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gic Years》
快樂(流畅感。)
这本书的书名叫《The Magic Years》,中文名被翻译成了《孩子,妈妈知道你的心理》。 作者是个儿童心理学教授,女的,叫塞尔玛。美国人。 这本书是出版于1959年。 虽然过了很多年头了,但是内容还是如雷贯耳。 我看了十几页了,感觉非常好。 让我又想到了著名的李教授。 我们中国的教授,什么时候才能写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人有切实的帮助的作品来呢?看来还得再等几十年。 作者是个儿童心理学教授,注重培养心理健康的儿童。joe,如你所知,所有的研究心理学的教授都是从问题入手的,她提出了两点,可能是这本书的重点:一个是焦虑,一个是神经官能症。结合0-6岁的儿童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讲解。 她说“孩子在生命之初就像一个追求快乐的小精灵”,我觉得这太精确了!我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孩子刚出生的几年为什么都差不多、都非常惹父母喜爱了!她接着说“其早期人格围绕着他自己的喜好和身体发育情况而形成。” 她说“在婴儿期这个生物学上无助的时期,我们对孩子几乎不提任何要求,会尽量减少其压力并满足其所有的需要。” 这就对了,如果我们以“追求快乐”来看待任何一个大人,似乎也没什么错,即使那些犯过失杀人或者贪污腐败的官员。她又说“我们必须极大地修正孩子的这种以自我快乐为中心的追求目标,必须让孩子将其基本欲望置于是非观和社会的制约下,必须能够延迟满足并在某种情况下完全放弃满足。”(joe,这算不算牺牲生活?呵呵) 正是在这个被某些家称为“社会化”的过程中,每个宝宝的际遇发生了很大的不同,才使社会上的人物形形色色、各有不同。 作者认为在婴幼儿期,如何处理恐惧、焦虑、进而避免各种神经官能症,是非常重要的。 侧蛙,joe,我热切滴建议你们也读一读这本书,至少仔细看看我的这个帖子也好。 作者也说,对于学龄前的这段黄金岁月,the magics years,我们成人后都不记得了,下面的说法很奇怪、但很可能是非常精确的:她说或许只有在童话里,国王和小仙女的故事里,我们才能重温童年阶段早期感受。而我则是在看着宝宝若有所思滴琢磨着下一个该舔舐的玩具是哪一个的时候模模糊糊滴回忆起的。 当她举例说一个小女孩用比父母更严厉的态度对待她想象中的笑笑虎的时候,作者说“我们证实了心理学上的一个现象,即对反对恶行最为热情高涨的人是那些被转化的罪犯;其原来的冲动被转移到了与之相反的一面。”让我想到了谷歌的创始人布林的座右铭:不做恶。虽然不准确,但是应该能够解释些什么。 在前言里,作者谦虚滴说,很多观点都是从一些著名的心理学者谁谁处受益、引用而来,结果,中文直译成了,“欠下了这些学者的‘债务’!” 虽然翻译得不是很完美,但我们又不是在读诗,对吧,侧蛙?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期待的书,到处充满了真知灼见。 我同时也殷切期望在你们有自己的小宝宝之前,能暂时中断一下以寻求自我快乐为中心、看一看你们能为将来的小宝宝储备些什么有趣的知识。即使是从回忆自己当小宝宝的时光的角度,也是值得的。 So,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