宜兴诞生并且四百余年来绵延不绝发展到今天,正是倚赖江浙这样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茂,文人艺术家辈出的背景。
按照紫砂壶的成型方式,我们可以把目前市场上的壶分为以下几种:灌浆壶、手拉壶、机车壶、半手壶和全手壶。新中国以前传统紫砂壶的成型方式有且只有一种做法——全手工。灌浆、手拉、机车、半手都是属于建国以后的新工艺。
为什么要研发灌浆工艺,灌浆工艺从开始试制到最后试制成功这期间历经十五年,主要的困难又是什么?
且听问壶跟你聊:大起大落的紫砂灌浆壶的奋斗史
最早的灌浆壶诞生于新中国初期,那个年代百废待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经济政策,特别是当时国家急需大量外汇支持建设,在科技与工业完全落后的情况下,我国轻、重工业品在国际上都处于滞销状态。只有手工艺行业,那精湛的工业和名族特色,深受东南亚乃至欧美国家的欢迎,成为当时国家赚取外汇的重要财源。比如北京牙雕厂一个雕件,就能换回一辆伏尔加小轿车,紫砂作为传统工艺品行业重要的一环,也为国家的创汇做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手工艺行业,个人的、小作坊式的、分散化等特征严重的影响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政府鼓励老工艺艺人“归队”,成立合作社。

正中间为顾景舟大师
1954年,江苏率先成立了无锡惠山泥人研究所和南京云锦研究所。1955年10月蜀山陶业合作社成立并招收了第一届徒工,现在好几位国大师都是那一届的学徒。合作社成立了,人员充足了,下一步就是要努力地改进工艺,提高产量,多、快、好、省地开展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紫砂公社合影

紫砂公社制壶场景

顾景舟大师在指导学徒
上世纪50年代末,无锡惠山泥人研究所将灌浆工艺,由两位翻制石膏模的师傅带到了紫砂工艺厂,并由高永君、汪寅仙主持公关研发灌浆制壶的量产工艺。经两年多的辛苦研发,最终还是因为泥料颗粒太大、泥浆的流动性较差,吸附性不够而试制失败。

紫砂工艺厂
那个时候的紫砂工艺厂做了很多工艺方向的改进,比如借助机械的车刀壶等,这些胖哥暂时不表,以后会详细说。直到1973年,紫砂灌浆工艺在徐秀棠,吕尧臣、鲍仲梅、李碧芳等大师的参与研究下取得了突破,工艺的关键在于赵洪生负责的注浆配方,即在紫砂泥浆中加入了相当比例的高岭土(也有说汕头泥)和水玻璃也就是硅酸钠水溶液,此次试验取得了成功,成品壶外观效果与手工紫砂壶极相近,灌浆工艺由此成功。
可以说紫砂灌浆工艺在五、六十年代曾一度成为紫砂界的研究课题和前沿工艺,此次试制成功,紫砂工艺厂从上到下无不欢欣鼓舞,开大会表扬,宣传新的紫砂工艺。紫砂壶必将引来新的局面。从今天看,由灌浆工艺制作出来的灌浆壶坑了许多新手小白壶友,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工艺改革,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是紫砂艺人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标志。

双头灌浆

单头灌浆
至此以后一个人熟练工人一天就可以制作成百甚至上千把灌浆壶。生产效率和产量是提高了,可壶的质量也下降的严重。首先灌浆壶虽然外观和半手壶相近,可是因为泥浆需要流动,额外添加的高岭土、水玻璃、石蜡,导致壶体没有砂感。其次因为灌浆工艺完全靠自应力吸附模具,无法额外施加压力,这导致壶身线条模糊,毫无美感可言。



今天的灌浆壶按照泥料区分可以分两种:
一种是老紫砂厂的配方,低端紫砂泥混高岭土、再加水玻璃、石蜡。
另一种干脆直接用陶土、铁红粉调色、再加水玻璃、石蜡,最后表面喷浆让壶看起来像紫砂泥做的。

从实用角度看,灌浆壶实为炻器,而非砂器,品茗效果如同玻璃杯。徐秀棠大师在其后出版的《紫砂十讲》一书中说,因为灌浆壶并不是真正的纯紫砂泥制作而成,已失去了传统紫砂的透气性和保温性,断面呈玻璃相,实际已经变为一种炻器。

所以说灌浆壶并不能算作是紫砂壶,同时因为产量大、价格便宜,以前许多景点、车站、地摊售卖的大都为灌浆壶,现在某宝还有大量出售,坑了不少的新壶友,所以还请广大壶友擦亮眼睛,拒绝灌浆壶。

趣问
生活中,除了灌浆壶,其实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东西也是灌浆工艺生产出来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茅台、国窖、古井等酒厂在高档酒上用的陶瓷酒瓶就是通过灌浆工艺生产出来的,全称灌浆陶瓷酒瓶。


所以其实灌浆工艺是陶瓷生产工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欧美、日本、中国以及台湾地区都有灌浆工艺生产的各种陶器,比如说陶罐、陶瓶、陶壶。
我会陆续更新精彩的紫砂、茶文化科普文章,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小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从零开始了解紫砂壶(四),初识紫砂泥料和优劣判断方法! (Yiking)
- 紫砂工艺厂曾经的尖端技术:灌浆壶的奋斗史 (Yiking)
- 紫砂壶,先别急着买!把这些问题了解清楚再说,靠谱!(上) (Yiking)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Yiking)
- 也谈紫砂器的柴烧和窑变 (Y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