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谕之夜》的访谈

purplepine

purplepine 皮诺庞特街的居民
2007-09-10 10:03:4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purplepine

    purplepine 皮诺庞特街的居民 楼主 2007-09-11 10:13:25

    其实偶觉得,像这样的报纸访谈假如能够吸引更大的读者群,那么它就是成功的。或者这样说,即使没有“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吸引读者,他们在读过小说后仍然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爱那本书。    —————————————— 所谓忽悠嘛~~

  • purplepine

    purplepine 皮诺庞特街的居民 楼主 2007-09-11 13:08:46

    “《神谕之夜》的译者潘帕在笔记里说,这本小说是奥斯特版的《活着》。”   ——————   我也在想,不过也许应该去再看看笔记吧。   也许是,sidney orr从两个至密亲友的灾难中survive/outlive,获得了一种类似张富贵的顿悟,就是那句话,“超越慰籍,超越痛苦,超越世界上一切的美和丑,这才是幸福。”   这是我的理解,也许他本人另有解释。

  • purplepine

    purplepine 皮诺庞特街的居民 楼主 2007-09-15 15:47:46

    刚才看南方都市报,有个什么人在上面说给保罗贴上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的标签,是"霸王硬上弓",贴歪了.本来贴个标签只是表示大致的归类的意思.又不是测DNA认亲,相似率要99.9999%,居然有人这么较真...也是蛮好笑的,当然这标签也不是我贴的,我犯不着说这些.我也挺无聊的.跟这种收集报头篇尾杂碎拼凑出来的文章较什么真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85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