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剧评|《重启》之女人花
来自:二月剪
《重启》这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真的与其他国产剧影视作品里所展示的形象很不一样。
我一直想说或许是导演,编剧,原作中男性的感官占有主导地位的原因,让这部剧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跟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主流影视中的有一定反差。
比如我们以往所看到的作品里女性都是善良,聪慧,娇俏,情商高,有魅力的玛丽苏,即便不玛丽苏,但肯定也是会易于被观众所偏爱,所疼惜的形象的“心理投射”,换言之,市面上大多数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都是投女性市场所喜的一个“人设”,走的是讨好大众的人设路线,毕竟收视群体是以女性为主打市场的。但我们的启子显然是一个反套路,一部关注男性成长心理的作品,自然对于女性的刻画是本着男性眼中,或思维中对女性的理解的,当然也包括着描写一些男性日常挂于嘴边的对女性的种种不理解,“不可理喻”等等的行为。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登场的女性—哑女。
哑女的出现,从功能性而言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出黑瞎子这个人物对待人性弱点,也就是七情六欲的所展示出的异于常人的一面,或者说是为了刻画出黑瞎子这个人物的自律性,一个百岁老人过情关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如果把黑瞎塑造成一个英雄,那么美女爱上英雄是一个陈年老梗,却是几乎每个男人的心底情结:当自己有一天成为盖世英雄,美人自会投怀送抱,这种中二少年梦,男人们是不是真的会一直做到老啊!不然请看大话西游的受众群体是不是男性占了大多数?



黑瞎子通过拯救哑女满足了自己的英雄情结,王胖子通过拯救飘飘完成了自己的英雄使命,吴邪冒死解救小白......幸不辱小白追随自己一场。
男性的思维,在感情,感性上真的相较于女性而言要单一很多很多,因为他们的目的性真的特别明确,他们更注重的是那个目的性,而往往忽略了过程,他们会懂同性间的需求供给,可跟女性的交流却隔着千山万水,因为女性的情感需求一直都更注重的是感受当下与过程中。
所以为何重启里的女性角色都不圆满?都难得善终,皆是两个星球的人类直接碰撞的结果。
启子里的感情戏真的有种走错片场的感觉,但这种荒诞的喜剧感却让我在二刷的时候,忽然理解了主创们想表达的初衷,并对这部剧中的所有男性角色从内心生出了同情。
不是人人生而愿意孤独,久处江湖险恶的尔虞我诈之中,除了能练就金刚不坏的躯体,还有一颗金刚心之外,还有什么是能够真正自保的所在?不是谁都能成为吴邪,可以把自己的后背无条件的交给自己的兄弟,更多的大多数,他们或从未被真正爱过,或从未也不敢去爱过一个人,不论男人或者女人,这世上,信任往往是最奢侈的东西,交付过就等于豁出过性命,而爱情,那是什么?是奢侈中的奢侈品,是人类短到不能再短的有花期的情愫,肾上腺素分泌,是拿命去换的牵挂吗?这种感受代价是重启里的男人们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不是不想要,是根本就要不起。
遗憾之美,就如维纳斯的残缺之艺术表现。
黑瞎子活得够久,他知道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他也清楚哑女的性格会有怎样一个未来,他的世界里背负不起哑女的人生,跟其家族对她的期望,更重要的他不是小哥,可以遗忘曾经,对黑瞎子而言,哑女对他的憧憬只是来源于一个被英雄崇拜放大的幻境,只要回到现实,滤镜自然会碎,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细水长流的东西存在,就如烟花。所以他给了哑女一个梦,但同时又亲手砸碎了这个梦,并将她放到了比自己更合适的解语臣身边,其实我觉得黑瞎子是更想知道跟自己有着某种默契的小花如果遇到跟自己一样的处境,会做出何种选择?而这个答案比过程更值得黑瞎子去期待。







小白,一个古灵精怪的猫科女孩。她的出现对吴邪而言是一个谜题的索引,她的大胆表白让吴邪的男性自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个比较级大概同样是来源于在同一个世界的男性群体中,他自认为存在感还不够强,前有小哥,后有黑瞎子,门面有谢小花,吨位排面担当有二叔,胖子,吴邪论年纪,资历,在这帮人眼里,都是幺儿,所以陡然出现这样一个丫头说喜欢自己,崇拜自己,这迷魂汤是够让他陶醉一阵子的。但,这真的只是一阵子,而且还注定是极小极小的一阵子。
刀口舔血的警觉性是即便他已病入膏肓也不会丢的,终极目的还没达到,吴邪还不敢死,而在下墓的众多经历中有过不少与女人周旋的挫折经验,更是让他对女性的善变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他始终只会充当一个观察者,而绝非参与者。
吴邪身上有着感性的一面,对生命的敬畏感与尊重,让他总是刀下留情。但他身上的极端理性也总同时出现在感性会给他自身带来危险的时刻,让他近乎本能的做出有准又狠的判断斩断诱惑。所以说他可不是唐僧,他是自动纠错机,对于信任与感情的判断取舍上,他有着天然的自动识别屏障,他是一个目的性超强的现实派。
所以说要吴邪爱上一个姑娘很难,难就难在这里,你无法能向他证明你值得被信任,你也无法能向他证明爱的存在,在整个相处的过程中,他已经把你看透了,而在看透的过程中,他对你也早已失去了兴趣。
小白这个人设是很讨女性市场好感度的,聪明独立,知进退,在与吴邪的周旋中各种小伎俩耍得可爱,而不是腹黑心机,当然她的目的性虽强但绝不是去伤害吴邪,而是用一种女性的柔情攻势企图去攻心,来得到吴邪的助力,以达到个人跟整个家族的目的。这种手段用得基本都在明处,有时甚至故意不藏拙,也容易让异性放下戒心,这是小白伪装的高明之处。要知道,男性最讨厌的是耍心机且自以为是的女人,伪装过了头,或者心机过于深沉只会适得其反。其实大多数社会经验丰富的男性都是鉴别绿茶的高手,只是看他们想不想罢了。
重启中的女性形象,其实更接近,更符合我们现实生活里的直男们眼中所观察与理解的女性们,符合他们对心中所期待的女性该拥有的心理画像。不是刻意去贬低女性的存在,这就如同女性眼中的自己VS男性眼中的你。
你会发现到了飘飘这里,女性与男性的世界观就开始激烈冲撞了!









首先为什么要去塑造飘飘这样一个人到中年失败的女性形象?真的只把中年女性当剧情推动的工具人吗?这个人物存在的意义何在?
飘飘这个人物是女性之耻吗?这样一个人物还能让胖子一直惦记着,理由在哪里?
这恐怕都是第一季进入十一仓之后的弹幕呼声,飘飘真的“惨不忍睹”。
我在第一遍看的时候,其实是很被胖子对飘飘的那股重拾初恋所打动的,随着剧情的发展,对于飘飘我其实非常理解。
这样的观影呼声,我更理解。其实生活有生活的习惯,那么谁说观影没有观影的认知习惯呢?大家都已经吃“女人要自强不息”这种影视套路吃久了吃习惯了,其实有谁能真正跳出来说,其实影视作品里的那一套关于女性的塑造,那通通其实都源自于对女性的“要求”,甚至是一种对成功女性的拔高,与美化的几近苛刻的“要求”,比如你必须保持中年不走样貌如少女的外在,离婚后你必须走一条崭新的道路,三观换血,脱胎换骨,成为女性励志的榜样,否则不必出现在荧幕上,你必须得成为一个有着被爱理由的“人设”,否则你就不配得到理解,也就不配得到爱。
这样的主流市场对于女性心理的“投射”调查取样,关照下,女性形象越来越越高大上了,但大众有没发现,离婚率越来越高了,不婚女性越来越多了,生活中爱自己跟爱别人都逐渐成为了一件越来越条件化跟苛刻的事情,而爱情的发生也变得越来越如空中楼阁,只存在于想象中。
事实上,现实生活跟影视作品里完全不对等,而重启里的胖飘在我看来,是现实覆盖戏剧的一次尝试,是男性对自由选择爱情的一种大胆的直观表达。
男人并不爱电视剧里面的那些成功的大女主,玛丽苏们,他们真的只爱“初恋”,当有过初恋,这世上的理想女性便从此有了“脸”,即便分手,下一个还是那个模子里走出来的一类人,年轻时你曾自卑失去过的,得不到的,会长久的折磨着他们的内心,当他们有了足够的能力,钱或者地位,而青春不再的时候,他还是会像少年一样,再追一次,那是对少年的自己的心理补偿,这个洞每个人都会用自己能承受的方式去“补”,这种心境也是在呼唤自我完整的诉求。
胖子对飘飘就是典型的“初恋情结”。飘飘无论做了什么在胖子这里都有着滤镜,他会自动美化她的一切动机,帮她寻找理由再来自我说服。在胖子对飘飘的感情与付出上,我更看到的是一种摈弃一切条件之后的纯粹男女之间的吸引,也是男性对于女人的价值感的认定,就是能不能跟我一起“过日子”,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胖子只是希望能找一个人能踏踏实实给他一个家,能接纳他的兄弟的这么一个女人,而飘飘对女儿的不计代价的付出,对亲情的固守,是他认定飘飘是一个好女人的充要条件。男人看女人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跟直白。
而我们再来看飘飘,飘飘其实就是现实生活里这个年龄段有过一段家暴史的失败婚姻的普通女性的缩影。正因为飘飘的弱势,更加的容易激发有正义感的有英雄梦的男性的保护欲,所以看似是飘飘在需要胖子,其实是胖子的心理需求在对飘飘这样一个性情的人物召唤,胖子才是更需要飘飘的那一个人。有了飘飘的胖子才会觉得自己特别的像一个男人,充满力量感的男人。
所以胖子后来为什么会痛苦,纠结呢?正因为飘飘对他的帮助的拒绝,飘飘需要的是真金白银,直接能给女儿续命,而胖子一时半会儿拿不出是他们的主要矛盾。胖子靠伪装自己的正面形象来企图立住自己的“英雄人设”,可飘飘早已不是十几岁的少女飘飘,经历过男人的暴力与欺骗,她更愿意相信金钱带来的直观信任,而不是胖子漏洞百出的“誓言”。
胖飘的悲剧在于胖子始终活在过去,而飘飘早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飘飘。
重启里的飘飘只是一个真实的女人,正因为她不伪装自己,她直白自己的欲望,她甚至完全不去修饰自己的个性以讨大众的欢喜,她只是为了让自己跟女儿能活着有未来,反而我一点都不讨厌她,甚至不必去同情她,因为她其实是一个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女人,也清楚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的女人,但她还是敢去做,做的时候她从没想到过自己跟自己的未来,她满心想的都是女儿的命,就冲这一点,我理解她,也佩服她,因为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女人,不仅仅是为了被爱而来到这个世界的,更多的是一个女人在这世界的各种恶意下还必须硬着头皮活下去的无奈与悲哀。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摆动,若是你闻过了花香浓,别问花儿是为谁红。
20,30,40,从花丛中过的男人们,到淌过男人河的女人们,其实我们对彼此的印象与认知都是在不断的经历与回忆中不断更新着,我们的自我也在不断成长的。
这世上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彼此接纳。
PS: 商业电影里,女性角色在男性题材的电影里总是匆匆一瞥,但必须惊鸿,这在心理学上其实类似于一种“战利品效应”,女性的衬托让作品刚柔并济,而太极本就讲究:四两拨千斤,既然四两够用,何须拿千斤大鼎去刻画女性?但我们观影者常常是拿什么词来形容男性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的呢?——“花瓶”。这其实才是对女性的一种不尊重,到现在我都只深刻的记得《无间道》里的刘嘉玲那位黑道大嫂形象,其他早已泯然众人。
电影的节奏是必须在两个小时或更少的时间之内去完成一个故事的核心思想,而电视剧不同,它的艺术展现方式更注重的是对观众的陪伴跟渗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
如果说电影语言讲究的是情绪冲击,那么电视语言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所以在人物的刻画上区别就十分明显了,前者要求的是人物的强烈,无论视觉还是人物行为展现都必须是强烈的,才能对观众“一击即中”,但电视剧不一样,它更需要贴近观众脉搏,以情跟真去激发观众的共鸣感,好的电视剧绝不是让观众去按快进键拖剧情的类型,相反是能让观众心甘情愿的将心“放慢节奏”去仔细聆听,并能引起反思的作品,当然这一点在电影艺术的价值上是共通的,但商业性电影不在此范畴。
就女性角色的展现,我至少看到了主创十足的诚意,跟他们企图摒弃商业那一套的想法,让女性角色在男性题材的电视剧里不再是充当花瓶的扁平化角色,而成为一个一个大写的“人”。尽管不能说他们做得很出色了,但相较于其他同类,在进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剧情/剧评|第2季|我不明白吴邪为什么不乔装成王盟 (瑟爸爸是好爹)
- 吴邪与薛五的三日斗法好精彩啊 (为你而喝彩)
- 受不了,江子算就是個加戲咖 (Momo)
- 第1季|我就想问问这版二叔是认真的吗? (hqppy没🐴)
- 衍生/产出|???藏海花2三叔写完了吗?还是停更了?🤔... (牛油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