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谕之夜》的访谈
purplepine
潇湘晨报:能否介绍下保罗•奥斯特在美国文坛的地位?今年之前,在大陆曾经出过他的书吗? 最早是在《哥伦比亚文学史》上看到关于他的介绍,那时他还是被当作80年代的文坛新秀。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当代美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美国几乎每本都是超级畅销书,但他在欧洲的影响似乎更大。在法国的《读书》杂志上他曾被评为法国人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前译林出版社出过一本他编辑的《我曾以为父亲是上帝》,是作为双语读物出来的。今年才开始大规模推出。 潇湘晨报:据说今年要引进11本奥斯特的书,你们社有几本?为什么一下子会引进这么多? 是吗,具体几本我也不清楚。我们社引进了两本。一本就是已经出来的《神谕之夜》,这是一个围绕一本神秘的蓝色笔记本的展开的故事。另外一本叫做《红色笔记本》,记录他早年生活中的奇遇偶合神秘点滴。传说村上的《东京奇谭录》是仿其而作。 近年来引进版图书屡等国内畅销榜,出版商对版权图书更为重视,经常会发生很多出版社同时看中一个作家的事情。奥斯特作为一个西方文坛的重要人物,有这么多出版商看好,大量引进也是情理之中。台湾前几年就出了他的大部分代表作。有一本回忆录还入选当年十大翻译好书。 潇湘晨报:有人认为,保罗•奥斯特和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类似,文学性和可读性兼备,适合“文化大众”,这个判断准确吗? 从国际影响和文坛地位上来说,奥斯特和昆德拉是具有可比性的。从写作气质上说,他和村上则更为接近。适合“文化大众”的说法应该是准确的。保罗•奥斯特的语言非常平易简淡,可以说是他同类作家里最易懂易读的一个。在当代美国文坛上,他和菲利普•罗斯,约翰•巴思等人并称,同属智性强,思辩味浓的一类,但他的书是最好读好卖的。一个作家畅销同时还要获得评论界推崇还是比较难的。但奥斯特做到了。 潇湘晨报:最开始我们知道他的《纽约三部曲》,是不是他其他的故事主要背景也都设置在纽约?能否给我们转述一下,他笔下的纽约,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是的,奥斯特应该是像张爱玲一样,善于捕捉并描绘一个城市风貌与气质的作家,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以纽约为背景,描写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个体的孤独与迷失。没有哪座城市比纽约能提供更适合这类故事的迷离背景。奥斯特笔下的纽约,是一个最能体现现代社会文化与精神内涵的城市。我们看到他笔下的人物常常徘徊在博物馆、画廊、酒馆和寻常巷陌中,这种熟悉而日常的细节描写,做了一个充溢着无可言喻的疏离感的故事最好的衬托。 潇湘晨报:你去年编辑过《芒果街上的小屋》,一下子走红了,你觉得读《芒果街》的读者,会与《神谕之夜》的读者重叠吗? 重叠肯定是有的。《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读者层面相当广泛的书,除了文艺类小资类读者,学生买它学英语的也很多。奥斯特的读者面可能相对小一些,读者年龄段要大一些。以文艺类读者为主。 潇湘晨报:有人说“奥斯特的小说乍读有点像旧时的鬼故事”,但现在呈现于我们面前的,似乎又是一本“纯文学”的书,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他赋予“旧侦探小说内核以现代主义表观(?)”,成功地改造了仅仅作为类型文学的侦探小说,而侦探这样的情节也特别适合来表达命运的诡异、不确定感及其背后的必然逻辑性? 可以这么理解吧。有人把奥斯特称作“后现代侦探小说大师”,其实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其实他本质上是实验派作家,悬疑和追踪等只是他的一种叙述模式。侦探小说的确适合来表达他要表达的主题。奥斯特作品中的人物追寻探究的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迷失的自我或曰身份。 潇湘晨报:在作者简介处,保罗还是个诗人、导演,这两个职业对他的小说创作有什么影响? 奥斯特早年写诗,后来写小说,再后来还拍电影。这三重身份显然是交互影响的。诗人的视角和态度影响着每一部小说作品的主题格调。而电影的创作手法和写作手法是相通的。有读者看后写道:“每个情节的转角都是偶然,熟极而流的蒙太奇跳接。查了下资料,保罗.奥斯特君果然是有电影业从业经验的人。”而《神谕之夜》小说的最核心的一个故事也取自著名的侦探电影《马耳他之鹰》,他曾想就这个故事拍一部电影,后来未果,才想到要写成小说来安置它。 潇湘晨报:在中国,有和保罗•奥斯特风格类似的作家吗?比如蔡骏? 他的作品文风幽淡,用字简白,就英文原文而言,读起来感觉像余华的中文给人的感觉,简单自然,不乏诗意,读起来毫不费力.读完之后再回味,就会出来格非的感觉.他们在结构意象上都很下工夫,并且都善于透过日常细节提出形上问题. 《神谕之夜》的译者潘帕在笔记里说,这本小说是奥斯特版的《活着》。诸位看了便知道。 所以,中国作家里面,我觉得可以和他类比的是这两个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后知后觉!才知道这则令人悲伤的消息 (合理肉食)
- 1993年东京电影节 奥斯特和张国荣 (眷島)
- 奥斯特去世 (LooL梅先生)
- 刚买了《冬日笔记》,一口气读完 (如是我闻)
- 他有颜值、有思想又会说话,怎能让人不着迷? (刚好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