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座塔罗到心理学
Robin(哥还年轻,鼻梁坚挺。)
在一个人对其内心及世界探索的历程中,西方的星座塔罗,东方的周易推演等诸多流派的神秘主义玄学都曾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信每个人都会思考过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有命运这东西?命运是否可预测?在我个人对于探究内心觉醒的初期,的确也曾走过这些路,但在经过很多年的有意无意的探索和接触过程中…… 事儿多时间紧,不写了,摘几段内容如下: 艾森克和广受尊崇的英国占星学家杰夫•梅奥联手展开了一项调查。梅奥在几年前创办了梅奥占星学院,并很快从全球各地招收了一大批学生。在梅奥的客户和学生中,有2000 多人被要求提供他们的出生日期并填写艾森克人格调查表。对占星学持怀疑态度的人期望看到的调查结果就是被调查对象的个性与古老的占星学传说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与此相反,拥护占星学的人则认为出生时的星象位置毫无疑问会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让怀疑论者大吃一惊的是,调查的结果竟然与古老的占星学传说完全吻合。 星座与外向有关的人在外向特质上的得分的确要比其他人高一些;与土象星座的人相比,三个水象星座的人在神经质特质上的得分也明显要高出一截。占星学期刊《现象》也因此宣称,这些发现"可能是本世纪占星学上最为重要的进展"。 然而,艾森克自己却对调查结果产生了怀疑,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参加调查的人事实上已经对占星学笃信不疑了。这些人事先早已知晓占星学对他们个性的预测是什么。艾森克担心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可能会导致并不准确的调查结果。会不会因为调查对象觉得自己应该具备占星学所赋予他们的性格而选错了答案,从而引出了那个让怀疑论者大跌眼镜的调查结果?换句话说,这个调查结果可能只是心理作用导致的结果,而跟调查对象出生时的星象位置毫不相干。 有了这个念头后,艾森克又额外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的对象是1000名孩子,他们几乎不可能听说过性格和星座之间的关系。这一次,调查结果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而且显然与古老的占星学传说毫无吻合之处。孩子们在外向和神经质两个特质上的得分跟他们的星座根本就扯不上任何关系。为了进一步验证生日和个性之间到底有没有关联,艾森克将调查对象从孩子转到了成人,这一次,调查对象对占星学的了解程度深浅不一。结果发现,如果调查对象很清楚星座对性格有何影响,他们的问卷结果跟占星学传说的吻合程度就会非常接近。相反,如果调查对象对占星学没有太多了解,他们的问卷结果跟占星学传说就不会那么一致了。结论已经很明确了,出生时的星象位置并不会对一个人的个性产生什么魔法效应。然而,的确有这么一些人,由于对占星学中星座和性格之间的关系非常熟悉,竟然真的就变成了具有某种星座特质的人。[11]在一次探讨科学和占星学的会议上,艾森克公开了自己的后续研究成果。后来为其作传的作家对当时的情景做了如下的描述:"很多占星学家的反应相当激烈,在他们中间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情绪,他们感觉艾森克欺骗了他们,开始的时候艾森克俨然是他们的代言人和保护神,后来却摆出了一些令人难堪的姿态,这无疑是对他们的背叛。" 时间双胞胎和波哥小丑 英国研究人员杰弗瑞•迪恩毕生都致力于收集和比较有助于评估星象对人类行为潜在影响的各类资讯。他所处的立场非常独特,因为他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曾以占星为业的职业占星师。 依据占星师的说法,出生时的星象位置可以预测一个人的个性,并会对他们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真的是这样,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出生的人在性格和命运上应该非常相似才对。事实上,杰弗瑞指出,他们应该是"时间双胞胎"。 杰弗瑞找到一个数据库,里面含有2000 多人的详细资料。这些人都是在1958 年3 月3 日到9 日之间在伦敦出生的。这个数据库是一群研究人员为研究这些人的成长历程而建立的,里面有他们在11 岁、16 岁和23 岁时做的智力测试和个性调查表的结果。这些人的精确出生时间都有详细的记录,其中超过70%的人出生时间前后相差不超过5 分钟。杰弗瑞把这些人按照出生时间进行了排序,并从上往下分别计算两两一对的相似度。怀疑和支持占星学的人再次对调查结果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预测。怀疑论者认为名单上每一组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之间当然毫无关系。相反,占星师们则预测时间双胞胎会和同卵双胞胎一样,两个人的个性会存在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 这一次,终于轮到怀疑论者欢呼了。杰弗瑞并没有发现太多证据可以证明时间双胞胎之间存在相似性。以1958 年3 月4 日11 点5 分出生的人为例,他与晚自己几分钟出生的时间双胞胎之间的相似性和他与晚自己一天出生的人之间的相似性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杰弗瑞做了很多类似的测试,所有的测试结果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任何一次的测试结果能够为占星师的说法提供支持。因此,杰弗瑞有时候会把自己形容为"占星界最痛恨的人",现代的占星师也把他视为占星界的叛徒,因 为他改变了自己的信仰,竟然公开宣称自己怀疑星象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插一句个人见解,我觉得在追寻真理和探寻内心世界的道路上,没有所谓背叛一说。) 其他研究人员也曾对个别占星师的主张发起过挑战,其中就有一个最罕见、最惊人的例子。20 世纪80 年代晚期,一群美国研究人员就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很是耸人听闻--《死囚占星术》。 研究人员首先找出了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约翰•盖西的出生时间、出生日期和出生地点。盖西因凌辱和杀害33 名男子和少年而被判处了12 个死刑和21 个无期徒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冷血杀人魔。在闲暇的时候,他会把自己打扮成波哥小丑的样子,然后去孩子们的生日聚会上表演。这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邪恶的小丑"。一位研究人员拜访了五名专业的占星师,把盖西的资料偷偷地转移到了自己身上。研究人员告诉占星师自己很喜欢跟年轻人一起共事,希望占星师能够帮自己做一个性格分析,并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指点迷津。结果所有的占星师都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其中一位占星师鼓励他去跟年轻人一起共事,因为他可以"激励年轻人表现出最好的特质"。另一位占星师分析了研究人员提供的信息,然后信誓旦旦地预测,他的一生将会"非常非常光明"。还有一位占星师说他"善良、温和、能够体谅他人的需求"。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占星师呢?弗瑞尔本来可以继续做他的正规学术研究,但他实在无法摆脱好奇心的诱惑,于是决定做一个不同寻常的实验。 结果这个实验让他一下子名声大噪,以至于很多人在很久以后还对这个实验记忆犹新,但对他此前在性格方面所从事的主流研究却渐渐地淡忘了。 弗瑞尔要求上他开设的《心理学导论》课程的学生完成一项性格测试。 一个星期后,他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纸,然后告诉他们上面有依据他们的测试分数得出的简短性格描述。弗瑞尔让大家仔细地读一下自己拿到的性格描述,并依据描述的准确性打一个分数,0 代表非常不准,5 代表非常准确。如果觉得性格测试的结果还比较准确的话,就请举手。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时光倒流,回到弗瑞尔的课堂上。下面这段话就是弗瑞尔的学生拿到的其中一份描述,请通读一遍,看看如果用这段描述来形容你的性格准不准: 你需要别人喜欢你和欣赏你,但你通常对自己要求苛刻。虽然你在个性上的确有一些弱点,但你通常能够设法加以弥补。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还未能变成你的优势。从外表来看,你是一个讲求自律和自制的人,但内心却常常焦虑不安。有时候,你会强烈地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或正确的事情。你倾向于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和变得丰富多彩,在遇到约束和限制时你会感到不满。你很自豪自己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证据,你不会接受别人的观点和说法。不过,你也觉得在别人面前过于直言不讳并不是明智之举。有时候你很外向,比较容易亲近,也乐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候你却很内向,比较小心谨慎,而且沉默寡言。你有很多梦想,其中有一些看起来相当不切实际。 弗瑞尔的学生都仔细看了自己拿到的描述,并依据描述的准确性打了一个分数。随后就开始陆续有学生举手。几分钟之后,弗瑞尔惊讶地发现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把手举起来了。弗瑞尔为什么会如此惊讶呢? 就和某些心理学实验一样,弗瑞尔并没有真正对他的学生实话实说。事实上,他发给学生的性格描述并不是依据他们的测试分数得出的,而是来自他几天前顺手在报摊上买的一本星座书。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拿到的都是同一份性格描述--也就是你刚才读到的那些内容。 弗瑞尔只不过大致翻阅了那本星座书,然后从不同的星座说明中挑选了10句话,凑成了一段文字。尽管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拿到的都是同样的性格描述,但竟然有87%的学生给出的是4 分或者5 分,也就是说,他们都觉得测试的结果还是很准确的。弗瑞尔独创的这份性格描述现在早已闻名全球,成千上万的心理学实验和电视真人秀节目中都曾用过这份性格描述。 自从在夜店遇到那位笔迹学家后,弗瑞尔就留下了一个未解的心结,经过这次实验后,心里的疑惑就烟消云散了。占星学和笔迹学事实上并不需要真的很准,只要看起来很准就足够了。只要给人们一个非常概括的描述,他们的大脑就会诱使他们相信这些描述具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巴纳姆效应 20 世纪50 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弗瑞尔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任何一流的马戏团都应该有能力让每个人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 多年来的研究显示,无论男女老幼,无论是否相信占星术,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巴纳姆效应的影响,学生如此,人事经理们甚至也不能例外。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被这种类型的描述骗得晕头转向呢? 人们之所以认同这些描述,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描述都是正确的。 毕竟,谁不会强烈质疑自己做出的重要决定呢?谁能否认希望别人欣赏和钦佩自己呢?谁不会对安全感有迫切的渴求呢?即便是一些听起来很个性化的描述,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可能是正确的。 小结:进过吉普赛人的帐篷闲聊,收过若干塔罗研究,传统玄学亦有所涉猎,最后归于心理学,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不一定就是真理和科学,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有信仰不是坏事,关键是怎样去对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来才能看得清…… 闪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锦鲤BUFF (特立独行的)
- 年轻人和一个改变的世界 (納米)
- 内识进阶 (納米)
- 滤材老化怎么办?鱼邻锦鲤鱼圈有答案! (养心lom0528)
- 如此温馨的瞬间,后面发生的种种,我已无法面对! (养心lom0528)