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新皇上任三把火,很快烧到王莽身上
来自:不明山人(欢迎关注公众号:不明山人。)
公元前7年,二月十三。一代庶民逆袭的典范、大汉丞相翟方进,被汉成帝刘骜逼迫自杀。
而逼死翟方进的原因,是出现了天象荧惑守心。按照天人感应,这代表上天对皇帝不满,要降下死亡或者战争。
一个名唤贲丽的郎官,擅长占星,就巴巴的跑去跟成帝说,可以让重臣代为承受上天的怪罪。
然而,非常讽刺的是,三月十八,汉成帝刘骜就死在了赵合德的床上。
汉成帝没有儿子,四月初八,侄子刘欣即皇帝位。
有一些固定程序是新皇帝必须要做的,比如要去列祖列宗庙里拜见一下,比如原来的皇后、皇太后要相应升级。
高祖刘邦对这个帝国新掌门满意不满意另说,原成帝皇后赵飞燕晋级皇太后,原成帝皇太后王政君晋级太皇太后,两个女人的地位都暂时得到了保证。
新皇帝刘欣刚继位,颇有一番新气象。
皇家音乐学院——乐府,被他取缔了。
皇家服装设计制造部门——齐三服官,禁止搞花里胡哨的东西。
颁布了限田令:各王、诸侯、公主、吏民占据的土地不得超过三十顷,超出者一律没收归公。
颁布了限奴令:诸侯王的奴婢不得超过200人,列侯、公主的奴婢不得超过一百人,吏民则不得超过三十人,超出者一律没收归公。
为了做表率,刘欣还下令,把后宫长期未被临幸的年龄不足30岁的女子都送回家,又将年满50岁的皇室奴仆除去奴籍,使他们成为平民。
还规定商人不许置办土地、也不许在政府机构任职。
限田令、限奴令、抑商令,矛头都指向了土地兼并,可见,刘欣是颇想有一番作为的。
此外,刘欣还下令废止了任子令。
任子令:二千石官员任职达到三年及以上,可以推荐一个儿子担任皇帝侍从官(郎)。
任子令的废除,可以对世家大族稍加遏制。
还有其他很多政令,就不一一细说了。
总之,十八岁的刘欣,书没白读,他看到了帝国的问题所在,也想努力去解决问题。
但很遗憾,改革想触及灵魂是很难的,当时的大汉帝国,整个政治生态已经严重败坏,外戚专权、世家豪族盘根错节。
刘欣的许多政令,除了取缔乐府、约束三服官等无关紧要的事情,基本上都成了一纸空文。
十八岁的刘欣,他以为他是个皇帝,实际上只是未央宫需要坐这么个人而已!
那么,不换脑子就换人,改革只好政治斗争先行。
斗争首先围绕刘欣生母丁姬、亲奶奶傅太后的名分展开。
刘欣被立为太子,是成帝刘骜的法定继承人,类似于过继。
因此,朝廷大臣都认为,刘欣应该跟定陶国方面彻底切割,定陶傅太后、丁姬都不应该再见太子。
成帝刘骜也赞同这个意见。
但王政君老太后这时,却显出了妇人之仁,她提出可以让丁姬、傅太后十天探望一次太子。
王政君认为:“刘欣是傅太后从小养大的,就当个乳母,十天一见,不碍事!”
可以说非常符合王政君一贯短视的风格了。
她有居高临下的施舍意味,但也有好心,不过“好心没好报”、“好心却被当作驴肝肺”、“好心办坏事”,好心常常没有好的结果。
至少在这里,傅太后表示:“哼,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现在刘欣继位,是个成年皇帝,这大汉的天下,到底还是皇帝的话最算话。
当刘欣继位后,太皇太后王政君还想让丁姬、傅太后十天一见皇帝时,刘欣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傅太后住哪里?
丞相孔光听说傅太后为人刚暴,又把皇帝从小养到大,担心傅太后影响乃至控制皇帝的执政方略,因此提出:给傅太后新建离宫别馆安置。
但大司空何武却提出:“应该让傅太后住在未央宫北边的桂宫。”
刘欣同意了何武的方案。
而北宫与未央宫之间有复道,可以直通。傅太后因此可以从早到晚都到未央宫去。
傅太后又有了新的诉求,她要求皇帝给她上尊号,让傅家人也进入权力中枢。
定陶傅太后的新目标:大汉帝国傅太后。
刘欣很难招架傅太后一天到晚的唠叨纠缠,这一点可以参考电视剧《士兵突击》。
许三多曾经说:“我爸瞪我一眼,我浑身都不过血了。”
一个刚暴的老女人,隔代把刘欣从小养到大,刘欣无法不受到傅太后的影响。
面对类似的影响,许三多最终走出来了,但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出来,刘欣就走不出来。
一个投机客看到了机会。
董宏,是高昌侯董忠的儿子。
董忠当年,是通过举报霍氏谋反发家的,霍氏被诛灭之后,他被汉宣帝封为高昌侯,死后儿子董宏继位。
董宏此时,自以为揣摩到了圣意,就上书说:“秦庄襄王虽然奉华阳夫人为母,继位后仍然封了生母夏太后,所以,应当立定陶王太后为帝太后。”
但这一次,董宏跳出来太早了,刘欣的私人班底还未就位,朝廷的运转还得看王氏。
皇帝刘欣把董宏的奏议下发到相关部门讨论。
大司马王莽绕过了董宏的奏议问题,直接与左将军、关内侯、领尚书事师丹联名弹劾董宏:
“皇太后是至尊称号,今天下一统,董宏却称引二世而亡的秦朝事迹,胡说八道,应该处以大不道罪!”
刘欣不好在这时候就跟王莽撕破脸,于是下诏:“免董宏为庶人!”
董宏作为投机客,道行还是太浅了!
不过,傅太后这种控制狂,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傅奶奶就去找刘欣,一哭二闹三上吊,刘欣无奈,只好放下身段,亲自去求见太皇太后王政君。
王政君也不好拂皇帝的面子,就由自己下诏,尊刘欣亲爹定陶共王为恭皇,变王为皇,而且还去了定陶冠名。
而刘欣亲爹的名号搞定了,亲妈、亲奶奶也就水到渠成。
王政君这一退,直退到悬崖边上。但王政君似乎也没有选择,她不得不退。
不久,刘欣下诏:“尊定陶太后为恭皇太后,尊丁姬为恭皇后。”
同时,追封恭皇太后父亲、恭皇后父亲为侯,又封舅舅丁明为阳安侯,丁明的儿子丁满为平周侯。
另外,此前,刘欣立傅氏为皇后,傅氏是傅太后从弟傅宴的女儿。此时,傅宴以刘欣岳父,被封为孔乡侯。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大肆分封中,皇太后赵飞燕的弟弟,侍中、光禄大夫赵钦,也被封为新城侯。
这一动作,可以认为丁傅外戚与赵飞燕家结成了攻守同盟,这也为后来赵飞燕之死埋下了祸根。
但对赵飞燕而言,同样是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不依附新皇帝和丁傅外戚,她立刻就要被大臣处死,只能先顾眼前。
权力的游戏,下了场,就身不由己。
这样一来,王莽就很尴尬了,他明确反对的事情,全部实施了。
王政君决定稍稍抵抗一下,她下诏让王莽请假回家,以回避丁傅外戚,王莽接到诏令就上书请求退休。
王莽是何等样人,当时的王莽是汉帝国的道德楷模,拥有无数拥护者,是堪比圣人一般的存在。
王莽这一退,舆论的压力立即就向刘欣蜂拥而来。
刘欣赶忙派遣尚书令上王莽家诏命王莽回来上班。
同时,又派出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的豪华阵容,向太皇太后王政君表明:“大司马不回来,皇帝表示不敢执政。”
可谓给足了王莽面子,王莽也就回来了。
前文提到的刘欣继位初期的执政措施,许多都是在这次复出后,由王莽主持制定的。
其实,我们也可以稍稍窥到王莽的改革思想——他的初衷是致力于公平。
同时,也可以看出,继位初期,刘欣与王莽的政治理念颇有相同之处。
如果他坚持下去,或者有机会在王莽帮助下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即便失败了,也可以让王莽当替罪羊。
这时候,上天实际上给了大汉帝国一个小小的机会。
但丁傅外戚与王氏,已然势同水火,而丁傅外戚以傅太后为首,又是没有丝毫政治节操的,完全是泼妇骂街的斗争作风,在斗争中求前进已然不可能。
不到一年,在一次宫廷宴会上,王莽和傅太后就进行了正面交锋。

事情是这样的。
汉哀帝刘欣在未央宫摆酒举行宴会,请太后、大臣。
内者令在布置会场的时候,在太皇太后的位置边上,给傅太后也布置了一个相同的座位。
王莽巡查的时候发现了,就下令内者令重新布置,理由是:傅太后是藩妾,不能与太皇太后平起平坐。
傅太后听说了,大怒,当天的宴会没去,也因此恨死了王莽。
而王莽到这个时候,也认清了形势——继续搅在朝廷里,势必会被拉低到傅太后的层次里,然后被傅太后丰富的撒泼打滚经验击败。
于是,王莽再次请求退休。
对于王莽这种声望卓著的人,退休是最安全的,舆论保护着他,而只要熬下去,朝堂局势有变,舆论又会护送他复出。
果然,刘欣批准了王莽的请求,赐黄金五百斤、安车驷马,这是三公退休的普遍标准。
但舆论马上发挥作用。
公卿士大夫、乃至黎民百姓,都纷纷向刘欣上书称颂王莽,刘欣不好再次打自己脸,请王莽回来上班,但又提升了王莽的退休待遇。
刘欣专门派了中黄门,到王莽家里,供王莽驱使,十天赏赐一次宫廷用餐。
又下诏:益封王莽三百五十户封邑,位特进,给事中,每月初一十五朝见,皇上接见他的礼仪如同接见三公,皇上出行时他乘坐绿车跟随。
顺便,作为对王氏的补偿,成帝末年因为犯罪被遣归封国的红阳侯王立,又被召回京师。
后来,恭皇后、恭皇太后,又进一步提升尊号为帝太后、帝太太后,规格比照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太后赵飞燕。
——大汉帝国出现四太后并立的奇观。
而傅太后的诉求得到彻底实现后,当时促成此事的朱博翻旧账,上奏要免王莽为庶人。
这背后当然有傅太后的意思,哀帝刘欣自己也有打击王氏的需求。
但其结果,也不过是遣王莽回到封国。
王莽只需要做自己,就安然无恙。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写简明中国政治史,每早六点,厕上一观,可通天地之气。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黄巾大起义,农民在进化,敌人也在进化 (不明山人)
- 梁氏的覆灭,及东汉帝国的一个奇怪现象 (不明山人)
- 日拱宦官一卒,东汉最强外戚梁氏登台 (不明山人)
- 邓氏外戚覆灭,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来临 (不明山人)
- 邓绥上台,东汉第一太后的救火队长生涯 (不明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