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角色|齐明月为自己发声这场戏演技炸裂,被否定的小孩勇敢觉醒
来自:石门春草(什么是我想要的,至今仍未明了)
昨晚看到这集被月亮和月亮妈妈表演的爆发力和真实感打动,人物之间满满的戏剧张力,是二十多年累积下来的自以为是的爱与付出,恐惧与屈服,炽热的岩浆总会找到最脆弱的突破口喷薄而出,这一场戏足够令到许多为人父母的我们形成一点点反省与觉知。正巧今天早晨读到《正面管教》中的“重新看待不良行为”这一章节,月亮被妈妈发现的和自我曝露的种种应该是妈妈眼中的“不良行为”了,其实孩子的行为都能找到其丧失信心、悲伤绝望的源头。

以下做一点简短书摘: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成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我不可能有归属。我放弃。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以及很多大人)之所以会在上述四个错误目的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是因为他们相信: 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 放弃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为哥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月亮从学生时代就同尖尖形成鲜明对比,尖尖得到老爸“无条件的爱”,健康平安快乐是李爸给三小无猜的成长环境,而月亮从小感受的是来自妈妈强势的不由分说的“有条件的爱”,还附带着我们特别熟悉的“这都是为你好”和“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这种道德绑架,她向来被否定,所以才会一直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角色设定她很抗拒别人喜欢自己(因为觉得自己不配)这一点非常合理恰当,可以说她是被妈妈pua了,而妈妈也是中国非常惯见的付出型妈妈,事无巨细地打点孩子的生活,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学习就好了,不由联想到“把牛奶喝了”的朱朝阳的妈妈,那场牛奶戏也令人阴影深重。
月亮先是被打压得放弃,放弃抵抗,放弃争取,然后再转而有了报复的意味,“你不喜欢的事情,我背着你,偷偷全做了”,记得尖尖曾经跟哥哥们说过“其实月亮才是那个最爱玩的人”,床底下满箱的空啤酒罐子,故意少填答题卡考砸等,这背后分明站着一个悲伤无助、没有信心的孩子,大人们都看不见。所以当她高中时得到凌霄的第一次鼓励时,才会有种“被看见”的欣喜。
本剧一路看下来,仿佛在看一本家庭教育的正反面案例,为人父母谁不想着给到孩子所谓“最好的安排”,可我们真的有去“看见”他们,理解他们吗?时刻自问反思。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尖尖为什么会喜欢上凌霄 (Shaw喆宇)
- 吐槽&闲聊|反复看了好几遍,喜欢凌霄,喜欢宋威龙 (韩瑞霞)
- 演员|身处当下的我们可能没感觉,但swl的两个角色可能在很多... (momo)
- 吐槽&闲聊|原来豆瓣才是我该来的地方 (白桃乌龙雪山冰)
- 如果没有齐明月,剧情应该是这样的!!!(8.23更新) (已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