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同志”?
徐莱(人美心善的咨询师一枚,欢迎莱扰)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同志”?
如何辨别自己是不是同志?
非同志的人因为某些事件导致其变成了同志吗?
或者同志过短时间后会不会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同志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谈几个基本概念:
一、为什么我们在科学讨论时,坚持使用“性倾向”,而不用“gay”“lala”或“同志”这些词?
二、为什么近年来同志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
三、性行为不等于性倾向
四、判断自己的性倾向只有靠自己
五、性倾向,都是人类性的正常表达
对于这些概念的混淆,导致很多人无法确定自己的性倾向。
一、为什么我们在科学讨论时,坚持使用“性倾向”,而不用“gay”或“同志”这些词?
性倾向,在现代心理学的科学定义是指内在的,自己不可控制、不可被改变的性倾向。“同志”、“lala”、“同志”等等词汇严格地讲,是指同性倾向并且自已意识到,而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健康地接受、面对的人。
“同性恋”等词汇严格地讲是不科学的。因为“恋”“爱”,都包括一定的主观意愿,而且会让人误以为必须“恋”过,“爱”过才算是同性倾向。
实际上,一个同性倾向的人,即使一生从未与同性别的人有性接触、自己也未意识到,依然是同性倾向。
这个区别的意义在于性倾向的具体成因虽然还未被发现,但据研究发现大多指向是先天形成,最迟也是在出生后不久就定型的。但这并不意味每个人都会在某一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同性倾向。性倾向虽然是不可控的,但人们对同性倾向的接受,受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有很大的区别。
据研究表示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是在7-10岁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被哪个性别所吸引,当然这个时候,一般是不会不会明白具体的意义。在文化相对闭塞保守文化里,则有很多人很晚甚至终身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他们其中一些甚至会因为由于内在的性倾向与外在的社会角色的不协调,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些甚至会表现出严重的恐同倾向。很多迫害同性的案例中始作俑者自己就是同性倾向。
二、为什么近年来同志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
心理学界认为各个性倾向(异性、同性、双性)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是稳定不变的,不受文化、历史、地域、人种等因素影响。所谓近年来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实际上只是社会逐渐开放的必然产物。在当下,虽然也有些人是在7-10岁时就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但也有很多人到成年甚至 40、50岁,才意识到的。
三、性行为不等于性倾向
很多人心目中,把性行为等同于性倾向的标志。认为如果一个人与同性别的人有性接触,或者发生某些性行为,就说明他/她是同性倾向。实际上,这是将性倾向、性行为、社会性角色混淆了。
性行为,并非只为了生育或愉悦,也是社会行为。健康的人,不论是同性或异性倾向,大多都能与两性完成性行为。实际上调查显示,很多异性倾向的人,在青春期前后曾介入过同性行为。在特定环境里,比如军队、监狱等,也有很多异性倾向的人,为了满足需求,介入同性行为。有些人称这些人为 “假性同性恋”,这实际上是科学上不存在的一个概念。这些人,从来不是同性倾向,未来也不是,他们只是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同性行为来得到性满足。参与同X行为本身,并不能作为判断X倾向的标准。
有些人觉得能把“直”掰弯,实际上,这类情况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你令一个本来就是同性倾向的人,意识到了自己的真正性倾向;另一个是你让一个异性倾向的人,用你做为性发泄的渠道。
四、判断自己的性倾向只有靠自己
首先要说,没有任何所谓的“测试”是科学、可靠的。
网上流传的很多关于X倾向测试,不外乎是把偏见与迷信包装而已。
性倾向的判断,首先,只有靠自己,要相信自己的直觉。
这主要根据两个因素来判断:一个是性欲望,也就是对哪个性别的个体有性吸引、性冲动;另一个是感情欲望,也就是对哪个性别的个体,有强烈的、愿意与其建立亲密感情关系的望。
这里,又要理清几个模糊或错误理念:
1.我现在喜欢男性,但青春期yy过喜欢过女性,这是不是说明我性倾向改变,?我们要明白“喜欢”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喜欢有很多不同的含义,如果不包括之前所提到的两个因素,那么对于判断性倾向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同性倾向的人,并不是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会厌恶或排斥异性。
2.还有一个不对的概念,我只喜欢一个同性的人,别人不喜欢,所谓“只是我喜欢的人恰好是同性而已”的论调。这其实是荒谬的概念,不论哪个性倾向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泛喜欢”的。也就是说,假定你是异性倾向,你不会喜欢世界上每个异性,同性倾向当然也不会喜欢世界上每个同性。
3.还有一个现象是,很多异性倾向的人,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比如室友是同性倾向,就惶惶不可终日,自以为会被“喜欢”、被骚扰,其实这是自做多情。
4.还有人觉得判断性倾向,必须要通过尝试,这也是一种误解。有人说,虽然我现在喜欢同性,但我从未与异性发生过关系,怎么知道不会喜欢异性呢?这是不对的。不妨反问:无数的异性倾向的人没有尝试过同性,又怎么知道不会喜欢同性呢?
五、性倾向,都是人类性的正常表达
在文明宽容社会里,每个人都有依照自己的本质而生活的权利。虽然我们谈到性倾向极大地可能是先天的,但即使是一种抉择,也是应该受到宽容和接受的。作为被歧视的同志群体成员,请不要反过来去歧视他人。同样也请接受每一位的选择。
六:其他提醒建议:
1,追溯到你最早的记忆。如果你感觉自己总是跟别人不太一样,你有可能是同性恋。但并不是每个同性恋都有这种感觉。
2,忽略既定模式。如果你有一些和自己性别不符的行为,你不一定是同性恋。反之亦然:与一些既定模式不相符并不意味着你是同性恋。
3, 要明白,“同性恋”与“异性恋”并不总是固定的。性学家金赛几十年前的做的研究表明,有些人只对同性有渴望,有些人则对异性有感觉,但更多的人是在两者之间。
4, 想想你有没有感觉自己是异性身份,如果有,你可能是跨性人(参考电影《女孩》《丹麦女孩》),而这与同性恋不同。
5, 仔细审查你内心深处的感觉。对同性有好感,或者注意到同性吸引人的地方,这再正常不过了,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是同性恋,除非你对同性的渴望比对异性的渴望还要强烈。
6, 试着别让社会妨碍了你对自己是否同性恋的判断。记住,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在70年代都曾表示,同性恋是没有错误可言的。
提示与警示:
1, 判断自己的性取向其实并不必要。重要的是开心,或者是找到一个能与之幸福生活的人,但你没有必要去接受任何一种标签,以及随之而来的重担。
2, 别急着对自己的性取向做结论。那么着急干嘛呢?
3,还要记住,如果你与他人的关系并不能让你幸福,那么,你去尝试与另一种性别的人发展关系,有可能更幸福,也有可能不会。幸福不总是与他人的性别有关。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本人典型intj,现学习奇门遁甲小有成就。 (存在论)
- 刘邦项羽萧何张良陈平韩信×MBTI (如林)
- MBTI群聊 (Fei)
- 聊天群(玄学) (一头仙鹿)
- 有没有不乱发火的esf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