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百里,何日是归期----写给宋威龙
来自:魏晋遗风
我从不否认自己就是冲着宋威龙来看《以家人之名》的,粉也好黑也罢,与我而言从不影响路人观感。看剧就是图个乐子,轻松搞笑,解闷消暑,又有帅哥大饱眼福,还要啥自行车。若有意外惊喜,实在是观众的福分。本剧当如是。松韵的演技确实有质的飞跃,新成是我们湖北老乡,情怀上就多了几分好感。但最让我惊喜的还是宋威龙,比起下一站幸福,以家里的威龙演技是肉眼可见的进步,我常说对年青人一定要鼓励,不能一棒子打死,因为他们未来有很长的路要走。鼓励并非盲目吹捧,别动辄使用炸裂、吊打之类的肉麻奉承,假一点可以但不能太假。年轻演员阅历浅、生活体验不够,情感爆发力不易掌控,演技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太正常不过,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演戏的。单就本剧中三位主演的表现,凭心而论演技上分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因本贴的主题为宋威龙而起,所以不遑多论其他两位。剧中凌霄这个角色,塑造难度无疑是三小人物中最大的,着实有些难为非专业出身、年龄最小的宋威龙了。凌霄虽然只比子秋大一岁,但心智和情智都比子秋开发早,思想也比子秋成熟,同时心理创伤也比子秋严重,这就必然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格特征。我们不能也不该要求演员把凌霄演出子秋那般心直口快、开朗乐观的讨喜效果,同样,拿一个年长的科班演员和一个年幼的非专业演员对比演技更是不公平。在我看来,正因为宋威龙朴实无华的表演手法,反而更贴切诠释出凌霄翩然仰止、特立独行的人物气质。写到这里大概又有某粉发帖:“你夸张三好,是想说李四不好吗”,错! 这种非黑即白的脑残观念实在不可取,万千明星、众口难调,大家各安喜好,相望天涯不好么,何必多惹口水?
话说凌霄这个人物真的很复杂、也很难演好,当年读书时我曾玩票过舞台剧,耗费一个暑假泡在图书馆搜集了大量表演资料,积累了些感悟。说实话,想演好这样一个复杂多面的创伤性人物,没点专业功底还真拿不下来,毕竟我们没有这样的生活阅历。凌霄既是高智商的学霸天才,也是高情商的专一暖男,他时而忧郁寡言、时而腹黑撩人、时而彷徨胆怯,时而坚定决绝,这些多面性与其说是角色带给观众的直观,不如说是演员传递给观众的触感,因为我们都没看过剧本,谁也不会事先知道凌霄该是什么样,那么某些人根据什么把演员的表演贬得一无是处呢。 我偶尔能从花絮中独自闷在一角的宋威龙身上看到凌霄这个人物的影子--茕茕孑立、踟蹰独行。有人批评他太木,可能很大原因是指这种不太外露的个性吧。有时候演员太走入角色很容易被圈定形象,喜欢演员的观众就会认可角色,厌恶角色的观众同样也会反感演员。这一点从当年阿飞正传里张国荣遭受的非议便可得知。细想我之前曾批评有观众把凌霄和宋威龙混为一谈,其实倒也没错,正是宋威龙演绎的凌霄让观众心生怜爱继而又怨又恨,也正是凌霄映射的宋威龙让人风吹百里、念念不忘。
表演本就是遗憾的艺术。随着演员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对人物角色的感知揣摩和表演技法的运用心得也会更加深刻。对于仅弱冠之年的宋威龙来说,一切磨练甚至磨难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也将是今后源源不竭的创作来源。演员这个职业或许是孤独的,但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会面临孤独。人生就是自我与孤独对抗的一场救赎,救赎的结果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让自己活得更坚强。就如威龙展现给观众的凌霄,即使孤单,也是世人眼中最耀眼的存在。
今夏从《漂亮书生》到《以家人之名》,感谢宋威龙带给我一个赏心悦目的暑季。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终不可谖兮。此去不问归期,愿君安好!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吐槽&闲聊|反复看了好几遍,喜欢凌霄,喜欢宋威龙 (韩瑞霞)
- 演员|身处当下的我们可能没感觉,但swl的两个角色可能在很多... (momo)
- 吐槽&闲聊|原来豆瓣才是我该来的地方 (白桃乌龙雪山冰)
- 如果没有齐明月,剧情应该是这样的!!!(8.23更新) (已注销)
- 为什么两哥都去新加坡,互相不联系 (耗子丫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