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6张他的专辑,发一下专辑里的txt
苏卡(说出你的故事)
王磊,我能说你的音乐不好听么? 这套专辑基本反映了王磊现在最真实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不但要求艺人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也要对自己的想法负责。如果发行公司准备把这张唱片按照流行音乐的模式来宣扬并指望它象《野花》一样深入民心的话,那么公司老板可以尽早打消第二版追加的念头了。但假如我们宽容地把它视为中国流行音乐“百花园”篱笆外一枝出墙的红杏,那有心者应该有机会去远远地欣赏并等到一种与百花不太一致的味道。 无论王磊是野花还是红杏,我们手中的四份标本尽已显示:他音乐上的每一次嫁接都忠诚地保留着其根源的品相,又都隐约地暗示了下一次的突变与转机。从《一切从爱情开始》到《广州的春梦》,我们从中到底可以发现多少一贯的情绪与背弃的东西,这也许是一个有趣的校对工作。可能我们还是无法容忍王磊五十年不变的那种灰不溜秋的调子与土音,但我们终于在他不太正统的“文化表达”形式中找到了中国摇滚乐难得一见的狂欢性与幽默感。 “戏”、“忧伤的度数”、“来春的石头”、“没有了”,王磊的生存主题始终在孤立与委屈的拉锯战中一路延伸着,它们使听者分解着歌者,也同情着自己。这些堪称精神折磨的艺术欣赏最终导致了共性对个性的敬而远之,并至多维续着一种遥望激赏的姿态。于是无论是艺人还是他的艺术,都已自觉地与大众流行文化拉开了一段永无汇合可能的距离。最后,我们发现自己无论是强调他在做摇滚、民谣、还是电子都已无济与事了,因为艺人早已在生存与声音的双重实验中心甘情愿地迷失了方向。 “文化”、“没有了”、“四川方言”、“不晓得”由于王磊自己的“戏”,整体的惯性再次受到摧残。王磊依然废置了用普通话来演唱这种国人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接下来是演奏方式的真假难辨最终回归到录音的秘制大法。这种以声学实验为主攻方向的个性美学注定了其受众群将是极微小的一部分,但他面对的却是一个由几百万结构与情操一致的耳朵构成的文艺接收网,所以我们将看到这种不走正路的“下场”。 在很多不必要的时候,王磊的噪音阀门并没有拧得很大,而让各种奇异的音符展开了一场精打细算的马拉松大赛。那诡秘的音色就象一群群陌生的异乡幽客,让我们倍感新鲜与兴奋。在“戏”中,艺人象故意患了一场感冒后特意备好了一种嘶哑的嗓音留待录音,这直接引发了一种撕破的快感。方言版的“晓不得”明显比非方言版的“不晓得”更具声音变奏的多变性,但后者却多了一种冲刷感,激速前进的噪音紧逼出歌者一长串凄然绵长的假音。 艺人应该对自己艺术的整体感坚守每一个不负责的缺口,但事实上无论是一种潮流还是一张唱片都难以做到。对于一个独立制作的艺人或公司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广州的春梦》在很多峰口与缺口之间都已向大众展示了答案,王磊在他的一意孤行中依然有资本再去坚持一些、放弃一些,而传统的消费惯性与艺人的性格因素却蛮横地挡住了他进取的道路。而希望就存在于那些一次次的成功或失败的实验中,艺术、生命、信仰、歌唱……一切皆然。 记得在1994年,我听到了王磊的专辑《出门人》,当时感觉这个歌手很沧桑,他的音乐不像北京摇滚歌手那样很西化,王磊骨子里总有很民族的东西割舍不掉。后来,王磊在广州扎下了根,专辑先后出了8张,如果说中国内地在90年代后谁的专辑出的最多,流行的和摇滚的加在一起,还是王磊出的最多。而且,他的每一张专辑在风格跨度上都很大,于是王磊成了广州摇滚的一面旗帜,也正是因为如此,前段时间他不慎成为一个女人的绯闻男主角时才会被传得沸沸扬扬,可见王磊在广州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 但是出过8张唱片的人,仍然把势力范围局限在广东地区,这是件很可惜的事情,仅仅在一个小圈子里成为众星捧月的主角还是不够的,他完全有能力把他的影响扩大到长江甚至黄河以北的地区。我一直不欣赏摇滚歌手为了音乐和艺术放弃市场的做法,这是很虚伪的做法,我不相信一个歌手辛辛苦苦录完了唱片只想被几个圈中好友认可,我认为他们比那些包装流行歌星还渴望被人认可、还渴望成功,只是更多的时候他们希望能保持一种特例独行的姿态,表面上对商业嗤之以鼻,骨子里对商业充满渴望。 一个出版了8张唱片的人,各种风格都尝试到了,居然在商业上还是那么默默无闻,我想是王磊的音乐太另类、太极端。 还有什么比用“中国摇滚头号浪人”来形容王磊更确切的呢?想当年,王磊就是带着只有浪子才有的沧桑和孤独闯入了这片据说叫“摇滚”的领域。他的首张专辑——《出门人》创造的“出门人文化”的影响甚至超越了摇滚乐坛。 王磊音乐最大的魅力就是永远在推陈出新,永远在打破大家有意无意墨守的陈规。在他15年的音乐生涯中,他已经出版了7张专辑,一直致力于打通、兼融摇滚、民谣、舞曲、实验电子和民族音乐等领域。2000年,王磊组建了电气化重型乐队“泵” ——充满了刀锋、火焰和澎湃的现实主义激情。 在广州那所混乱焦躁的城市,孤独的王磊树起了南方摇滚的一面旗帜。北“崔健”、南“王磊”,不知何时成为中国摇滚界响亮的名头。但是,南北二派虽个性迥异、各彰风格,却并非截然对立、水火不容。相反,随着南北音乐人频繁的交流、各地乐队巡演四处开花,南北两派的摇滚音乐开始相互影响、互为融合,呈现出多元特点。 不得不佩服香港人的聪明,还有什么比用“中国摇滚头号浪人”来形容王磊更确切的呢?想当年,王磊就是带着只有浪子才有的沧桑和孤独闯入了这片据说叫“摇滚”的领域,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当时堪称异类的文化气质和形态。于是,王磊作为“南方摇滚乐的代表人物”被大家所熟知,并且由他的首张专辑——《出门人》开始流行的“出门人文化”更不止影响了摇滚乐坛,不信,你看光头李劲。 今天,王磊曾经出版过的四张唱片——《出门人》、《夜》、《一切从爱情开始》、《春天来了》由京文【嚎叫唱片】结集再版。从这四张唱片来看,王磊给人的感觉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是因为他对音乐的认识是多方面的,而且中国默守陈规的东西太多,需要有人去打破。 《出门人》对今天来说虽然新意没有了,但它仍然是感人至深的,因为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浓浓的“人味”,这也是它必将成为经典的资本。于是,我们在“冷”里彻底向人最脆弱的一面屈服,让它从我们内心深处"破门而出",然后伙同眼泪在我们的情感里注满悲伤。 《夜》是中国最感人的唱片之一,也是感情表达最真实最朴素的。所以单凭这一点说《夜》是华丽摇滚是不正确的,华丽仅是对音乐形式而言。这张专辑比起《出门人》来风格上又成熟不少,音乐语言运用的相当自然,各种风格结合的不露一丝痕迹,字里行间确也有一些Pink Floyd的影子,而且在这张唱片里王磊用到了大量的音效和拼贴,这些都能给人华丽的感觉。但还是那句话,不论外表如何,王磊表达的永远是痛苦的真实。 本质上,浪子不需要任何行装,不需要任何幻想,浪子四处漂泊,也并不想拯救什么,浪子要的其实特别简单,只是能在大雨磅礴的夜里,在满身的泥泞和疲惫的时候能够遇到一个盛装的向他微笑的女人。这就是一把箱琴的《一切从爱情开始》出现的理由。 其实从《夜》里大量的音效就可以感觉得到,王磊迟早是要做电子的。而且象他这么有想法的音乐人任何既有的风格都是无法充当他满意的载体的。只有在电子乐里,他才能彻底的任意的表达自己。说《春天来了》是属于王磊自己的电乐风格的作品是毫不为过的。因为它和国外当下流行的不流行的各种电子风格没有一点相同。电子在他这里是彻底的工具,什么过滤器、罗兰808,这些设备这时候全都叫“王磊”。一句话,独特之极。 收拾浪子的行裝--《王磊全集》出版有感 馬永 ?不得不佩服香港人的聰明,還有什麼比用"中國搖滾頭號浪人"來形容王磊更確切的呢?想當年,王磊就是帶著只有浪子才有的滄桑和孤獨闖入了一片據說叫"搖滾"的領域,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帶來了當時堪稱異類的文化氣質和形態。於是,王磊作為"南方搖滾樂的代表人物"被大家所熟知,並且由他的首張專輯--《出門人》開始流行的"出門人文化"更不止影響了搖滾樂壇,不信,你看光頭李進。 ?今天,王磊曾經出版過的四張唱片--《出門人》、《夜》、《一切從愛情開始》、《春天來了》將由京文音像公司發行,這對以前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聽全王磊作品的樂迷無疑是一個大喜訊。而對我來說也正好有了一個全面回顧王磊的機會。 (一) 當年的先鋒 ?今天再來聽王磊的這第一張《出門人》,從音樂的形式上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新意可言了,可在它剛剛推出的時候那絕對是投給中國搖滾尤其是北京搖滾的一顆重磅炸彈。你想,連grunge和川劇都同時出現了,對當時半死不活的中國搖滾樂來說能不是巨大的震撼嗎?雖然那時侯我不太懂,但在今天我也大概能夠想象的出那時樂迷們的興奮。 ?這張專輯對今天來說雖然新意沒有了,甚至有些歌其實只是民謠,;出門人"、"長髮為誰而留"。但它仍然是感人至深的,因為它渾身上下都散發著濃濃的"人味"。--這才是它當年成為"炸彈"的原因,也是它必將成為經典的資本。中國的搖滾樂能夠表現現實社會的作品就特別少,大多數作品裏充斥著的全是大而無當的責任和虛情假意的表白,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更別提什麼對人性赤裸裸的剖析了(這很可能就是中國搖滾樂的病根所在,也很可能是中國人的病根所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王磊出現了,於是,我們在"冷"裏徹底向人最脆弱的一面屈服,讓它從我們內心深處"破門而出",然後夥同眼淚在我們的情感裏注滿悲傷。沒有聽過它的人是不會瞭解這種感覺的,因為我們從不敢主動面對這些。但是只要聽過了,我想每個人都無法拒絕,因為它雖然殘酷,但是也有一種快感。 ?所以,從音樂形式上來說,《出門人》在它面市的時候肯定是先鋒的。可是如果說對人性徹底的表白也是先鋒的話,那也只能是一種無奈的先鋒了。 (二) 永恒的經典 ?\xC296年,王磊的第二張專輯--《夜》出版發行。這也是他的專輯中我最鍾愛的一張。這次王磊沒有在什麼"出門人"這樣表面的文化上再做什麼文章,而是沿著人性再次大步向前。於是我們就又聽到了"夜",--一次對"冷"更徹底的延續。然後以此為開端,王磊帶我們在他自設的黑暗的悲傷裏闖來蕩去。之間,我們經過漂泊("路"),經過陰暗("嘿"),經過人生的戰場("獵人"、"狼來了"),經過徹底的真實("模樣"),更經過天使最悲痛的哭泣("天堂"),最後我們找到的是最膚淺也最深刻的眼淚("哭")。 ?《夜》是我認為的中國最感人的唱片,也是感情表達最真實最樸素的。所以單憑這一點說《夜》是華麗搖滾我是決不承認的。我想大家之所以這麼說也肯定不是指這方面,而是對音樂形式而言的。的確,這張專輯比起《出門人》來風格上又成熟不少,音樂語言運用的相當自然,各種風格結合的不露一絲痕跡,字裏行間確也有一些Pink Floyd的影子,而且在這張唱片裏王磊用到了大量的音效和拼貼,這些都能給人華麗的感覺。但還是那句話,不論外表如何,王磊表達的永遠是痛苦的真實。 ?還有在"天堂"這首歌裏,唱川劇出身的王磊對他老本行的應用達到了鬼哭神泣的效果。 我說不好這是不是搖滾樂的民族化,因為它表達的是全人類共同的悲哀。 (三) 徹底的淨化 ?《一切從愛情開始》是王磊本人最喜歡的一張專輯,這其實是不難理解的,不論他的音樂做到什麼程度,他始終還是一個在廣州暫留的浪子,本質上,浪子不需要任何行裝,不需要任何幻想,浪子四處漂泊,也並不想拯救什麼,浪子要的其實特別簡單,只是能在大雨磅礡的夜裏,在滿身的泥濘和疲勞的時候能夠遇到一個盛裝的向他微笑的女人。 ?所以,這次王磊撇下了所有音樂的理念和想法,只用一把木吉他去吟唱人類最本原的甚至與音樂無關的--愛情。你可以說這是音樂表達上的狹隘和膚淺,但在王磊這兒,在《一切從愛情開始》這兒,這可以不算音樂,但確是最真實的深刻和最深刻的真實。人活著不就是沒了愛情嗎?所以話又說回來,用最真實的吟唱來表達最本原的感情,這都不叫音樂那什麼還叫音樂呢? ?在專輯裏,我們聽到"天國浪漫曲"的優美,"我來看你"的心碎,"我有話對你說"的無奈,"想象"中的虛幻,以及所有歌中的悲哀。但我們還是聽不到一切是怎?從愛情開始的。 的確,愛這道題太難了。--"愛泛濫了",但真愛在哪兒? ?\xC2"我不知怎麼去說",那就讓我們一起唱吧,即使只是徒勞的吶喊和囈語,沒關係的,這只是一種回歸,這只是一種淨化。 (四) 永遠的先鋒 ?其實從《夜》裏大量的音效就可以感覺得到,王磊遲早是要做電子的。而且象他這麼有想法的音樂人任何既有的風格都是無法充當他滿意的載體的。只有在電子樂裏,他才能徹底的任意的表達自己。 ?這就是王磊的第四張專輯--《春天來了》誕生的原因。 ?《春天來了》是屬於王磊自己的電樂風格的作品是毫不為過的。因為它和國外當下流行的不流行的各種電子風格沒有一點相同。其實都說電子樂是最自由的音樂形式,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可在它逐漸流行的今天,好多模式化的東西已經隨之而來,在成為音樂家的寵物的同時它也逐漸成了一幫庸才混飯和炫耀的資本。王磊顯然屬於前者,電子在他這裏是徹底的工具,什麼鍵盤、羅蘭808,這些設備這時候全都叫"王磊"。彭洪武管王磊的電子樂叫"王氏律動",想來也真是貼切。 ?這就是《春天來了》的音樂風格,至於表達上,這張唱片裏的孤獨和漂泊感好象比以前有所減少,可能是因為王磊的生活比以前穩定了吧。內容上是前幾張專輯的綜合,而且多了一些不太具象的東西,例;來春的石頭"等,在這些作品裏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理解,這可能是配合電樂應運而生的東西。最喜歡的是片尾的"沒有了",王磊在解構中保留,在保留中破壞,最後剩下了什麼呢?--"沒有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好聽啊。 ?剛才說王磊遲早要做電子,那是因為他是先鋒。可剛才也說了,電子也在逐漸模式化,所以說不定王磊有一天就不做電子了,因為他是永遠的先鋒。 王磊和泵樂隊 今天,王磊曾經出版過的四張唱片--《出門人》、《夜》、《一切從愛情開始》、《 春天來了》由京文【嚎叫唱片】結集再版。從這四張唱片來看,王磊給人的感覺總是在不斷的變化,這是因為他對音樂的認識是多方面的,而且中國默守陳規的東西太多,需要有人去打破。 《出門人》對今天來說雖然新意沒有了,但它仍然是感人至深的,因為它渾身上下都散發著濃濃的"人味",這也是它必將成為經典的資本。於是,我們在"冷"裏徹底向人最脆弱的一面屈服,讓它從我們內心深處"破門而出",然後夥同眼淚在我們的情感裏注滿悲傷 。 《夜》是中國最感人的唱片之一,也是感情表達最真實最樸素的。所以單憑這一點說《夜》是華麗搖滾是不正確的,華麗僅是對音樂形式而言。這張專輯比起《出門人》來風格上又成熟不少,音樂語言運用的相當自然,各種風格結合的不露一絲痕跡,字裏行間確也有一些Pink Floyd的影子,而且在這張唱片裏王磊用到了大量的音效和拼貼,這些都能給人華麗的感覺。但還是那句話,不論外表如何,王磊表達的永遠是痛苦的真實。 本質上,浪子不需要任何行裝,不需要任何幻想,浪子四處漂泊,也並不想拯救什麼,浪子要的其實特別簡單,只是能在大雨磅礡的夜裏,在滿身的泥濘和疲憊的時候能夠遇到一個盛裝的向他微笑的女人。這就是一把箱琴的《一切從愛情開始》出現的理由。 其實從《夜》裏大量的音效就可以感覺得到,王磊遲早是要做電子的。而且象他這麼有想法的音樂人任何既有的風格都是無法充當他滿意的載體的。只有在電子樂裏,他才能徹底的任意的表達自己。說《春天來了》是屬於王磊自己的電樂風格的作品是毫不為過的。因為它和國外當下流行的不流行的各種電子風格沒有一點相同。電子在他這裏是徹底的工具,什麼篩檢程式、羅蘭808,這些設備這時候全都叫"王磊"。一句話,獨特之極。 说明 诡秘的王磊和《春天来了》 这张专辑基本反映了王磊现在最真实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不但要求艺人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也要对自己的想法负责。如果发行公司准备把这张唱片按照流行音乐的模式来宣扬并指望它象《野花》一样深入民心的话,那么公司老板可以尽早打消第二版追加的念头了。但假如我们宽容地把它视为中国流行音乐“百花园”篱笆外一枝出墙的红杏,那有心者应该有机会去远远地欣赏并等到一种与百花不太一致的味道。 无论王磊是野花还是红杏,我们手中的四份标本尽已显示:他音乐上的每一次嫁接都忠诚地保留着其根源的品相,又都隐约地暗示了下一次的突变与转机。从《一切从爱情开始》到《广州的春梦》,我们从中到底可以发现多少一贯的情绪与背弃的东西,这也许是一个有趣的校对工作。可能我们还是无法容忍王磊五十年不变的那种灰不溜秋的调子与土音,但我们终于在他不太正统的“文化表达”形式中找到了中国摇滚乐难得一见的狂欢性与幽默感。 “戏”、“忧伤的度数”、“来春的石头”、“没有了”,王磊的生存主题始终在孤立与委屈的拉锯战中一路延伸着,它们使听者分解着歌者,也同情着自己。这些堪称精神折磨的艺术欣赏最终导致了共性对个性的敬而远之,并至多维续着一种遥望激赏的姿态。于是无论是艺人还是他的艺术,都已自觉地与大众流行文化拉开了一段永无汇合可能的距离。最后,我们发现自己无论是强调他在做摇滚、民谣、还是电子都已无济与事了,因为艺人早已在生存与声音的双重实验中心甘情愿地迷失了方向。 “文化”、“没有了”、“四川方言”、“不晓得”由于王磊自己的“戏”,整体的惯性再次受到摧残。王磊依然废置了用普通话来演唱这种国人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接下来是演奏方式的真假难辨最终回归到录音的秘制大法。这种以声学实验为主攻方向的个性美学注定了其受众群将是极微小的一部分,但他面对的却是一个由几百万结构与情操一致的耳朵构成的文艺接收网,所以我们将看到这种不走正路的“下场”。 在很多不必要的时候,王磊的噪音阀门并没有拧得很大,而让各种奇异的音符展开了一场精打细算的马拉松大赛。那诡秘的音色就象一群群陌生的异乡幽客,让我们倍感新鲜与兴奋。在“戏”中,艺人象故意患了一场感冒后特意备好了一种嘶哑的嗓音留待录音,这直接引发了一种撕破的快感。方言版的“晓不得”明显比非方言版的“不晓得”更具声音变奏的多变性,但后者却多了一种冲刷感,激速前进的噪音紧逼出歌者一长串凄然绵长的假音。 艺人应该对自己艺术的整体感坚守每一个不负责的缺口,但事实上无论是一种潮流还是一张唱片都难以做到。对于一个独立制作的艺人或公司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广州的春梦》在很多峰口与缺口之间都已向大众展示了答案,王磊在他的一意孤行中依然有资本再去坚持一些、放弃一些,而传统的消费惯性与艺人的性格因素却蛮横地挡住了他进取的道路。而希望就存在于那些一次次的成功或失败的实验中,艺术、生命、信仰、歌唱……一切皆然。 王磊,我能说你的音乐不好听么? 记得在1994年,我听到了王磊的专辑《出门人》,当时感觉这个歌手很沧桑,他的音乐不像北京摇滚歌手那样很西化,王磊骨子里总有很民族的东西割舍不掉。后来,王磊在广州扎下了根,专辑先后出了8张,如果说中国内地在90年代后谁的专辑出的最多,流行的和摇滚的加在一起,还是王磊出的最多。而且,他的每一张专辑在风格跨度上都很大,于是王磊成了广州摇滚的一面旗帜,也正是因为如此,前段时间他不慎成为一个女人的绯闻男主角时才会被传得沸沸扬扬,可见王磊在广州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 但是出过8张唱片的人,仍然把势力范围局限在广东地区,这是件很可惜的事情,仅仅在一个小圈子里成为众星捧月的主角还是不够的,他完全有能力把他的影响扩大到长江甚至黄河以北的地区。我一直不欣赏摇滚歌手为了音乐和艺术放弃市场的做法,这是很虚伪的做法,我不相信一个歌手辛辛苦苦录完了唱片只想被几个圈中好友认可,我认为他们比那些包装流行歌星还渴望被人认可、还渴望成功,只是更多的时候他们希望能保持一种特例独行的姿态,表面上对商业嗤之以鼻,骨子里对商业充满渴望。 一个出版了8张唱片的人,各种风格都尝试到了,居然在商业上还是那么默默无闻,要么是王磊的音乐太另类、太极端, 还有什么比用“中国摇滚头号浪人”来形容王磊更确切的呢?想当年,王磊就是带着只有浪子才有的沧桑和孤独闯入了这片据说叫“摇滚”的领域。他的首张专辑——《出门人》创造的“出门人文化”的影响甚至超越了摇滚乐坛。 王磊音乐最大的魅力就是永远在推陈出新,永远在打破大家有意无意墨守的陈规。在他15年的音乐生涯中,他已经出版了7张专辑,一直致力于打通、兼融摇滚、民谣、舞曲、实验电子和民族音乐等领域。2000年,王磊组建了电气化重型乐队“泵” ——充满了刀锋、火焰和澎湃的现实主义激情。 在广州那所混乱焦躁的城市,孤独的王磊树起了南方摇滚的一面旗帜。北“崔健”、南“王磊”,不知何时成为中国摇滚界响亮的名头。但是,南北二派虽个性迥异、各彰风格,却并非截然对立、水火不容。相反,随着南北音乐人频繁的交流、各地乐队巡演四处开花,南北两派的摇滚音乐开始相互影响、互为融合,呈现出多元特点。 不得不佩服香港人的聪明,还有什么比用“中国摇滚头号浪人”来形容王磊更确切的呢?想当年,王磊就是带着只有浪子才有的沧桑和孤独闯入了这片据说叫“摇滚”的领域,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当时堪称异类的文化气质和形态。于是,王磊作为“南方摇滚乐的代表人物”被大家所熟知,并且由他的首张专辑——《出门人》开始流行的“出门人文化”更不止影响了摇滚乐坛,不信,你看光头李劲。 今天,王磊曾经出版过的四张唱片——《出门人》、《夜》、《一切从爱情开始》、《春天来了》由京文【嚎叫唱片】结集再版。从这四张唱片来看,王磊给人的感觉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是因为他对音乐的认识是多方面的,而且中国默守陈规的东西太多,需要有人去打破。 《出门人》对今天来说虽然新意没有了,但它仍然是感人至深的,因为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浓浓的“人味”,这也是它必将成为经典的资本。于是,我们在“冷”里彻底向人最脆弱的一面屈服,让它从我们内心深处"破门而出",然后伙同眼泪在我们的情感里注满悲伤。 《夜》是中国最感人的唱片之一,也是感情表达最真实最朴素的。所以单凭这一点说《夜》是华丽摇滚是不正确的,华丽仅是对音乐形式而言。这张专辑比起《出门人》来风格上又成熟不少,音乐语言运用的相当自然,各种风格结合的不露一丝痕迹,字里行间确也有一些Pink Floyd的影子,而且在这张唱片里王磊用到了大量的音效和拼贴,这些都能给人华丽的感觉。但还是那句话,不论外表如何,王磊表达的永远是痛苦的真实。 本质上,浪子不需要任何行装,不需要任何幻想,浪子四处漂泊,也并不想拯救什么,浪子要的其实特别简单,只是能在大雨磅礴的夜里,在满身的泥泞和疲惫的时候能够遇到一个盛装的向他微笑的女人。这就是一把箱琴的《一切从爱情开始》出现的理由。 其实从《夜》里大量的音效就可以感觉得到,王磊迟早是要做电子的。而且象他这么有想法的音乐人任何既有的风格都是无法充当他满意的载体的。只有在电子乐里,他才能彻底的任意的表达自己。说《春天来了》是属于王磊自己的电乐风格的作品是毫不为过的。因为它和国外当下流行的不流行的各种电子风格没有一点相同。电子在他这里是彻底的工具,什么过滤器、罗兰808,这些设备这时候全都叫“王磊”。一句话,独特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