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演技名场面盘点与剖析三:落雪诀别,轮回之约 Ⅱ
来自:秋长安
接上文: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topic/195293553&dt_dapp=1
名场面二:落雪诀别,轮回之约
演员难度最大的是掌握角色的气质和准确的人物关系。
——《谢晋谈艺录》
这场男女主的重头戏,情节铺陈、镜头语言、演员表演和戏剧张力都堪称上乘之作!
无法得知罗晋和一桐在对戏的过程中,情绪有多纷繁复杂,可从呈现的影视化片段来看,“准确的人物关系”透过屏幕,把萧定权与陆文昔“理性”成全抉择下的不舍、留恋与深情,刻画得无比动人,亦把人物“情感”表达之上的人物“理性”所经历的无奈、果决和煎熬,展示得淋漓尽致!
理性与情感的博弈,是演员解放天性与塑造人物过程中,心理压力极其庞大的一课。这需要演员有极强的情绪克制力和对戏剧精准的把控与解析能力。特别在这场戏中,两个人物都带着清醒的“理性”认知——萧定权明知这一面是“天人永隔”,陆文昔明知这一面是别样的“成全”——可萧定权的“情感”,在罗晋的处理下,满满的不舍与留恋,而陆文昔的“情感”亦是不断的尝试,妄想打破“理性”的桎梏,求一个世俗红尘中的“圆满”!
就是在这样的理性与情感无比撕扯的状况下,两个人物带着“支离破碎”的灵魂,在漫长且煎熬的心理建设过后,这幕刻骨情深的诀别,拉开了帷幕!
一、戏剧铺陈
“落雪诀别”这场戏里,人物内在情绪该经历怎样惊心动魄的“理性”与“情感”争斗,导演在前文中,做过铺陈,就是那场“半仙之戏”。
1、萧定权的“理性”VS陆文昔的“理性”
一把匕首,或者……鹤簪……,是萧定权生命形式终点的归宿和理性下的“圆满”!他这样叮嘱陆文昔。


秦山楚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无法独活——是陆文昔理性下的生命句点!她这样回应萧定权。

2、萧定权的“情感”VS陆文昔的“情感”
一定要活下去!是山穷水尽之时,对爱人最后的希冀!他这样叮嘱陆文昔。

不要有那样的一天,为了我!是山穷水尽之时,对情郎最后的挽留!她这样回应萧定权。


3、撕扯下的煎熬
一个拥抱,萧定权宣泄着自我理智与情感对抗下的那份煎熬,轻飘飘说着“死”的话题,可拥抱爱人时的暖,又怎会不留恋这红尘世俗的羁绊……

陆文昔是生气的,瞪着她的夫君,可亦是心疼和理解的,于是忍下那份煎熬,开着“簪子累了的”玩笑……



人是有多累,才会在青春年华之时,如此轻描淡写地谈论生死——谁说生是救赎,谁又说死不是解脱!
兄友间无力挣脱的权欲腐蚀、君臣间无休止的算计与猜测、政治摧折下流血的万姓、顾家满门的荣辱……若这一切都可以用“萧定权”来做了结:他期待那根簪子的到来,而她懂他,她亦会戴着那根簪子而去。可他该是害怕见到她,因为要离别,永久的离别;她亦害怕见到他,因为不舍,无尽的不舍——可这二人终是勇敢、坚韧和决绝,在注定死局的诀别中,在演员无比克制的情感里,描摹着属于萧定权和陆文昔这场“爱慕”的“轮回之约”!
二、落雪诀别,轮回之约
1、一眼万年的开场
“你来了!”
“我来了!”
简单的对白,淡然温暖的微笑——罗晋和一桐没有过多肢体调动,没有过多情绪的处理与输出,减法的表演开启了“诀别”的第一幕——一眼万年的深情,带着无比动人的力量,洒向屏幕,泪从这一幕便开始翻涌!


2、鸳鸯双栖
这截“鸳鸯双栖”戏码中,罗晋和一桐的肢体设计,无比美丽又无比深情。对白看似细数家常,实则陆文昔一直在上演感性的挽留,萧定权亦一直在上演感性的不舍!

陆文昔说“你又失信了”,实则“请殿下不要失信,要陪着妾”。又说“名阿宝”,实则“我是你的阿宝,请守护这珠玉之宝”。


萧定权喃喃“我的阿宝”,实则“你是我的阿宝,我真的不舍”。罗晋的肢体调动前所未有的暖——带着一丝虚弱,卸下所有锐利和锋芒,赋予人物“放松”状态下的本真——脸颊贴脸颊,像爱人表达着爱慕。一桐的情绪调动,出现了后12中前所未有的“幸福”微笑。


3、诀别之吻
(1)、理性VS感性
“取簪”是萧定权理性驱使下的必然,可陆文昔感知这个举动后,一桐有一个“慌乱起身”的情绪与肢体调动,这就注定了二人“第一吻”之下的各怀心事。


(2)、一吻
萧定权在这一吻中,理性完成取簪,可感性下的沉溺,表达着人物的不舍与留恋,故而罗晋的情绪表达是闭目沉浸。而陆文昔虽全程回应着这一吻,却满怀心事,无法沉溺,因她理性地知道萧定权“取簪”是必然,可无法在明知用这种方式“成全”夫君之时,却还能心无波澜,故而一桐的情绪调动,是全程睁着眼睛,有不舍,也夹杂着无法专心的难过。

(3)、再吻
二人很清楚,“一吻”时彼此都没有心无旁骛,于是“再吻”上演!这个戏剧节奏的强调与重复,太扎心了!
萧定权给予夫的全情专注,陆文昔给予妻的全情回应!


这截戏里表白下导演的镜头构图和摄影角度,这样的吻戏怎么可能拍不出质感!

4、再次挽留VS依旧不舍
对白中,陆文昔借皇帝的话语,实则是“感性”之下对夫君的再次叮嘱与挽留——请殿下安养,活着!


罗晋在这一段戏中,有一个反应,太妙了——听到陆文昔说“陛下有话让我转达时”,有一个反应迟钝的“懵”的处理——“嗯”了一声,表情怔忡——把萧定权此刻凝视陆文昔的专注度表达得太赞了:什么话都不重要了,萧定权就是想好好看看陆文昔,何其不舍,何其深情!

罗晋接下来眼波流转——从下到上仔细凝视陆文昔——依旧不舍,怎一幅深情了得!


5、理性摊牌下的人物挣扎与释然
萧定权懂陆文昔戴簪而来那份理性下的成全,于是他略调侃她“引狼入室”。

陆文昔懂萧定权取簪举动理性下的抉择,于是说“我懂你”。

二人平静述说着这场诀别背后的“理性使然”,上演着“触额之畅”——今生有你,足够了!

6、一桩秘密下的再次挽留VS再次不舍
这场大戏的戏剧节奏与切割,是靠陆文昔的对白带着在走的,而在陆文昔每一次的对白开启之时,理性必然下难以覆灭的那份对萧定权不舍与挽留的感性挣扎,让这个女性人物无比揪心又无比深情!
陆文昔依旧不舍,于是说“有秘密要告诉殿下”。

萧定权在得知“阿琛”的存在后,罗晋通过一系列的反应与调动,无比流畅完整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层次变化。
触到文昔孕肚时,罗晋有一刻“停滞”,那是萧定权作为父亲的惊讶;含着泪微笑地问她“多久了”,那是作为父亲的开心;再也忍不住,含笑坠落的那滴泪,是对这双母子的感谢、抱歉、遗憾和歉疚;听文昔说“他一定会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后,泪水开始决堤,是理性与情感撕扯下,萧定权这个人物的不舍与挣扎!




一句“御史,请回宫复旨”,彻底将这场诀别推向了戏剧巅峰时刻。
7、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接下来这段戏,绝对名场面中的名场面——手指尖是身体的眼睛——无比高级的表演!
我想让你们相信,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镜子,那么手指尖就是我们身体的眼睛。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萧定权的不舍
听到“御史,请回宫复旨”后,罗晋又开始了一系列细腻的情感处理!
立即收紧拥抱陆文昔的手,是不舍;不断点头,自我鼓励,是理性告别前感性的不舍与挣扎;埋头痛哭,何其不舍与难过!



纵然转身,可二人不愿放开的指尖,是这场爱慕最深情的总结!

(2)、指尖
悠扬的慢镜头,一桐整段戏,第一次哀叹低头与泪珠落下,这是陆文昔与萧定权“死局”分别下平静粉饰过后的崩溃与难过表达。
罗晋的背影,是萧定权的不可回头与不能回头,是二人这场“死局”诀别下沉默慯痛的爆发!

特写镜头下,滑落分离的双手,不愿割离的指尖,带着萧定权与陆文昔这场爱慕里不得不离别下的留恋,穿过屏幕,打在了观众心上,化作泪流淌而下!


8、轮回之约
今生今世,生生世世——二人有轮回之约!
沧海桑田、风云流转,二人终能再见!
这一跪一拜,是今生的诀别,亦是陆文昔对萧定权生生世世的承诺!


身形的陨灭算不得什么——微笑地看着远方,是今生的诀别,亦是萧定权对陆文昔生生世世的期待与许诺!

镜头是人物的眼睛,这个模糊的背影,是萧定权泪目后,望着陆文昔的今生不舍,可无妨——萧定权和陆文昔有“今生今世、生生世世”的轮回之约!

尾调
从张敞画眉,到落雪诀别,萧定权和陆文昔的这场爱慕,无比婉转曲折、无比撼动人心!从《鹤唳华亭》到《别云间》,若问爱情是什么?有一种独特的答案,是萧定权和陆文昔!
生也罢,死亦如何!他和她,今生遇见——今生今世;他和她,来世再晤——轮回之约!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几个疑问请大神指点 (雷神)
- 那些口口声声说萧定权应该造反弑父篡位的,也是挺佩服他们的... (草莓牛奶泡泡糖)
- 太子妃 张念之应该是赵王毒死的吧? (我爱王肥肥)
- 物料资讯|鹤唳华亭60集 剧集版台词册(结合鹤友资料整合)(... (悠悠)
- 剧集讨论|25年才看,来个帖子记录我的感受和疑问(有剧透!) (狗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